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資本出手海外醫院 收購戰火蔓延到醫療服務業

2021-01-08 健康界

進入5月份,對澳大利亞醫療機構的兩起收購引起了醫療行業的注意。 這兩起收購分別為高達資本參與的中澳財團對澳大利亞ICON醫療集團的收購,以及稍早一點綠葉集團對Pulse Health(簡稱Pulse)1.55億澳元(約合7.75億元人民幣)的收購。這表明,國內醫藥集團和投資界對海外健康行業的投資已經從製造業逐漸延伸到醫療服務行業。

而在此前的幾年內,國內一些醫藥公司或投資集團頻頻出手境外醫藥行業,技術買斷,資產收購,單筆交易額被不斷翻新。統計顯示,從2016年初到今年3月一年多的時間裡,中國醫藥行業資本對外收購案例涉及到的總金額超過400億人民幣。

收購醫院等醫療服務企業成為新動向

5月24日,中國私募基金高達投資(Pagoda Investment)宣布,日前聯合澳大利亞主權基金昆士蘭州投資公司(QIC Limited)和高盛集團直接投資部(Goldman Sachs Principal Investment Area)與澳大利亞ICON醫療集團(下稱ICON)達成收購協議,將收購其股權。

據市場傳聞,這筆收購總金額超過10億澳元。 ICON集團專注於癌症一體化治療,建立了從藥劑合成、藥房服務到化療與放療的全程全方位治療體系,已經成為澳大利亞規模最大的一體化腫瘤連鎖醫院。在海外,ICON已收購了新加坡一家癌症治療集團,通過發展醫療旅遊項目,為來自中東、東南亞以及中國的高淨值人群提供高端治療服務。

收購的目的,據高達投資的介紹,ICON會藉助包括來自中國的財團資金,加緊在中國地區的戰略布局,並計劃與中國醫療行業龍頭企業、全國前500醫院體系以及當地政府合作,建設世界領先水平的放療中心。此外,ICON還會參與對中國合作醫院醫護人員的培訓。

另一個突出的例子是綠葉集團。總部位於新加坡的綠葉醫療集團成員澳大利亞私立醫院集團(簡稱HCA)5月18日宣布,以1.55億澳元(約合7.75億元人民幣)成功收購Pulse Health(簡稱Pulse)。

Pulse是一家總部位於雪梨的私立醫療集團,在澳洲和紐西蘭擁有8家私立醫院和5家日間手術中心,為澳新當地患者提供高質量的外科手術、康復治療和心理健康治療服務。

收購完成後,綠葉集團的分支HCA將鞏固在澳大利亞醫療市場的布局。HCA在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的主要城市和地區擁有共計34家私立醫療機構,約7000名員工和近2500張床位。這34家醫療機構分為綜合性私立醫院、專科和地區醫院以及日間手術中心四大類別。

海外醫療投資動機

中國企業在海外投資、併購醫療項目,其首要目的可以說是把技術、品牌、理念引進來,並按照中國市場的具體情況來進行本土化。三胞集團董事長袁亞非就曾表示,其海外醫療併購意圖「非常簡單,就是服務中國市場」,把中國企業所缺少的西方品牌和西方技術買回來。

另外,除了中國醫療市場之外,不少企業還計劃在國際化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如2016年1月,三諾生物完成對美國血糖儀廠商Trividia Health的收購交割,由此成為全球第六大血糖儀企業。本次2.7億美元的交易,也是中國醫療器械近幾年來海外收購的最大案例之一。三諾生物就是通過引進先進的產品,來搶佔國際市場的業務。

值得關注的是復星醫藥以3次交易、超14億美元的成績位列海外醫療投資榜首。創造了金額最大的海外交易的復星醫藥曾表達對全球化的思考:第一,觀察醫療行業的市場發展,視角一定要切換到全球化;第二,資源配置也要從全球的角度去考慮,才能不斷提升企業競爭力,從而達到全球水平。

有分析人士表示,目前中國正快速進入醫療需求的爆發期。中國人口逐漸老齡化,環境汙染等因素導致大病、慢性病的發病率增加。但醫院數量增長率和衛生技術人員增長率卻遠遠趕不上醫院診療人數增長率。因此國內醫療企業海外投資能讓國內企業更快接觸新技術、擴展新市場、獲得新人才等,將是中國企業走出國門、邁向世界的一大途徑。

作為國內醫療企業的兩大代表,邁瑞和藥明康德分別代表了兩種海外投資的策略。兩家企業先後於2006年、2007年在紐交所上市,又在2015、2016年從美國退市。邁瑞是國內器械類企業龍頭,海外投資基本以拓展海外市場為主,主要的投資方式是併購。藥明康德是國際知名的藥物研發CRO公司,海外投資基本聚焦在美國,以風險投資為主,主要投資前沿科技。這兩家的策略各有側重,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績。

中國企業海外投資也會面臨很多的風險點和盲點,比如技術是否真正先進、IP智慧財產權所屬如何解決、稅收問題、不同的法律體系、監管問題、違約金等,如果不注意這些風險點,很可能踩到各種坑,海外投資遇到很大的阻力,也會阻礙國內企業的發展。

新技術、消費升級、網際網路、人工智慧等成為中國醫療健康行業發展的新供給和新動力。海外投資能讓國內企業更快接觸新技術、擴展新市場、獲得新人才等,將是中國企業走出國門、邁向世界的一大途徑。

海外醫療投資風險機遇並存

全球化幾乎是所有中國企業的終極夢想,而海外併購則是實現全球化突圍的一種慣用路徑。海外併購免不了出現「交學費」的情況,但交完學費迅速吸收成長才是王道。全球最大的醫療器械生產商強生醫療的發展史就是一部併購史,其很多核心產品並不是公司自主研發,而是通過併購形式獲得。

不差錢的A股上市公司,此前多次海外收購均讓人有「海淘不便宜」的感嘆。三諾生物(300298.SZ)曾多次收購同行業海外資產,無一不是大手筆、大動作,不過現實有時很殘酷。2014年三諾生物曾與華廣生技籤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並擬以2.64億元認購其約20%股權,次年2月,因雙方無法在臺灣地區相關規定時效內完成私募增資項目終止了合作。2015年停牌2個半月,三諾生物計劃10億元收購拜耳血糖儀業務——這個被外界譽為「蛇吞象」的行動也以失敗告終,而三諾生物收購不成反到搭進去近2000萬的中介費。

九安醫療去年7月以7.1億人民幣,超過6倍的溢價收購了法國醫療器械/設備提供遠程端對端連接解決方案的供應商eDevice,這家公司2008年曾險些破產,被收購時也只有30人左右的員工。被收購前一年,eDevice應收款出現爆發式增長,近兩年來的研發投入維持在偏低水平。作為一家運營達16年之久的企業,時至今日絕大部分收入卻僅來自於單一大客戶,其背後的客戶開拓能力堪憂。

華醫資本創始人劉雲對中國資本海外併購提出了看法。他認為,現下中國醫藥企業的海外併購,一是為了「走出去」,幫助醫療企業實現國際化夢想,在海外有自己的營銷網絡和市場。但併購一家海外公司後,渠道整合、市場整合需要長時間等待。二是為了「引進來」,引進國外的先進醫療技術和理念。但醫療是一個很特殊的行業,不像很多行業(比如手機)可以直接登陸中國市場,但境外藥品、醫療器械需要在中國經過臨床試驗才能上市,這又要花幾年時間。無論是國際化戰略還是國外先進技術的本土化,都需要很長時間的業務努力和承擔風險的能力。

(原標題:中國資本出手海外醫院 收購戰火由製造業蔓延到服務業)

相關焦點

  • 融資中國:收購法國設計師品牌AMI 紅杉中國按下海外併購啟動鍵
    在紅杉中國的加持下,AMI在中國大陸的業務將會更上一層樓。新年伊始,紅杉中國風格突變,罕見出手收購了法國奢華設計師品牌Ami的多數股權。雖然具體的交易條款沒有向外界透露,但是該項交易依舊在業內引起不小的波瀾。畢竟,這是紅杉中國首次併購海外項目,也是紅杉中國首次真正踏入高端時尚奢侈品市場。
  • 華潤醫療收購吉大四院遭質疑 公立醫院併購仍為大勢所趨
    「為減少收購難度,包括聖商在內的企業、資本會選擇收購專科醫院或縣域人民醫院、中醫院等具有區域壟斷地位的醫院。」  不過,儘管出現各種問題,企業收購公立醫院的熱度或持續增加。自從國家去年公開表態鼓勵社會辦醫後,資本聞風而動,掀起了一股收購醫院熱潮。中國社會科學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朱恆鵬在多個公開場合表示,未來三五年會出現一波醫院併購大潮,他預測,未來40%的公立醫院將會被收購。
  • 高瓴資本寵物行業投資布局:10 億美元重倉,超 1000 家醫院的寵物航母
    1、寵物投資從海外布局開始高瓴資本在 2016 年收購德國寵物品牌俊寶 Gimborn,開始其在寵物行業的布局。Gimborn 主要經營貓砂、寵物食品,可以幫助高瓴資本更好梳理上下遊。當然高瓴資本海外最重要的投資當屬 2017 年和紅杉資本等海外機構一共斥資 2.33 億美元資了一家叫 Vet First Choice 的公司。
  • 寵物醫院掀併購風 鄭州一寵物醫院被天津資本收購
    寵物醫院掀併購風 鄭州一寵物醫院被天津資本收購    河南商報記者吳軍  「豫醫寵物醫院被收購了!」這個消息不脛而走,在寵物診療市場被悄悄傳播。  據了解,豫醫寵物醫院曾被鄭州寵物診療界評為「河南前三」之一。
  • 至少融資5億美元 高瓴資本擬將旗下寵物醫院資產IPO
    4月25日周四,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稱,高瓴資本正計劃對旗下部分中國寵物醫院進行IPO,預計融資規模5億美元。上述人士表示,這家私募巨頭已向潛在顧問發出參與安排IPO的邀請。不過上市地點尚未確定,美國和香港都是可能的選項,而IPO最早可能在明年進行。
  • 寵物醫療資本瓜分戰方始
    經歷了30餘年的緩慢增長與蓄力期後,2015年可謂中國寵物診療市場的「資本元年」。這一年裡,在資本的推動下,產業的集中程度加速。業內人士估計,資本在經歷2016年的爬坡之後,2017年將是寵物醫療領域的資本角逐期。未來,在資本的推動下,產業的集中程度加速,寵物連鎖醫院的發展模式將成為趨勢。
  • 寵物醫療市場品牌單一增長難 高瓴整合千家寵物醫院上市
    高瓴資本大家都不陌生,從百度、騰訊到京東,從滴滴、美團到蔚來汽車,都只是它眾多投資案例的一部分。 據稱在此次寵物醫院IPO計劃中,高瓴資本整合了國內1000多家寵物診所,其中包括瑞鵬寵物醫療在內的多家品牌。
  • 健康服務業高峰論壇暨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廣東代表處掛牌儀式...
    2020年12月19日,「健康中國·廣東在行動」健康服務業高峰論壇暨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廣東代表處掛牌儀式在廣州龍城國際康復醫院舉辦。本次活動由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主辦,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康復醫學專業委員會、慢性病管理分會、廣東省醫院協會協辦,廣州龍城國際康復醫院承辦。
  • 資本來襲 寵物醫院連鎖發展成趨勢
    原標題:資本來襲 寵物醫院連鎖發展成趨勢 摘要 經歷了30餘年的緩慢增長與蓄力期後,2015年可謂中國寵物診療市場的「資本元年」。
  • 資本來襲, 寵物醫院連鎖發展成趨勢
    經歷了30餘年的緩慢增長與蓄力期後,2015年可謂中國寵物診療市場的「資本元年」。這一年裡,在資本的推動下,產業的集中程度加速,寵物連鎖醫院開始擴張。業內人士估計,資本在經歷2016年的爬坡之後,2017年將是寵物醫療領域的資本角逐期。  未來,在資本的推動下,產業的集中程度加速,寵物醫院連鎖發展成趨勢。
  • 資本跑步入場,行業加速洗牌,瑞鵬股份會成為寵物醫療界的愛爾眼科嗎?
    (原標題:資本跑步入場,行業加速洗牌,瑞鵬股份會成為寵物醫療界的愛爾眼科嗎?)資本紛紛入場欲奪得先機,寵物醫療行業洗牌正在逐漸加速。
  • 泰爾茂投資辰德資本醫療基金,支持中國新技術
    9月29日,泰爾茂株式會社宣布參與醫療投資公司——辰德資本(總部位於上海)在中國新的基金運營。投資期限為5年,基金總額和泰爾茂的投資規模均未被披露。辰德資本是一家專注於生命科學和醫療技術細分領域的投資機構,旗下管理多支美元基金和人民幣基金。
  • 2000億的寵物市場,本土資本如何突圍大鱷控局?
    ▲中寵股份上市以來併購事件在併購以形成多品牌矩陣時,中寵和佩蒂收購的多為海外品牌。海外的寵物食品品牌,業務較成熟,有一定的知名度,有利於打開高端產品線和渠道。寵物醫院:成本痛點難解如何藉資本之力發展?寵物醫療是繼寵物食品之後的第二大細分市場,2016年佔到整個行業規模的23%左右,寵物醫療包括寵物醫院、寵物藥品和寵物疫苗。
  • 看好中國醫療新模式 斯道資本領投仁樹醫療
    上證報訊(記者 王宙潔)仁樹醫療(仁樹)26日宣布,已完成由斯道資本和F-Prime領投的數千萬人民幣A輪融資。 仁樹是以眼、耳、鼻、喉為專科特色的綜合門診和日間手術中心,其第一家日間手術中心於2017年7月在杭州開業,這次增資用於在長三角地區開設新的醫療機構。
  • 華興資本醫療與生命科技行業周報【Vol.154】
    「華興資本醫療與生命科技行業周報」定期發布,專注從資本角度,解讀一周數據,提供最新行業觀察。 醫療與生命科技是華興資本多年來關注並深耕的領域,目前已為超過100個融資及併購項目擔任財務顧問。
  • 仙瞳資本:「疫」外逆襲,醫療資本市場在被動中拿到主動權
    (屆時數據會根據最新情況作出更新)此次疫情具有發生突然傳播速度快等特點,對疫情的防控以及對各地公共衛生管理,臨床醫療資源與配套設施,生物醫藥產業及科研等各領域均產生巨大考驗。仙瞳資本創始人、資深生物醫療投資人劉牧龍對此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帶來了危機,也揭示了群眾以往沒有注意的社會醫療需求。短板是一直存在的,但是在疫情之下,我看到了以『中國速度』發展的醫療。」
  • 中金:如果海外經濟按下「暫停鍵」 中國應該如何應對?
    為了應對這次疫情的衝擊,中國還有哪些後續負面作用小(比如不大幅增加宏觀槓桿或財政赤字率)、但卻可以有效擴大內需的政策選項嗎?可以從房地產及公積金政策、基建投資投向、減稅降費、醫療衛生和文化教育等服務業著手。與全球共抗疫情,彰顯人類命運共同體精神。中國舉國戰「疫」已現明顯成效,海外疫情擴散令人擔憂中國舉國戰「疫」已一月有餘,成效初顯。
  • 從單店到連鎖資本盯上你家旺財
    誰能想到,阿貓阿狗有一天都能成為資本追逐的對象。資本的風口換了一個又一個,如今終於吹向了寵物醫療。從以前的單槍匹馬到如今的資本撐腰,寵物醫療要面臨的挑戰依然沒少。
  • 美維口腔醫療CEO朱麗雅:民營口腔醫療還需要更多的資本湧入
    不難看出,在國內的口腔行業,民營醫院、私立診所已佔據了將近半壁江山。8月27日,《中國經營報》記者對美維口腔醫療創始合伙人兼CEO朱麗雅進行了專訪。據了解,美維成立於2016年,隸屬天億集團。,還需要更多的資本湧入,助力醫療行業的發展。
  • ...收購5家醫院!上市公司頻頻接盤企辦醫院 燙手山芋還是現金奶牛?
    在業內人士看來,社會資本大舉併購醫療機構、尤其是企業辦醫院,與國家政策引導有關。社會資本進入這些醫院之後,如何保證醫院的醫療軟硬體水平提升、保持持續盈利等,引起市場關注。正文——5月23日,通化金馬披露,將收購七煤醫院、雙礦醫院、雞礦醫院、鶴礦醫院、鶴康腫瘤醫院各84.14%股權,合計成交金額為21.9億元,同時非公開發行股份募集配套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