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學校裡,宣傳畫和分類垃圾桶結合在一起,哪種垃圾應該扔到...

2021-01-16 手機鳳凰網

廣州自4月1日起推廣垃圾分類,經過清明假期到今天已有整整一周,垃圾分類試點「周考」成績如何?試點之初種種未來得及準備和推行的分類措施,經過一周,是否已完全進入狀態?

記者連日來走訪了多個先行實施垃圾分類的街道以及推廣區域,發現並非所有的先行推廣小區都做好了準備,不少小區垃圾桶配套不到位,很多街坊或環衛工人對具體怎麼分類操作仍然是「蒙查查」。個別主管部門似乎也沒有做好準備,不得不倉促應對。

南方日報從今天起推出連續報導,聚焦廣州市實行生活垃圾分類管理的方方面面。

調查

配套未到位

按規定,全市10區2縣級市一共有16條街道參與垃圾分類試點。記者在採訪中發現,海珠區南華西街、南沙區龍穴街等大部分街道已將原來放在橫街窄巷內的不分類的大號藍色垃圾桶換成了廚餘垃圾和其他垃圾兩個分類垃圾桶。荔灣區沙面街街心花園沒有更換垃圾桶,依然是簡單設置「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兩種垃圾桶。部分街面還沒有任何分類垃圾桶。

雖然大多數街道都設置了分類垃圾桶,但桶裡的垃圾相當混雜。在海珠區南華西街龍溪首約的廚餘垃圾桶內,記者看到了許多塑料瓶和膠袋,而旁邊的其他類垃圾桶內,卻有不少餐廚垃圾。

受訪市民對街道更換分類垃圾桶的做法表示支持。但有居民提出,目前街道設置的分類垃圾桶數量太少。記者在沙園街廣重社區還看到,不少分類垃圾桶在「上街」第一天就「身殘體裂」,有的箱狀垃圾桶的上蓋已損壞變形,有一個垃圾桶更是整個上蓋被弄斷,不見了蹤影。

在許多試點住宅小區,記者看到樓棟口的郵箱都有一份《居民家庭生活垃圾分類指引手冊》,但小區裡分類垃圾桶卻仍沒有配備。在天河僑怡街、林樂路、華陽街發現,除了主幹道有部分分類垃圾桶之外,很多地方依然使用藍色圓形的普通垃圾桶,桶內的垃圾都沒分類。

林和街社區服務中心有關工作人員介紹,該街道目前還沒有社區配備分類垃圾桶,只是開始在小區進行宣傳。據稱,整個街道預計要到4月中旬才能逐步配備分類垃圾桶。

至於垃圾分類,有居民告訴記者,「實質還未開展。」

「標準太細記不住」

「不隨便從樓上往下扔垃圾就很好了。」一名正在清掃大街的清潔工說,平時有一些居民甚至將家裡的各種垃圾用塑膠袋包好以後,直接從樓上往街道上扔,「要他們將家裡的垃圾分類太難了。」

家住鵝潭社區的韋伯稱,大部分居民和他一樣,都習慣將有用的垃圾挑出,放在自家的「私桶」,包括廚房垃圾在內的其他垃圾則混裝在一起丟進「公桶」。韋伯坦承,儘管街道派人宣傳了垃圾分類的知識,但他根本沒有記住,「那麼多那麼細,誰記得住?」

仍有菜市「一桶裝」

東山街的明月市場已配置了分類垃圾桶,垃圾桶每兩個一組,一共7組,放置在市場內。據了解,包括明月市場在內,東山市場、龜崗市場、寺右市場這4個農貿市場都已實施垃圾分類,有機易腐垃圾運到大田山生態循環園堆肥處理。

但在已試點一年的江南果蔬肉菜市場,記者近日發現市場內並沒有設置分類垃圾桶。

在林和街的僑怡肉菜市場,記者走了一圈都沒有發現分類垃圾桶。保潔工說,垃圾都是倒入一個綠色垃圾桶裡面,然後拉到信成北路上的拐角,讓垃圾收運車拉走。

酒店步調不一致

廣州嶺南國際企業集團有限公司屬下酒店賓館都是垃圾分類先行區域之一,包括中國大酒店、東方賓館等50多家酒店。記者走訪部分酒店,發現垃圾分類工作的步調並不一致。

中國大酒店的大堂內還是以前的單體垃圾桶,並沒有換成分類垃圾桶。不過,保潔工李姨介紹說,垃圾都是一併收集,再運到垃圾房裡分揀。記者在酒店的地下垃圾房的所見也驗證了這一點。但在東方賓館,保潔工說沒有對垃圾進行分揀,「都是裝好放到垃圾房裡。」記者在垃圾房裡只看到袋裝垃圾堆積如山,卻不見有工人分揀。在酒店大堂,記者也未發現分類垃圾桶。

南方日報記者 劉可英 實習生 李穎

宣傳不到位

在一些公共場所,記者在多個垃圾桶附近觀察了一段時間,不論是字跡模糊的分類垃圾桶,還是標識清楚的分類垃圾桶,都很少有路人把垃圾按類別投放,基本是隨意扔棄垃圾。因此,在可回收物的垃圾桶裡面,不難發現一次性飯盒、餐巾紙、小吃殘渣等垃圾。

記者隨機採訪了沿途的市民,大部分市民都知道廣州要實行垃圾分類投放,但至於具體要如何操作,很多人都表示「蒙查查」。「我聽電視講過要搞垃圾分類,但究竟怎麼搞,我就不清楚。」市民黃先生疑惑地回答記者。

「不是我不想分,而是不知道如何分。」連日來記者採訪發現,市民最大的困惑是不知道如何分類。租住在農林下路的張小姐說,她只知道電池這種垃圾的危害,不敢隨便扔,但對於其他垃圾,她說根本不知道如何去分類。」很少看到有這樣的宣傳,即使有分類垃圾桶,也找不到如何分類的介紹。」她建議應在垃圾桶旁豎一個指引,」丟的時候還可以參考呀。」

經費成問題

推廣垃圾分類,政府一直提出不增加市民支出,但一些社區物業資金不足,難以應對。作為廣州率先啟動垃圾分類試點的越秀區東山街五羊南社區,此次推廣垃圾分類再次面臨困局。

據東山街街道辦副主任黃奕清介紹,五羊南社區內的垃圾桶不會再增加,此次只是加強了對廚餘垃圾的回收。

記者了解到,東山街目前只對五羊東、五羊南、明月三個社區、4個農貿市場以及中小學先行推廣垃圾分類,由於資金的原因,其他社區暫時不能推廣。

據悉,目前,街道給社區環衛工人配置了收廚餘垃圾的紅色垃圾桶,環衛部門負責配置送往垃圾壓縮站的大型綠色垃圾桶,剩下的按照規定由物業公司自行配置。「這回只能看政府會給多少經費了,街道已經沒有專項經費了。」黃奕清表示,作為垃圾分類先行推廣區域,東山街將獲得市區兩級各80萬元的前期投入經費,可目前經費還沒有到位。但是根據東山街的估算,整個東山街要增設1.8萬個垃圾桶,再加上分給居民的垃圾桶、膠袋,以及增加環衛工的人工,整個前期投入約390萬元,就算是市區兩級共投入了160萬元,仍舊有巨大的資金缺口。

「物管目前是處於虧損狀態。」黃奕清無奈地說,為了解決缺乏資金的問題,東山街建議五羊南社區的東華物業公司提高物管費,解決增設垃圾桶和環衛工人工的問題,也能同時提高服務。

清潔工人手不夠

「工作量太大,簡單分類也做不到。」記者在走訪發現,不少清潔工都表示,推廣垃圾分類是好事,但推廣初期,多數居民還不懂分類,如果不增加清潔工的人手,真的做不來。

「我一天至少要運送10車垃圾。」天河某小區的一名女清潔工告訴記者,一般情況下,她上午要運送5車垃圾,下午要運送3車垃圾,晚上還要運送兩車,「節假日會更多些。」她說,她負責街道上垃圾收運,包括酒樓和小吃店,垃圾既多且雜,沒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再去將垃圾分類,「不管什麼垃圾,都是一車送到垃圾轉運站(處理)。」

而五羊南社區環衛工老李也坦言,雖然目前是按照規定分類收集了,但很辛苦,老李說,「我一人要負責6棟樓的垃圾收集,一天工作八九個小時,很辛苦。居委會能不能增加幾個人手啊?真的忙不過來。」

回應

本月教育為主下月正式開罰

4月2日,市城管委主任李廷貴檢查各試點區域的垃圾分類回收情況,一路被記者追問。李廷貴坦承「問題確實存在」,不過他認為,通過一段時間的管理,當老百姓理解以後,會逐步養成良好的習慣,習慣成自然。到那個時候,垃圾分類一定能達到預期目標。

市城管執法局從4月2日開始在全市範圍內進行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執法宣傳月活動,1000多名城管執法隊員走上街頭派發宣傳資料,並指導市民進行生活垃圾分類,當日還對違反《規定》的單位和個人發出《責令限改通知書》共30份。

「對於垃圾不分類等違規行為,我們會先處罰街道或者單位,再處罰個人。」李廷貴表示,城管執法隊在檢查時,若發現社區內的垃圾沒有分類,將先處罰街道,其次再處罰居委會,再次將處罰物業公司,此舉是「讓各個單位按照分級管理,對各家各戶進行深入的宣傳教育。」李廷貴強調,城管執法目的是讓市民樹立一種��識、一種習慣。

李廷貴被傳媒追問何時會對垃圾分類違規行為開出第一張罰單。李廷貴表示,4月份對於垃圾分類違規行為,都將以「宣傳教育」為主,但從5月份開始,將會嚴格執法正式開出罰單,嚴格按照早前頒布的《規定》執行處罰。

垃圾分類關係市民生活習慣的改變,並非一朝一夕之功,但畢竟廣州已邁出了第一步。

垃圾分類能否一罰了之?垃圾分類規定如何讓居民家喻戶曉?本報明天將作進一步報導。

相關焦點

  • 新聞調查|垃圾要分類,那分類垃圾桶準備好了嗎
    但與宣傳板上的分類不同,擺放的垃圾桶卻只有一個廚餘垃圾桶和兩個其它垃圾桶,並沒有可回收物桶。小區中,絕大多數的垃圾桶都是這樣擺放。打開桶蓋,不同垃圾混雜的情況仍舊出現,廚餘垃圾與生活垃圾經常混雜在一起,每天需由專人進行二次分揀。據了解,2017年初,相關部門推廣垃圾分類「大小桶」模式,實行乾濕分離,多數小區只設置了「廚餘垃圾」與「其它垃圾」兩類垃圾桶。
  • 把垃圾分類的種子撒在孩子心田
    走進校園,一個生態堆肥箱尤其引人注目。值日小隊隊員告訴記者,從昨天開始,學校每天產生的菜皮果殼、剩菜剩飯等都放入這個箱子,加工成有機肥料和液體肥料。此外,學校還開展了垃圾分類培訓,讓每個孩子了解垃圾分類的意義和常識。幹垃圾、溼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究竟如何分。
  • 垃圾分類,你希望的智能垃圾桶應該是什麼樣的?
    前段時間,小區裡開始宣傳垃圾分類,大致是要求把垃圾分好,放到不同的垃圾桶裡,於是乎我開始犯愁,這可怎麼分,我做飯的時候一般都會產生兩種垃圾,蔬菜殘餘,例如土豆皮、爛菜葉;外包裝,最常見的是保鮮膜、塑膠袋;塑膠袋上面有時也會沾上其他垃圾,我到底是該把它當成可回收垃圾還是廚餘垃圾,萬般無奈之下,我發現了小區裡的垃圾桶多了很多的其他垃圾,好吧,也只能這樣了。
  • 垃圾分類改變百姓生活——垃圾分類推進一年間
    垃圾分類正在逐漸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新時尚」。  從垃圾混扔到養成垃圾分類新習慣要經歷哪些「錘鍊」?管中窺豹,從上海奉賢區金海社區金水佳苑小區的「定時定點」垃圾分類實踐可見一斑。金水佳苑小區住著2009戶居民,2018年7月開始推進垃圾分類,從宣傳動員、撤桶到定時定點經歷了三個多月。  走好垃圾分類「第一公裡」,宣傳動員很重要。
  • 卡通「井蓋畫」宣傳垃圾分類,成為小區一景
    家住蘇州福星小區的居民們發現,小區裡多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各種「垃圾分類知識」的彩繪圖案出現在了小區裡的窨井蓋上,使得原本老舊的小區一下變得生動起來。5月31日上午,姑蘇區吳門橋街道福星社區黨委、關工委聯合團支部組織卡通塗繪「井蓋畫」親子活動,以井蓋為「畫布」,描繪出以垃圾分類為主題的塗鴉畫,和爸爸媽媽共慶「六一」兒童節。
  • 垃圾分類,曙光校園新時尚
    「垃圾分類就是新時尚」,從美化學校到美麗社區再到環保株洲,曙光學校引領師生學習、了解垃圾分類知識,真正實踐垃圾分類,從我做起。全校以「垃圾分一分,校園美十分」為著力點,啟動儀式後,通過國旗下講話、校園廣播、公眾號宣傳,加上「垃圾分類」專題手抄報、志願服務和各班級組織主題班會等活動,讓全體師生不僅懂得垃圾分類知識,也從行動上落實。
  • 唐山公交車有了分類垃圾桶
    「可樂喝完了,瓶子要扔進哪個垃圾桶?」12月4日早晨,在46路公交車上,一對爺孫之間的對話有些「暖」,「爺爺,我知道的,塑料瓶是可回收垃圾,要扔到可回收垃圾桶裡。」近日,唐山市公交總公司開始正式推行公交垃圾分類,在46路公交車上設置了新型分類垃圾桶,桶身上的標誌顯示為不同顏色,分為藍色的可回收垃圾桶和黑色的其他垃圾桶。「有了兩個垃圾桶後,不少乘客會根據提示文字按類扔垃圾。」公交司機對記者說,開車時看不到,但是每次打掃車廂衛生時,他都會特地看一眼垃圾桶,看到塑料瓶都被扔到了可回收垃圾桶裡。
  • 垃圾分類達人票選 家用分類垃圾桶
    近日,建國門街道在趙家樓社區居民議事廳舉辦垃圾分類達人座談會暨「兩桶一袋」居民徵求意見懇談會,來自轄區各社區的12位垃圾分類達人參加討論。垃圾分類達人投票選擇家用分類垃圾桶「『兩桶一袋』是指廚餘垃圾和其他垃圾兩種分類垃圾桶,以及再生資源回收袋。
  • 專設寵物便便垃圾桶,閔行區垃圾分類靈活細緻
    這一天,備受矚目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正式實施,垃圾分類從此進入法治時代。過去一個月甚至更長時間裡,垃圾分類的動員、知識普及和試運營逐漸深入上海的各個社區、酒店、寫字樓等「垃圾高產區」。時至今日,將成為上海人生活常態的垃圾分類到底效果如何呢?還有哪些需要改進和值得商榷的地方?
  • 為居民派送廚餘垃圾桶,清溪開展垃圾分類宣傳工作
    來源:東莞時間網-i東莞12月17日下午,清溪鎮垃圾分類辦聯合荔橫村委會,在荔橫村樑頭圍村民小組,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宣傳活動,派送廚餘垃圾桶、垃圾袋等垃圾分類工具。荔橫村屬於清溪鎮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1+1」示範片區中的重要建設示範點。
  • 新版《生活垃圾分類標誌》施行 家用垃圾桶「單缸」變「雙缸」
    原標題:新版《生活垃圾分類標誌》施行半個月家用垃圾桶「單缸」變「雙缸」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布的新版《生活垃圾分類標誌》已實施,消費者家裡的垃圾桶是否「變臉」?分類靈活的垃圾桶更受青睞對普通消費者來說,生活中產生的主要垃圾是廚餘垃圾。
  • 新型分類垃圾桶亮相街頭 助力我縣垃圾分類工作開展
    近日,瀘溪縣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在我縣株洲路、朝陽路、319國道等路段安裝了一批「紅藍黑綠」四色的新型分類垃圾桶,該批顏色各異的垃圾桶瞬間成為街頭一道靚麗的新風景。該批垃圾桶有著黑色大氣的整體結構,紅黑藍綠四色桶身並列整齊排放。
  • 北京家用垃圾分類桶銷量倍增,還有市民自製分類垃圾桶
    有的是單個的垃圾桶,上面標有「廚餘垃圾」「可回收物」等字樣,顏色上也有所區分;有的是一體式垃圾分類桶,一個大桶分成兩個部分,一邊是「廚餘垃圾」,一邊是「其他垃圾」。記者注意到,分類垃圾桶的價格比普通垃圾桶偏高,價格從70元到150元不等。「雖然分類垃圾桶稍微貴一些,但不少人為了做好垃圾分類還是會選擇購買。這款腳踩式分類垃圾桶,可以拆卸、容量大,賣得最好,剛上架兩天,就只剩兩個了。」
  • 分類垃圾桶到底應該擺幾個
    分類垃圾桶到底應該擺幾個  本報記者 陳強  西城區趙登禹路西側,大乘巷小區深藏老城之中。這個老舊小區雖不起眼,卻被稱為「垃圾分類第一院」。403戶居民自覺堅持垃圾分類,至今已有整整23年。  大乘巷小區僅有兩棟樓。
  • 百位青年志願者走進南京鼓樓廣場,宣傳垃圾分類知識,體驗撿拾垃圾...
    「廢棄的檯燈不是其他垃圾,而是有害垃圾,因為螢光燈管裡含有有害物質……」11月29日,由共青團江蘇省委聯合現代快報舉辦的「見『圾』行事,綠色撿跑」活動舉辦了一場落地推廣活動,100多位來自河海大學的青年志願者和現代快報小記者走進南京市鼓樓廣場,向市民宣傳垃圾分類知識,並和環衛工人一起撿拾垃圾、分類轉運垃圾。
  • 垃圾分類從娃娃抓起 翁垟街道垃圾分類系列報導之二
    分類知識 植入課堂  課堂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也是環保教育的好場所。連日來,翁垟多所學校結合本校實際,廣泛開展多種形式、多種層次的宣傳活動,營造人人愛護環境的良好氛圍。  「廚餘垃圾桶!」  「紙類呢?」  「可回收垃圾桶!」  近日,翁垟郵電幼兒園裡,不時傳出萌噠的問答。原來這是該校老師為孩子們特別開設的《把垃圾寶寶送回家》幼兒課程,讓孩子們在遊戲中學習垃圾分類知識。  「你拍一,我拍一,不要隨手扔垃圾。你拍二,我拍二,垃圾分成四大類。  你拍三,我拍三,可回收物利用上。
  • 禾祥西路試點定時定線路分類收集垃圾 店家聽鈴鐺扔垃圾
    廈門網訊(文/廈門日報記者 吳燕如 吳曉菁 圖/廈門日報記者 王協雲)炎熱的午後,禾祥西二路、禾祥西路、禾祥東路上同時響起了「叮叮噹噹」的鈴鐺聲,聽到垃圾分類收運車傳來的提示音,沿街的商家從店裡拎出來大袋小袋的垃圾,分別投放到收運車上的垃圾分類桶裡。1日,思明區正式拉開垃圾分類盲點區域掃除行動帷幕,率先在禾祥東西路沿線試運行。
  • 普通垃圾桶全部換成四分類垃圾桶,還有智能垃圾分類箱——萬錦觀悅...
    採訪當日,記者走進玉泉區萬錦觀悅小區,看到主幹道上都放置了嶄新的四分類垃圾桶,還有專門的宣傳欄用於宣傳垃圾分類知識,便於居民了解垃圾分類相關內容。在小區一單元門口,物業的工作人員正在調試新投入的智能垃圾分類箱。物業還購置了一批垃圾分類專用的垃圾袋發放給業主。
  • 上海分類垃圾桶有什麼顏色 生活垃圾分類有哪些標準
    在前一段時間我們都有聽說到上海已在實行垃圾分類操作,都知道垃圾對我們大自然有一定的危害,因此就實行垃圾分類,不同的垃圾扔到不同的垃圾箱裡面。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下上海分類垃圾桶有什麼顏色?生活垃圾分類有哪些標準?跟著小編一起來了解吧!
  • 分類垃圾桶的分類,4種不同的顏色代表不同的垃圾,你買全了嗎?
    分類垃圾桶的分類,4種不同的顏色代表不同的垃圾,你買全了嗎?有人類就會產生垃圾,而由於垃圾對我們大自然的危害,所以現在很多地區開始呼籲垃圾分類,首先最開始的地區就是上海,垃圾不分類或者分類錯誤就會罰款,所以不少家庭為了避免花錢就專門在家買了垃圾桶對垃圾進行分類,也是對自己的一種督促,但是垃圾的種類太多了,很多人還是搞不清什麼樣的垃圾是哪種,小編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下關於垃圾桶不同顏色收納不同的垃圾,你買全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