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垃圾桶到底應該擺幾個

2021-01-16 中國新聞網

  分類垃圾桶到底應該擺幾個

  本報記者 陳強

  西城區趙登禹路西側,大乘巷小區深藏老城之中。這個老舊小區雖不起眼,卻被稱為「垃圾分類第一院」。403戶居民自覺堅持垃圾分類,至今已有整整23年。

  大乘巷小區僅有兩棟樓。頭一次走進這裡,幾乎每個人都會驚訝於垃圾桶種類豐富:相比於北京目前推廣的「4類法」,這裡實行「8類法」:僅小院西北角這一個投放點,就有8個類別的垃圾桶。包括廚餘垃圾、其他垃圾、可回收物的3個大桶,以及投放有毒有害垃圾、塑料、紙張、玻璃、金屬的5個小桶。

  雖然小區內垃圾桶種類多,但一切都有序運行著。吃過晚飯,把家中的垃圾分類裝袋下樓投放,已經成了居民張靜媛長期保持的生活習慣。記者採訪時,她正手拿一大一小兩包垃圾朝投放點走去,大包裝的是剩菜、果皮等廚餘垃圾,小包則是保鮮膜等其他垃圾。來到投放點,她把廚餘垃圾扔進桶裡,又轉身把塑膠袋連同另一包垃圾扔進其他垃圾箱,整個過程輕車熟路。

  每個廚餘垃圾袋上都有二維碼。張靜媛說,垃圾分類指導員會在每天早晨開箱檢查投放情況,並掃碼為居民記錄積分,「如果發現居民分類不規範,不僅幫忙分類,還會記錄在系統裡,出現3次,就會安排上門指導。」指導員檢查完畢後,將會把廚餘垃圾桶交給環衛公司的專用車清走,同樣安排專車清運的還有其他垃圾。而小區內收集有毒有害垃圾、塑料、紙張、玻璃、金屬的5個小桶,則由一家公益組織負責,聯繫專業的處理機構來清運。

  「垃圾分類習慣的養成,需要個適應過程。」76歲的崔湘文是老住戶,他清楚地記得,1996年12月,家委會門口的小黑板寫上了《致居民的一封信》,宣布小區的垃圾將分類投放。自那時起,大乘巷成了北京第一個試點垃圾分類的小區。

  最開始,小區買來6個大垃圾桶,貼上不同標誌,主要收集報紙、書本、塑料泡沫、碎玻璃和廢銅爛鐵。後來,居民們注意到,電視上總宣傳國外先進的垃圾分類方法,於是在2000年左右,小區的垃圾分類開始「國際化」,分為廚餘垃圾、可回收垃圾和其他垃圾三種。去年夏天,在相關部門的指導下,小區又引進了公益組織,這才有了8個類別的垃圾桶。除了大乘巷小區,東城區新怡家園也存在這種細分為8類的垃圾桶,通過智能設備的應用,將可回收物細分為多個小類,讓垃圾分類更加精細化。

  大乘巷小區外的胡同,採用「撤掉垃圾桶、指導員定時上門回收」的方式,實行「4類法」。胡同裡有不少垃圾分類指示牌,明確生活垃圾分為廚餘、可回收、有毒有害和其他4類。廚餘垃圾和其他垃圾每天早晚各回收1次,可回收物和有毒有害垃圾則通過電話預約的方式進行回收。「4類法」還存在於中心城區的數十條胡同內。

  「垃圾分類第一院」老住戶崔湘文不久前搬到了位於郊區的新家,雖然住上了大房子,小區也建得如同花園,但有些粗放的垃圾分類方式,卻讓已經習慣精細分類的崔老覺得有些不適應。記者看到,這個小區內垃圾收集點只擺放了廚餘垃圾、其他垃圾2個桶,如果按照大乘巷的分類方式,有毒有害垃圾、可回收物都要一股腦兒地投進其他垃圾。上周末,記者在走訪一些小區時發現,投放點只擺放2個垃圾桶,小區居民收到的垃圾分類宣傳單,卻要求分4類,不免讓居民摸不著頭腦:「到底聽誰的?」

  記者手記

  讓居民心裡有數是「第一步」

  垃圾分類,對垃圾減量化與綠色發展不是小事兒,但對大多數市民而言既是新鮮事兒,也是「麻煩事兒」。擺幾個垃圾桶,是讓居民心裡有數的「第一步」。本市推廣的「4類法」,被認為是目前最簡單有效的分類方式,那就應當讓這種標準儘快落地。可以想見,如果居民按照「4類法」踐行垃圾分類,投放時卻發現僅有2個垃圾桶,顯然會傷害參與的積極性,還可能引發「破窗效應」。

  好的辦法,能否真正起到期望的效果,在於「最後一公裡」落實得好壞。近日,市城管委主任孫新軍介紹,《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修訂工作已列入2018-2020年立法規劃。看來,垃圾分類這件事,相關部門已經形成共識,那麼接下來,就必然要立刻考慮如何在操作層面務實地展開。

  實行垃圾分類,遠不只是社區裡多擺幾個垃圾桶那麼簡單,而是意味著要改變不環保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方式,真正樹立綠色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實現這一文明的躍升,無疑對我們每一個人都提出了更高要求。解決好「最後一公裡」的問題,就是要制定出的規範深入人心,成為社會準則,服務好垃圾分類這項長期工作。

  一項2000多萬人參與的實踐,必定會為全社會帶來深遠影響。相信通過正確引導,解決好「最後一公裡」問題,千千萬萬的市民都將邁開第一步,垃圾分類的這條道路也會越走越寬,真正成為人們的行為自覺。

相關焦點

  • 垃圾分類,你希望的智能垃圾桶應該是什麼樣的?
    前段時間,小區裡開始宣傳垃圾分類,大致是要求把垃圾分好,放到不同的垃圾桶裡,於是乎我開始犯愁,這可怎麼分,我做飯的時候一般都會產生兩種垃圾,蔬菜殘餘,例如土豆皮、爛菜葉;外包裝,最常見的是保鮮膜、塑膠袋;塑膠袋上面有時也會沾上其他垃圾,我到底是該把它當成可回收垃圾還是廚餘垃圾,萬般無奈之下,我發現了小區裡的垃圾桶多了很多的其他垃圾,好吧,也只能這樣了。
  • 家裡垃圾桶怎麼放更方便分類?
    家居 | 生活 | 設計 | 美學(圖片來自網絡)如果你最近生活在上海,看到半夜有幾個鬼鬼祟祟的人影,別緊張,他們可能只是想偷偷摸摸倒個垃圾。來自上海朋友們的搜索歷史▼聊天日常▼家裡的垃圾桶▼看到這裡,很多朋友可能已經暈了。但大叔要說的是,垃圾分類人人有責,不管看見這篇文章的朋友是不是上海市民,咱們都應該趁早從自己家做起,養成良好的垃圾分類習慣。那麼,問題來了。家裡的垃圾桶該怎麼放才能方便垃圾分類?
  • 北京家用垃圾分類桶銷量倍增,還有市民自製分類垃圾桶
    垃圾分類催生了家用垃圾分類桶的熱賣。記者探訪多家商超及電商平臺發現,各式家用分類垃圾桶銷量倍增,其中帶有分類標識的垃圾桶最受歡迎。還有不少市民選擇購買多色垃圾袋,自製分類垃圾桶。物美超市在位於草橋的物美大賣場內,各式各樣的垃圾桶擺在貨架的熱賣區。
  • 廚餘垃圾桶+其他垃圾桶+可回收物收集袋 居家垃圾分類推薦「兩桶...
    原標題:廚餘垃圾桶+其他垃圾桶+可回收物收集袋 居家垃圾分類推薦「兩桶一袋」  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開始施行後,與居民最直接相關的莫過於「家裡究竟需要擺幾個垃圾桶」。
  • 把「垃圾桶」擺到後廚「檯面上」
    雲海賓館的後廚裡,分類垃圾盒被擺上「臺面」。(張凱凱 崔寧 攝) 本報訊(記者張凱凱 通訊員崔寧 鄭水萍)「剛開始還有點不習慣,但用著用著就發現,多一個盒子反而更方便了。」與以往不同的是,處理所剩的垃圾並沒有扔入地上的垃圾桶內,而是被分類丟進了桌面上黑、綠兩色的不鏽鋼盒子裡。雲海賓館總經理助理鄔曉偉告訴記者,除餐桌外,後廚也是酒店內垃圾大量產生的地方。此前,雲海賓館後廚一直採用「先扔後分」的模式,但這樣不僅費時費力,工作人員的積極性也不高,這令酒店頗為困擾。「因此,我們在做好從業人員培訓、完善分類硬體設施的同時,也在摸索垃圾分類的巧辦法。」鄔曉偉說。
  • 新聞調查|垃圾要分類,那分類垃圾桶準備好了嗎
    一名居民表示,垃圾分類投放應該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如果不同社區的方法不同,不易讓居民養成習慣,也會讓居民對多變的分類方法失去興趣和信心,出現不願分類的情況。西城區居民生活垃圾分類調查的結果也恰恰驗證了這個尷尬現實,數據顯示:四桶齊全的小區,居民經常參與垃圾分類的比例為54.8%;兩至三種垃圾桶的小區中,居民經常參與垃圾分類的比例為30.4%。
  • 家用垃圾桶和戶外分類垃圾桶的區別
    戶外分類垃圾桶1、容積大小不同:戶外環衛垃圾桶大多採用120L垃圾桶或者240L垃圾桶的大型垃圾桶,家用一般採用20升垃圾桶/40升垃圾桶/60升垃圾桶的小型垃圾桶;2、垃圾分類不同:戶外環衛垃圾桶要求採用四色分類垃圾桶
  • 成都:風格各異分類垃圾桶 顏色繞暈頭(組圖)
    原標題:風格各異分類垃圾桶 顏色繞暈頭 長期關注防震減災工程和科技話題的王暾提出,成都市大街小巷的垃圾桶,分類標識和顏色有些亂。「規範統一的分類標識也體現一座城市的態度。」   走訪/   藍色桶綠色桶 街兩頭分類正好相反   生活中,王暾也是個有心人,開始注意「垃圾桶」後,他發現小小垃圾桶,別說造型不一,分類標識也各有不同。
  • 家用垃圾分類桶成搶手貨!市民自製垃圾桶創意多
    垃圾分類催生了家用垃圾分類桶的熱賣。記者探訪多家商超及電商平臺發現,各式家用分類垃圾桶銷量倍增,其中帶有分類標識的垃圾桶最受歡迎。還有不少市民選擇購買多色垃圾袋,自製分類垃圾桶。物美超市在位於草橋的物美大賣場內,各式各樣的垃圾桶擺在貨架的熱賣區。
  • 不鏽鋼分類垃圾桶成為分類設備市場主流產品——鴻鑫嘉和
    垃圾分類是一個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衡量標誌,通過垃圾的分類回收,人們完全可以把廢棄垃圾重新變成資源。而在所有分類垃圾桶的類型當中,不鏽鋼分類垃圾桶以其耐摔、耐腐蝕、容易清洗等諸多特點,獲得了廣大市民的青睞。作為分類垃圾桶生產廠家,鴻鑫嘉和一直秉承質量優先的原則,為客戶提供性價比更高的產品。
  • 分類垃圾桶的當今趨勢
    說到垃圾桶,大家都會想到分類垃圾桶和今年上海實施的垃圾分類,是的,自從上海實施垃圾分類以來,引起了各界的關注,人們對垃圾分類的意識越來越高,現在只要上網一搜垃圾分類,各種垃圾分類的教程就鋪滿了電腦屏幕,各種分類垃圾桶也賣的紅紅火火,那麼以後呢,垃圾分類又會變成怎麼樣?
  • 垃圾分類達人票選 家用分類垃圾桶
    近日,建國門街道在趙家樓社區居民議事廳舉辦垃圾分類達人座談會暨「兩桶一袋」居民徵求意見懇談會,來自轄區各社區的12位垃圾分類達人參加討論。垃圾分類達人投票選擇家用分類垃圾桶「『兩桶一袋』是指廚餘垃圾和其他垃圾兩種分類垃圾桶,以及再生資源回收袋。
  • 公交車配置分類垃圾桶
    內容提要:在公交車上喝完的飲料瓶、用過的紙巾和塑膠袋該怎麼分類丟棄呢?近日,兩輛8路公交車上增添了分類垃圾桶,在加強疫情防控的重要時刻,為廣大市民乘客提供更加綠色、舒適、健康的車廂環境。天津北方網訊:在公交車上喝完的飲料瓶、用過的紙巾和塑膠袋該怎麼分類丟棄呢?
  • 新型分類垃圾桶亮相街頭 助力我縣垃圾分類工作開展
    近日,瀘溪縣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在我縣株洲路、朝陽路、319國道等路段安裝了一批「紅藍黑綠」四色的新型分類垃圾桶,該批顏色各異的垃圾桶瞬間成為街頭一道靚麗的新風景。該批垃圾桶有著黑色大氣的整體結構,紅黑藍綠四色桶身並列整齊排放。
  • 唐山公交車有了分類垃圾桶
    「可樂喝完了,瓶子要扔進哪個垃圾桶?」12月4日早晨,在46路公交車上,一對爺孫之間的對話有些「暖」,「爺爺,我知道的,塑料瓶是可回收垃圾,要扔到可回收垃圾桶裡。」近日,唐山市公交總公司開始正式推行公交垃圾分類,在46路公交車上設置了新型分類垃圾桶,桶身上的標誌顯示為不同顏色,分為藍色的可回收垃圾桶和黑色的其他垃圾桶。「有了兩個垃圾桶後,不少乘客會根據提示文字按類扔垃圾。」公交司機對記者說,開車時看不到,但是每次打掃車廂衛生時,他都會特地看一眼垃圾桶,看到塑料瓶都被扔到了可回收垃圾桶裡。
  • 美觀又實用的家用分類垃圾桶,你中意哪個?
    隨著垃圾分類政策的逐漸普及,分類垃圾桶成了一時之間的熱門產品,從戶外分類垃圾桶到家用分類垃圾桶,皆是市面上走俏的「網紅商品」。自去年上海實施垃圾分類以來,很多分類垃圾桶一度賣斷貨,市場呈現供不應求的現狀。但是,想要從源頭上管理好垃圾分類,當然是從家用分類垃圾桶開始。
  • 「智囊團」行動:垃圾桶更容易用繩子分類
    「智囊團」行動:垃圾桶用繩子分類更方便。詩佛營易拉罐的蓋子只需輕輕一拉就能打開,隔絕了異味,方便居民運送垃圾。最近,在東風區什富英東裡社區的垃圾桶站,居民們發現社區的垃圾桶上有一根繩子和一個拉環。志願者也在垃圾箱旁指導居民正確分類垃圾,使居民更容易運送垃圾。
  • 公交車上的分類垃圾桶來了
    (通訊員:高輝)在公交車上喝完的飲料瓶、用過的紙巾和塑膠袋該怎麼分類丟棄呢?近日,公交8路增添了分類垃圾桶,在加強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重要時刻,為廣大市民乘客提供更加綠色、舒適、健康的車廂環境。市公交集團第三客運公司8路車隊現推出兩輛垃圾分類公交車,車內分類垃圾桶上貼有「可回收」和「其他垃圾」的綠、黃標識,內桶配有乾淨衛生的垃圾袋。使用中,只需腳踏垃圾桶踏板即可開合,避免了雙手接觸的汙染。桶旁還張貼了關於不同垃圾該如何分類的溫馨提示說明,通過文字和生動漫畫圖的方式,讓市民乘客看了一目了然。分類垃圾箱放置於車廂後門附近,乘客可隨時使用。
  • 在一個學校裡,宣傳畫和分類垃圾桶結合在一起,哪種垃圾應該扔到...
    荔灣區沙面街街心花園沒有更換垃圾桶,依然是簡單設置「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兩種垃圾桶。部分街面還沒有任何分類垃圾桶。雖然大多數街道都設置了分類垃圾桶,但桶裡的垃圾相當混雜。在海珠區南華西街龍溪首約的廚餘垃圾桶內,記者看到了許多塑料瓶和膠袋,而旁邊的其他類垃圾桶內,卻有不少餐廚垃圾。受訪市民對街道更換分類垃圾桶的做法表示支持。
  • 垃圾桶擺在斑馬線上 沒蓋蓋子臭味撲鼻
    垃圾桶堵斑馬線。「這些垃圾桶居然擺在了人行道上,臭氣燻人。」近日,家住黔江區舟白街道磐石小區的彭女士撥打本報熱線電話,反映在磐石一路口的人行道上,擺著七、八個垃圾桶,不但阻礙了行人的通行,而且那味道更是汙染空氣。記者在現場看見,彭女士所反映的亂擺放垃圾桶,位於學院路和機場路的交叉口,記者看見這幾個垃圾桶確實放在了斑馬線上,而且呈「一字型」排開,嚴嚴實實的擋住了人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