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天台山文化,ID:ttwhg2015】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赤城霞外寺,不忘舊登年。
石上吟分海,樓中語近天。
重遊空有夢,再隱定無緣。
獨夜休行道,星辰靜照禪。
釋義
赤城霞:赤城山在浙江天台縣西北,山上赤石並列如屏,望之如霞,『赤城棲霞』為天台八景之一。
孔靈符《會稽志》:赤城,山名,色皆赤,狀似雲霞。
晉·高僧支遁《天台山銘序》:「往天台,當由赤城山為道徑。」
登年:意為豐年。
出自《樂府詩集·郊廟歌辭五·唐祀昊天樂章三》:「登年慶棲畝,稔歲賀盈囷。」
近天:天邊,極遠之處。意指接近帝王。
禪:佛教指靜思。
許棠(生卒年不詳)
字文化,唐代詩人,宣州涇縣(今安徽涇縣)人。
鹹通十二年,進士及第,調涇縣尉。至任時,鄭谷贈詩,有「白頭新作尉」之句,又曾為江寧丞。
後辭官,潦倒以終,為「鹹通十哲」之一。
工詩文,性僻難與人合,以作洞庭詩著名,時號許洞庭,著有詩集一卷,《新唐書藝文志》傳於世。
代表作品:《秋江霽望》、《登山·信步上鳥道》、《新年呈友》、《塞外書事》、《野步·閒賞步易遠》
、《汴河十二韻》、過洞庭湖》、《贈天台僧》、《雁門關野望》、《青山晚望》
赤城棲霞
赤城景區在縣城北1.5公裡處,7路公交車直達,是徐霞客初遊時最後一站,復遊時雁蕩返回後第一站。遊記中有:「至赤城麓,仰視丹霞層亙,浮屠佛塔標其巔,兀立於重嵐攢翠間。」第一次提出丹霞地貌的概念。
赤城山高306.5米,山色赤赭,遙望如雉堞,在蒼翠四山中顯得格外挺拔明麗,是典型的丹霞地貌。被譽為:「不與眾山同一色,敢於平地拔千仞。」赤城山是臺嶽南門、天台的標誌,台州也曾因此而稱「赤城郡」。每當晨曦初露,滿山紫氣氤氳,霞光籠罩,構成「赤城棲霞」之美景。
赤城山是一座佛道雙棲的聖山。晉時,高僧曇猷入赤城山建中巖寺於紫雲洞,山上還留有洗腸井、曬腸巖等遺蹟,有關其傳說故事可謂膾炙人口;高道葛玄、茅盈、魏夫人於此煉丹,使玉京洞成為「天下第六大洞天」;宋時,少年李修緣居此讀書,對月吟詠,頓悟禪機,其後出家濟世,遊戲人間,抑富濟貧,終成萬民景仰的活佛濟公。
紫雲洞在赤城山南麓近山腳處,俗稱「下巖」。洞口額題「赤城霞」三字,為明代萬曆年間遺墨。洞上巖唇滴水,如雪消融,終年不絕,飲之清心淨塵,名「淨塵水」。東晉興寧年間(363—365),敦煌高僧曇猷不遠萬裡雲遊至此,依洞結屋,建造中巖寺,成為佛教東傳天台第一站。
濟公院位於赤城山山腰,倚瑞霞洞與香雲洞而建,面積2671.5平方米。內有袈裟臺、碑廳,尖角敞廳、瑞霞洞、香雲洞、飛泉亭、八蓋閣、葫蘆齋、醉僧亭、只履門和松月軒等景點。其建築頗具特色,由破袈裟、破帽、破鞋、破蒲扇、酒葫蘆等濟公形象小品組成並以遊廊相連接,為天台籍建築學家齊康院士的力作,獲得海內外建築界的高度評價。其中瑞霞洞又稱濟公古洞,是濟公少年時讀書處,也是南宋高道陸玄機建造濟公廟的遺址。香雲洞中供奉高3.24米,從不同角度看呈現哭、笑、慈、惡諸相的木雕濟公立像,耐人尋味。
濟公東院倚白雲洞而建,前有濟公紀念堂,奉濟公像,神態安詳,與西院半喜半嗔的癲僧形象迥異。白雲洞內陳列遊戲人生的濟公百態。
玉京洞位於赤城山正面山腰,歷史悠久。西漢茅盈,西晉葛洪、魏夫人等高道均曾煉丹於此。據《晉書魏夫人傳》記載:其處有「日月三辰之精,光燭洞天」。洞內地面正中有石刻蓮花一朵,為魏夫人趺坐修煉處。道教經典《雲笈七籤》將其列入天下道教十大洞天之第六大洞天。宋政和八年,敕建玉京觀。宋朝歷代帝王屢屢遣使投龍簡,御賜沉香、鬥真、鐘磬及御書觀額。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文人雅士來此遊覽,皆留下不朽詩文。
山頂上的梁妃塔,始建於梁大同四年(538),系南朝梁昭明太子蕭統的第三子嶽陽王蕭?為王妃所建,較國清寺隋塔要早76年。現存塔高27.5米,四面七級,為民國36年(1947)興慈法師偕同上海居士重新翻造,現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