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美妝行業最需要的四種數據能力

2021-01-09 創業邦

編者按:本文為專欄作者時趣授權創業邦發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2020年初,曾擔任歐萊雅美國總裁的Tim Coolican,竟出任一家成立剛5年的DTC美妝品牌CEO。這個2015年創辦,名為Milk Makeup的公司,2019年還獲得愛茉莉太平洋集團的一筆大額投資。

但是你可能想不到,這麼一個全新的美妝品牌最為人關注的,不是它的產品,而是它的「管狀可攜式包裝」。該品牌通過大數據分析,發現全新的消費者洞察,並基於洞察將口紅設計成「馬克筆」,把面膜設計成一管「唇膏」,包括腮紅、粉底等等,全部使用了極度可攜式的設計。

在「簡單、便攜」的核心競爭力下,無數消費者被包裝種草,只為滿足她們的「快速化妝需求」。

一款美妝產品可以通過包裝取勝,這正是說:美妝堪稱是一個最快速、最鮮活、最有機會的行業,而「算牌能力」,其實指的就是其最核心的兩大挑戰:

挑戰一:豐富多樣的消費者需求與遲鈍的產品滿足能力;

美妝行業的第一個難點,正是越來越複雜多變的消費者需求,導致美妝產品研發、形態、概念等,要應對越來越複雜而多變的市場機會。新品上市速度需要大大提升,推新節奏也大大提升,如何科學準確地進行新產品定位,將是第一個算牌能力。

挑戰二:快速變化的營銷環境與選擇困難的傳播方法;

如今美妝新品一上市,無數個選擇題洶湧而來:工具用私域流量還是明星KOL,調性走國潮國風還是國際時尚,平臺選抖音還是小紅書,海量的營銷方式和有限的預算,都是擺在美妝營銷傳播前面的選擇難題。

面對這兩大挑戰,美妝品牌只需要一個核心認知:產品洞察與傳播洞察,以及相關策略始終是核心的解決思維。關於新產品整體定位的產品洞察是要「定性」;基於目前傳播方式、傳播平臺的傳播洞察是要「定心」,最終都是要博得消費者的喜愛。

但是與以往相比,想做好這兩個洞察,面臨的挑戰是:

「快」:快速變化的消費者需求與市場趨勢,機會稍縱即逝,品牌如何抓住?

「準」:產品研發如何準確擊中消費者需求,品牌傳播策略如何提高準確率?

「狠」:當產品和營銷策略確定後,品牌拿什麼證據支持海量資源的釋放?如何在快與準的基礎上,用最大的籌碼消滅後來者的可能?

面對這些難題,當今最矚目的影視劇製作公司奈飛,就用它的「算牌能力」,為美妝行業解答了未來的發展方向。

奈飛,「一流的算牌高手」

奈飛,作為一個影視劇製作公司,它生產內容、宣發內容的邏輯,其實和美妝品牌研發產品、傳播產品的邏輯很相通。

兩者會遭遇一樣需要解決的問題:

在「快」端需要快速捕捉用戶的觀影需求;

在「準」端需要精準創造內容、精準推送;

在「狠」端需要在足夠的證據證明投資回報率的基礎上,敢於投入、勇於投入。

然而,在奈飛給出另一個答案前,美妝公司今天的困境與影視劇公司也很相似:多以「人的經驗」做決策。

在影視劇公司中,至今仍存在一個非常傳統的環節:大老闆和專家們會召開一個類似「提案」的會,然後一隊接一隊的導演和製片陸續進場,開始把自己想拍的劇本、劇情、主演等等演講一通,會後這些資深經驗大佬就通過上述的種種內容,決定要不要投拍這部戲。

在如此專家陣仗的判斷下,整個影視行業的成功率始終維持在非常低的水平。

這正是因為專家能判斷劇本好壞,卻不能判斷市場大小,一旦遇到冷門的、小眾的、全新的影視內容方向,投資風險就會加大,所以最後有50%左右的影視劇收不回投資成本。老闆們這才更傾向投拍或斥資宣傳一些高成功率的電影,例如商業大片的續集,以保證較高的成功率。

影視行業「天價的爛片「或者「被低估的好片」,正如美妝行業在面臨一些全新出現的成分時,也會面臨專家經驗不足的困境,消費者洞察如何抓的更快、更細、更準,就成為新的挑戰。

如今,奈飛把這件事做到了,並完成了出色的成績。

2018年,奈飛投入大概120億美金,拍出100多部電影和200多部影視劇內容,這個發行量超出整個歐美市場影視劇公司內容的50%,比所有競品公司作品加起來的總和還要多。同時,這些作品無論是在艾美獎、還是奧斯卡獎的提名、獲獎數量也在逐年提升。這正是再說,奈飛從生產內容的數量,到內容產出的質量都提升了。

奈飛作品在艾美獎的提名與獲獎

奈飛作品在奧斯卡的提名數量

回頭來看,奈飛能找到精準的內容洞察和傳播洞察,大幅提高勝率的背後,正是在「人的經驗」基礎上,增加了「數據算法」的幫助。

首先是產品洞察,奈飛通過建立用戶資料庫,找到消費者的細分內容洞察;

奈飛作為一個龐大的內容資料庫,擁有超過30000部作品的內容基礎,通過這些內容,奈飛可以觀察用戶每天發出的3000萬次播放內容動作、400萬次評級、300萬次搜索。甚至還包括觀看時間、地點、設備、觀看內容等等,更細膩的是,奈飛還會記錄用戶的暫停、倒退、快進、評分、搜索等行為... ...

這些數據看起來很龐大複雜,但重要的是奈飛能夠通過這些數據,計算並分析出一些關鍵信息,得出用戶在導演、演員、劇本、劇情、音量、畫面,甚至色彩、場景選取上的偏好,最終指導自己去製作如此多的作品。

奈飛最受歡迎的《紙牌屋》,就是在這樣的分析下產生的「劇本+導演+男一號」,這種內容洞察的分析能力,正如美妝品牌需要對消費者的美妝需求分析一樣重要。

其次是傳播洞察,奈飛能夠準確的分析消費者需求,為他們進行個性化的內容推送。

奈飛製作完優質內容的第二步,就是將內容推送給最需要的用戶,這也正如美妝傳播一樣,需要通過挖掘消費者洞察,以他們感興趣的方式把內容(產品)送到他們眼前。

奈飛解決這個問題時,依然是通過數據算法的幫助。它通過在線個人影片推薦系統Cinematch,把用戶產生的複雜數據,通過算法計算去去分析用戶觀影的行為、興趣、習慣,甚至是劇情的偏好,從而建立非常龐大的消費者洞察庫。

在得出這些信息後,奈飛就能倒推哪些影視作品,會受到大概多少用戶的喜愛,改變什麼劇情會贏得用戶的討論,選擇誰出演可能更能吸引用戶,甚至預測多少用戶會看,以保證一部作品獲得可預估的收視效果,最終計算最好的投資回報率。

整體來看,奈飛在用戶資料庫的基礎上,通過算法做到了以下三點:

1.分析多樣內容需求:基於內容數據,捕捉更多大眾題材之外的小眾題材,提升新內容成功率的準確度;

2.迅速捕捉用戶變化:用戶產生的數據都被數據工具實時轉化成為關鍵信息,為內容提供更有時效和實效性的指導;

3.精準推送內容產品:在分析用戶所需要的內容後以及劇情、主演等偏好後,能夠準確的把內容推送給這些用戶。

這就是奈飛利用大數據算法幫助本行業的專業人士做決策,最終顯著提升成功率的原因。

同時,這其實也是美妝行業找到產品洞察、傳播洞察的邏輯。

數據算法——運用到美妝行業的四大核心方式

從奈飛的案例回到美妝行業來看,無論是投拍影視劇還是上市推廣一款美妝產品,同樣也是一系列的高風險的決策,其核心解決的問題也很相似。

通過分析海外美妝品牌運用數據的優秀案例,以及時趣自身AI技術運用的美妝品牌的案例後發現,美妝行業從產品到傳播,有四大核心方式能夠運用數據算法。

1.跨數字渠道,全面捕獲和存儲客戶的個性化數據;

奈飛通過建立自己的數據算法工具,每天能捕獲千萬級的用戶數據,有了這些數據才能通過機器算法進行加工,生成關鍵的成信息反饋給內容創作。

對美妝品牌來說,第一步也是需要擁有一個核心的消費者洞察資料庫,才能從中找到用戶的需求。但核心問題在於,消費者產生的行為數據分布在各個平臺上,對於品牌來說很難進行整合。

在DTC美妝品牌Curology的案例中,他們收集用戶數據的方式就非常基礎但卻十分高效。

品牌通過官網諮詢方式,用戶可以在網站實現「登記信息——定製方案——下單購買——產品使用——追蹤反饋」這五個消費環節,用戶完全在線上獨立完成,幫助品牌建立用戶資料庫,並根據數據分析,直接為消費者提供針對性的產品解決方案,這大大加強了品牌的粘性,也使品牌擁有非常核心的用戶資料庫。

國內美妝品牌面對複雜的媒體環境、銷售渠道,如何進行跨平臺整合,全面捕獲和存儲消費者的個性化數據,並從中進一步找到產品、傳播洞察,正是應用數據的第一步。

2.數據算法與產品團隊合作,以數字方式創新產品研發;

未來,美妝產品團隊應該儘量通過數據算法,提取多種緯度的數據信息並運用於產品研發。

在新興美妝品牌Glossier的案例中,其營銷高級副總裁Ali Weiss表示,他們團隊一直在不斷收集客戶的反饋,包括:Instagram評論、推文、郵件、在Glossier.com上的產品評論、Into the Gloss文章下的評論或擁有17,000名成員的Facebook群組的評論。

這些數據會直接反饋給產品團隊做出決策,使之與客戶「共同創造」新產品。

例如,當Glossier開發一款洗面奶時,他們會在網絡詢問,顧客理想的洗面奶會是什麼樣子?聞起來像什麼?觸感是什麼樣的?然後結合客戶的理想產品去開發產品,結果Glossier開發出來的乳狀果洗面奶就成為了其當家產品。

但要注意,這種人為的收集數據始終有缺陷,就是只能處理小規模的數據量,美妝行業需要的應是更加強大的AI算法。

如奈飛一樣,它正是通過機器算法,可以給一部電影打上七萬多個標籤,在這些標籤中,有一些標籤是「人」很難理解的,但卻十分有價值,因為他們都和消費者的需求息息相關。同時,這種打標籤的能力也是「人」的能力範圍之外。

面對消費者越來越細分多變的需求,新品的研發頻率要快要準,正是需要產品專家和大數據算法相結合,才能保證一款新品上市的ROI。

3.確保營銷每一步,都擁有數據支持;

通過數據算法的支持,美妝產品誕生越來越科學化,意味著美妝產品的傳播也需要更加科學化,而科學化正是建立在客觀數據基礎之上。

具體落到營銷上,時趣認為數據對傳播的支持,最重要的部分來自於「洞察層面」,這個洞察始於品牌洞察、產品洞察和消費者洞察,並貫穿影響一個美妝營銷項目從策略、創意、媒介、傳播等各方面的落地。

例如在某美妝品牌的新款修容棒上市前,通過洞察引擎分析發現,消費者對於「V」字臉的小臉標準正在衰弱,而修容棒之所以能火,還在於它能修飾額頭部分,不僅是下半臉的縮小,更要全臉縮小。

其次,通過全臉變小的用戶訴求,專家團隊與社交熱門動作「比心」手勢相結合,聯想到了修容後的臉型是很類似「桃心」。最終確定了修容產品以「一筆塑出桃心臉」營銷新概念,幫助新品快速確定差異,突圍「V」字臉營銷。

4.數據和服務相結合,推薦更個性化的產品;

理解用戶的護膚需求,生產相關產品,更重要的是向消費者提供個性化的產品服務。

這種服務正如奈飛的個人影片推薦系統Cinematch,能夠精準的分析用戶的內容偏好,將合適的影視劇推送給用戶,使消費者始終獲得最需要的內容而產生品牌粘性。

2019年,日本資生堂推出黑科技,一個基於物聯網的個性化護膚系統Optune。這套系統可測定皮膚紋理、毛孔、皮膚水分含量等基礎信息,同時還能結合當日氣溫、溼度、紫外線等再次進行分析,甚至用戶可選擇心情等因素作為數據判斷。然後,裝滿不同精華液與乳霜原材料的Optune Shot就會調配出超過1000種的組合選擇,為用戶提供屬於當下皮膚狀況最理想的精華液與乳霜。

這種極致的個性化護膚解決方案,正是說明了消費者對護膚的需求開始精細化,追求多樣性,品牌需要收集並計算消費者數據,為其提供更加定製化的產品和服務。

在競爭越來越激烈的美妝行業中,從產品研發到產品賣點再到戰役實施,貫穿「創造力+算法」的支持,不僅是對勝率的保證,更是對「人的經驗」的修正和證實。

這正如楊振寧教授說:直覺很重要,但對直覺的修正更重要。

本文為專欄作者授權創業邦發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創業邦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繫editor@cyzone.cn。

相關焦點

  • 虛擬試妝+新零售,「玩美移動」用黑科技驅動美妝行業升級|創公司
    玩美移動首席戰略官Louis Chen表示,藉助AR+AI科技為消費者提供優質的購物體驗,是美妝行業未來的必然趨勢。接下來,玩美移動還會與更多平臺合作,推動美妝零售的數位化和智能化。
  • 後疫情時代美妝行業如何異軍突起?數位化推動顏值經濟轉型升級
    而中國市場中美容和個人護理市場年增長率達到了8.9%,由此可見,中國市場美妝行業的發展速度高於國際水平,還處於行業上升階段。聚焦中國市場,消費者對美的追求更加多元,各種社交類平臺電商,直播電商等銷售渠道的興起對消費者的消費習慣也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 抖音美妝博主女 細數抖音上最火的美妝博主
    抖音上的美妝女博主多嗎?細數抖音上最火的美妝博主,來看看在抖音人氣超高又不失性價比的美妝達人。
  • 行業格局已變,美妝行業轉型升級之路該如何往前走?
    視頻版請在WiFi環境下觀看 收聽音頻版請點擊此處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統計數據顯示,預計未來的幾年內,化妝品市場會保持高速度增長,到2020年我國化妝品行業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
  • 歐萊雅中國CEO費博瑞:疫情下的「口紅效應」,美妝行業如何逆襲?
    面對消費結構的改變,美妝企業在未來如何採取合適的營銷策略?如何充分利用平臺經濟,響應新時代客群的消費價值觀轉變進行差異化戰略?如何培育人才?如何進行有效的企業變革管理?這是企業亟待解決的問題。
  • 聚攏美妝行業,共促交流合作
    以「聚攏美妝行業,共促交流合作」為主旨的2019杭州美妝峰於2019年4月29-30日在杭州國際博覽中心(G20主會場)隆重舉行。MissCandy總裁、創始人任丹受邀參加峰會,一起參加開幕式的還有NALA美妝董事長劉勇明、萬事利集團董事長李建華、如涵控股董事長馮敏、貝貝集團COO柯尊堯、格家網絡董事長李瀟、緹蘇電商董事長施傑等行業大咖。
  • 剖析完美日記:美妝行業該如何開展線上營銷
    在網際網路時代,消費者對於傳統的大牌不再那麼追捧,特別是在於美妝行業,這兩年出現頻次最高的詞語就是「帶貨」和「種草」。要在美妝市場取得成功,可能不必像歐萊雅,雅詩蘭黛這種大品牌積累多年,完美日記母公司用五年時間就達到了可上市的規模。
  • NALA美妝創始人接受訪談,展望美妝黃金時代
    網購群體近十年來,在網際網路經濟模式下,呈現出爆發式增長的態勢,美妝網購產業發展迅猛。在中國,年銷售額超過十億的護膚和彩妝品牌也快速誕生、崛起,網絡美妝零售額從0發展到3000億元,同時,美妝線下渠道再創新高,因此,首部觸達美妝行業企業家內心的訪談實錄應運而生,該訪談錄於4月8日正式上線。
  • 線上名品供應鏈,它讓美妝行業改變了什麼?
    原因說來也簡單,在線上大數據背景下,榜單分析類型的報告能讓選品更簡單快速且有跡可循,最重要的是,內容營銷對於爆品打造的作用不言而喻,隨著品牌社交營銷佔比的不斷加重,種草-拔草的鏈路也在不斷簡化。這種即得性更進一步催生了短視頻平臺、直播的快速成交,以淘寶、抖音、快手等的名品交易鏈路變得越來越風靡。
  • 狐狸小妖王佩:美妝行業「危、機」並存 如何挖掘精準消費人群是...
    2019年,面對美妝行業發展與年輕消費變化,狐狸小妖(需求面積:60-150平方米)又將如何奏響屬於他的最強音?面對行業內外的激烈競爭,又將如何突圍?近日,贏商網與安徽狐狸小妖品牌管理有限公司創始人王佩進行了一次深度對話,聆聽他對於國內美妝行業最新的看法。
  • 美妝新勢力已經登場 美圖成為「顏值經濟」新陣地
    當私域流量、直播帶貨逐漸成為行業標配,產業網際網路時代,回歸對產業鏈賦能才是商業的本質。逸仙電商聯合創始人陳宇文認為:「與外資品牌相比,技術是國貨美妝品牌發展最大的瓶頸」,其新零售事業部總裁馮琪堯在接受《第一財經》採訪時也表示:「我們認同歐萊雅集團對自己『化妝品科技公司』的定位,我們希望未來也能擁有自己的創新體系,研發會是以後我們跟其他品牌差異化競爭的一個最大優勢。」
  • 線上Coffee Chat回顧 | 簡直打開了美妝時尚行業新世界的大門!
    - 在美妝時尚行業做編輯,日常工作的一天是怎樣的?- 對於要在英國找美妝相關的工作,networking是否很重要?- Beauty & fashion 面試裡最常問的問題是?- 美妝行業有哪些應對COVID影響的措施?- 什麼契機讓您翻譯專譯轉到現在這個行業?- 在中國和英國的工作上重點有什麼不同?這個行業的工作對英語的要求是否比較高?是否給國際留學生發放籤證吶?
  • 美啦創始人張博:美妝創業走過的彎路
    選擇創業方向的時候,也看過一些行業,比如體育、寵物等。至於後來為什麼選擇化妝品,有幾個原因:我發現微博的搜索關鍵詞中美食和美容排在前兩位,而相對於其他類別,美妝品牌的集中度不高,而且85後消費群體有去品牌化的趨勢,所以有豐富的用戶基礎。
  • 國產美妝從此站起來了
    招股書有數據稱,2019年全年和2020年前三季度,逸仙電商在眼妝、唇妝、底妝、化妝工具、禮盒和護膚類目共推出了約1500多個SKU,並且它在6個月內就能完成一款新品從概念提出到開發上線的全過程,而國際品牌通常需要7~18個月。這樣的速度背後,完美日記採用的是OEM/ODM模式,即在數據推動之下,與生產商共同研發和生產。
  • 五月美妝金子:美妝MCN高效運營與搭建指南 | 渾水課堂
    藍鯨渾水自2014年專注新媒體行業研究與整合營銷。『渾水課堂』專注新媒體行業培訓,200期累計培訓從業者10萬餘名;發起線下新媒體、新商業、傳媒論壇50餘場,覆蓋傳播人次數千萬。3月23日-3月25日,藍鯨渾水3月帶貨大會,圍繞抖音、快手、私域流量三大維度,母嬰、美妝、門店、直播、運營、變現六大關鍵詞,邀請6位平臺方、業界操盤手分享全面乾貨。
  • 重塑店鋪場景:深度解密美妝集合店WOW COLOUR的新零售戰略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化妝品行業市場需求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2018年全年美妝行業市場規模就已經達到了4000億元,而在此前的五年中,國內化妝品行業年複合增長率為9.1%。顯然,美妝是值得挖掘的行業,數據顯示增長率良好。另外有一規律,在5000億元規模的賽道裡,通常顯得比較分散,龍頭企業的市佔率也較低,除了美妝,還有女士內衣等行業。
  • 完美日記用四年時間成功上市 成為中國最年輕的美妝上市公司
    從橫空出世到美股上市,逸仙電商僅用了短短四年時間,並打造出了行業近年來最具影響的「完美日記現象」。此次成功上市,逸仙電商身上又刻下了兩大新徽章——美股中國美妝第一股、中國最年輕的美妝上市公司。「錢會用在有價值的地方。」在今日(11月19日)的上市之夜媒體溝通會上,逸仙電商CEO黃錦峰等多位高管露面,集中披露了逸仙電商上市後的四大規劃。
  • 要做美妝「迪士尼」,WOW COLOUR有哪些底牌?
    當疫情重創了線下消費時,美妝行業卻依然有好消息不斷傳來,WOW COLOUR等新一代的美妝集合店以「開店即火」的魔法,讓年輕消費者趨之若鶩,成為強勢崛起的零售新物種。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1-8月份全國化妝品零售額為1996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3.2%,高於同期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11.8個百分點。
  • 天貓國際寵物美妝銷量半年增長100%
    12月13日,天貓國際公布的一組數據顯示,近半年來,寵物行業成為銷量增速最快的行業,其中寵物美妝銷量同比增長超100%。從愛寵的眼睛、耳朵、嘴巴到爪子美妝,從耳部清潔用品、眼部護理、漱口水到貓狗護爪霜,都越來越受到消費者歡迎。
  • 顏值經濟時代,美妝從業者如何迎來自己的春天?
    隨著美妝人群增多以及人們消費升級,我國美妝行業積極向好。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化妝品限額以上單位零售額接近3千億元,同比增長12.6%。2018年我國美妝市場規模(含護膚品及彩妝)為385億美元(約合2,550億人民幣),超越美國(374億美元)躍居全球第一。 我國化妝品行業近年來快速增長,首先得益於人們對於美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