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願服務,是國際紅十字與紅新月運動的七項基本原則之一。
1859年,目睹索爾費裡諾戰場缺乏醫療服務,「紅十字之父」亨利·杜南意識到,「救護工作需要受過訓練的、有經驗的志願護理員和護士」。在161年後的今天,志願服務已經從戰地救護擴展到多個領域。在中國,紅十字志願服務已涵蓋應急救援、應急救護知識培訓、人道救助、捐獻造血幹細胞、遺體捐獻、宣傳無償獻血、宣傳預防愛滋病、紅十字精神傳播、籌資勸募、海外服務十個主要領域。
志願者,是平凡世界中平凡的個體,但是卻發揮著不平凡的力量。今天是國際志願者日,小編想為你們講一講他們的故事。
王濤:防護服被汗水灌滿
2020年伊始,武漢突發新冠肺炎疫情,北京藍天救援隊發起支援中國紅十字基金會開展抗擊疫情工作的號召,作為藍天救援隊的一員,王濤立即以志願者的身份加入疫情防控。
從2月1日開始,他一次次冒著嚴寒前往空港物流中心、順豐空港分公司和中國郵政EMS空港營業部的倉庫,物資清點、組織物資貼標、監督物資分揀發運等工作……疫情期間,王濤累計志願服務528小時,向全國抗疫一線共輸送物資407批次。
6月中下旬,北京疫情反撲,收到中國紅十字基金會招募社區消殺志願者的消息,王濤再次積極報名,先後在北新橋街道和清河街道進行消殺,提供志願服務16小時。此時北京天氣已非常炎熱,他的防護服總是被汗水灌滿。
「玉米」:堅持公益15年
「玉米」,是中國紅十字基金會玉米愛心基金終身形象代言人李宇春歌迷的名稱。2006年3月19日,玉米愛心基金在「玉米」們的支持下誕生,從那時起,他們有了一個新的名字——「玉米志願者」。
他們經常自發組織各種公益活動,比如獻血、撿拾海洋垃圾、為山區捐贈衣物……迄今已經堅持了十五年。
2019年,玉米愛心基金髮起黃房子美學啟蒙公益項目,先後在湖南、雲南落地三所「黃房子」,玉米們帶著「美術材料」、帶著「專業美術老師」幾次前往項目學校和小朋友們一起開展美育課程,為孩子們打開一扇美與愛的窗口。
今年疫情爆發後,玉米們第一時間響應,善款從四面八方匯集進玉米愛心基金。不僅如此,物資短缺,他們就四處打聽貨源;需要人手,他們親自打包裝運。疫情期間,玉米愛心基金先後向疫區運送了八批防疫物資,總價值達200餘萬元。
玉米們曾說,公益,十年前是熱情,十年後是責任。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未來,他們仍然始終滿懷熱情,將這一份責任扛在肩上。他們是歌迷,更是榜樣。
李俊嶺:總是在前線
1月23日,為支援湖北防疫工作,中國紅十字基金會招募志願者團隊赴湖北開展防疫消殺行動。遵化市嶺俊救援隊隊長李俊嶺主動請纓,1月27日,他帶領3名隊員奔赴疫區。
1月31日深夜,他們從黃梅縣驅車7個多小時抵達黃岡。在疫情前線,他們接收清點物資、進行消殺、培訓,每天工作十四五個小時。
雷神山醫院交付前一天,李俊嶺和戰友趕赴施工現場進行消殺作業,並對其他消殺工作人員進行培訓。作為赴湖北參加志願消殺作業的5支志願者團隊之一,從雷神山醫院到湖北省委黨校方艙醫院,從各地疾控中心到各援鄂醫療隊駐地,從政府部門到社區,李俊嶺和他的團隊連續奮戰52天,消殺作業面積400萬多平方米。
在武漢期間,李俊嶺和隊員們需要自己買菜做飯,每天早晨六點起床,七點出發,直到天黑才結束一天的工作。
7月20日上午,得知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區抗洪支援的需求後,李俊嶺脫下「抗疫戰袍」換上「抗洪鎧甲」,帶領他的團隊共11人迅速集結,攜帶好衝鋒舟、發電機、疏水泵等裝備,奔赴抗洪前線……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中國紅十字基金會聯合北京平瀾公益基金會招募志願者,遵化市嶺俊應急救援中心、長沙藍天救援隊、聊城市特戰救援隊、伊川縣神鷹救援隊、濰坊先鋒應急救援促進中心等多支救援隊伍,協助中國紅基會在抗疫一線開展消殺任務。
張菊:我很知足,也很快樂
1967年出生的張菊是周口太康人,早年在鄭州經商,1997年開始,她把生意交給丈夫打理,自己全心投入公益。
2012年,張菊作為志願者參加了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天使之旅」行動,繼而又加入了金水區紅十字孝慈志願者服務隊。
2014年6月,張菊翻山越嶺,來到距離魯山縣下湯鎮楊家莊村,發現村裡大都是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她與鄭州、天津、上海、深圳、蘇州等各地的愛心人士對接,一批批衣服、糧油、學習用品以及愛心款注入楊家莊,累計價值超出百萬元。為解決村民吃水難的問題,張菊和她的團隊發動社會愛心力量,帶領村民建造了9座水窖,讓村民再也不用找泉眼挑水吃。
在金水區紅十字會的支持下,張菊相繼在平頂山、許昌、洛陽、新鄉、周口、駐馬店、南陽、天津等地成立了孝慈志願服務分隊8支,19個春夏秋冬,累計為弱勢群體募集善款近500萬元,幫助了數不清的貧困人群。多年以來,受她救助的孩子已經超過千人,她也被孩子們親切的稱呼為「菊媽」。
「孤寡老人喊我閨女,貧困孤兒喊我媽媽,我很知足,也很快樂。」
方潔:保衛大武漢
1月24日,在武漢疫情最危急的時刻,在武漢的方潔和朋友共同發起成立「保衛大武漢」志願者團隊。
2月起,方潔帶領「保衛大武漢」志願者團隊為中國紅十字會總會和中國紅十字基金會武漢工作組提供志願服務,包括運輸負壓救護車車貼、幫助辦理救援隊出行車證、提供工作車輛和出行保障、協助聯絡醫院、運輸通過紅十字會捐贈的防疫物資等多項繁雜的工作。
從2月19日至3月21日,方潔協調了2輛車輛、3名志願者為中國紅十字基金會提供出行保障。她每天駕車往返於工作組駐地和武漢市天河機場,單程即36公裡,每天提供志願服務達8小時以上。
此外,她協助執行完成中國紅基會和微博聯合發起的#益起關愛抗疫女神#活動募集的物資,進行前期調研和摸底工作,收集了34家醫院共計30519人次的需求,還幫助工作組對物資進行接收、清點、保管,協調了13名志願者將發放物資,讓女性醫護人員真正受益。
在許多人心中,她也是一位「抗疫女神」。
李倩:罹患癌症,卻總是幫助他人
58歲的李倩是青島一名普通退休職工,也是資深的紅十字志願者。
2010年,李倩檢查出乳腺癌晚期。堅強的她不但自己與癌症抗爭,還幫助一些素不相識的癌症病友,為他們做飯長達兩年多,幫他們做心理疏導、陪伴他們去醫院……只要力所能及的事情,她能做就做。
2018年,李倩成為日善堂的志願者,她說,「看到日善堂的老人,我好像又見到了自己的父母,所以想盡一切辦法改善老人夥食。每次都儘量變著花樣做飯菜,還要做適合老人牙口、營養豐富的素食。」
她十分熱愛日善堂的志願服務工作,最多時9天裡去了7次,人手少的時候更是隨叫隨到。到現在為止,她已經提供了600多小時的志願服務,真正用行動詮釋了「人道、博愛、奉獻」的紅十字精神。
他們,是眾多紅十字志願者的一個縮影,還有越來越多的人加入紅十字志願者的隊伍,將閃閃發光的紅十字精神帶到世界上的每個角落。
今天,是國際志願者日,讓我們一起向這些可愛的志願者說一聲「謝謝」。
供稿: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志願服務項目中心
執行主編:張一諾
本期編輯:劉長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