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簡介
1918年3月7日松下幸之助在大阪創立松下電器製作所,創業時做的是電燈燈座。1927年製作自行車用的車燈。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企業的有些工廠被軍隊徵用,松下製造了日本海軍的一些飛機和船隻。
二戰結束後,盟軍將參與軍事生產的企業關閉,松下公司的資金被凍結,松下幸之助被迫離開公司。1947年在行政管理主任井植歲男承擔了松下公司為戰爭出力的責任而辭職後,松下幸之助重回企業。
1951年松下幸之助到美國,打開了松下電器在美國的市場,最初的產品是電視機,他與飛利浦籤定了技術合作合約,將西方的技術帶到日本。因此讓松下電器從1950年代到1970年代有突破成長。
松下電器的產品線極廣,除了家電以外,還生產數位電子產品,如DVD播放機、DV數位攝影機、MP3播放機、數位相機、液晶電視、筆記型電腦等。還擴展到電子零件、電工零件(如插座蓋板)、半導體等,間接與直接轉投資公司有數百家。
2008年末,松下電器與日本另一電器大廠三洋電機傳出併購消息。2008年12月19日,松下電器以每股131日圓斥資8067億日圓折合美金90億美元收購三洋電機大股東高盛(Goldman Sachs)、大和證券及三井住友金融集團共同持有的4.3億張三洋電機特別股,換算後為70.5%三洋電機股權。
併購三洋電機後的松下電器,成為日本最大、世界第二大的電機廠商(僅次於通用電氣)。
產品方向
松下電器現從事的民用事業主要有:數字AV網絡化事業;節能環保事業;數字通信事業;系統工程設計事業;家用電器事業;住宅設施事業;空調設備事業;工業自動化設備事業及相關事業的元器件、零部件事業;網絡、軟體事業等。在這些領域,松下電器從事著產品的研究開發、設計、製造、銷售以及售後服務等。在軍用方面:通迅設備和各類戰鬥機水平達到世界一流水平。
旗下品牌
National(臺灣譯名:國際牌,香港譯名:樂聲牌):1922年起創立品牌,寓意「國民的」,為松下電器公司使用最久及亞洲地區最知名品牌,在2003年日本境外品牌統一政策施行後,僅日本境內白色家電產品繼續使用此品牌,於2009年全面停止使用,但在日本國內不少小型家電公司把National字樣貼在一些原本是貼著Panasonic字樣的白色家電出售。
Panasonic(中文名:松下電器,香港譯名與National相若):1955年起創立品牌。松下電器進軍美國時,原有的National品牌在美國已經有公司註冊,因此創立此品牌。現今為松下電器公司的主要品牌,在日本境外品牌統一前,此品牌以視聽設備製品為主力。
Quasar:1974年松下電器購併美國摩託羅拉公司家用電子部門時所繼承的品牌,僅在北美洲的電子視聽產品使用,在2003年世界統一使用Panasonic品牌後即呈自然淘汰狀態。
Technics/RAMSA:現為松下電器公司DJ混音設備、電子琴專用品牌(原包含音響,現音響設備已併入松下電器Panasonic品牌)。
M:為松下出品的電子零件(電容器等)因細小而無法打上品牌全名時所使用的替代標章。
KDK:為松下電器公司出品的空氣流動電器(電風扇、抽氣扇等),其產品和National一樣,每有新KDK產品推出,National都一定有同功能、同樣式產品推出,這是由於Panasonic以兩個品牌但不同市場定位去佔有兩個不同市場:KDK以電工材料公司為目標,而National以家庭為主。
Rasonic(樂信牌):原為松下電器港澳總代理的香港信興集團旗下子公司信興電工工程有限公司自行開發品牌。於1990年,松下和信興成立合資公司松下信興機電有限公司,自此Rasonic成了松下電器品牌。
JVC (香港曾譯為星牌)(臺灣譯名:勝利牌):JVC (Japan Victor Company)成立於1927年,是當時美國的留聲機及黑膠唱片的領導者Victor Talking Machine Company子公司。1930年,JVC生產留聲機及黑膠唱片。1932年,JVC開始生產收音機。
1939年,展出日本第一臺電視機。二戰期間,日本公司與外國的合作夥伴斷絕關係。1929年,JVC的大部份所有權轉移到美國無線電公司(RCA)與勝利音產的合資公司RCA-Victor。直到1953年,JVC KENWOOD由松下電器所有。現在松下電器公司擁有JVC KENWOOD 24.41%股權。
Sanyo(三洋):2009年12月21日,Panasonic取得50.27%三洋股權,三洋成為松下電器子公司。
另外,松下電器還有三角形的「三葉松」標章,是松下電器的公司標章,有「堅忍不拔」、「生成發展」、「協力一致」三種含義。
數位相機
松下電器旗下的數位相機系列為「Lumix」。
生活家電
松下電器旗下的生活家電目前主推系列為[ECO NAV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