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報記者 何雅君
床上疊著方塊被,牆上掛著大地圖,這是軍旅風格房間;牆上掛著旗袍女郎畫像,床頭柜上擺著復古檯燈,這是老上海風格房間。這些個性化定製的房間,都在浦東川沙新鎮的浦惠明川養護院新近啟用的認知症養護專區裡。住在裡面的,是患有阿爾茲海默症的老人。這種病又名認知障礙綜合症,會在不知不覺中偷走一個人的記憶。
這個月,該養護院啟用了認知症養護專區,並在3樓開設個性化定製房間,希望用患者熟悉的布置,將他們與以往生活密切關聯,幫助他們減緩遺忘的節奏。
(一)旗袍,讓91歲奶奶想起年輕時
清晨6時許,住在310房間的孫奶奶起床了。她看了看掛在床對面的白色圓鍾——鍾是她從家裡帶來的,她習慣時不時看下時間。智能床墊記錄了老人的血壓、心率等數據,將老人的健康信息反饋到值班人員的電腦上。洗漱完畢,孫奶奶習慣性地從床頭柜上抽了張紙巾,輕輕擦手後,打開房門邊的衣櫃,挑選出今天要穿的衣服,放在旁邊的沙發上。
雖已91歲高齡,且有些輕度認知障礙,老人依然記得,每天都要穿著打扮妥當。床頭的白牆上掛著兩幅老上海旗袍女郎的畫像,旁邊貼著孫奶奶過去身穿旗袍和時裝的照片。看得出,老人一向注重儀表。房間靠窗的一側,衣架上掛著一件做工精緻的長款旗袍,孫奶奶有時會凝神看看它。正是這件旗袍,吸引老人幾天前住進了這個房間。她說衣服很漂亮,像她年輕時穿過的旗袍。
這間房間,是養護院特地定製的老上海風格樣板間。無論旗袍擺設、女郎畫像,還是床頭柜上的復古檯燈、老上海雪花膏,都在試圖還原孫奶奶年輕時熟悉的生活氛圍,希望能讓老人的記憶流失得慢一點、再慢一點。
像這樣的個性化定製房間,這幢樓裡還有一間,走進去,滿眼軍旅風:床上鋪著軍綠色床單,床頭疊著軍綠色枕頭和被褥,窗邊擺著軍綠色檯燈,牆邊掛著軍用水壺。前天,一位患有認知症的退伍老軍人與家人前來看房,走到這裡就停住了,對著牆上的地圖喃喃自語。他告訴家人,這裡像他在軍營住的地方。最終,家人為他定下了這個軍旅風格的房間。過兩天,老人就會搬來。
(二)今後,開設更多單元主題房間
在這家養護院,4號樓被設置為認知症養護專區,本月剛開始接待老人。整棟樓有136張床位,單人間或者雙人間,但個性化定製房間目前只有兩個。因為前來參觀者中不少人表達了對定製房間的需求,養護院決定,今後將根據每個老人的不同需求,開設更多主題的定製房間。老年人對當下的事情記憶不深,但對年輕時、特別是在工作崗位上的經歷,往往印象深刻。如果有一批老人是同樣的職業身份,比如教師、醫生,需要一起入住,還可以給他們布置一個共同的單元主題,增進老人之間的交流。
個性化定製房間的創意,來自何處?4號樓負責人程志飛介紹,同行業的一家英國公司在上海舉辦交流活動,鼓勵老人把熟悉的物品帶來,布置在房間裡。此舉為養護院的運營方——浦惠養老有限公司擦亮了智慧的火花。和單獨的物品相比,按照特定的主題來布置房間,更能喚起老人對往昔的回憶。
(三)熟悉,是幫助穩病情的關鍵詞
對於這種病症及其患者,華東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魏文石教授關注已久。他介紹,在上海,認知障礙是一個沉重的家庭和社會問題。60歲以上患病率大約4-5%,80歲以上的達20-25%。認知障礙的患者容易遺忘新近的事,到了新的環境,周圍的一切都不能形成有效的信息儲存到大腦中。因此,一旦進入新的環境,這些老人就會變得惶恐不安,甚至暴躁衝動。布置熟悉的環境讓老人入住,可以有效平復患者的心情,減少精神行為症狀的發生,對於患者有巨大的幫助,並可以起到一定的穩定病情的作用。
程志飛也認為,患有認知障礙的老人們不能完全表達自我,但內心也有訴求。看見熟悉的氛圍,老人更容易接受和適應。由於老人入院後,要用兩周時間做生活習慣、日常風險、個性化需求等方面的評估。這兩間房間的定製工作還沒有結束,需等評估結果出來後,再酌情調整。老人有喜歡的、用慣的物品,也可以帶過來擺放、使用,增加親切感。
來源:新聞晨報 作者:何雅君
【來源:新聞晨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