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和孤獨--喬治馬丁《萊安娜之歌》

2021-01-09 中國數字科技館

來自: 玉之丞 (朕與先生解戰袍)

夢歌的評論

《萊安娜之歌》是喬治馬丁早期比較出名的作品,獲得過雨果獎。當時馬丁大爺還沒變成現在這樣令人聞之色變的Killer,這篇小說跟他後期的作品相比,技巧性上並不那麼成熟,很多地方還有點稚嫩,而且風格也不獨特。五年之後發表的《沙王》則明顯更成熟更有馬丁風格。然而在我看來這篇小說寫的更真誠,沒有玩弄噱頭,沒有迎合讀者,而是認真的探討了人類的自我意識,集體意識和融合的問題。

小說的主人公羅柏和萊安娜(槽點很多的兩個名字)是職業讀心者,他們接受委託來到聖克亞星。當地的聖克人有一種奇怪的宗教:在四十歲左右他們讓一種寄生蟲寄居在體內,而在五十歲左右完成跟這種蟲的「最終結合」,也就是死亡。很多移民到該星球上的地球人也加入了這一宗教選擇死亡。主人公就是要調查這一情況。

在調查中他們發現,這種叫做吉煞蟲的寄生蟲,能幫助人連結到別人的意識,而所謂的「最終結合」,則是人們主動放棄自己的自我意識,與他人的意識連結,最終大家融合在一起,融合中的人則永遠不會感受到寂寞,孤單,會永遠體會到包圍一切的支持和愛。萊安娜在此過程中被感召,與當地人融合在一起,羅柏雖然能體會到這種感覺,但是並不願意放棄自我,最終離開了這個星球。

文中不止一次的談到了「黑暗的原野」作為人類永久的孤獨的意象。為了生存,更重要的是,為了更好的體驗世界,人類發展出了自我意識,從此也隔絕了他人,陷入了永久的孤獨和恐慌。人類恐懼於無法被他人接受,從而產生了自卑,憤怒,悲傷,空虛和最深的孤獨。即使是相愛的人,相互了解的方面相對於自我意識而言也只是冰山一角,更何況出於恐懼,人類傾向於偽裝和隱藏自我,在面具後生活,更加深了交流的困難。語言,作為交流的工具,也充滿著巨大的不確定性和偽裝。人類就是在這樣黑暗的原野上,自己禹禹獨行,看不到其他人,也拒絕他人的陪伴,從而體驗著永恆的孤獨。

為了對抗這種空虛,人類產生了宗教,期望能體驗無所不在的,能支持一切的愛和包容。在小說裡,羅柏和萊安娜都體驗到了這種愛,尤其是萊安娜。在聖克人的山洞裡,所有人的意識通過吉煞蟲連接在一起。每個人都毫無保留的向他人敞開,同時完全的接納他人。永恆的孤獨寒冷不見了,與而代之的是無盡的愛,溫暖和理解。這種誘惑是如此巨大,然而代價是放棄自我意識和人性。有多少人能有勇氣做到這點呢?

自我的消融,就像真正的死亡。很多修行的人,在體驗到無我之境時都會面對自我死亡的巨大恐慌。但如果不超越自我,我們就會永遠的徘徊在黑暗的原野上,糾纏在自我的喋喋不休中。在小說裡,當地的總督威卡其,羅柏,和萊安娜分別代表了三種對待自我的態度。

威卡其,作為一個精明,強勢的男性,將自我關在緊閉的門之後,拒絕與他人進行任何真正的交流。他看起來富裕,成功,彬彬有禮,然而他是如此的害怕融合,緊緊的抓住他的自我,躲在心門後哭泣,享受永恆的孤獨。

萊安娜,作為一個天賦極高的讀心者,能輕易的體驗他人的情緒,很快的就接受了融合,放棄了自我。

而羅柏,更像是個普通人,他體驗過孤獨的滋味,也體驗到了融合的喜悅,在最後他代表我們所有人提出了問題:有沒有會有一種人類的方式,既可以尋找、融合,逃離孤獨,又不用放棄人性呢?

我覺得是有的。自我本來是幫助我們從更獨特的角度上體驗世界,然而如果被它奴役,過於緊緊的抓住它,就會變成像威卡其那樣自我封閉的人。但是如果充滿覺知的生活,時刻能察覺到自我的負面影響,尤其是,時刻面對不被接受的恐懼,就能很大程度上向他人敞開,也就更有機會體驗到跟他人連結的快樂。完全的接受自我,同時又不被自我奴役。完全接受別人獨特的自我,出發於愛的跟人連接,也許會體驗到比合而為一的愛更多的快樂。畢竟幸福的本源就是參差多態,每個人心中都有神性,也都有人性,這不是一件很美妙的事麼?

最後附上書裡提到過的Matthew Arnold的《多弗海濱》的最後一段:

啊,愛,讓我們互相忠實吧!

因為世界教我們分明看來像擺在眼前的一個夢境,

這麼美,這麼新,這麼個多式多樣,

實際上並沒有光明,愛,幸福,

也沒有穩定、和平、給痛苦的溫慰;

我們在這裡,像在原野上受黑暗包圍,

受鬥爭和逃遁驚擾得沒有一片淨土,

處處是無知的軍隊在夜裡衝突。

相關焦點

  • 喬治馬丁40歲才寫出《冰與火之歌》
    關鍵還是在於熟能生巧和精妙的構思。像大家都很熟悉的《冰與火之歌》的作者喬治馬丁開始寫作的時候,已經21歲了。那時候他只是發表了一些單本的科幻小說。直到接近20年以後,當他40多歲的時候,他才開始真正構思與創作後來的皇皇巨著《冰與火之歌》。
  • 解讀冰與火之歌02——維斯特洛的第一劍士「拂曉神劍」和他的家族
    大家好,今天跟大家聊一聊維斯特洛大陸最偉大的劍士亞瑟·戴恩(Arthur Dayne)爵士和他的傳奇寶劍"黎明"。戴恩·惠特曼這個英雄在上世紀60年代出現時,冰火的作者喬治馬丁還是個青少年,他曾經承認自己是一個漫威粉。
  • 52Hz:孤獨的人自我拉扯
    從1989年被發現,1992年被追蹤錄音開始,Alice就在北大西洋獨自歌唱,獨自旅行,健康而孤獨地活著。她的故事成為傳奇,成為很多歌曲的靈感。而我要講的,不是她的憂傷。忘了在哪讀過,52赫茲的Alice,象徵著孤獨症譜系的患者,即我們常說的自閉症。陳奕迅在《孤獨患者》裡唱道:我內心挫折/活像個孤獨患者/自我拉扯。
  • 喬治馬丁出新書了!但不是《冰與火之歌》
    據《華盛頓郵報》、《獨立報》報導,11月20日,美國奇幻小說家喬治·馬丁新書上市,但這本書不是萬眾期待的《冰與火之歌》系列的第六卷《凜冬的寒風》。喬治·馬丁自己也知道讀者們期待的並不是《火焰與血統》一書,然而《凜冬的寒風》一書的完成之日至今仍遙遙無期。喬治·馬丁在接受美國《娛樂周刊》採訪時曾說:「我知道很多人對我還沒有寫完《凜冬的寒風》感到氣憤,我自己也很惱火。我也希望我四年前就寫完了,我也希望我今天就寫完了。但我就是沒寫完。在很多個靈魂掙扎的黑暗夜晚,我趴在鍵盤上想:上帝啊,我能寫完嗎?電視劇劇情越來越向前,而我的進度越來越靠後。」
  • 抖音我以為孤獨的人只有我是什麼歌 馬良事關孤獨歌詞
    最近在抖音上聽到一首歌曲感覺還不錯,歌詞大意是「我以為孤獨的人只有我」,據悉這首歌歌名叫《事關孤獨》,是歌手馬良唱的。下面來看一下。我以為孤獨的人只有我才發現你也會如此難過什麼歌  歌名:事關孤獨  歌手:馬良  馬良,1990年出生於新疆,中國內地流行樂男歌手,畢業於新疆大學建築學。2018年,推出個人原創單曲《往後餘生》,他則憑藉該歌曲在抖音上獲得了一定的關注度;同年,其演唱的《醒著醉》、《不甘》等歌曲相繼發布。
  • 萊安娜莫爾蒙是誰演的?結局如何?扮演者Bella Ramsey人個人資料
    瓊恩·雪諾與珊莎·史塔克集結士卒準備從絕境長城南下奪回臨冬城時,曾與洋蔥騎士一道向莫爾蒙家族求援,經過三人一番遊說,萊安娜表示熊家仍然向狼家效忠,但只派遣62名戰士參與這場戰鬥。之後,在瓊恩與拉姆斯在臨冬城外決戰前,瓊恩曾率眾人與拉姆斯會面,其中儼然有萊安娜,可見之前宣布只派遣62名戰士的一說只是為了試探瓊恩等人,她抱著全力以赴的決心參與戰鬥。
  • 養寵物是年輕人的自我治癒和孤獨的陪伴
    馬薇薇在《奇葩說》中的金句,道出了寵物經濟火爆的重要歸因:雜糅著特殊的感情寄託,寵物經濟,就是年輕人的「孤獨生意」。自我治癒和孤獨的陪伴寵物經濟火爆,映襯著年輕人渴望陪伴的心。懷揣著「詩和遠方」的理想背井離鄉,在格子間般的大城市變為一個個孤立的原子。生活壓力與內心孤獨的夾縫之間,寵物成了排遣孤獨感的最佳渠道。
  • 拖稿狂魔喬治馬丁終於要動筆了:疫情期間每天趕寫《冰與火之歌》
    3月17日,《冰與火之歌》作者,著名拖稿狂魔喬治·R·R·馬丁更新博客,說疫情期間,他正在抓緊趕稿。「我沉浸在維斯特洛大陸的時間要比在現實時間長,七大王國正在面臨嚴峻考驗…但恐怕沒我們身處的這個世界嚴峻。」
  • 「小熊女」大能量,萊安娜在臨冬城大戰中令人心碎的最後一戰!
    她的角色第一次出現是在第六季中,飾演這一角色的演員貝拉·拉姆齊的表演給粉絲和該劇的主創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臨冬城之戰後,《權力的遊戲》的聯合編劇兼編劇D.B. Weiss盛讚了這位年輕女演員,並透露了她在最後一場戲中充滿力量的原因。「萊安娜·莫爾蒙本應該只是一個場景中的角色,」韋斯在劇集後的評論中寫道。
  • 為什麼國內為什麼沒有冰與火之歌這樣的奇幻小說
    奇幻小說是國際上最流行的幻想小說類型之一,在國內和國外都有大量擁躉,奇幻小說中的佼佼者,絕對是冰與火之歌無疑。國內也有很多作者喜歡寫奇幻類型,早起網絡小說剛興起的時候,奇幻小說更是最火的一種類型,但是為什麼最近幾年低沉了很多?
  • 沒有這5本書就沒有《冰與火之歌:權力的遊戲》,死忠粉必讀!
    《冰與火之歌:權力遊戲》自2011年開播,終於在今年迎來最終部曲第八季。對許多劇迷而言,它不只是一部史詩級電視劇,更是8年的青春;和「史塔克家族」的孩子們和「龍後」一起成長,每一個角色的刻畫是那麼的細膩、每一段故事都充滿了情緒,有憎恨、有悲慟,卻也有愛與希望。
  • 《海洋之歌》|線性動畫的視覺美背後,是一場「自我救贖」之旅
    雖然長大了,我早已理解並諒解了他們,但當我再次看到《海洋之歌》這部動畫時,依然讓我想到曾經的經歷,淚流滿面。《海洋之歌》講述了一個關於愛和自我救贖的故事。原本哥哥本和父母幸福的生活在一座小島上,但由於妹妹西爾莎的出生,打破了這一切幸福。媽媽的離開讓父親從此借酒消愁,也無心照顧孩子們;本也將母親的離開怪罪到西爾莎身上,兩兄妹之間產生了隔閡。
  • 陳奕迅《孤獨患者》:外向的孤獨患者有何不可?聽懂已是傷心人!
    文/歌聲君,轉載請註明來源於百家號最近的熱搜每一天都在刷新歌聲君的三觀,感覺這個星期的熱搜真的熱到爆。總的來說就是生命的消失和愛情的消逝,都是我們不願意面對的問題,通過媒體,不斷放大,成為風頭無兩的社會熱點。小編覺得,生活在世界上,沒有什麼是比生命更重要的了。
  • 陳學冬新歌《孤獨學》上線,歌劇花腔唱出撕心裂肺的孤獨
    眾聲喧譁之處,往往最孤獨。陳學冬的孤獨招魂術,燃起城市裡的私密共鳴。最簡單的道理,最複雜的學科。經歷過人生的風風雨雨,陳學冬體驗了不同程度的冷暖滋味,面對生命裡的孤獨感,感覺猶如一個失語者躲在穿梭的人群身後,免不了詛咒所有的快樂,要解救這個乾涸的靈魂就如《孤獨學》的歌詞所寫「耐住寂寞才會 好過 勝於 撲火」,最終明白浴火重生便必須解鎖內心的孤獨,才能獲得最大的自由。從看似無底洞的孤獨感破繭而出的心象風景,陳學冬擰出真實的體悟,也催化成一首最赤裸真實、自我告白的《孤獨學》之歌。
  • 《十一種孤獨》:揮之不去的孤獨感,正是脫胎換骨的自我修煉時
    平靜的敘述,灰白的書面文字,書中孤獨的人,現實閱讀的我,敘事者冷酷的述說孤獨,傾聽者陷入自我追憶:經歷雖各不相同,可我似曾相識的同他們一樣感到無比孤獨過。而即便如此,作為作家,耶茨給予的透明感,反而令人在感受孤獨和苦楚的時候也能欣然接受。耶茨是孤獨的,程度極深。父母離異的奔波童年,母親常日高聲朗讀《遠大前程》卻整日在借居之地酗酒喧譁。
  • 平平淡淡的幸福不會有孤獨什麼歌?平平淡淡的幸福不會有孤獨歌詞...
    平平淡淡的幸福不會有孤獨是什麼歌呢?很多用戶在玩抖音的時候有聽到這個歌,但是不知道這是什麼歌曲,也不知道要如何才能找到這個歌曲,今天就與大家一起來分享一下這個歌曲的歌詞,喜歡這個歌的用戶可以在這個平臺上一起來看看,可以為用戶提供更多便捷的服務,那麼一起來看看吧!
  • 抖音簡單的幸福不會再有孤獨是什麼歌
    「簡單的幸福,不會再有孤獨」,這首歌曲最近很多小夥伴在刷都有的時候都有聽到過,感覺節奏很熟悉,但是又不知道歌名叫什麼。抖音簡單的幸福不會再有孤獨是什麼歌?下面小編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簡單的幸福完整版歌曲。
  • 明賢法師:吟一曲《感恩歌》 立足自我感恩世界
    營員們還將學唱八首夏令營營歌,此前已經發過六首營歌,今天發布第七首營歌——《感恩歌》。 明賢法師淺釋詞曲:立足自我,感恩世界 這首歌的創作意圖,就是把看待事物的眼光立足於自我,正因為立足自我,所以才理清了自我和世界的關係。當世界在對我施予恩惠的時候,這並不是必須的,而是難得的;並不是必須存在的,而是每一份都對我有恩的。 中國傳統文化意識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就是要知道感恩。把對待世界的態度立足於自我,雖然要無我,但立足於自我是第一步。因為,若無世俗梯,難上正法高樓。
  • 《冰與火之歌:權力的遊戲》第七季第五集的細節你發現了嗎
    《冰與火之歌:權力的遊戲》第七季第五集今天已經播出,怎麼說呢,第七季的《冰與火之歌:權力的遊戲》給美叔的感覺更像是一部紀錄片而不是電視劇,因為在劇情中幾乎完全移除了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劇中人物說要去做什麼,立馬就會出現在相應的地點,一場接一場的感覺特別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