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臉識別不安全嗎?很多人都用錯了

2021-01-08 騰訊網

隨著經濟時代的社會進步和科技企業的不斷更新,公共安全問題已不再是紙上談兵。

在防疫控制期間,門衛登記管理尤為重要。管理好門衛人員流動,不僅能為防控疫情把好質量關,還能保證管轄範圍內工作人員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人臉識別訪客管理需求分析

1-為家庭建立安全感

人臉識別技術的應用可以有效地了解來訪者的準確身份,通過高端識別技術來保護家庭安全,對保護家庭隱私具有很強的作用。

2-為企業保駕護航

對於企業來說,當外來人員進入企業時,能夠及時做出提醒,任何訪客進入企業都需要得到批准,特別是核心部門。

3-提升社會運轉效率

整個社會的發展速度和運行效率是非常重要的,人臉識別技術不同於傳統的訪客系統,能夠有效地提高訪客的效率和提高識別率。

訪客系統與人臉識別技術相結合,這個技術和成果的應用對整個社會具有重要的意義。

智能訪客預約管理系統

針對訪客填寫記錄的實際需求,泛地技術推出了「人證核驗智能訪客預約登記管理系統」,即自動化、智能化訪客信息管理系統。

智能訪客預約管理系統可以實現在眾多的來訪人員中,做好自我防護、重大安全隱患排查、人員篩查、重點人員分類管理統計等具體工作。

方案價值體現

1-實名制管理

採集訪客的實時數據,包括姓名、身份證號碼和其他證件信息,並通過實名制管理來訪者的身份信息。

2-信息互通

被訪人員通過區域網隨時接收和了解訪客信息,並準確定位訪客的信息。

3-信息統計

對訪問的性質和次數進行科學的系統統計,以輔助領導對來訪人員的管理。

4-保安工作日誌

安保人員的交接可以隨時記錄,對安保人員的權限設置管理。

5-無紙化辦公方式

使用專用登記設備記錄信息形成電子文檔,並依靠區域網對訪客信息進行科學管理。

相關焦點

  • 要臉還是要安全——人臉識別烯烴
    人臉識別,是基於人的臉部特徵信息進行身份識別的一種生物識別技術。用攝像機或攝像頭採集含有人臉的圖像或視頻流,並自動在圖像中檢測和跟蹤人臉,進而對檢測到的人臉進行臉部識別的一系列相關技術,通常也叫做人像識別、面部識別。
  • 人臉識別技術原理與工程實踐(10個月人臉識別領域實戰總結)
    前兩年,很多機場安檢都開始用上了人臉驗證;今年4月,很多一、二線城市的火車站也開通了「刷臉進站」的功能;北京的一些酒店開始使用人臉識別技術來做身份驗證。2 人臉識別應用場景(識別)我們再來看看幾個場景。第一個是刷臉的自動售貨機。
  • 人臉識別中的人臉表情識別技術
    隨著人臉識別技術的發展,如今在識別中應用到對人臉的表情進行識別,可以應用在人機互動、安全、機器人製造、醫療、通信和汽車領域等。那麼,暢視智能來告訴人臉識別技術的人臉表情識別要如何進行?圖像獲取:通過人臉識別攝像頭等圖像捕捉工具獲取靜態人臉圖像或動態圖像序列。
  • 濱州陽信縣工地人臉識別柵欄門系統多少錢
    而門禁系統在安全的居住環境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目前國內的門禁系統以卡類設備、指紋設備或密碼設置為主。這些識別方式都要求人員近距離操作,當使用者雙手被佔用時則顯得極不方便,同時也帶來卡片或密碼丟失、遺忘,複製以及用的隱患和成本高的問題。而指紋識別,被網上叫座的了「密碼」,更加讓人覺得恐慌不安。
  • 出入小區需人臉識別?居民擔心信息遭洩漏 合法嗎?
    近日,有用戶向中新網反映,他們所在小區正在安裝人臉識別,且和住址、身份信息綁定在一起。給出的理由是出入更便捷,管理更高效。但有居民也開始擔心人臉信息被洩露:我什麼時候不在家,別人都知道。採集信息較多,居民擔心信息遭洩漏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小區人臉識別並不是單純採集人臉信息就行了,不但需要身份證信息還需要房產證等信息。「人臉信息和個人身份其他信息綁定在一起,幾棟樓幾單元幾號門都一清二楚,我什麼時候不在家他們全知道。」據周晗稱,辦理人臉識別同時要提供身份證明和居住信息,因為起到門禁作用,進出小區都需要刷臉。資料圖:人臉識別取廁紙。
  • 人臉識別出現膚色歧視問題,IBM被迫離場,AI為什麼識別不了黑人
    AI人臉識別為啥認不出黑人,膚色深淺引爆科技圈,原因是歧視 作為一個自我標榜全世界最自由公平的國家,美國科技圈子最近有些不太平靜,AI人臉識別這項技術一經推出,就立刻被很多人認為是下一代技術的風口,不論大公司小公司,大家分分都想參與進來分一杯羹,然而在美國,
  • 黑客如何用一副紙眼鏡,就「弄瞎」人臉識別算法?
    為什麼只戴一副列印的紙眼鏡,就可以「弄瞎」手機的人臉識別算法?先講解步驟,再給出前沿學術論文的解釋。第一步,準備三個材料:攻擊者的一張照片,受攻擊者的多張照片,和一個深度學習人臉識別算法模型(開源的模型也可以)。講到這裡就順口一提,很多人不在乎隱私保護,社交網站、朋友圈裡有大量眉清目秀、五官清晰的照片,這都可能被黑客惡意保存。
  • 2019最差密碼12345被破解280萬次 專家:人臉識別更安全
    相比而言,指紋識別、人臉識別等生物識別是更安全的身份核驗方式。 NordPass 的研究表明,「最流行的密碼包含顯然易見且容易猜到的數字組合,比如 12345、111111、123321,還有鍵盤上簡易組合,像 asdfghjkl、qazwsx 和1qaz2wsx 等。讓人大跌眼鏡的是,最明顯的』password』仍然非常受歡迎,有 830846 人使用。」
  • 關於騰訊遊戲人臉識別驗證,你是否有很多問號?
    上周,騰訊遊戲對外宣布未成年人保護工作進入全新的3.0階段,正式升級相關保護措施:擴大人臉識別技術在遊戲裡的應用範圍,專門針對「孩子冒用家長身份信息繞過監管」的問題,強化技術手段對疑似未成年人用戶進行甄別。
  • 中青報談人臉識別進小區:業主有選擇「不賞臉」的權利
    顯然,後者已建立了廣泛的群眾基礎:小區門禁系統新增人臉識別,孩子們每次都爭著搶著刷刷刷,踮腳,昂頭,挺胸,匹配成功,有如遊戲裡闖過一關。最有喜感的是,大寶刷臉開門,童車裡的二寶倍感冷落,表示不服,哭著嚷著要家長抱起來刷他的小臉……與孩子們的興奮、好奇形成對比的是:法學專家的惶恐不安。
  • 售樓部有人臉識別,精準識別賣高價!無奈帶頭盔看房
    事實上,以「買房」搭配「頭盔」、「口罩」、「面罩」、「墨鏡」等詞在網上檢索,類似的故事並不少見。而這些故事最後都不約而同地指向了「售樓處人臉識別系統」。但在8月4日,他被售樓處告知,售樓處的人臉識別系統曾經識別到與他相似的人獨自看房,因此他屬於自然到訪客戶,不屬於中介渠道客戶,不能享受渠道優惠。
  • 人臉識別,智能安防中的「超級警察」
    伴隨著人工智慧的發展,人臉識別技術的認知度也隨之提高,從18年歌神張學友演唱會的抓捕逃犯到前不久林俊傑為了打擊黃牛設置演唱會門票購買需進行人臉識別驗證,就算你不想了解,人臉識別也已經在無數次回眸中,與你確認過眼神,肯定你就是對的人了。
  • 人臉識別把我認成波多野結衣,怎麼辦?在線等
    無論是刷卡支付、考勤打卡,還是在機場港口,門鎖門禁都可能要用到人臉識別。你走在街巷上可能被路邊攝像頭拍下,並經過一系列人臉識別技術判斷出你的身份。這項新的技術已經成為警察尋找罪犯的最強助攻,還記得張學友演唱會上落網的那些疑犯嗎?技術背後的支撐是數據。如果這些隱私數據被竊取,你的臉可能不只屬於自己,可能屬於任何人。
  • 「人臉識別」能強制嗎?一起看看民法典怎麼說
    由於技術成熟、成本降低,「人臉識別」得到大面積推廣應用。「刷臉支付」、「刷臉解鎖」、「刷臉出入」……「人臉識別」已經出現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越來越多的地方留下了我們「人臉」的「痕跡」。「人臉識別」帶來便利的同時,其背後存在的個人信息洩露、濫用等安全隱患也讓很多人感到不安。
  • 「人臉識別第一案」判了
    既然指紋就能識別消費者的身份,防止年卡被冒用,那麼,為什麼還要使用刷臉技術?這符合收集公民個人信息的「必要原則」和「最小夠用」標準嗎?推而廣之,刷臉技術成為資本驅動之下的「風口上的豬」,不管有沒有必要,什麼場景都要加一個「刷臉」,刷臉成了各種場所中的時髦做法。不過,是否所有的刷臉場景都經得住考量?
  • 人臉識別不講武德,飛單耗子尾汁
    人臉識別系統成為了渠道判客,防止飛單最重要的手段,而購房者為了能夠從渠道手中要「折扣,優惠」則與人臉識別系統鬥智鬥勇。人臉識別~不講武德武林要以和為貴,樓市要和氣生財,雖然飛單的情況在樓市裡也時長發生,但自從渠道開始進入之後,一切就都不一樣了。
  • 「看」臉時代 人臉識別應用引來爭議
    事實上,人臉識別帶來的爭議遠不止此,從AI換臉淫穢視頻到ZAO App的用戶協議爭議,再到人們對人臉識別進校園、惡搞視頻泛濫的迷惑,這些都從不同維度反映著民眾對人臉識別技術的擔憂。記者體驗某公司智慧課堂人臉識別技術相關系統。
  • 人臉識別剛要普及,怎麼就被禁用了?
    人臉識別大家都不陌生了,從 iPhone 上面的 Face ID 再到支付寶刷臉支付,這個曾經只有在科幻電影上面才能見到的技術逐漸變得越來越司空見慣。假如你曾經自己來看過房,又被人臉識別機記錄下來,你再去找中介,就無法享受中介的團購優惠,因為你已經被機器認定為 「 自然到訪用戶 」。所以就出現了有些人帶著頭盔口罩去看房的現象。。
  • 上班打卡、進出公園、收快遞刷臉……人臉識別深陷爭議漩渦
    寧人律師事務所金融與科技委員會副主任馬軍表示,「我國在立法層面已經對個人信息保護的原則性條款進行了約束,也就是合法、正當、必要性原則,後續每個行業都應該在這些原則的基礎上,結合行業特徵研究相應的監管規範。」與此同時,國外多地政府機構對人臉識別技術也在進行狙擊。今年9月,美國波特蘭市發出禁令,要求在公共空間無論是當地政府還是商店、飯店和旅館都不能使用人臉識別技術。
  • 看動物要刷人臉?國內人臉識別第一案開庭,無數張「臉」期待整頓亂象
    國內「人臉識別第一案」近日在杭州開庭。「臉」如何受保護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案件起因是杭州野生動物世界將入園方式從按指紋改成「刷臉」,因不願意使用人臉識別入園,浙江理工大學副教授郭兵將其告上了法庭。該案也成為國內消費者起訴商家「人臉識別第一案」。6月15日,杭州市富陽區人民法院開庭審理此案,將擇期宣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