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大四的學長、學姐剛結束被老師們不斷「為難」的開題答辯,不少當事人直呼「太難了!」。
一個熟悉的學姐是這樣在朋友圈吐槽的:「老師提問得也太犀利了,好難回答,站在臺上的我活像一個啞口無言的被審判者。」我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她的痛,不禁去想像明年的自己會是一幅怎樣的光景,是在苦海中盡力掙扎,還是能夠迎難而上、從容面對。
「西方文概的論文你還差多少字呀?」室友的話語把我從幻想的世界中抽離出來,回到了現實世界。看著眼前一片雪白的word文檔,我意識到明明手頭的西方文概3000字論文還一字未動,還想什麼一萬字的畢業論文呢?
記得當初老師布置作業時是這麼說的:「你們這次就寫一篇3000字的小論文就好了」,輕描淡寫的話語引來了大家的一片唏噓。這3000字的作文,在老師的口中只是簡簡單單的「小論文」,而對我們這群普通的大學生來說,絕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比如,每每遇到「小論文」總是要時不時考慮「熬夜肝一肝」。
然而一想老師們早已經受過畢業論文、碩士論文、博士論文的重重考驗,說3000字是「小論文」確實不為過,一如我們回首曾經考場上「擠牙膏式湊字數」的800字作文,可能就是青銅段位般的存在。
從800字,到1000字、1500字,再到2000字、3000字,其中每一次的進階挑戰,無疑是伴隨著壓力與苦痛的。但仔細想來,我們也比當初的自己成長了許多。無獨有偶,這種令人頭禿式的成長模式也在萱萱身上反映出來。
校園運動一直都是無數大學生們無法逃脫的「噩夢」,一學期幾十公裡的有效運動裡程是對於運動小白來說也是一個不低的指標。一年前的萱萱,是痛苦的。
她憂傷地說:「長跑一直都是我的軟肋,運動校園每次至少一公裡才能記錄成績,對我實在太不友好了」。然而,除了對長跑本身的無力,體育老師還提出了如果一學期跑雙倍,可以得到課程平時分5分的加分,這就讓不少學生陷入了內捲風波,一向上進的萱萱也不可避免地落入其中。
而她更沒想到的是,加入學校的籃球隊後,竟然隔三差五還有跑5km的早訓等著她,這一年的跑步訓練實實在在地讓她感到窒息。
不過現在的萱萱,和一年前的自己完全不同,她會說「我太享受運動了」「感覺讓我跑10km,我都可以輕輕鬆鬆跑下來」「800m體測也太簡單了吧,跑的時候感覺腿超輕盈的」。
不難理解,這是過去一年中,不斷挑戰自我與鍛鍊自我的萱萱,在一年後給自己的禮物。
經歷過時間的打磨,你可能會發現,那些曾經令你苦惱的、厭煩的,卻必須要完成的事情,會在某一個節點,見證我們的蛻變,帶來自身質的飛躍。從量變到質變的積累,也許用了很長一段時間,但質變帶來的結果也總讓我們感到欣喜。
最終要感謝的,是那個曾經堅持下來的、一直努力的自己。
如果說這些是出於學業的「迫不得已」,那麼大學社團、學生會的工作,則更多地取決於一個人對自我成長的期待,那是自己給自己的「KPI」。
大一的時候,小喆加入院裡紀檢部的初心很簡單,受到做過紀委工作的爺爺的影響,他覺得做紀檢工作是一件很酷的事情,一身的凜然正氣之外,一個人還需要大公無私、不畏強權,這是他想成為的人。
入部後除了日常的查課,他還負責了部內累計表的製作。工作本身不難,但由於數據數量多,沒有相應的快捷處理方式必須人力一點點更改,讓他感受到完成一小部分也是十分繁雜的。
但被問及一年的辛勞有無收穫,小喆這樣說:「當然有呀!現在一個大累計表一會就完事,Excel技能提升了,工作效率、耐力都有被鍛鍊到」,末尾還不忘調皮地補充一句:「至少坐一下午眼不花腰不痛了」。小喆離自己想成為的人越來越近了,而這些技能,成為了他的額外收穫。
生活中總有我們不得不去「逼」自己完成的事情,比如作業,比如工作。也許過程是不愉快的,但請記得在每一次的挑戰中用努力加持自己飛翔的羽翼,實現自我突破。
也許某一天你會突然發現,背後的羽翼早已豐盈。內心躊躇滿志,只等一個有風的日子,恣意翱翔。
文字:沈心怡
主播:張懿 鄭斯元
剪輯:陸振東
視覺:黃佩鳴
編輯:程思
來源:中青校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