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官兵總圍著材料轉
——北部戰區陸軍部隊落實「十個不得」規定見聞④
■解放軍報記者 宋子洵 特約記者 楊國軍 通訊員 田洪磊
★《軍隊基層建設綱要》規定:不得向基層索要文字材料,硬性規定撰寫筆記日記篇數、心得體會字數。
在「提高政治能力」專題教育學習後,一篇不少於1500字的心得體會,難住了北部戰區陸軍某旅警衛勤務連上等兵張金瑞。
這個訓練場上的「小老虎」,在學習室裡待了半天只憋出兩行字。但想到上次因寫讀後感「引用」過多而挨的批評,他只能繼續冥思苦想。
類似的痛苦,中士史冬金也經歷過。2020年底,機關評選年度「保障尖兵」,經過層層篩選,負責機關食堂工作的「等級廚師」史冬金本已順利入圍,卻在最後關頭被一道門檻攔住——上交800字個人事跡材料。
煎炒烹炸是行家,舞文弄墨門外漢。史冬金絞盡腦汁、熬夜通宵寫出的事跡材料很快被機關打回,理由是:事跡不夠突出,思想不夠深刻。
「參加評優評先,提供事跡材料無可厚非,但對我這樣一名戰士提這麼高的要求,是不是有點過了?」心裡雖這麼想,但史冬金還是找班長指導、向排長請教、請指導員把關……即使這樣,他的個人事跡材料仍反覆修改了5次,才勉強過關。
2020年年終總結期間,旅政委章海軍在該連蹲點。座談會上,官兵們說到這類現象頗有共鳴:上課忙記錄,大標題套著小標題;課後寫體會,不管理解與否都要「深化升華」;寫文章報材料,字數、質量都是「硬槓槓」。新修訂的《軍隊基層建設綱要》施行後,這種現象有所改變,但新情況又出現了。
比如,讀書活動結束後,機關不再規定每名官兵撰寫讀書筆記,但要求每個連隊展出優秀讀書筆記。一位老班長說,「繞來繞去,基層官兵不光要寫,標準還更高了。」
指導員呂遠對此深有體會:「現在有些材料不是以材料的面目出現的,也說不上是『索要』,但基層還是不勝其煩。」有一次,機關要求營裡上報晚會組織詳細方案。為此,教導員帶著幾個指導員連續幹了幾個通宵。呂遠反映:「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機關既不索要材料,也不要求上報材料,而是讓基層派人協助他們撰寫材料。這樣做,基層負擔更重、壓力更大。」
來自基層的呼聲讓章海軍眉頭緊鎖,意識到問題所在:雖然新《綱要》已有明確規定,可各種文字材料仍改頭換面壓向基層。
「不能讓官兵總圍著材料轉。」旅交班會上,章海軍的發言讓不少機關幹部面紅耳赤,「新《綱要》中的有關規定就是為了減輕基層負擔,讓官兵聚焦備戰打仗,可實際工作中,總有人沿襲慣性思維……」
隨後,他們圍繞「依法抓建基層」展開討論,認真分析基層建設形勢,對落實「十個不得」規定搞變通的思想行為進行了反思。此外,他們通過開展機關基層雙向講評會,測評機關服務滿意度,開通網上意見直通車等方式,充分徵求官兵意見,對反映強烈的問題逐一整改。
「記筆記關鍵是便於學習記憶;心得體會就要寫真情實感,三五行不嫌少、三五頁也不嫌多。」聽著指導員宣布的新要求,張金瑞終於卸下了心理包袱。訓練場上,又重現他生龍活虎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