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群常見的傳染病——禽副傷寒

2020-12-03 鄭成銳講故事

禽副傷寒是由沙門氏菌引起的家禽、家畜和人的一種共患病。常呈地方性流行。各種家禽都能感染,主要發生於幼禽,多為急性或亞急性經過。成年禽往往不表現臨床症狀,人主要引起食物中毒。

病原菌型多,約150多種,除雞白痢。雞傷寒沙門氏菌外。其他沙門氏菌引起的禽病都稱為禽副傷寒。常見的有鼠傷寒沙門氏菌、腸炎沙門氏菌、鴨沙門氏菌等十幾種,血清學特性相近,均為革蘭氏陰性短小桿菌,無芽孢和英膜,但都有鞭毛,能運動。抵抗力不強, 大部分菌株在60 ~ 80分鐘死亡,一般消毒藥能很快殺死病菌。該菌在糞便和蛋殼上可保持活力達2年,在土壤中可存活半年以上。

臨床症狀

雛雞以急性敗血症為主。帶病出殼雛雞不久死亡,無明顯症狀。這種病例多是種蛋汙染或在孵化器內感染所致。出殼10天以上雛雞表現精神沉鬱、怕冷、毛松、減食、口渴、腹瀉,排水樣稀類。有的呼吸困難,常於1~2天死亡,死亡率10% -80%。隨著日齡增加,病程延長者症狀減輕,死亡降低。本病與雛雞白痢難以區分,只有通過細菌檢測才能區別。

成年禽感染後多不表現明顯症狀,成為慢性帶菌者。大部分技能在短期內康復。

剖檢變化最急性者不見明顯病變, 僅見肝腫大、淤血、膽囊擴大、充滿膽汁。病程稍長者可見消瘦、失水、卵黃凝固。肝、脾充血並有條紋狀成針頭狀出血或針尖狀灰白色壞死點。常有心包炎、小腸出血性炎症,盲腸擴張,腸腔內有黃白色乾酪樣物堵塞。10日齡內雞常伴有肺炎病變。

雛雞可見肝腫大,古銅色,並有灰白色壞死點;盲腸內有乾酪樣物形成栓子,直腸擴大,充滿秘結的內容物。腎臟蒼白。成雞消瘦,腸黏膜有潰瘍或壞死灶,肝、牌、腎腫大,輸卵管壞死和增生,卵子偶有變形。腿部關節常發生關節炎,伴發心包炎和腹膜炎。

防治預防

加強種雞衛生管理,特別是種蛋、孵化器、雞籠等消毒;種雛人舍後應嚴格隔離飼養。

治療 有條件者應根據藥敏試驗選擇最佳藥物。一般常用下列藥物。

金、土黴素或四環素 按0.4%拌料,連用5-7天。(2) 痢特靈按0.04%拌料,連用7~10天。甲碸黴素每袋飲水40千克,連用3~5天。

中藥治療 馬齒莧160克、地編草160克、 車前草80克,加水3千克煎汁,可供500隻雛雞一天服用, 連用3~5天。

相關焦點

  • 2019年中國傷寒和副傷寒發病率、死亡率及防控措施分析「圖」
    一、傷寒和副傷寒概述 傷寒和副傷寒主要是由於傷寒沙門菌和甲、乙、丙型副傷寒沙門菌所導致的急性傳染病,人類主要通過攝人患者或帶菌者糞便汙染水、食物或接觸汙染物品感染。
  • 副傷寒冬季種鴿的第一殺手
    副傷寒是沙門桿菌病的一種形態,因沙門桿菌屬細菌類引起,這種類已經確定超過1100種。這命名是以美國獸醫師沙門之姓,他是首位敘述和辨認此病的人。鴿子的副傷寒是鼠傷寒桿菌引起的,它是發生最廣的疾病之一,而且是最重大的爭論之一。
  • 什麼是傳染性疾病 如何預防傳染病
    傳染病的最大特點是具有傳染性,人畜之間或人與人之間均可造成感染傳播。認識一些常見的傳染病非常有必要,日常生活中能有意識地防範。那麼,傳染性疾病有哪些?如何預防傳染病?來了解一下吧。什麼是傳染性疾病病原體侵入機體,消弱機體防禦機能,破壞機體內環境的相對穩定性,且在一定部位生長繁殖,引起不同程度的病理生理過程,稱為傳染。
  • 【健康課堂】夏季謹防腸道傳染病,一份小貼士奉上!
    傷寒、副傷寒、細菌性痢疾和食物中毒等腸道傳染病多了起來,為此,要特別注意飲食衛生和飲水衛生,特別是兒童和幼兒,要牢牢把住「病從口入」關,防止腸道傳染病的發生。 夏季常見的傳染病有哪些
  • 傳染病分為哪幾類?
    說到傳染病,大家都是比較恐懼的!什麼是傳染病?傳染病是由各種病原體引起的能在人與人、動物與動物或人與動物之間相互傳播的一類疾病。根據我國法律規定,傳染病分為甲類、乙類和丙類。具體是怎樣的呢?小編下文為大家介紹!傳染病是由細菌、病毒、寄生蟲等特殊病原體引發的,具有傳染性的疾病。
  • 洪災過後怎樣預防傳染病?
    為此,特提醒大家要注意防疫消毒,殺蟲防病;要注意飲食衛生,食物要燒熟煮透,不食用病死禽和黴變的食品;不食用洪水浸泡過的食品;不要喝生水;水源改變時,山水、井水等新水源要在專業機構指導下消毒處理後使用;及時清除室內外淤泥、垃圾、積水,防止蚊蠅孽生;要積極開展消毒、殺蟲、滅鼠工作;要開門、開窗、通風、換氣,保持空氣流通;儘量避免長期接觸淤泥、疫水;出現發熱、咳嗽、腹痛和腹瀉等症狀應及時去正規醫院就診。
  • 貴州省2019年7月法定傳染病疫情
    日零時至07月31日24時,貴州省通過網絡直報系統報告法定傳染病22種,總病例數12574例,報告總死亡數為47例(其中愛滋病46例,手足口病1例)。本期,無甲類傳染病報告。本期,無甲類管理的乙類傳染病(傳染性非典和炭疽病中的肺炭疽)報告。本期,乙類傳染病中無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質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炭疽、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白喉、鉤端螺旋體病、血吸蟲病、人感染H7N9禽流感等10種乙類傳染病報告。
  • 洪水期間,這些傳染病千萬警惕!
    洪澇災害發生後,由於飲水飲食衛生狀況惡化、環境汙染、病媒生物孳生、人群接觸機會增加及抵抗力下降等因素影響,容易發生各種傳染病特別是腸道傳染病、蟲媒和自然疫源性傳染病、經密切接觸的傳染病等的增加,做好這些疾病的防控工作十分重要。腸道傳染病是病原體經口侵入腸道並引起腹瀉和/或其他臟器及全身性感染的一類疾病。
  • 著名獸醫學家畢英佐指出:大可不必談禽色變
    現實中,一些人「談雞色變」、「見禽心驚」,為此,記者帶著讀者疑問,專訪了華南農業大學動物科學學院首席專家、博士生導師畢英佐教授。  記者(以下簡稱「記」):禽流感的症狀怎樣?家禽是不是唯一的傳染源?  畢英佐(以下簡稱「畢」):禽流感是指由A型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種禽類的急性傳染病。
  • 狗狗副傷寒是急性細菌性疾病,可表現為敗血症和腸炎
    副傷寒是犬的一種急性細菌性疾病,又稱沙門氏桿菌病。其臨床症狀主要表現為敗血症和腸炎。病因:病原體為沙門氏桿菌,能引起犬臨床發病的最常見的菌型是鼠傷寒沙門氏桿菌
  • 2019年6月四川省法定傳染病疫情概況
    (原標題:2019年6月四川省法定傳染病疫情概況) 2019年6月
  • 2019年5月份甘肅省法定傳染病疫情公布
    (原標題:2019年5月份甘肅省法定傳染病疫情公布) 2019年5
  • 災後傳染病防控小知識
    洪水災害後,由於飲食飲水衛生狀況惡化、環境汙染、蚊子、蒼蠅大量繁殖、人群接觸機會增加及抵抗力下降等因素影響,容易發生各種傳染病,特別是腸道傳染病、蟲媒及自然疫源性疾病暴發的風險增加。因此,做好這些疾病的防控工作十分重要。
  • 冬季散養土雞容易感冒咳嗽,用這兩種「配料」可助雞群輕鬆過冬
    對於散養土雞養殖戶來說,每到冬季氣溫降低後,最頭疼的就是如何應付雞群感冒咳嗽了。尤其是今年冬天,因為受到拉尼娜現象的影響,氣溫可能創近60年來新低。 在這種情況下,養殖戶如何提前做好防備,幫助雞群順利健康過冬,避免雞群爆發感冒咳嗽問題呢?以下這個我用了八年的老方法,也許對大家有幫助。
  • 四川省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2019年第一季度四川省法定傳染病疫情
    根據國家傳染病報告信息管理系統統計,2019年1月1日至3月31日,全省共報告乙類傳染病20種,發病45459例,死亡938人;無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質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白喉、新生兒破傷風和人感染H7N9禽流感發病、死亡報告;報告發病數居前5位的病種依次為:肺結核、B肝、梅毒、C肝、愛滋病;報告死亡數居前3位的病種依次為:愛滋病、肺結核、B肝/梅毒。
  • 安徽省衛生健康委公布2020年11月全省法定報告傳染病疫情_蕪湖市...
    2020年11月(2020年11月1日0時至11月30日24時),全省共報告法定傳染病23種37938例。無甲類傳染病發病、死亡報告。乙類傳染病中除新生兒破傷風、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人感染H7N9禽流感、流行性乙型腦炎、流行性腦脊髓膜炎、脊髓灰質炎、鉤端螺旋體病、登革熱、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百日咳、白喉12個病種無發病、死亡病例報告外,其餘15種乙類傳染病共報告13476例,死亡24例。報告發病數居前五位的病種依次為病毒性肝炎、肺結核、梅毒、淋病、痢疾,佔乙類傳染病報告發病總數的98.37 %。
  • 動物傳染病的分類_財經_中國網
    按國際OIE組織(世界動物衛生組織)和國家有關規定將動物傳染病分為兩大類。  一類傳染病  口蹄疫、豬水泡病、豬瘟、非洲豬瘟、非洲馬瘟、牛瘟、牛傳染性胸膜肺炎、牛海綿狀腦病、癢病、藍舌病、小反芻獸疫(偽牛瘟)、綿羊痘和山羊痘、高致病性禽流感(禽流行性感冒)、雞新城疫。
  • 以史為鑑,致命廚娘—傷寒瑪麗,告訴你無症狀感染者的可怕
    與之相伴的,是傳染病肆虐,許多人,尤其是許多兒童被傳染病奪去生命。 其中,傷寒就是眾多肆虐貧民窟的傳染病之一,這是一種傳染性非常強的腸道傳染病,它帶來高燒、腹痛、皮膚玫瑰疹、肝脾腫大,很多暴發起病的傷寒患者則可能很快出現腹瀉和精神錯亂,休克和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