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破傷風,大家都不陌生,這是一種在任何年齡段都會發生的疾病,如果發病時沒有醫療幹預,那麼患者的死亡率極高。
近日,我市的一位市民就不幸感染了破傷風,生命危在旦夕。所幸的是,在市中心醫院骨科、重症監護室(ICU)、燒傷整形科的聯合救助下,他不僅保住了性命,壞死的左腳也恢復了正常功能。
什麼是破傷風?市民對破傷風存在哪些誤區?應該如何正確預防破傷風?
請關注本期「健康話題」。
病例回顧
可怕的破傷風險奪命
今年53歲的陳力(化名)是一名養殖戶。他為人勤奮老實,性格隱忍,凡事喜歡自己扛,平日裡遇到一些頭疼腦熱,也總是買些藥自行服用,很少去醫院。
今年6月初,正在養殖場工作的陳力不慎被一根小鋼針扎入左足底。傷口雖然挺深,但幾乎沒有流血,只是有點輕微的腫脹感,陳力便沒有放在心上,只是匆匆處理了一下傷口,又開始埋頭幹活。
隨後的幾天都很忙碌,陳力更是無暇顧及腳上的傷口。直到第四天,陳力突然感覺到自己的左腳疼痛加重了,才開始重視。可是,儘管他服用了止痛藥和消炎藥,傷口仍然劇痛難忍,漸漸地甚至開始出現頭痛、頭暈、乏力、心慌、胸悶等不適症狀,意識到沒法再拖延以後,陳力才趕到市中心醫院急診科就診。
到達醫院時,陳力的神志已經有些模糊,全身肌肉也開始陣發性抽搐痙攣,肌肉緊張,四肢僵硬,並出現高熱等症狀。這樣的情況,已經非常危險。
於是,市中心醫院急診科醫生立刻發起了多學科會診。經過ICU、骨科中心、燒傷整形外科、傷口造口門診等科室共同會診,考慮為破傷風感染。由於患者已經出現嚴重症狀,必須立刻開始搶救,否則隨時會有生命危險。
陳力的妻子聽了醫生的診斷,嚇得大哭起來。她對破傷風早有耳聞,深知這種病可以奪人性命,可是她萬萬沒想到,丈夫腳底那個不起眼的小傷口居然會帶來這種可怕的疾病。
幸運的是,陳力到醫院還算及時,經過ICU和骨科中心有效的破傷風抗毒素治療和積極的抗感染治療,兩周後,陳力的破傷風感染症狀得到了有效控制。
隨著全身症狀逐漸改善,陳力轉危為安。
可是,讓陳力沒想到的是,破傷風不僅致命,還會致殘。
由於破傷風引起的外科特異性感染,陳力的左足底、足跟皮膚壞死,形成黑痂,伴明顯腫脹。陳力想起了以往新聞報導中,有人因感染破傷風截肢的案例,頓時惶恐不已。
「別擔心,我們會盡全力保住你的腳!」市中心醫院燒傷整形科主任王會軍對他說。經過全面考慮,陳力被轉入燒傷整形外科進行足部創面修復治療。
為了保證治療效果,王會軍組織了全科病例討論會議,為陳力制定了一套詳細而嚴謹的治療方案。
經過兩周的精心治療和護理,陳力腳上的創口逐漸癒合。這腳,算是保住了。
但是,燒傷整形醫療團隊意識到,創面癒合並不是最終目的,患者足底和足跟組織嚴重缺損,而足部正是人體負重的重要部位,只有完全恢復足部的外形和功能,才能讓患者回歸正常的工作和生活。那麼,怎樣能使患者足部功能恢復正常呢?
根據多年成功經驗的積累,王會軍團隊經過反覆設計和綜合考慮,為患者進行了「逆行腓腸神經滋養血管皮瓣修復術」。
皮瓣的成活是手術成功的關鍵,經過術後第一個24小時的嚴密觀察,陳力的皮瓣血運正常,大家懸著的心稍稍放鬆了些,可這只是成功的第一步。
此後,護理成了重頭戲。護士長齊榮榮帶領護理團隊日日交接,班班細化,時時觀察,隨時護理。經過一個多月的精心救治,陳力終於康復出院。
市中心醫院醫生專業的救治,不僅救回了陳力的命,更保住了他的腳。從「鬼門關」走過一遭後,陳力總算見識到了「破傷風」的可怕之處。
危害介紹
破傷風的致死率高
生活中,樹枝、鋼筋、鐵釘、毛竹等劃破或刺破皮膚,人們通常不會和破傷風聯繫起來。但是,陳力的親身經歷告訴我們,破傷風離我們並沒有想像中那麼遙遠。
破傷風究竟是什麼,為什麼這麼可怕?
王會軍介紹說,破傷風是破傷風梭菌經由皮膚或黏膜傷口侵入人體,產生毒素而引起的極嚴重的感染性疾病。
破傷風梭菌屬於革蘭氏陽性梭狀芽胞桿菌,是一種專性厭氧菌,廣泛地存在於灰塵,土壤以及動物糞便中,能夠通過傷口進入人體,從而使人感染破傷風,令患者肌肉痙攣,呼吸困難,肺部感染甚至死亡。該病的潛伏期通常為7—8天,可短至24小時或長達數月、數年。需要注意的是,潛伏期越短者,預後越差。陳力在感染破傷風4天後出現症狀,發病較急,病症嚴重,皮膚和組織已經出現壞死,所幸他到醫院的時間不算太晚,否則很難保住左腳。
「破傷風看似離我們挺遠,實則不然。」王會軍告訴記者,破傷風桿菌是一種厭氧菌,只有在缺氧的環境中才能繁殖。人受傷後若處理不當,就有可能感染破傷風。當然,不是所有傷口都會感染破傷風,如果傷口很淺,血運豐富,那麼是不易感染的;但若傷口較深,汙染較嚴重,發生破傷風的可能性就會大大增加。
王會軍說,機械工人、養殖戶、農民等在田間勞動或在汙泥中操作機器時受到傷害,就比較容易感染破傷風桿菌。破傷風嚴重者,會引起呼吸麻痺,導致死亡,其死亡率高達20%—40%,新生兒破傷風死亡率更是高達90%。
「在過去,一旦感染上破傷風,幾乎是難逃死劫的。即便能挽回生命,如果就診不及時,患處發生了大範圍壞死,截肢的可能性也很大,因此,對於破傷風,市民萬不可掉以輕心。」王會軍說。
市民誤區
出現這些症狀要當心
可是,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受傷在所難免,出現哪些情況要高度警惕是破傷風感染呢?
王會軍介紹說,首先,感染破傷風桿菌2—5日(平均5—10日)後,即可出現全身症狀。在潛伏期,患者通常沒有明顯不適症狀。潛伏期之所以長短不一,往往與是否接受過預防注射、創傷的性質和部位及傷口的處理等因素有關。
在病程前驅期,患者會出現乏力、頭暈、頭痛、咀嚼無力、反射亢進、煩躁不安、局部疼痛、肌肉牽拉、抽搐及強直、下頜緊張、張口不便等症狀。這時患者就應引起高度警覺,及時到醫院接受治療。
在發作期,患者會出現肌肉持續性收縮,最初是咀嚼肌,以後順序是臉面、頸項、背、腹、四肢,最後是膈肌、肋間肌。聲、光、震動等均可誘發陣發性痙攣。患者神志始終清楚,感覺也無異常,一般也無高熱。這種情況,患者必須立刻到醫院接受救治,否則隨時會有生命危險。
但是,出於對破傷風知識的不了解和僥倖心理,不少市民對破傷風存在一些誤區。比如,有的市民受傷後,會用一些土辦法,如用泥土香灰去覆傷口,這樣做不僅對傷口沒有好處,還容易導致破傷風;還有的市民對於一些細小但是較深的傷口不以為意,總以為不流血就沒問題,實際上這類傷口反而更容易感染破傷風。
預防措施
可提前注射破傷風疫苗
破傷風雖然可怕,但並非不可預防。
王會軍介紹說,首先,在工作、生活中,要特別注意會發生汙染的破損傷口,如火器傷、開放性骨折、傷口雖小但深的木刺或含鐵鏽的刺傷、面積雖小但深的燒傷等。只要受傷,即便是小傷口,也必須及時用生理鹽水徹底清洗,然後塗上酪合碘或2%碘酒等。而創面較大、較深的傷口應及時到醫院請專業護士清除壞死組織,充分引流,改善局部循環,並根據情況注射破傷風抗毒素,這是預防的關鍵。
其次,可以通過注射破傷風疫苗來預防破傷風。目前,破傷風的預防分為主動免疫和被動免疫兩類。
主動免疫是指接種含有破傷風類毒素成分的疫苗,從而使人體產生特異性抗體獲得長期免受破傷風桿菌感染的能力。沒有接受過主動免疫的病人,需要連續注射三劑疫苗,完成疫苗接種後免疫保護作用可以持續5—10年,如果進行免疫增強則可將免疫保護時間提高至10年以上。嬰幼兒的疫苗接種程序為出生後第3個月開始連續接種三針百白破疫苗,接種時間分別間隔一月,在18個月時加強一針百白破疫苗,6歲時加強一針白破疫苗,完成三針基礎疫苗與兩針加強疫苗的接種後,體內抗體的保護作用就能達到10年。
被動免疫是指給已出現或者有可疑破傷風症狀的患者注射破傷風抗毒素或者破傷風免疫球蛋白,用於破傷風的治療和短期應急預防。被動預防的免疫時間短,破傷風抗毒素一般可維持2—4天,破傷風免疫球蛋白可維持2—3周。
「破傷風的感染風險較高,但是真正發病的情況很少。所以,只要市民做好預防措施,提前接種破傷風疫苗,在受傷後及時對傷口進行處理,及時接受被動治療,就不用擔心被破傷風找上門。」王會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