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牽扯到三個小問題,第一個是鯨為什麼會擱淺在岸上?第二個是擱淺的鯨為什麼無法回到海裡?第三個就是到了岸上,同樣是用肺呼吸的鯨為什麼會死?
在開始之前,首先說明一點,那就是即使鯨魚擱淺或者被人為地拖到岸上,也不是「暴斃」的,而是有一個過程的,而不同的鯨上岸之後能夠存活的時間也是由多方面因素決定的。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鯨的擱淺
在當下,鯨魚的擱淺已經成為鯨類最大的「殺手」了,而且像領航鯨、藍鯨這些沒有天敵的鯨也不能倖免。關於鯨魚的擱淺,到現在仍然沒有一個準確的說法,因為它們的擱淺既沒有時間規律可循,而且在它們身上也找不到任何的致命傷和誘因,並且鯨大都是群居的動物,所以一旦有擱淺大都是成群的。
到目前為止,最大規模的鯨擱淺發生在2017年紐西蘭海岸的領航鯨擱淺事件,在這場災難中有650頭領航鯨集體擱淺在紐西蘭南島西北部Golden Bay的Farewell Spit海域。好在被人及時發現,在眾多志願者的幫助下,幾百頭領航鯨重返大海,不過不幸的是還是有300多頭領航鯨永遠的留在了沙灘上。
關於領航鯨的擱淺,主流的說法就是領航鯨是群居動物,而在領航鯨群中,有一頭領航鯨是頭鯨,頭鯨是整個鯨群的領導者,它會決定整個鯨群的遊動方向。正是因為這樣,如果頭鯨的回聲定位系統出現了問題,就可能導致它會像海岸線附近遊動,從而造成整個鯨群的擱淺。
對於其他鯨類擱淺的主流說法也跟領航鯨類似,都是說它們或是因為躲避天敵的捕殺誤入淺海,或因為定位系統故障錯誤的進入淺海。總之,人們將這一切都推給了鯨本身。
但是,在我看來,並非如此,也可以說不止如此,我認為在其中有人類的關係。首先,人類對海洋的汙染日益加劇,尤其是一些人類的生活用品隨意地拋入大海,這一點從許多海洋生物解剖的腹中就不難發現,尤其是有害且難分解的白色汙染。鯨魚大都體型較大,而且像鬚鯨類,它們沒有牙齒,捕獵只能靠吞咽海水,然後過濾掉海水留下可以食用的小型魚蝦,在這個過程中,一旦有汙染物被吞下,是很難過濾出來的。這樣就會造成影響鯨類的健康。而根據科學的觀察發現,一些身體虛弱的鯨會有向淺海遊動的行為,目的是為了更容易地浮出水面呼吸。而一旦進入淺海區,鯨類的回聲定位系統就會失效。其次,鯨由於體型龐大,所以被許多人當成一種商品,許多獵鯨船對鯨魚展開了瘋狂的捕殺,這也是造成鯨魚會不按照正常路線遊動的主要原因之一。
所以,我認為人為的因素也是導致鯨類擱淺的一個重要原因。
擱淺的鯨為什麼無法自己回到海裡?
這個問題最簡單了。如果抓過魚的小夥伴肯定都懂,我們將魚放到岸邊時,它會用尾巴上下的擺動帶動身體向前走,一個不小心,好不容易抓的魚就會再次跳回到水裡。鯨也是一樣的,它們想要回到水裡,靠的就是這種方式。但是,由於擱淺的鯨體型大都比較大,即使擺動尾巴它們也很難帶動身體,而且失去了水的浮力,它們在岸上擺尾都是很困難的。
所以,一旦大型的鯨擱淺,除非迅速的漲潮或者人幫忙,不然它們自己是無法再次回到海中的。
我們陸地上的哺乳動物都是用肺呼吸,而鯨也是一樣,為什麼上了岸鯨會死?
眾所周知,鯨類雖然生活在海中,但是它們與我們人類一樣是用肺呼吸的哺乳動物。理論上說用肺呼吸,那就證明即使在陸地上,它們也不會像魚類那樣缺氧。那麼,為什麼擱淺後的鯨會死呢?原因有兩點。
01 壓死
當鯨魚從水裡到陸地上時,它們確實不會缺氧。但是,到了陸地上之後,身體由於缺少浮力是整個趴在地面上的,這樣它們的腹部就會被自己壓平在地面上,裡面的內臟器官也受到自身的向下的壓力,這就會造成鯨魚內臟器官的損傷。而且在自身的重大壓力下,鯨魚內部的血液和體液也無法正常的循環。也就是說,它會被自己壓死。
02 乾燥和暴曬
雖然鯨魚經常需要到水面上換氣,但是在換氣時,它們大部分的身體還是在水中的。而一旦到了陸地上,整個的皮膚完全暴露在太陽下,這樣鯨魚的體溫就會迅速的升高,而且由於不在水中,它們皮膚又沒有毛髮可以減少水分的流失。
所以,擱淺的鯨魚就算不被自己壓死,也會因為體溫過高和脫水而死。也可以理解成被曬死了。
總結
鯨魚一旦擱淺是非常危險的,如果不及時送回海中,它最終必死無疑。不過,相對來說,體型較小的鯨要比體型大的鯨存活時間長一些。而且在海邊如果發現腐爛的鯨魚的屍體,最好不要靠近,因為腐爛的鯨魚體內會產生大量的氣體,從外觀上看,這樣的鯨魚發脹,一不小心就會發生「鯨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