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地球上最輕的物質,在火星上建造人類宜居的「島嶼」

2021-01-20 知新了了

摘要:火星上的第一批人類殖民者,可能會生活在由矽氣凝膠(地球上最輕的物質)鋪就的小型「島嶼」上。

根據一項新的研究,科學家們認為通過建造一種「小島」(採用地球上最輕的物質鋪砌而成),可以使火星可以變得適合人類居住。

由二氧化矽氣凝膠製成的一英寸(30釐米)厚的「瓷磚」,看上去就像一塊蓬鬆的白色粉末,其實主要是空氣。採用這種材料為基礎鋪就的「島嶼」,將足以隔絕極寒冰凍的世界。

這將使這顆紅色星球的表面變暖,就像地球上的溫室氣體一樣。

有了這種技術的加持,就可以在火星上建造「宜居穹頂建築」,配備常年充沛的飲用水,甚至是自給自足的生物圈。它還可以保護人類免受太陽有害射線的傷害。這些「矽氣凝膠瓷磚」將鋪設在火星上富含冰的溫帶地區。今天,火星上幾乎所有的水都以冰的形式存在。

這一雄心勃勃的計劃由美國和英國的一個聯合團隊提出,有望在未來幾十年內完成。計劃將採取區域性改造的方法,而不是試圖改變整個火星。

計算機模型和實驗室實驗表明,建造2至3釐米厚的二氧化矽氣凝膠屏蔽層,就可以傳輸足夠的可見光,促進光合生命的發展。同時,它還將阻止有害的紫外線輻射,並使水的熔點永久性升高,而不需要任何內部熱源。

專家們認為,這種使火星適宜居住的區域性改造方法比改造火星大氣更容易實現,也更為現實可行。與之前的火星宜居設想不同,這是一種可以用我們已有的材料和技術進行系統開發和測試的東西。

二氧化矽是一種廉價的礦物,由矽和氧組成,這兩種元素都是地球上最常見的元素。二氧化矽具有海綿一樣的結構,但卻能承受4000倍於自身重量的重量。它被廣泛應用於地毯、化妝品、屋頂和潛水衣等一系列產品中。目前在航天領域,它已經被用來保護火星漫遊者。

雖然,全球的專家都認為,火星是太陽系中除地球外最適合人類居住的行星。但是,對許多地球物種來說,這裡仍然是一個充滿敵意的世界。因此,在火星上創造「宜居的小島」系統,是一種以可控和可擴展的方式來改造火星的最佳途徑。

火星目前的環境對地球生命來說實在是太惡劣了。這裡極冷,無法保持水分,也沒有臭氧層來阻擋紫外線輻射。

長期以來,科幻作家一直夢想著把它變成一個更像地球的星球,以便將來實現人類的移民。

但在去年,美國宇航局的一項研究發現,如果對火星上所有可用資源進行處理,也只能使火星大氣的壓力增加到地球大氣壓力的7%左右,這遠遠不夠使火星適宜居住。這個過程被稱為「地球化」,包括希望使大氣層變厚和溫度升高。

而現在科學家們提出的二氧化矽氣凝膠方案得到了許多專家的支持。在火星上做任何事情都是非常困難的,「小島」方案遠比改造火星大氣層更容易實現。如果現在就能夠決定做,幾十年後就很有可能實現目標。

科學家們稱,二氧化矽氣凝膠中的空氣佔了總體積的97%以上,而且在所有已知材料中,其熱傳導率測量值最低。它們已經在地球上的建築物中大量使用,在火星探測車中,二氧化矽氣凝膠薄層則提供夜間保溫。

科學家們估算,採用二氧化矽氣凝膠可以使火星表層土壤的溫度升高50攝氏度,這是將低緯度至中緯度的年平均氣溫提高到液態水熔點以上所必需的。

火星上的極地冰帽

研究人員受到火星上已經發生的一種現象的啟發,火星上的極地冰帽不同於地球極地冰帽(由冰和水構成),它是水冰和冰凍二氧化碳的結合體。這使得陽光在吸收熱量的同時能夠穿透。在夏天,這種溫室效應會在冰層下造成小塊的升溫。

因此,科學家開始考慮固態溫室效應,以及如何利用它來創造未來火星上的宜居環境。他們開始思考,什麼樣的材料可以在將導熱係數降至最低的同時,仍能傳輸儘可能多的光。

最終,研究人員將目光落在了二氧化矽氣凝膠上,這是有史以來最絕緣的材料之一。而且,二氧化矽氣凝膠極有可能在火星環境條件下產生強烈的固態溫室效應。

二氧化矽氣凝膠是一種很有前途的材料。因為它的作用是被動的,它不需要大量的能量,也不需要維護活動部件,就可以使一個區域在長時間內保持溫暖。

在模擬火星表面的實驗中,二氧化矽氣凝膠磚被放置在一個低反射率的基座上,周圍環繞著隔熱材料。該裝置暴露在太陽模擬器的可見輻射下,然後記錄溫度。

隨後,火星的氣候模型證實,在富含冰的溫帶地區,二氧化矽氣凝膠可以使液態水保持在幾米的深度,而且可以持續整個火星年。此外,二氧化矽氣凝膠可以傳輸可見光,吸收紫外線波長。這將覆蓋火星的環境,同時仍然允許足夠的光進行光合作用。

所以研究人員表示,在一個足夠大的區域裡,你不需要任何其他的技術或物理,你只需要在表面和下面覆蓋一層這樣的物質,就會有永久的液態水。該研究小組已經計劃在地球上類似火星的氣候條件下測試這種材料,比如南極洲或智利的幹谷。

任何有關讓火星適宜居住的討論,都會引發有關行星保護的重要哲學和倫理問題。比如,如果你要在火星表面創造生命,你確定那裡已經沒有生命了嗎?如果有,我們該如何應對。一旦我們決定讓人類登上火星,這些問題就不可避免。

不管怎樣,人類探索宇宙的腳步是不會停歇的。美國宇航局將在2033年之前完成首次載人火星任務。

如果朋友們喜歡,敬請關注「知新了了」!

相關焦點

  • 人類為什麼一定要上火星?-虎嗅網
    人類走向星辰大海的腳步越來越快,但為什麼大家都把火星當成了如此重要的一站呢?為什麼是火星?在太陽系大家庭中,火星最突出的特點,要數它的外觀。由於表面上布滿了氧化鐵,這讓火星看上去是鮮亮的橘紅色,比其他行星都具有更強烈的視覺衝擊力。
  • 獵兔犬2號代表人類探尋火星生命物質
    到達火星後,「獵兔犬2號」將在火星赤道附近一處貌似河床的地方登陸,並向火星北部進發,獨自探索火星的表層,收集礦石標本,最終在一事先設定的地點開始探尋生命痕跡的工作。  通過研究從火星偶然落到地球上的巖石,科學家認為,火星表面曾有水流流過。令人遺憾的是,隕石一旦穿過大氣層,進入地球環境,就會被汙染。  「如果我們去火星,帶著樣品返回地球,也會發生同樣的事情。
  • 太陽系這一家子真奇怪:火星上沒有火,水星上卻有水?
    我們知道,太陽系共有八大行星,地球位於太陽軌道的第三個,從火星向外數,就都是氣態行星了。水星、金星、地球、火星這四個固態行星,也有很多讓人不理解的地方。比如水星,水星距離太陽這麼近,上面居然還有水,而火星看上去就是一顆紅色的星球,上面竟然一片死寂,沒有一點火星子。
  • 海奧華預言:地球上的第一批人類,是黃種人和黑種人!
    地球第一批人類是巴卡拉梯尼星的黑種人和黃種人時間來到了最開始說的星球即將冷卻的時候。巴卡拉梯尼星人在宇宙開始了最嚴肅認真的探索。最終,考察了太陽系。那時候的火星是適宜居住的,並且確實有居民。火星人沒有物質技術,而是在心靈上高度進化。一米二到一米五的小個子,蒙古人的樣子,住的是石頭壘起來的小屋。火星上植物稀少,花卉種類少,樹木不高於四米,有像地球蕎麥的草。
  • 首次當上地球首富5天後,他要賣豪宅上火星?「我要拯救人類」
    隨後,他還特意將2018年的一條推特設置成了置頂:「我的錢中有一半用於幫助地球上的問題,另一半用於幫助在火星上建立一個自我維持的城市,以確保(所有物種)生命的延續,以防地球像恐龍時代受到流星撞擊或第三次世界大戰發生——我們隨之自己毀滅
  • 在火星發現「外星蜥蜴」,不像地球上的任何東西
    火星,作為人類探測器登陸最多的系內行星,一直以來都是NASA研究的重點,以此找到這裡曾經存在生命的證據。然而,一名有爭議的UFO獵人聲稱,火星上確實存在生命,此前他在這顆紅色星球上發現了一隻被認為是「外星蜥蜴」的生物,這是怎麼回事呢?從對火星的望遠鏡觀測開始,人類就開始推測火星上是否有生命,以及它們可能是什麼樣子的。
  • 地球上的石頭會不會墜落到火星,月球等其它星球上?
    我們先來比較一下地球、火星、月球三個星球的引力大小:地球重力加速度9.8米/秒2,月球只是地球的1/6,而火星是3.72 m/s2,是地球0.4左右。地球引力這麼大,一塊石頭無緣無故不會落在火星上或月球上,即使從宇宙來的石頭也容易被地球所捕獲,照顧引力比較大的地球,引力小的火星、月球次之。
  • 探究世界上最硬的物質,最輕的物質,最軟的物質
    科學是沒有盡頭的,最硬的,最輕的,最軟的物質也都是沒有盡頭的.........世界上最硬的物質-石墨烯?迄今為止已知的最硬物質可能是"石墨烯",是一種由碳原子以sp雜化軌道組成六角型呈蜂巢晶格的二維碳納米材料。
  • 如果將1萬隻老鼠送上火星,會不會進化成「怪物」,威脅到人類?
    不過在那之前,我們都知道火星上的環境是非常惡劣的,雖然處在太陽系的宜居帶內,但是火星的表面溫度卻只有零下63℃,而且稀薄的大氣層也根本沒有辦法為人類遮擋太空輻射,可以說,如果不穿著太空衣,人類在火星上或許都活不過1分鐘。
  • 火星上的人類股骨!NASA的照片清晰可見,科學家:幻想性視錯覺
    火星上有明顯的四季變化,這是它與地球最主要的相似之處。地球自形成10億年後以來生命一直生生不息,那麼火星呢?在中國古稱火星為「熒惑星」,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是太陽系由內往外數的第四顆行星,屬於類地行星,直徑約為地球的53%,質量為地球的14%。火星基本上是沙漠行星,地表沙丘、礫石遍布且沒有穩定的液態水體。
  • 夢見帶著地球去流浪,把人類的家園建在比鄰星系的宜居帶
    在行星文明的巔峰時代,人類通過建造一萬臺行星發動機,大膽地實施了一個巨大的逃亡計劃,就是利用可控核聚變技術燃燒石頭獲得能量,先用巨大的能量迫使地球在自轉中慢慢停下來,再駕駛地球流浪遠方,帶著地球去尋找新家園;為躲避地球停止自轉過程中帶來的巨大海嘯衝擊,人類事先創造了一萬個地下城市來維持正常生活;當地球停止自轉時候,人類通過增強行星發動機的輸出功率,迫使地球朝著木星方向緩慢移動
  • 火星洞穴可能有生命存在,但不是「逃離地球的地方」
    物理學家哈維爾·馬丁-託雷斯教授說,在氣候變化剝奪了火星大部分的水之前,火星曾有適宜生命生長的條件。他強調說,儘管火星曾經擁有適合生命生存的元素,但今天的火星將永遠不會像地球那樣適宜人類居住。
  • 除了地球,它是唯一適宜人類居住的星球,卻被科學家無情排除
    隨著對宇宙深入了解後,人類越來越好奇除了地球外,宇宙中是否還存在著其它的宜居星球。特別是人類進入近現代社會後,在工業文明和信息化的推動下,各個國家對能源的消耗產生了巨大依賴。但地球現有的儲備資源是有限的,儘管目前人類還不會面臨能源枯竭的問題,可是過了幾十年或者一百年,能源問題將會更加突出和迫切。所以,尋找下一個適合人類的星球,成為了科學家們目前比較重要的任務。首先,科學家們想到的是地球的近鄰——火星,為此,荷蘭在2013年啟動了「火星一號」的探測任務,而這個探測器目的是計劃在2023年前能啟動火星移民計劃。
  • 火星環境惡劣,如果不穿太空衣登陸火星,人能在上面呆多久?
    太陽系存在著八大行星,有最靠近太陽的高溫水星,有存在著人類文明的藍色地球,還有帶著光圈的氣態行星木星等,不過在這八大行星中除了地球外,還有三顆行星被稱為類地行星,它們分別是水星、金星、火星,其中火星是被科學家認為最有可能存在著生命的類地行星,也是人類開發第二家園的所在地,因此人類對火星的探索一直在繼續
  • 馬斯克當上世界首富後發聲:用一半財富幫助人類移民火星
    而年富力強的馬斯克則有截然不同的打算,他希望用這筆財富實現他的火星夢。 馬斯克表示,他打算將一半的錢用於幫助解決地球上的問題,另一半用於在火星上建立一個自給自足的城市,因為考慮到地球可能會受小行星撞擊、或發生第三次世界大戰人類自我毀滅,移民火星可以確保所有物種的生命得以延續,不至於像恐龍一樣絕種。
  • 火星地殼是一個「夾心蛋糕」,竟然有三層「夾心」,地殼非常薄
    研究者表示,雖然這次洞察號在火星上發現它的地殼驚人的薄,但是火星地殼的三層結構,以及洞察號觀測到的多次火星地震,都可以表明火星的內核仍然在不斷釋放熱量,同時,也可以說明,早期火星可能真的經歷過一段宜居時期。幼年火星才是「人間天堂」?
  • 火星的天空是什麼顏色?火星的一年有多長?你要的答案在這裡
    我們居住的地球傍晚的天空有時是紅褐色,但太陽系中有一個地方與地球不同他整個白天的天空通常是紅褐色,這個地方就是火星,火星是太陽系中離太陽最近的第四顆行星,是一個充滿了巖石和沙漠的不毛之地。從太空中看去火星是一顆紅褐色的星球。為什麼火星是紅褐色的?
  • 人們為什麼如此執著於探測火星?
    長久以來,人類受到自身願望和想像的支配與誘惑,火星上有沒有生命的疑問一直縈繞在心。在人類數千年的歷史上,無論哪種文化,都將這顆明亮的紅色星球視為極重要的神明。尤其在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人們以為外部所有世界幾乎都應有人居住,這種想法可能促使天文學家懷著火星類同地球的期待,去尋找並且很可能遂其所願地找到了他們想要找的東西。
  • 一顆人類必須要去的星球——火星
    另一個是「現代航天之父」——主持美國「土星5號」火箭的研發,在其主導下,1969年7月實現人類月球登陸,並且對太空梭的設計建造作出重大貢獻。在地球上長期生活的人類已經習慣了21%氧氣,78%氮氣和一小部分稀有氣體組成的空氣,火星上的空氣只有通過植物、微生物,或者人工電解的方式,逐漸讓火星上空氣與地球一致。據估算,就算一切條件理想,人類最少也要花近一千年時間才能完成火星的改造工作。不過,我們還可以腦洞大開一下,換個角度,對人類的基因進行改造,使人類儘早地適應火星上的生存條件。
  • 月球和火星二選一,哪個星球更適合人類居住?對比實在太明顯
    筆者:三體-小遙進入太空時代,對人類來說最重要的問題就是探索外星生命以及尋找宜居星球,因為想要長久地發展下去,地球絕對不是人類唯一的家園。而目前我們的發展水平仍只能在地球附近進行探索,所以月球和火星成為人們關注的主要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