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破傷風?在生活中經常會發生一傷口。切菜的時候不小心就弄傷了。在大家的印象中,這不過是小傷口,但是傷口流血後為了以防萬一,還是需要注意的。那麼,破傷風有哪些症狀呢?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破傷風是什麼
破傷風(tetanus)是破傷風梭菌經由皮膚或黏膜傷口侵入人體,在缺氧環境下生長繁殖,產生毒素而引起肌痙攣的一種特異性感染。破傷風毒素主要侵襲神經系統中的運動神經元,因此本病以牙關緊閉、陣發性痙攣、強直性痙攣的為臨床特徵,主要波及的肌群包括咬肌、背棘肌、腹肌、四肢肌等。破傷風潛伏期通常為7~8天,可短至24小時或長達數月、數年。
潛伏期越短者,預後越差。約90%的患者在受傷後2周內發病,偶見患者在摘除體內存留多年的異物後出現破傷風症狀。人群普遍易感,且各種類型和大小的創傷都可能被含有破傷風梭菌的土壤或汙泥汙染,但只有少數患者會發病。在戶外活動多的溫暖季節,受傷患病者更為常見。患病後無持久免疫力,故可再次感染。
破傷風的症狀
絕大多數破傷風患者均有外傷史,傷口多先有或合併化膿性感染。一般傷口較深,常有異物及壞死組織殘留。部分患者傷口較小而隱蔽,常被患者忽視而致延誤診斷和治療,甚至因病情發展而造成嚴重後果。
潛伏期為1~2周,最長可達數月。潛伏期愈短常病情愈重,短於1周的病例,多為重型破傷風。曾用破傷風類毒素自動免疫或受傷後進行預防性破傷風抗毒素注射者,潛伏期一般較長。
早期症狀為全身不適,肌肉酸痛等,嚼肌痙攣所致的張口困難是最早的典型症狀。其他的特徵性臨床表現為持續性的全身肌張力增高和繼後出現的陣發性強直性肌痙攣。患者神志清楚,當病情進展而出現陣發性強直性肌痙攣時,患者十分痛苦,常由很輕微的刺激,即引起一次痛苦的痙攣。
從出現肌張力增高到首次出現強直性肌痙攣的時間稱為初痙期。初痙期短於48h者,提示病情較重。病情的進展表現在痙攣的間歇期縮短而持續時間延長。如喉部肌肉及呼吸肌出現持續性痙攣而未能緩解時,患者可因窒息而立即死亡。身體各部位的肌肉強直引起破傷風患者特徵性的痙笑面容、吞咽困難、頸強直、角弓反張、腹肌強直及四肢僵硬等臨床表現。較重的病例常同時有交感神經過度興奮的症狀,如高熱、多汗、心動過速等。高熱是破傷風患者預後差的重要標誌之一。
破傷風的治療
破傷風是一種極為嚴重的疾病,死亡率高,尤其是新生兒和吸毒者,為此要採取積極的綜合治療措施,包括清除毒素來源,中和游離毒素,控制和解除痙攣,保持呼吸道通暢和防治併發症等。治療措施主要有:
1.傷口處理
傷口內的一切壞死組織、異物等均須清除,應在抗毒素治療後,在良好麻醉、控制痙攣下進行傷口處理,徹底清創、充分引流,局部可用3%過氧化氫溶液衝洗,清創後傷口不必縫合包紮。有的傷口看上去已癒合,應仔細檢查痂下有無竇道或死腔。
2.抗毒素的應用
目的是中和游離的毒素,所以只在早期有效,毒素已與神經組織結合,則難收效。但由於抗毒素有高達5%~30%的過敏率,故用藥前須做皮內過敏試驗。破傷風人體免疫球蛋白在早期應用有效,一般只用一次。
3.控制痙攣
患者入院後,應住隔離病室,避免光、聲等刺激;避免騷擾患者,減少痙攣發作。據情可交替使用鎮靜、解痙藥物,以減少患者的痙攣和痛苦。可供選用的藥物有:地西泮(可阻斷神經元間傳導,鬆弛肌肉),肌注或靜脈滴注,類似藥物還有蘿拉西泮和咪達唑侖;氯丙嗪(可抑制中樞神經系統,減輕肌痙攣),肌注或靜脈滴注,與地西泮交替使用,但低血容量時忌用;苯巴比妥(鎮靜作用)每8~12小時肌注一次;10%水化氯醛(適合於痙攣嚴重者)口服或保留灌腸。痙攣發作頻繁不易控制者,可用硫噴妥鈉緩慢靜注,但要警惕發生喉頭痙攣和呼吸抑制,用於已作氣管切開者比較安全。但新生兒破傷風要慎用鎮靜解痙藥物,可酌情用洛貝林、可拉明等。
4.注意防治併發症
主要併發症在呼吸道,如窒息、肺不張、肺部感染,因此對抽搐頻繁、藥物又不易控制的嚴重患者,應儘早進行氣管切開,以便改善通氣;應及時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勤翻身、拍背,預防墜積性肺炎;氣管切開患者應注意作好呼吸道管理,包括氣道霧化、溼化、衝洗等。必要時專人護理,防止意外;嚴格無菌技術,防止交叉感染。已並發肺部感染者,根據菌種選用抗生素。採用留置導尿管改善尿瀦留,安置肛管改善腹脹。
5.營養支持
由於患者不斷陣發痙攣,出大汗等,故每日消耗熱量和水分丟失較多。因此要十分注意營養(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補充和水與電解質平衡的調整。必要時可採用中心靜脈腸外營養。
6.抗生素治療
抗生素可選用青黴素肌肉注射,或大劑量靜脈滴注,可抑制破傷風梭菌。也可給甲硝唑,分次口服或靜脈滴注,持續7~10天。如傷口有混合感染,則相應選用抗菌藥物。
打破傷風針的三大誤區
誤區一:創傷後一律應用破傷風抗毒素或免疫球蛋白
凡接受過破傷風類毒素疫苗全程預防者,在注射完最後1針的5~10年,若有外傷不需再注射破傷風抗毒素,也不用接種破傷風類毒素疫苗。
若超過5~10年,受傷後可再加強注射1次破傷風類毒素疫苗,但不必注射破傷風抗毒素或破傷風免疫球蛋白。
誤區二:破傷風抗毒素或免疫球蛋白只在外傷後24小時之內有效
破傷風感染後發病的潛伏期多數為1~2周。根據其發病機制,傷後24小時之內甚至稍晚應用破傷風抗毒素都能起到預防作用。臨床上應強調儘早應用,但只要未發病且兩周內應用都應視為有預防作用。
誤區三:被動免疫後就不會患破傷風
被動免疫給體內帶來的抗體只能持續2~3周,此後抗體水平下降,身體不再受到保護。因此,應用一次破傷風抗毒素或免疫球蛋白,並不能帶來持久免疫力。持久的免疫力要靠破傷風類毒素疫苗在體內產生的主動免疫。
破傷風的危害
1.破傷風都是有潛伏期的,潛伏期根據傷口的部位,感染的嚴重性來決定的。感染了破傷風病毒,會出現,身體乏力,頭暈頭痛,失眠,心情煩躁等症狀,還有的話就是傷口又疼痛感,周圍皮膚發紅,肌肉緊張感。
2.更嚴重的症狀有,肌肉僵硬發生痙攣,還伴有陣發抽搐。還有就是全身上下的肌肉緊張,不能咀嚼東西,張嘴困難,隨後會出現牙齒緊逼閉,面部肌肉抽搐,如咧嘴苦笑,頭後仰,全身上下肌肉抽搐,嚴重時會發生骨折。
3.雖然有時候受傷了,看上去只是一點的小傷口。但是它的危害是很嚴重的。甚至還會導致呼吸困難,面發青紫,甚至呼吸暫停,還有可能危及生命。還有不能受到輕微的刺激,如光線,聲音,震動,觸碰,都會引起病人的全身抽搐和痙攣。每次發作的時間不一樣,發作得越頻繁,病情就越重。
結語:什麼是破傷風呢?破傷風梭菌經由皮膚或黏膜傷口侵入人體,在缺氧環境下生長繁殖,產生毒素而引起肌痙攣的一種特異性感染。破傷風都是有潛伏期的,潛伏期根據傷口的部位,感染的嚴重性來決定的。為了以防萬一還是需要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