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過的人越多,我就越喜歡狗。」
「別看有些人表面風光,其實背地裡連只貓都沒有。」
單身浪潮下孕育了萌寵經濟,養貓養狗似乎成為了年輕人的標配。
有貓有狗,人生贏家。越來越多人變身傲嬌鏟屎官,為了主子白天努力在外打工賺錢養家,晚上回到家抱著主子尋求心靈上的安慰,緩解一天的疲憊。 慢慢的它們成為了家人的存在,見不到的時候會想念,難過的時候會陪伴,那些需要的情感在愛寵身上得到滿足,也逐漸形成了依賴。
它不會說話,卻是最好的聆聽者。
很多時候我們渴望傾訴,卻害怕得不到想要的答覆和理解。這時候愛寵會乖乖地傾聽你內心的聲音:當你感到委屈無助時,它會默默趴在你的身旁;當你想要做決定時,它不會催促你,也不會亂出主意;當你遇到開心的事時,它會一同分享你的喜悅。
它偶爾的回應,是最暖的解藥。
當你回到家,會有喵喵/汪汪聲來熱情迎接你;當你呼喊它的名字時,它會慢慢跑向你或是歪著腦袋看著你;當你責備幹壞事的它時,它會喵喵/汪汪的露出一臉委屈的模樣,又或者用喵(汪)言喵(汪)語跟你「吵架」,你一句我一句地不甘示弱。
它給了你安全感,你感覺到被需要。
無論何時你需要它,它都會在,不離不棄。愛寵對你有著穩定的期待和等待,這種感覺讓人充滿安全感。你不用擔心被背叛,不用害怕被指責和批評,在它面前,你可以放下所有偽裝,完全放心、舒心、依靠和信賴它們。
與此同時,當它需要被你投餵時,會做出討好的乖巧模樣;當它想要使喚你去鏟屎時,會一邊喊出「奴才,該給主子鏟屎了」,一邊盯著你看看有沒有在偷懶;當它需要你陪它玩耍時,會把玩具往你手上放;當它需要你的愛撫時,會往你的懷裡鑽。
這種被需要的感覺,讓人有了存在感,為了給它更好的生活,你會想著要好好努力。
寵物給人們帶來了快樂和安慰,在我們心裏面,寵物已經不再是「物」,而是有著類似於「人」一樣的角色。
每個人都有他的脾氣,每隻寵物也有著自己獨特的個性。比如有些狗狗溫順、忠誠、熱情;有些貓貓高冷、攻擊性強、滿臉寫著不高興。
我們經常說,有些寵物的性格會越養越像主人。研究同樣發現,人們更願意選擇與自己「脾氣」合拍的寵物長期相處。
除此之外,人們還會有「護犢子」的行為,表現出「自我服務偏向」,即主人總認為自己的寵物比其他人的寵物更招人喜愛。
當然,寵物人格絕非是人們移情的結果,這也是為什麼它們會在面對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人類行為時做出不一樣的反應。因為它們不僅對人類的表情存在不同偏好,而且也可以理解人的一些語言和肢體動作信息。
所以如果它們會說話的話,第一句會說什麼呢?我猜應該是:「呵呵呵,泥萌這群愚蠢的人類!」
關於心理學小知識,你還有哪些想要了解的呢,不妨給我留言哦~
作者介紹:以科學為基,用數據說話。DiggMind,一個數據驅動的智能心理服務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