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儀英文名叫亨利,婉容叫伊莉莎白?他一個比喻,讓溥儀剪了辮子

2021-01-09 九鼎歷史

1908年,年僅3歲的溥儀被「送」上帝位,可還沒等他真正嘗到皇權的滋味,便在3年後武昌起義掀起的革命浪潮中被趕下臺,好在曾經的奴才袁世凱還念幾分主僕之情,對滿清皇室還算厚待,不僅讓他們繼續在紫禁城居住,還每年給他們一定的補貼,溥儀在紫禁城,依舊是帝王,依舊活的滋潤瀟灑!

1918年,在李鴻章次子李經邁等人的建議下,英國人莊士敦被聘請為溥儀的英語老師,從此也為溥儀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

莊士敦去給溥儀當老師的時候,溥儀只是個十三四歲的孩子,正是頑皮的時候,枯燥無味的讀書,哪裡比得上整日瘋玩?溥儀的「不求上進」,也讓他的老師們很是頭疼!

溥儀本來以為自己的英語老師只是一個只會嘰哩哇啦亂說一通的外國人,沒想到當他見到莊士敦後,立馬便被這位英語老師折服了,不僅能說一口流離的漢話,而且經史子集張口就來,最然溥儀感興趣的就是英語了,沒幾天便給自己起來個英文名亨利,皇后婉容叫伊莉莎白!

莊士敦除了教溥儀英語,還將西方思想和現代化也帶入了紫禁城,讓從小生活在皇宮的溥儀大開眼界,開始換下龍袍穿上西裝,還戴上了眼鏡,騎著自行車滿紫禁城亂逛!

溥儀和莊士敦建立了亦師亦友的關係,也從莊士敦身上學到了西洋的紳士素養,開始注重自己的儀態,在紫禁城按上電話後,還和胡適通過電話!

溥儀被趕下臺後,依舊留著辮子,這也是滿清的標誌之一,屬於「封建殘餘」,為此國民政府好幾次派人婉言相勸,希望溥儀帶頭剪刀辮子,結果都被拒絕,當溥儀穿上西裝、打上領結後,莊士敦隨口說了一句溥儀的辮子像豬尾巴,溥儀二話不說,便將辮子給剪了!

此事一出,莊士敦立馬成了滿清遺老嚴重的「妖人」,辮子可是滿清的代表,溥儀都將辮子剪了,他們還能咋的?唯有捶胸頓足,仰天痛苦!

相關焦點

  • 溥儀14歲起了個英文名,歷史書故意不記載,溥儀後人也不敢提
    溥儀的英語讓清朝遺老接受不了的事情還很多,在莊士敦的見一下,溥儀不僅在宮裡學會了騎自行車、戴眼鏡等等,甚至還剪掉了象徵著清朝的「辮子」,這只是因為莊士敦說了一句「穿上西裝後,背後的辮子就跟豬尾巴似的」,而在此之前,袁世凱等人曾千方百計的請求溥儀剪掉辮子都不曾辦到
  • 末代皇帝溥儀不能生育,但婉容皇后懷孕了,當時的宮廷有多混亂
    溥儀是清王朝的最後一個皇帝,三歲被扶上皇位,當時他就是一個奶娃娃,傀儡皇帝,大權還在慈禧太后手裡捏著。慈禧太后只需要一個皇家血脈坐上那個位置而已,並不需要這個娃娃真的管什麼事。所以溥儀一生不幸的源頭,就從這裡開始了。說溥儀不幸,他確實算是一個不幸的人。
  • 為了讓溥儀學會這項技能,皇后婉容親身示範,讓皇帝覺得很好玩
    這主要是因為溥儀本身的身體是有一些疾病的這影響到了自己與婉容之間的關係,而隨著後來溥儀的顛沛流離和最終來到了東北,溥儀和婉容之間的矛盾也越來越多起來,尤其是淑妃文繡當年與溥儀的果斷離婚,溥儀將很大的一部分罪過直接怪罪到了婉容的身上。但其實從客觀的角度上來說,當年溥儀與婉容剛結婚的那幾年,尤其是在皇宮裡生活著的時候,兩人的關係其實還是非常的不錯的。畢竟兩人都是年輕人,在很多愛好上是有著共同點的。
  • 他給溥儀戴「綠帽」,卻得到溥儀400大洋,在北京擁有幾套四合院
    19世紀的清王朝已經是一個破敗不堪、官場勾結、內外爭鬥的世紀,末代皇帝溥儀卻也是一個人間悲劇,從小在宮中長大的他,從此享用著自己的財富,親眼目睹了中國幾十年的動亂。小的時候,他也結過美滿的婚,嫁給皇后婉容,在花園裡走走停停,在深宮裡談心,但作為人妻的婉容最後卻成了癮君子,最終淪落到負了溥儀,而姦淫的情人就是祁繼忠。怎麼了?道理很簡單,和婉容關係最深的其實是另一個侍衛——祁繼忠。在婉容被審問之後,溥儀明白了,祁繼忠賄賂婉容身邊的親信,為婉容打開了方便之門,製造了接近婉容的機會。
  • 婉容與溥儀的這張合影,最終卻成了她被打入冷宮的原因之一!
    婉容與溥儀的這張合影,最終卻成了她被打入冷宮的原因之一!其實溥儀與婉容的感情在結婚之後的4~5年的時間裡,相對來說還是比較的不錯的,雖然溥儀在身體上確實是有著一些缺陷對於婉容來說這也是非常難以忍受的一點,不過因為兩人當時還比較的年輕,再加上新婚燕爾的原因,又在很多的興趣方面比較的相通,所以總體來說兩人的相處還是非常的不錯的,尤其是對於一些流行和西式文化的認識是有著很多的共同點的。
  • 這部史詩級作品,梁家輝曾拒絕,尊龍第一眼就被相中,演活了溥儀
    整部影片長達3個多小時(電視版219分鐘),但是相比溥儀的一生來說,仍然是太短了。一位外國導演如何組織故事情節來塑造人物?他想要向世界展現一個怎麼的溥儀?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 莊士敦, 溥儀的英文教師, 一個堪稱被中國文化同化了的外國人
    1919年,莊士敦應邀至紫禁城擔任溥儀的英語、數學、地理等西方學說老師,備受溥儀的敬重,師生情誼深厚。 莊士敦在中國生活三十多年,走遍中國二十多個省。是近代來華的外國人中最富於傳奇色彩的,而其傳奇經歷中最神秘的部分,莫過於擔任溥儀英文教師的那5年。
  • 溥儀膝下無子,晚年想領養一個男孩,孤兒院為何用這個理由拒絕他
    溥儀就是末代皇帝裡邊屬於比較幸運的一個了,晚年不僅沒被害,還娶了一個平民女子為妻。只是他一生都沒有自己的孩子,晚年的時候曾試圖領養一個,不過被孤兒院拒絕了。溥儀,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出生。他的一生中三次登基成為皇帝,不過跟歷代皇帝不同的是他只娶過五個妻子。其中能夠算得上是皇后的的也就只有婉容和最後一任,婉容是在十七歲那一年跟溥儀結婚成為皇后的。
  • 退位後的溥儀在皇宮中留影:與內弟嬉戲打鬧,婉容身穿民國服飾
    1908年12月2日,年僅3歲的溥儀在太和殿即位,隆裕太后和載灃攝政。第二年,改年號為「宣統」。溥儀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皇帝,他在皇帝寶座上也就待了短短的三年。1912年2月12日,隆裕以太后名義頒布《退位詔書》,溥儀退位。
  • 長春一位老人自稱是溥儀女兒,還拿出證據,專家:溥儀不能生育
    清朝最後一個皇帝——愛新覺羅 溥儀,他的一生,或者說前半生,可以說是悲劇和戲劇化的結合,皇帝之位坐的可謂是相當窩囊,以至於他的自傳中也無奈地寫下"要想討西太后的歡心,首先必須能隨時摸得著太后的心意,才能做到投其所好
  • 末代皇帝溥儀墓地實拍:墓地旁安葬著他一生最心愛的女人!
    末代皇帝溥儀和皇后婉容1967年10月17日,末代皇帝走完了自己的一生,在北京因病去世,終年67歲。溥儀死後遺體火化,隨後骨灰放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溥儀墓地正面照溥儀墓地佔地約200平方米左右,墓前有華表一對,墳冢前墓碑一塊,兩側是末代皇后婉容和祥貴人譚玉齡的墓地。
  • 溥儀一生最喜歡的女人,死後仍把骨灰放在家裡
    溥儀作為末代皇帝,他的一生可以說是悲慘的,而他的那些妻妾們,與溥儀自己的命運一樣,大多數下場悲慘,比如說婉容,比如我們今天要說的這位,譚玉玲。譚玉玲是溥儀的第三個妃子,入宮的時候,譚玉玲還只有17歲,當時正在北京上學。
  • 香港辦展覽回顧末代皇帝溥儀「天子變平民」之路
    110周年,以及辛亥革命紀念105周年之際,一個展示溥儀人生高低起伏的展覽,26日起在香港舉行。其中,展出了溥儀用過的西洋日用品,包括美國勝利牌留聲機、西式木冰箱、收音機、照相機、唱片、電話等,充分反映他的崇尚西方文化。  偽滿皇宮博物院副院長趙繼敏說,溥儀打算在紫禁城內安裝電話時曾遭反對,認為皇帝不可隨意與外人聯繫,但由於他對電話非常好奇,故堅持安裝。安裝後,曾致電新文化運動倡導者之一的胡適、京劇表演藝術大師梅蘭芳,又試過打電話到餐館叫餐。
  • 太監:皇上,皇后娘娘生了個公主 溥儀大怒:將孩子立刻處死!
    而退位後的溥儀則受到了中華民國的優待,保留皇帝尊號不變,可以繼續生活在紫禁城裡,過著養尊處優的生活。溥儀退位的時候只有6歲,一轉眼已經長成了一個大小夥子,年滿16歲了。溥儀雖然已經退位,但是影響力猶在,在天津的時候曾受到多方勢力的拉攏,其中以日本關東軍拉攏的最為厲害,日本關東軍若是想佔領東北,為了政治上的需要必須扶植一個傀儡,而溥儀則是最合適的人。溥儀心裡自幼就被灌輸了復闢大清的理想,在關東軍不斷的拉攏下,溥儀於1931年秘密逃往東北,成為了日本偽滿洲帝國的皇帝,作為皇后的婉容也跟著溥儀來到了東北,成為了偽滿洲國的皇后。
  • 女子想和末代皇帝溥儀搞對象,溥儀說了什麼話?女子直接走人
    相比來說,溥儀的妃子真是少的可憐,當皇帝的時候,有了婉容和文繡,到了偽滿洲國的時候,還娶了李貴人和譚貴人,當時他手裡,還是有不少錢財的,畢竟從皇宮裡帶出來的文物,一個夠普通老百姓生活一輩子的了。後來溥儀成了俘虜,被關押在了蘇聯,在蘇聯的日子那叫一個美滋滋,溥儀為了能留在蘇聯,送出了不少的好東西,但最終還是沒能留下,回到了中國,雖然蘇聯也歸還了很多文物,但很多珍貴的國寶,依舊下落不明。
  • 溥儀妻子回憶:溥儀在協和臨終前,一直喊河車丸,河車丸是啥
    明朝是中國最後一個漢人的封建王朝,「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很好地概括了明朝兩任皇帝的豐功偉業。朱棣將首都從南京遷至北京,親自抵擋北方強敵入侵,而崇禎皇帝選擇與國家同生共死,他們都體現了華夏民族的氣節。縱觀中國歷史,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王朝的交替是必然的現象。
  • 溥儀一生最痛快的8天,十四年的苦悶一朝宣洩,言辭犀利令人咋舌
    提到晚清的末代皇帝溥儀,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悲慘和傀儡,雖然他曾經貴為皇帝, 但是他一生都是不快樂,因為他從坐上皇位的第一天起,就沒有人在乎過他真正想要什麼,甚至他想要的很多東西,都因為種種因素離他而去,所以他過得很憋屈。
  • 溥儀的骨灰埋在哪?規模很小可免費參觀,與光緒帝陵墓僅一牆之隔
    1967年初,末代皇帝溥儀因尿毒症病倒,周總理得知後親自指示政協工作人員一定要將溥儀治好。1967年10月17日凌晨2點15分,溥儀因腎癌在北京人民醫院去世,終年61歲。次日下午,溥儀遺體被送到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火化。火化後,溥儀骨灰被安放在八寶山革命公墓。
  • 張作霖見溥儀,磕頭行禮後問了溥儀一個問題,讓他面紅耳赤
    但動蕩的時局並沒有允許溥儀等人在紫禁城中高枕無憂,民國十三年(1924年)著名的「北京政變」爆發。馮玉祥控制了北洋政府的內閣等眾多機構,強行修改並通過了新的《清室優待條例》,溥儀也立刻被趕出了紫禁城。沒有了宮殿的皇帝只能回到他入宮之前的住所——原攝政王載灃的北府,但父子君臣之間的隔閡也讓溥儀在家中住不舒坦,便索性逃進了日本公使館。
  • 中國最後一個太監,娘娘從不親力親為,還爆出溥儀驚天大秘密
    古代皇宮裡面最悲劇的一個群體就是太監了,不僅要為奴為俾,就連自己的身體都不是完完整整的,所以他們如果不是實在走投無路了,壓根就沒有人會願意進宮當太監。都說身體髮膚受之於父母,這也算是不孝的一種了,但是他們並沒有任何的辦法,如果不這樣做的話,只能活活等死了。而作為一名卑微的太監,他們每天都是非常辛苦的,只有等到了夜晚的時候可能才會有一點點自己的私人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