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著,總得追求些什麼……有的人仗劍走天涯,有的人為國為民。
我則喜歡種種菜,養養花,悠然見西山。
除了是興之所至,樂此不疲,也因為疫情的原因,不出遠門。
——記得某本書曾說過:園藝是保證自由和獨立的生活方式。
天台原本沒有利用,除了安置兩座不鏽鋼水塔,一直是堆放垃圾的地方:爛的床桌,舊的棉被,廢的磚料……去年收養一隻流落街頭的小狗後,天台更成為它拉尿屙屎的地方。
後來,想吃自己種的草莓,便開了一片地。父親把大堆狗屎收集起來,這些狗屎不稀不臭,混合廢料餘泥,草莓居然活了,而且長得很茂盛!這在我心裡埋下了種子。隨著疫情愈發嚴重,菜價飆升,開荒天台迫在眉睫,三天兩頭我便往上面跑,砌畦搭架,種菇種菜,現在還養花養蝦。
雖然,我不是農民,也非專家,但好學勤查,再加上細心照料,天台各種小生命卻也活得有滋有味,愈發茁壯。不過,我也走了不少冤路,例如一開始大量購買泥土,以為防蟲網真能防曲條跳甲,相信穴盤是最完美的育苗方式……
經驗都是在教訓身上誕生的。
泥土:
最開始,我是在網上購買椰糠+蚯蚓糞,兩者攪拌便成椰土。這種椰土保水透氣,疏鬆而不板結,應該是很理想的培養土,現實卻並不盡如人意。
一是貴。多方比較,9斤椰糠最划算,20多元便包郵,能泡發50升左右;腐熟蚯蚓糞20斤一般20元,直接挖的更便宜,50斤才28元,但郵費很貴,幸好同城,可以自己運載。然而,一塊菜畦通常有一二立方,花了幾百元結果往往沒填滿,投資回報率很低。
二是煩。毫無疑問,椰糠含鹽量比較高,這就需要用水衝淡,如果沒有泡沫箱,那將很頭痛。而植物所需各種微量元素,椰糠也不全具,因此需攪拌有機物,以雞糞、蚯蚓糞為佳,但加得少了,椰土一樣沒營養,加得多則成本又高,這還沒說到添加珍珠巖等。
後來,我便到附近挖泥,例如河湧岸、池塘邊、白雲山,甚至路上人家倒的餘泥,我都沒放過。實際上,這些泥土也不差,除了路泥,挖的時候都能見到蚯蚓,再加上曬乾碾成粉的狗屎,公園搜集的落葉,一層一層堆肥,慢慢也變成好土。
不過,野草很多。
苗床:
網購的種植箱雖然設計合理,但全整可能需要上千元;泡沫箱是不錯的替代品,如果和菜販買的話也很便宜,不過,我希望是菜畦模式,種植面積寬闊,不束縛根系發展,也更美觀。恰好天台有很多木板,我便廢物利用。
首先鋸好木樁,釘以木板,隔之地磚,目的是延長木欄壽命,減少水土流失。本來我想打造成兩層,以增加更多種植面積,但木樁不夠,也擔心倒塌;如果採用鍍鋅管營造,4分一米便要10元以上,這還沒算立體四通、底板等附件,只好作罷。
天台非常曬,不蓋遮陽網是不行的。苗床由於四角採用木樁,便能綁固支撐槓,支撐杆上再搭成架子,架子便能鋪遮陽網。支撐槓採用包塑鋼管是個好選擇,包塑鋼管即爬藤架,不是很貴,10條直徑2釐米高2.4米僅70元左右,還包郵。當然,我也有採用竹竿,更便宜,但穩定性沒包塑鋼管好。
除了5塊大苗床種植生菜、草莓、蕹菜、番薯、花草等,我還利用廢木板搭建3塊離地長條苗床,主要是種植韭菜、芝麻菜、雞毛菜、西洋菜等;至於加侖盆、龍缸盆、反邊盆、E角盆、種植袋、泡沫箱等主要是種植薄荷、果樹、蔥蒜、芫荽,另外,大可樂瓶截成兩半,蠔油桶開邊等也是不錯的載體。
苗床離地是好事,這樣能減少對天台的滲透破壞,同時也能增加根系氧氣,但沒有那麼多木板的情況下,我只好退而求次,用大量樹葉、樹枝做底,既減少水土流失,也是堆肥。當然,以後也會視情況而改進。
還有,加氣磚也是不錯的選擇。
種子:
剛開始,我只懂播種子,慢慢才了解還可以購買秧苗,秧苗更穩定,種植時間更短。但種子一時買得太多,目前只好以播種為主。接著又學到穴盤育苗,這樣育苗不僅能提高成功率,而且一目了然,最先我也用雞蛋託代替,但很快就發現,紙漿雞蛋託容易溶化,泡沫雞蛋託則挖取不便……實際上,穴盤並不貴,50孔一片也才2元左右。只是,穴盤適合稍微大粒的種子,例如通心菜、魯冰花,而很多種子都很小,比芝麻還小,如果一個穴一個穴來播,很累,所以,穴盤育苗並不全能。
網購的種子良莠不分,有一次把通心菜種子播到50孔的穴盤裡,採用椰土,天天照顧,最後居然只有10幾孔發芽,可能種子有問題,也可能土質不好,這個尚待進一步證實。
前幾天偶然發現,把種子灑在土上,再覆以塑料膜,第二天居然就發芽了,這個速度讓我有種發現新大陸的感覺,便全部採用這種方法,結果,昨天掀膜後,很多芽根沒有固定在泥土,芽葉也很容易斷。
覆膜實際是一種傳統方法,它能增溫、保溼,芽苗自然容易生長,專業來說還有黑膜、白膜,而我只是利用包住大米袋的泡沫膜,顯然簡陋。在發現問題後,我另外覆上一層細沙,情況有所改善,但出芽率偏低。
花園:
天台除了種菜,同時也種花。其中,一塊比較大的地面,本來堆放破棉被,沒想到一些丟棄在上面的植物居然也活了,例如藍花草、小木瑾、蘆薈等,我便加以改造,南端堆土成山,北頭砌木成圃,撒種護坡固土得到草坪種子,期待有朝一日既像日本庭園,又像英國丘園。
除了利用木架、碎缸構成花圃,我還用建築剩下的碎磚鋪成蜿蜒起伏的小徑,顯然是想營造一種詩意。不過,賤狗不懂,只會拉屎,打又沒用。
另外,我還規劃一塊苗床專門種花,種有滿天星、香艾草、綠薄荷、迷迭香、勿忘我、魯冰花、薰衣草、除蟲菊等,料想萬花齊放時,會是一種難以言傳的幸福。
雖然,我還種上爬藤月季,意圖營造一個拱門,用大可樂瓶種植金錢薄荷,則憧憬垂吊迎風蕩漾,不過,這都有待時間積累。
現在,茉莉花開苞了,芳香又開始襲人,只是,如果茉莉開成兩種顏色,紫紅色的通常沒香氣。
養魚:
花園旁邊,還有幾個大泡沫箱和兩個大開口缸,養了泥鰍、黑殼蝦,泥鰍吃孑孓,即蚊子幼蟲,小蝦吃藻,至於這兩種生物會不會自相殘殺,則有待觀察。目前已養一周,情況良好,只是那些久遠積水,泥鰍會死。本來也想買食蚊魚,但想著有空去捉就得了。
碗蓮有兩種種植方式,一是買藕苗,一是買種子,由於面積不大,我就選擇種子,時間也不長,一周發芽,兩周便開葉。
蟲害:
目前蟲害最嚴重的是蝸牛,不僅各種蔬菜如芥蘭、小白菜、西洋菜等慘遭毒手,草莓的花、果實也遍體鱗傷。試過很多蝸牛專用藥,但都不能治本,就算人手清理完畢,第二天還是死灰復燃;需要指出的是,用草木灰澆灑或攪水淋灑都沒用,至於用啤酒、西瓜皮引誘,銅線、生石灰隔絕等土方法,則有待試驗。
蟲害還有黃曲條跳甲、草地貪夜蛾。
跳甲一開始用藥,效果是不錯的,但開頭沒蓋防蟲網,而噴多幾次,跳甲便有了抗藥性,就算換藥再打,效果也明顯差了很多,甚至打得菜苗奄奄一息,跳甲依然跳來跳去。用防蟲網密封后,數量有所減少,但不知哪裡出了問題,總有跳甲進去,而土壤都已灌藥……
現在只好避開種植十字花科了。
草地夜蛾主要是幼蟲時期的毛毛蟲,特別是在番薯葉上,每晚總能捉到兩條以上。草地夜蛾是近年出現的入侵物種,繁殖能力高,危害強,不管莖還是葉都吃。
至於蚜蟲、紅蜘蛛等,也有出現,不過,頻次不密。
幸運的是,這幾天看到幾隻波紋瓢蟲出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