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央視網消息:「鬥牛節」是侗族的傳統節日。在貴州的侗族居住區,各村寨都飼養著善鬥的「水牛王」。「鬥牛節」一年兩次,一般在農曆的二月和八月舉行,場面盛大而壯觀,是侗族比過年還熱鬧的節日。
這一天,侗族的姑娘小夥兒們都要盛裝出席,羅漢(小夥子)要戴上藍格子頭帕,穿上傳統的民族服裝,姑娘們也要綰上傳統髮髻,精心裝扮,因為直到今天,這都是年輕人相識、結親的好機會。
佔裡上寨的老友是鬥牛隊的領隊,這次鬥牛對他來說非常重要。在這之前,佔裡上寨已經連續四次輸掉比賽,這讓他和村民們感到很沒面子。這一次,他們集資五萬多元買來一頭膘肥體壯的「牛王」,僱傭專人餵養,給它吃最好的草料,起名為「蓋世英雄」,希望它能在鬥牛節中戰勝對手,一雪前恥。
中午十二點,比賽正式開始。比賽的規則很簡單,因為水牛的天性,兩頭公牛隻要一見面,就會不顧一切地衝上前,頂在一起。在頂牛的過程中,哪頭牛先退出、逃跑,哪頭牛就算輸了。如果頂牛持續一定時長,難解難分,裁判就會判為平局,隨後強行把牛拉開,以免造成傷亡。據老人們說,這種情況如果不拉開,必定會死傷慘重。
上場前,老友給「蓋世英雄」喝了兩罐紅牛,他認為這能增加它獲勝的籌碼。雖然有些緊張,但佔裡上寨的村民對「蓋世英雄」充滿了信心。沒想到,「蓋世英雄」一上場,看到對手,掉頭就跑,頭都沒頂一下,不到一分鐘,就被裁判判輸下場。老友又生氣又無奈,感到很丟人,這是他們連續第五次輸掉比賽了。
侗族多以種植水稻為生,水牛是其重要的生產工具,因此,水牛成為侗族農耕文化的象徵。歷史上,鬥牛的輸贏關係著村寨的榮辱,如今,它更多成為人們娛樂和聯誼的方式。在熱鬧和歡笑中,侗家文化,世代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