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三傑,為何蕭何、張良能夠逃過一劫,韓信卻被活活刺死?

2021-01-08 十年三國風雨

在秦始皇死後,天下開始大亂起來,所有英雄都想要瓜分天下,尤其是六國的勢力開始逐漸的崛起了,想要重新回到春秋戰國的時候。

但是這個時候有一個人揭竿而起,這個人非常的講義氣,雖然是一個泗水亭長,但是卻豪氣萬丈,就連偉人都說過,他是一個非常不簡單的人。

後來他不斷的努力,得到了很多人才的喜愛敬佩,他通過重用人才最終是得到了天下,而這個人就是劉邦,連偉人都稱作封建皇帝中最厲害的那一個。

在劉邦手底下有三個非常厲害的人物,打仗最厲害的就是韓信,在謀略之中最厲害的就是張良,而除了打仗之外的事情都歸蕭何。

正是因為這三個人,所以劉邦才能夠得到天下,劉邦自己並不是一個非常厲害的人,根本無法和項羽比,但是他能夠得到天下,就是因為擁有了這些人才。

但是在這三個人才之中,他們深深受到了劉邦的忌憚,劉邦都想要殺掉他們,可是最後卻只殺掉韓信一個人,為何張良、蕭何能夠逃過一劫?

這個最主要的就是韓信並不懂得兔死狗烹的道理,而其他兩個人就非常的明白,在這些人之中最聰明的還是張良。

當漢朝建立的時候,張良並不是非常的想要炫耀自己的功勞,劉邦想要幫他當做第一功臣,但是張良卻只是想要了一個留縣,並且當了留侯,然後早早的歸隱了下去劉邦見到這樣子非常的高興,所以張良才能夠全身而退。

而蕭何的話知道劉邦非常的害怕自己,雖然自己兩個人是從小就非常的認識,也一起當過秦朝的官員,但是蕭河也是非常重要人才的,韓信就是蕭何幫劉邦找到的,當初劉邦一點都看不上韓信,後來這一切都是蕭何的功勞,才能夠讓韓信得到重用。

為了能夠讓劉邦感到放心,蕭何他自己就做錯了一些措施,那就是貪汙還幫助親人進行犯罪,通過一系列讓自己得到罵名的手段,最終是讓劉邦進行了處罰,劉邦對此感到非常放心,因為有了壞的名聲,沒有人願意去幫助蕭何了。

只有韓信這一個人非常的傻,不僅是在打仗的時候想要當希望,後來劉邦已經老了,還依然掌握著大權擁有軍權的話,對於劉邦來講是非常害怕的,畢竟當時蕭何只有三四十歲,劉邦死了,那怎麼能夠行呢?

於是呂后就開始動手了,後來劉邦知道了也沒有怪他,因為他心裡早就有了殺意。

韓信其實是一個非常厲害的人物,到了後面要是他能夠安穩下來, 讓劉邦放鬆,那麼劉邦後面也不會採取和親的手段,匈奴也不會那麼猖狂。

相關焦點

  • 漢朝三傑,為何蕭何排名第1,韓信第21,張良卻屈居第62?
    亂世出英雄,秦漢之際,英雄輩出,楚漢相爭,精彩紛呈留給了我們許多耳熟能詳和熱議的故事和人物,其中最廣為人知的就是漢初三傑。漢初三傑指的是蕭何韓信張良三個人,這三人是大家心目中公認的建立漢朝的大功臣,但似乎在他們的領導劉邦心裡並不這麼認為。
  • 同為「漢初三傑」,張良為何在韓信遇難時袖手旁觀?
    他雖沒有什麼才能,但是善於廣招賢才,麾下曾經有多名足智多謀的人,例如:陳平、蕭何、張良等,都是數一數二的人才。還有一位徵戰四方的大將軍韓信,可謂是如虎添翼。今天就來了解一下張良和韓信。張良張良,字子房,是歷史上有名的謀臣。他出生在韓國的官三代,祖父曾經連任三朝宰相,而他的父親也是兩朝的宰相。
  • 張良和蕭何足智多謀,為什麼韓信遇難時,他們倆袖手旁觀?
    呂雉為什麼同為漢初三傑的張良,還有蕭何不幫助韓信說情。其實這兩個人都是謀臣,都是政治覺悟政治思想比較高的人。他們幫助劉邦處理內政出謀劃策,但是他們也看出來,劉邦是一個能夠同患難不能共享福的人。漢初三傑所以說在劉邦奪得天下之後,蕭何他就自汙表明自己貪汙受賄,損害自己的名聲,來降低自己的這種威望,來消除劉邦對他的猜忌。
  • 漢初三傑的功勞,蕭何、張良、韓信,在劉邦的心中是怎麼排名?
    蕭何、張良、韓信這三個人代表的是劉邦手下的三個派別。劉邦統一天下時間是,沛縣起兵到平定異姓諸侯王,這十四年的時間。蕭何代表的是劉邦的元老集團,如曹參、周勃、樊噲、夏侯嬰、灌嬰、靳歙、周昌等。張良是代表投奔劉邦的功臣集團,如陳平、陳嬰、呂臣等。
  • 劉邦要殺韓信,張良為何不阻止?張良:我阻止,韓信死得更快
    劉邦要殺韓信,張良從頭到尾卻沒有出聲。其實,不是他該去勸說劉邦,而是他有什麼理由阻止劉邦不殺韓信呢?韓信的影響力韓信是漢初三傑之一,是幾個異姓諸侯王中影響力最大的。當初,劉邦背棄鴻溝之盟,與項羽會戰於固陵,項羽小勝,因此,僅憑劉邦,還是無法戰勝項羽的。後來,劉邦聽從張良建議,籠絡韓信和彭越,這才滅了項羽。
  • 蕭何韓信張良幫劉邦鞏固天下後三人的命運截然不同
    劉邦能從一個地痞搖身一變竟然成為一國帝王,其中幫扶他的人絕對不在少數,可是在這其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三個人就是:蕭何,韓信,張良。可是誰又能想到為一國之君嘔心瀝血付出一生之後等待他們的卻是一個個猜疑與謀害。
  • 秦統一天下時,劉邦、項羽、蕭何、張良、韓信、範增都在幹什麼?
    秦統一天下時,劉邦,項羽,蕭何,張良,韓信,範增在哪裡?公元221年,39歲的秦始皇統一中原,36歲的劉邦正在沛縣當亭長;12歲的項羽跟隨其叔父項梁逃亡吳中;37歲的蕭何在沛縣當亭長;31歲的張良到東邊拜見倉海君,尋找刺殺秦始皇的大力士;11歲的韓信在淮陰幫幫漂母洗紗;57歲的範增在居才嘆息一聲。
  • 陳勝吳廣張良韓信,劉邦的開國陣容快準備好了,天明還是主角嗎?
    劉邦之所以能夠以弱勝強打敗項羽成為第一位平民皇帝,是因為他拉攏一批人才,依靠這些人才出謀劃策勇猛衝鋒,劉邦才能夠獲得最終的勝利,而開國陣容之中最重要的莫過於漢初三傑。漢初三傑所謂的漢初三傑就是張良、蕭何和韓信,劉邦在統一天下之後說:「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裡之外,吾不如張良;鎮守國家,安撫百姓,不斷供給軍糧,吾不如蕭何;率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
  • 劉邦的一次講話,張良聽懂活下來了,韓信沒懂命丟了
    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裡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者皆人傑,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這是劉邦稱帝後,在洛陽南宮的一次講話,是對過去的肯定,也是對未來發展的預告,此次對話是一次承上啟下的講話。在這次酒宴上,他分析了項羽為何會失敗,也總結了自己是如何得到天下。
  • 劉邦出身低微,性情流氓,為何漢初三傑會甘心追隨?
    劉邦出身低微、性情流氓,卻為何能得到那麼多傑出之士,特別是漢初三傑的追隨?很多人說,因為劉邦不是尋常人、劉邦的人格魅力等等,子彧負責任的說,這是無稽之談。首先,所謂劉邦身上的種種不尋常,或許唬得了旁人,但唬不了他們。因為其中的部分傑作,正是他們為劉邦創造的。
  • 韓信死後,功臣人人自危,為何僅有陳平不動如山、毫不畏懼?
    一、作為兵仙的韓信,死的不明不白韓信的才華早就已經表現出來了,在輔助劉邦打天下的過程中,韓信多次表現自己出眾軍事的才華,他也因此而被後人稱作為兵仙。用兵如神的韓信很有計謀,他本以為自己輔助劉邦取得了天下,從此之後,就可以過上安然無恙的富貴生活。卻沒有想到,一場變革,竟然讓韓信不明不白地去世了。呂后和蕭何聯手,奪去了韓信的性命,而其背後的兇手就是劉邦。
  • 劉邦論功行賞,為什麼蕭何排第一,張良卻只分到又窮又小的留縣?
    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劉邦說這句話,很有智慧,首先從謀劃和戰略層面肯定張良的功績,畢竟張良隨軍徵戰,在幾次關鍵的時候,提出了足以扭轉戰局的建議,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先說他別人插不上嘴。
  • 謀聖:張良張子房!
    一、張良的典故1、運籌帷幄劉邦稱帝後,曾問群臣自己為何得天下。高起、王陵都稱讚他是因為大仁大義。
  • 穿越歷史 《吾皇萬歲》解讀韓信前世今生
    為了更好的了解卡牌的生世,本次特意為大家介紹五星卡牌韓信。伴隨著遊戲的火熱氣氛,皇上大大們對強力名臣的追求熱情也越來越高漲!本周特意對《吾皇萬歲》中的五星名臣韓信將軍進行了一次面對面的訪談。訪談中,他不止一次的提到:「我韓信用兵,多多益善!」這句話足以證明咱們的韓將軍是何等的英勇,何等的傲氣!
  • 張良為何能成為千古謀聖?是他有冠絕古今的才華?很多人並沒讀懂
    張良被譽為「漢初三傑」之一,也被後世推崇為「謀聖」。我且不說這種評價是否完全過於浮誇,只說如果大家如果真的讀懂了張良,只會覺得這個評價並不完整。  我們時常在詫異為什麼劉邦這個老流氓最後能夠一統天下?除了呂雉家族給他的幫助和支持之外,劉邦一生最大的貴人就是張良,張良超過蕭何,更超過韓信!
  • 兵仙韓信:胯下之辱「並不辱」,蕭何月下追的韓信「也不驕」
    劉邦可以勝過力能扛鼎的項羽,若是沒有「韓信」,即便是張良、蕭何、樊噲再能幹,怕是也難以成事。但是讓人唏噓的是,《西漢演義》等別史中曾記載劉邦允諾天下沒有殺死韓信的劍,但最後韓信卻死在呂后手上。關於呂后是如何殺死韓信的,倒是有幾種說法,有的說是用竹劍,有的說是宮女用棒錘打死的等等。這些便是後話了。
  • 韓信被處死後,蕭何看著他的遺體仰天長嘆,說了一句肺腑之言
    但是,張良阻止了劉邦,劉邦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就說大丈夫當什麼狗屁的「假齊王」要當就當真齊王。 所以,他就讓韓信的使者告訴韓信, 他就是齊王了。其實,通過這件事韓信已經得罪了劉邦了。 劉邦給項羽打仗,被項羽打的四處逃竄,你不知道來救駕,反倒是給劉邦討要封賞,你韓信到底是什麼意思?
  • 漢初三傑之「兵仙」韓信!
    韓信他國士無雙,是漢朝一統天下的最高軍事指揮官!韓信鑽褲襠後來,蕭何就去找劉邦。從此~韓信便開啟了王者生涯(是時候表演真正的技術了)當時劉邦龜縮在漢中小角落,天天琢磨著出去跟項羽幹一炮(哥:現在可以出去幹他了!)
  • 韓信被呂后殺害前可能醒悟:當年樊噲向他下跪,真應該將他扶起
    「成敗一蕭何,生死兩婦人」這是對漢朝大軍事家韓信的人生總結。作為漢朝的開國元勳,韓信可謂是為劉邦立下了汗馬功勞的,可以說,劉邦的天下,有三分之二的地盤是韓信給打下來。但是這樣的能臣武將為什麼最終竟不得善終呢?
  • 韓信不幸,一生曲折多變,用多少成語譜寫了自己的不朽故事
    韓信是誰?韓信(約公元前231年-公元前196年),淮陰人,西漢開國功臣,中國歷史上傑出的軍事家,與蕭何、張良並列為漢初三傑,與彭越、英布並稱為漢初三大名將。韓信早年家貧,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勳冠三傑三傑指的是蕭何、張良和韓信。「勳冠三傑」的意思是說,功勳超過漢朝開國的三大功臣蕭何、張良和韓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