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某機構調研,中國人 2019 年有望在寵物上花費 2020 億元,較去年增加 19%。高消費的背後是龐大的寵物數量,中國現在的寵物貓狗數量位居全球第一,預計 2024 年將擁有 2.48 億隻寵物貓狗,如果這一數字準確,甚至超過了不少國家的總人口數。年有望在寵物上花費 2020 億元,較去年增加 19%。高消費的背
後是龐大的寵物數量,中國現在的寵物貓狗數量位居全球第一,預計 2024 年將擁有 2.48 億隻寵物貓狗,如果這一數字準確,甚至超過了不少國家的總人口數。
人對寵物的鐘愛古已有之,幾百年前,詩人陸遊就寫過「溪柴火軟蠻氈暖,我與狸奴不出門」的詩句,一幅溫馨的治癒系畫面躍然紙上。李敖的名言「認識的人越多,我就越喜歡狗」廣為流傳,其實這句話最早的出處是法國大革命時期的羅蘭夫人。古今中外的故事都向我們證明,人和寵物的關係,確實不一般。
「你沒有愛了,你需要陪伴,養條狗啊!」馬薇薇在《奇葩說》中的金句,道出了寵物經濟火爆的重要歸因:雜糅著特殊的感情寄託,寵物經濟,就是年輕人的「孤獨生意」。
寵物經濟火爆,映襯著年輕人渴望陪伴的心。當前,中國的單身成年人已經超過兩億,其中,有超過 7700 萬的成年人過著獨居生活,而中國城市的寵物貓狗主人中,幾乎有一半是 90 後,約一半是單身。對這些「獨而不願孤」年輕人來說,寵物是一場「愛的投資」,是暫時逃避生活繁雜的溫暖棲息。
一段時間以來,網絡上流傳著一份「孤獨等級表」。從「一個人逛超市、一個人去餐廳吃飯」
到「一個人搬家、一個人去做手術」,層層遞進,向我們展示了單身人群在參與各類活動時,心
中所感受到的不同級別的孤獨感。
「我一個人吃飯旅行,到處走走停停,也一個人看書寫信,自己對話談心……」不少年輕人在聽到這句歌詞時,都會紅了眼眶。懷揣著「詩和遠方」的理想背井離鄉,在格子間般的大城市變為一個個孤立的原子。生活壓力與內心孤獨的夾縫之間,寵物成了排遣孤獨感的最佳渠道。
交一個朋友,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與之相比,養一隻寵物則容易很多。
與其在人際交往中過度耗費心神,年輕人更願意在寵物身上傾注金錢和精力,以獲得更直接的愉悅享受和情感回饋。試想一下,一個雷雨交加的夜晚,如果有一隻貓咪能在你懷中與你相伴,是不是會安心很多?
同時,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無論是短腿圓屁股的柯基,還是長毛仙女布偶貓,天生自帶「萌萌噠」屬性的寵物,往往可以利用軟萌可愛的外形和單純無邪的內心,恰到好處地安撫年輕人心
理和感情的缺口。
過去管兒子叫狗子,現在管狗子叫「兒子」。給寵物洗澡、餵飯、打掃衛生的過程看似繁瑣,卻往往是一個年輕人一天中最享受的時光。在這段付出愛又接受愛的過程中,他們心中是滿滿的獲得感與充實感。
寵物經濟在很大程度上是孤獨經濟,與寵物產業鏈類似,讓一隻毛茸茸玩具陪你吃飯、一人KTV、一人小火鍋,都是為了「治癒孤獨」而生。如果說孤獨是城市生活的副作用,那麼孤獨經濟的背後,則折射出年輕人對精神生活品質的追求。在為生活打拼之餘,他們還注重打理自己的精神世界。渴望溫暖、渴望陪伴,與這種渴望相適應的是審美模式的變遷
。與父輩相比,年輕人們的情感需求有時更純粹,更直接,也更容易在生活的周邊發現美,獲得精神依賴。也許是家中地板上打滾的貓,或者在火鍋店坐在你對面的毛絨小熊,都可以讓他們感覺到,這城市可能不那麼溫暖,也至少沒那麼冰冷,總有一個瞬間,你不再是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