在農村長大的小夥伴都知道蚯蚓被段成兩截以後並不會死去,而是變成兩條新的蚯蚓,再鑽進土壤裡躲避外界的傷害。蚯蚓的這種能力其實和再生能力有非常大的關係。
再生能力在自然界其實是隨處可見的,除了蚯蚓具備再生能力,還有渦蟲、蠑螈、壁虎等等,它們都能通過再生能力重塑自己斷掉的身體部位。比如壁虎會自斷尾巴逃生,因為壁虎過幾天就會長出一條新的尾巴;渦蟲被截成幾段以後就會像蚯蚓一樣成為幾條新的渦蟲。總結來說,動物界的再生能力其實都是為了逃生而存在。
而這種再生能力,在植物界就非常普遍了。比如你折斷的樹枝過一段時間會長出新的樹枝,又比如馬鈴薯通過培育可以長出新的馬鈴薯等等。
但是人體在長期的自然進化中,為了自愈和避免受傷感染,已經失去了大部分再生能力。我們都知道,手指斷了就不能再長回來,而身體的其他部位也一樣。只有胃壁細胞和皮膚細胞這些微觀的還擁有一定的再生能力,比如皮膚細胞一個月更新一次,但是時間太久了。
在兩個科學實驗中,科學家提出運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我們人類是不是也可以具備「再生能力」呢?這對於我們全球的殘疾患者而言,是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啊!
第一個實驗就是關於狗的實驗。在一次的手術事件中,科學家發現有一條狗的心臟動脈壞掉了,總會出現滲漏的情況。於是科學家拜迪拉克決定幫助這條狗修復好它的心臟動脈,但是從哪裡去找狗的心臟動脈呢?拜迪拉克想到了與心臟動脈外觀相像的狗腸道!因為拜迪拉克知道腸道組織細胞6天會更新一次,具備比較強的再生能力,這種能力說不定可以加速狗的心臟動脈的痊癒過程。實驗結果 也令人驚喜,這條受傷的狗在8周後已經長出了嶄新完整的主動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