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資深貓奴,我養貓的時間幾乎可以貫穿我的整個生命歷程。
所以,很早我便接下「鏟屎官」這一重要角色。
現在,我家裡養著四隻貓,三隻橘貓,一隻狸花貓,均重10斤以上。
不僅如此,我身邊許多朋友家裡也養有貓。
根據狗民網發布的《2019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城鎮寵物犬貓數量達到9915萬隻,比2018年增長766萬隻。
寵物貓只數為4412萬隻,比2018年增長8.6%,寵物貓只數增幅超過寵物犬。
該數據仍舊存在一定的偏差,加上未錄入系統的寵物來看的話,其實實際數量要比報告中多。
而其中寵物飼養主要人群集中在25-35歲之間,佔比61%
其中30以下年輕人佔比50%,其中主要以貓狗寵物為主,養狗比例:54.4%,養貓比例:43.1%。
仿佛貓已成為當代年輕人家庭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成員。
養貓人數還在逐年增加中。且領養和拾撿比例在不斷的增大。
當代年輕人養寵的實際情況受到經濟狀況和整體素質的影響。
那麼,為什麼有如此多的年輕人選擇養貓,養貓又能給人帶來什麼?
一、身邊有個情緒穩定的生命太重要了
許多年輕人養貓的本質仍舊與當下時代發展有關,養貓實則是處於高焦慮時代下的現代年輕人豐富情感的安全投放。[1]
除此之外,在高壓環境中生活的年輕人,在面對高速變革時代化影響下,迫切的需要一個移情對象,而這個對象則需要有著穩定的情緒狀態和豐富的情感互動能力。
這樣,可以滿足人們對缺失情感的需求!
且大量研究數據也表明,北上廣等超一線城市地區,年輕人養寵物的比例最大。
相比養狗,養貓所付出的資金成本、時間成本和情感成本相對較少,所以如此條件之下,加上早期文化背景的映射,養貓則呈現出絕對化的優勢,成為當代小年輕的首選寵物之一。
對於養貓的人而言,貓帶來了哪些可視化的好處?
網上流傳這樣一個段子:「我的貓很專一,不管你是貧窮還是富有,它都看不起我。」
為什麼如此「高傲」的貓會成為諸多年輕人追捧的對象呢?
實際上這裡的「高傲」中所折射出的更多的是一種態度:「情緒穩定」
而身邊有一個情緒穩定的存在對一個人來說,太重要了。
這意味著在它面前,你可以不用偽裝,也不用刻意去表現,甚至你可以不用壓抑著內心的憤怒、焦慮和不安,畢竟反正它不會怎麼理你,當然你也不用擔心它會拋棄你。
換句話說,你可以在面前完全的做你自己,這是一種何等的輕鬆,而正是這種輕鬆,卻是我們在生活中、工作中、學習中難以獲得的。
而一個情緒穩定的存在不僅可以讓我們卸下偽裝,更加輕鬆,還能有效的幫助人們舒緩情緒,幫助人們調節自己的情緒。
前段時間,我在知乎上看到這樣一個問題:「心理諮詢師能不能在諮詢中哭?」
許多回答中,有一條回答我的印象很深,大致意思是:「在一次心理諮詢中,我的諮詢師在聽我講述完後我沒哭,諮詢師居然哭了,我覺得無比的尷尬。」
其中還有幾個有過類似經歷的求助者回答的也差不多一個意思,就是難以接受自己的諮詢師比自己要「玻璃心」。
其實這也呈現出求助者的一個需求:「他們更加需要一個情緒穩定的陪伴者」
當然,心理諮詢中諮詢師是可以哭的,這也是一種情感表達,但是心理諮詢師必須要做的是良好的情緒控制能力和合理的情緒表達,而不是感性。
而養貓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實現這個需求的,貓的情緒穩定,且成年後不好動,似乎永遠都是那種安靜祥和的狀態,而這種狀態在很大程度上是會影響到主人的情緒管理。
有相關研究顯示:養寵物有緩解壓力的作用。養寵物的人,相比沒有養寵物的人來說,他們更容易保持心身愉悅,更能夠較好的舒緩自己的情緒,提升處理自己的情緒問題的能力。
就比如,我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腿上睡著一隻貓,身邊左右躺著三隻,我一伸手就可以摸到他們圓滾滾的肚子和肥碩的大腦袋,這種感覺非常的愉悅,也非常的減壓。
二、時代影響下的角色替代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周圍的人結婚年齡似乎越來越大?
根據中國民政部,華經產業研究院的調查數據顯示:2018-2019年,25-34歲初婚人群佔比超過50%。
而發達城市生活的年輕人結婚年齡相比其他城鎮和鄉村要更晚。
成家和立業在現代社會一直是一個爭論不休的話題,但是實際情況是,在普及教育後,人們的受教育水平和自身知識貯備明顯增加,隨之而來的是對自我角色的思索和探究。
同時,早期教育的影響和成長環境影響在很大程度上導致了現代年輕人的情感缺失,而在當今時代的對比之下更加的明顯。
所以,便有了對情感滿足的需求。
而養寵物則能夠很大程度上滿足人們的情感需求。
試想:
如果小情侶沒有結婚,但是喜歡孩子怎麼辦?
如果沒有伴侶,但是不想孤獨怎麼辦?
如果自我存在感低,渴望被關注被需要怎麼辦?
這時,寵物便自然的充當了滿足人們情感需求的替代角色。
這才有那麼多年輕人開始養貓。
比如,有的將寵物當成孩子,以爸媽自居,滿足內向父愛、母愛泛濫急需釋放的情感需求。
有的人則將寵物當成一個替代伴侶,滿足那種被「偏愛「的情感需求,畢竟在貓咪的世界裡,你就是全部,而這同時也能有效緩解孤獨感。
同樣的,寵物還可以作為一個朋友、陪伴者、傾聽者等等角色,滿足不同人的情感需求。
而他們只需要能夠吃飽喝足就行了,不需要我們付出太多,卻能夠給予我們太多。
而讓貓咪來替代這些角色能夠極大的減少人們所付出的代價和成本,所以自然而然的貓咪便在當代年輕人中充當著各種各樣的角色,滿足著現代年輕人那些缺失的情感。
當然,這些角色的替代並不僅僅只是貓才能做到,其他寵物一樣可以,所以你現在可以回想一下,你家的小傢伙到底充當了什麼角色,給你帶來了哪些情感滿足?
對此,你要不要給它準備一兩個罐頭、小魚乾或其他食物作為它辛苦付出的獎勵?
即使,它可能完全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三、早期經歷中的創傷或可通過寵物被治癒
上面我們談到了養貓可以給人帶來愉悅的情緒體驗和長期有效的情緒調節,緩解工作、學習、生活中的壓力外還可以充當替代角色,滿足人們當下的情緒滿足需求。
除此之外,養貓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治療人早期經歷中的情感創傷。
在心理治療中有一種通過人和寵物之間的聯結來調整人心理狀態的方法:寵物治療。
甚至早期國外的心理諮詢師在諮詢中也會常常將貓當作助手,以此來緩解求助者的緊張情緒,達到情緒舒緩的作用。
同樣的,在一天的疲憊回到家裡後,始終不變是一個等待你回家的小生命,那種被需要和被期望的感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治癒那些在早期經歷中缺乏關注、缺乏情感支持甚至被拋棄的人。
而長期穩定的陪伴可以給人無盡的力量去面對困難,戰勝挫折。
相比人而言,寵物所提供的陪伴和情感支持會更加的穩定和長期。
而且,寵物的角色替代可以幫助那些早期經歷中受過創傷的人以更加容易接受的方式去面對和處理創傷事件,達到自我治癒的效果。
除此之外,和寵物相處的過程中,還可以激發人的優越感和成就感,這對那些自信不足的人而言無疑是良藥。
當然,養寵物的好處還不僅僅是這些,它們還可以幫助人喚醒心中的責任感、社會感、仁慈感等等·····
所以,現在才會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想要養一隻貓。
好了,今天的文章就到這裡了,最後問大家幾個問題:
你有沒有養過寵物?
它們都給你帶來了什麼?
想不想養寵物?
想養什麼寵物?
歡迎評論區分享!
寫完我突然有種感慨,其實養貓有時候也是一種負擔,因為從我拿出電腦寫文開始,我身上趴著一隻貓,身邊四仰八叉躺著三隻貓,寫著寫著我就忍不住想摸一摸它們,親一親它們。
雖然很滿足,但是······這嚴重影響了我的寫文進度!
了解更多心理學知識,請關注「明天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