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新華網
近日,一組珍稀錘頭鯊慘遭屠戮的圖片在網上引發強烈反響,本應受到保護的瀕危鯊魚為何會在街頭被砍剁售賣?記者對此進行了實地追蹤調查。
三亞水產碼頭售賣瀕危鯊魚 網友發帖求助引關注
4月9日,一批錘頭鯊現身三亞水產碼頭,公開售價為15元/斤。當天上午,一名網友在微信朋友圈發出相關信息。從圖片上看,百餘條瀕危錘頭鯊在三亞市水產碼頭被砍剁加工,公開出售,已經開膛破肚的鯊魚堆積在一起,場面令人震驚。短短3小時,以「誰來救救錘頭鯊」為題的信息閱讀量超百萬,數萬網友轉發、回應,更引起媒體和執法部門的關注。
執法部門已扣押並封存尚未銷售的鯊魚肉
當漁業執法部門趕到現場,不法商人已將鯊魚轉移,只留下一整垃圾車的鯊魚頭和滿地腥紅。通過摸排走訪,9日下午,三亞漁業執法部門及時將尚未交易的鯊魚肉扣押並封存。
記者12日在海南省三亞市一間零下30攝氏度的冷庫裡看到,已被剁去魚鰭、魚尾、魚頭的鯊魚難辨首尾,30餘箱魚肉被碼放在冷庫一角,摻著海鹽的鮮血滲到地面上。百餘條瀕危保護動物路氏雙髻鯊(俗稱錘頭鯊)變成600公斤腥臭撲鼻的魚肉塊。
錘頭鯊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未經批准不許獵捕
作為曾「參演」動畫電影的動物明星,靈動可愛的錘頭鯊的形象備受人們的喜愛。有人打趣說,那雙髻分得那麼開,要是近視眼,連眼鏡都戴不上。
錘頭鯊是國家二級保護水生野生動物。我國《野生動物保護法》第二十二條規定,需要出售、收購、利用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或者其產品的,必須經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授權的單位批准。
全球不斷加大保護力度 我國出臺多項法規、方案
錘頭鯊還是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二的保護動物。在2013年第十六屆《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締約國大會上,包括我國在內的各締約國通過投票,採納了五種鯊魚(三種雙髻鯊、長鰭真鯊和鼠鯊)和兩種蝠鱝等海洋物種升級到附錄二的提案。締約國高票通過的情形,標誌著對相關瀕危物種的貿易約束和保護將更為嚴格。
記者從國家瀕危物種科學委員會獲悉,為配合公約落地,對已列入附錄二的雙髻鯊的相關保護已從2014年9月14日起正式生效。與此同時,農業部、國家瀕危辦也在2014年8月下發了「關於鯊魚和蝠鱝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切實提高履約意識,切實落實監管職責」,並制定了具體的監管和履約方案。
法規相繼落地、監管全面發力,那為何鯊魚宰殺賤賣就在眼前發生?
此次被捕撈或因群種聚集 相關部門正在調查
海洋生態研究所博士童玉和介紹,路氏雙髻鯊在南海分布的總量雖然不大,但是漁民使用刺網、拖網、延繩釣等捕撈方法都能捕撈起這種鯊魚。「這次也可能是錘頭鯊因某種原因群種聚集時,恰好被漁民捕獲。」
目前,三亞漁政、工商、公安等部門已陸續介入本案並成立聯合調查組,嚴查鯊魚捕撈售賣過程,對參與交易的中間人展開質詢,但查處工作仍然面臨諸多困難。
三亞漁政部門:宣傳材料更新不及時 人們捕撈慣性沒「剎住」
三亞市海洋與漁業局局長章華忠表示,由於宣傳材料更新不及時等原因,人們對路氏雙髻鯊的保護意識並不強,「錘頭鯊在南海過去屬於比較普通的魚類,因此許多漁民和商販並沒有完全認識並學習有關法律法規,過去的捕撈慣性還沒有及時『剎住』」,這為違法捕獵者提供了迂迴空間。
海南省海洋與漁業科學院高級工程師吳鍾解坦承,很多海洋物種的「瀕危」知曉度不高,比如硨磲貝、珊瑚、一些稀有品種的海馬、龜等,人們可能都沒怎麼聽說過這些物種的名字,但是它們也處在瀕危狀態。
目前缺乏相應處罰標準 查處工作存困難
與此同時,章華忠介紹,國家對錘頭鯊等新晉納入保護目錄的物種尚未進行資源價值評估,沒有相應的處罰標準,目前仍需等待專業人員對案件進行評估。此外,海洋與漁業部門雖有保護和查處責任,但是並無偵查手段,難以獲得有效證據並進行處罰,這也使查處工作推進困難。他期待國家在規劃和政策層面推動法律法規切實有效落地。
專家表示,南海的漁業是世界上最複雜的漁業之一,漁獲種類多,作業方法多,類型複雜,同時從業人員多,普遍文化素質不高,加之科研資料不豐富,實現嚴格的漁業監管難度很大。
本期監製/唐怡 主編/李浙
編輯/呂小品
©央視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