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近世:中外交涉時代的展開

2021-01-21 澎湃新聞

《近代中外交涉史料叢書》已出數種

梁啓超在二十世紀初年,撰文將乾隆末年到其所處之時劃為近世史,以別於上世史和中世史。此文雖以「中國史敘論」之名義出現,但當日國人對於「史」的理解本來就具有一定的「經世」意味,故不能單純以現代學科分類下的史學涵蓋之。況且,既然時代下延到該文寫作當下,則對近世史的描述恐怕也兼具「史論」和「時論」雙重意義。任公筆下的近世史,雖然前後不過百來年時間,但卻因內外變動甚劇,而不得不專門區分為一個時代。在梁啓超看來,近世之中國成為了「世界之中國」,而不僅僅局限於中國、亞洲的範圍,其原因乃在於這一時代是「中國民族連同全亞洲民族,與西方人交涉競爭之時代」。不過,就當日的情形而論,中國尚處於需要「保國」的困境之中,遑論與列強相爭,而面對一盤散沙逐漸淪胥的亞洲諸國,聯合亦無從說起,所謂「連同」與「競爭」大抵只能算作「將來史」的一種願景而已。由此不難看出,中國之進入近世,重中之重實為「交涉」二字。

「交涉」一詞,古已有之,主要為兩造之間產生關係之用語,用以表示牽涉、相關和聯繫等,繼而漸有交往協商的意思。清代以前的文獻記載中,鮮有以「交涉」表述兩個群體之間的關係者。有清一代,形成多民族一統的大帝國,對境內不同族群、宗教和地域的治理模式更加多元。當不同治理模式下的族群產生糾紛乃至案件,或者有需要溝通處理之事宜時,公文中便會使用「交涉」字眼。比如「旗民交涉」乃是溝通滿人與漢人,「蒙民交涉」或「蒙古民人交涉」乃是溝通蒙古八旗與漢人,甚至在不同省份或衙門之間協調辦理相關事務時,也使用了這一詞彙。乾隆中葉以降,「交涉」一詞已經開始出現新的涵義,即國與國之間的協商。這樣的舊瓶新酒,或許是清廷「理藩」思維的推衍與慣性使然,不過若拋開朝貢宗藩的理念,其實質與今日國際關係範疇中的外交談判並無二致。當日與中國產生「交涉」的主要是陸上的鄰國,包括此後被認為屬於「西方」的沙俄,封貢而在治外的朝鮮與服叛不定的緬甸等國。從時間上來看,「交涉」涵義的外交化與《中國史敘論》中的「乾隆末年」基本相合,只是梁啓超所定「近世史」開端,心中所念想必是馬嘎爾尼使華事件,不過兩者默契或可引人深思。

道光年間的鴉片戰爭,深深改變了中外格局,戰後出現的通商口岸和條約體制,致使華洋雜處、中外相聯之勢已不可逆轉。故而道鹹之際,與「外夷」及「夷人」的交涉開始增多。尤其在沿海的廣東一地,因涉及入城問題等,「民夷交涉」蔚然成為一類事件,須由皇帝親自過問,要求地方官根據勿失民心的原則辦理。在《天津條約》規定不準使用「夷」字稱呼外人之前一年,上諭中就已出現「中國與外國交涉事件」之謂,則近百年間,「交涉」之對象,由「外藩」而「外夷」,再到「外國」,其中變化自不難體悟。當然,時人的感觸與後見之明畢竟不同,若說「道光洋艘徵撫」帶來的不過是「萬年和約」心態,導致京城淪陷的庚申之變則帶來更大的震懾與變化。列強獲得直接在北京駐使的權力,負責與之對接的總理衙門成立,中外國家外交與地方洋務交涉進入常態化階段。這是當日朝廷和官員施政,新增的重要內容。因為不僅數量上「中外交涉事件甚多」,「各國交涉事件甚繁」,而且一旦處置不當,將造成「枝節叢生,不可收拾」的局面,所以不得不「倍加慎重」,且因「辦理中外交涉事件,關係重大」,不能「稍有漏洩」,消息傳遞須「格外嚴密」。如此種種,可見從同治年間開始,「中外交涉」之稱逐漸流行且常見,「中外交涉」之事亦成為清廷為政之一大重心。

在傳統中國,政、學之間聯繫緊密,既新增「交涉」之政,則必有「交涉」之學興。早在同治元年,馮桂芬即在為李鴻章草擬的疏奏中稱,上海廣州兩口岸「中外交涉事件」尤其繁多,故而可仿同文館之例建立學堂,往後再遇交涉則可得此人才之力,於是便有廣方言館的建立。自辦學堂之外,還需出國留學,馬建忠在光緒初年前往法國學習,所學者卻非船炮製造,而是「政治交涉之學」。他曾專門寫信回國,概述其學業,即「交涉之道」,以便轉寄總理衙門備考。其書信所述主要內容,以今天的學科劃分來看大概屬於簡明的國際關係史,則不能不旁涉世界歷史、各國政治以及萬國公法。故而西來的「交涉之學」一入中文世界,則與史學、政教及公法學牽連纏繞,不可區分。同時,馬建忠表示「辦交涉者」已經不是往昔與一二重臣打交道即可,而必須洞察政治氣候、國民喜好、流行風尚以及礦產地利、發明創造與工商業狀況,如此則交涉一道似無所不包,涵納了當日語境下西學西情幾乎所有內容。

甲午一戰後,朝野由於挫敗帶來的反思,匯成一場轟轟烈烈的變法運動,西學西政潮水般湧入讀書人的視野。其中所包含的交涉之學也從總署星使、疆臣關道處的職責攸關,下移為普通士子們學習議論的內容。馬關條約次年,署理兩江的張之洞即提出在南京設立儲才學堂,學堂專業分為交涉、農政、工藝、商務四大類,其中交涉類下又有律例、賦稅、輿圖、翻書(譯書)之課程。在張之洞的設計之中,交涉之學專為一大類,其所涵之廣遠遠超過單純的外交領域。戊戌年,甚至有人提議,在各省通商口岸無論城鄉各處,應一律建立專門的「交涉學堂」。入學後,學生所習之書為公法、約章和各國法律,接受交涉學的基礎教育,學成後再進入省會學堂進修,以期能在相關領域有所展布。

甲午戊戌之間,內地省份湖南成為維新變法運動的一個中心,實因官員與士紳的協力。鹽法道黃遵憲曾經兩次隨使出洋,他主持制定了《改定課吏館章程》,為這一負責教育候補官員和監督實缺署理官員自學的機構,設置了六門課程:學校、農工、工程、刑名、緝捕、交涉。交涉一類包括通商、遊歷、傳教一切保護之法。雖然黃遵憲自己表示「明交涉」的主要用意在防止引發地方外交爭端,避免巨額賠款,但從課程的設置上來看包含了商務等端,實際上也說明即便是內陸,交涉也被認為是地方急務。新設立的時務學堂由梁啓超等人制定章程,課程中有公法一門,此處顯然有立《春秋》為萬世公法之意。公法門下包括交涉一類,所列書目不僅有《各國交涉公法論》,還有《左氏春秋》等,欲將中西交涉學、術匯通的意圖甚為明顯。與康梁的經學理念略有不同,唐才常認為沒必要因尊《公羊》而以《左傳》為劉歆偽作,可將兩書分別視為交涉門類中的「公法家言」和「條例約章」,形同綱目。他專門撰寫了《交涉甄微》一文,一則「以公法通《春秋》」,此與康梁的匯通努力一致,另外則是大力鼓吹交涉為當今必須深諳之道,否則國、民利權將喪失殆盡。在唐才常等人創辦的《湘學報》上,共分六個欄目,「交涉之學」即其一,乃為「述陳一切律例、公法、條約、章程,與夫使臣應付之道若何,間附譯學,以明交涉之要」。

中國傳統學問依託於書籍,近代以來西學的傳入亦延續了這一方式,西學書目往往又是新學門徑之書。在以新學或東西學為名的書目中,都有「交涉」的一席之地。比如《增版東西學書錄》和《譯書經眼錄》,都設「交涉」門類。兩書相似之處在於將「交涉」分為了廣義和狹義兩個概念,廣義者為此一門類總名,其下皆以「首公法、次交涉、次案牘」的順序展開,由總體而個例,首先是國際法相關內容,其次,即狹義交涉,則為兩國交往的一些規則慣例,再次是一些具體個案。

除了「中外交涉」事宜和「交涉之學」外,還有一個表述值得注意,即關於時間的「中外交涉以來」。這一表述從字面意思上看相對較為模糊,究竟是哪個時間點以來,無人有非常明確的定義。曾國藩曾在處理天津教案時上奏稱:「中外交涉以來二十餘年」,這是以道光末年計。中法戰爭時,龍湛霖也提及「中外交涉以來二十餘年」,又大概是指自總理衙門成立始。薛福成曾以葉名琛被擄為「中外交涉以來一大案」,時間上便早於第二次鴉片戰爭。世紀之交的1899年,《申報》上曾有文章開篇即言「中外交涉以來五十餘年」,則又與曾國藩所述比較接近。以上還是有一定年份指示的,其他但言「中外交涉以來」者更不計其數。不過儘管字面上比較模糊,但這恰恰可能說明「中外交涉以來」作為一個巨變或者引出議論的時間點,大約是時人共同的認識。即道鹹年間,兩次鴉片戰爭及其後的條約框架,使得中國進入了一個不得不面對「中外交涉」的時代。

「交涉」既然作為一個時代的特徵,且歷史上「中外交涉」事務和「交涉」學又如上所述涵納甚廣,則可以想見其留下的相關資料亦並不在少數。對相關資料進行編撰和整理的工作,其實自同治年間即以「籌辦夷務」的名義開始。當然《籌辦夷務始末》的主要編撰意圖在於整理陳案,對下一步外交活動有所借鑑。進入民國後,王彥威父子所編的《清季外交史料》則以「史料」為題名,不再完全立足於「經世」。此外,出使遊記、外交案牘等內容,雖未必獨立名目,也在各種叢書類書中出現。近數十年來,以《清代外務部中外關係檔案史料從編》《民國時期外交史料彙編》《走向世界叢書》正續編以及臺灣近史所編《教務教案檔》《四國新檔》等大量相關主題的影印或整理本叢書面世,極大豐富了人們對近代中外交涉歷史的了解。不過,需要認識到的是,限於體裁、內容等因,往往有遺珠之憾,很多重要的稿鈔、刻印本,仍深藏於各地檔案館、圖書館乃至民間束之高閣,且有不少大部頭影印叢書又讓人無處尋覓或望而生畏,繼續推進近代中外交涉相關資料的整理、研究工作實在是有必要的,這也是《近代中外交涉史料叢刊》的意義所在。

這套史料集的動議,是在六七年前,由我們一些相關領域的年輕學者發起的,經過對資料的爬梳,擬定了一份大體計劃和目錄。復旦大學中外現代化進程研究中心的章清教授非常支持和鼓勵此事,並決定由中心牽頭、出資,來完成這一計劃。以此為契機,2016年在復旦大學召開了「近代中國的旅行寫作、空間生產與知識轉型」學術研討會,2017年在四川師範大學舉辦了「絕域輶軒:近代中外交涉與交流」學術研討會,進一步討論了相關問題。上海古籍出版社將叢刊納入出版計劃,呂瑞鋒先生和喬穎叢女士等為此作了大量的工作。由於發起參與的整理者大多是研究者,所以大家都認為應該本著整理一本,深入研究一本的態度,這一態度也可以在每一種資料的研究性前言中得以體現。《叢刊》計劃以十種左右為一輯,陸續推出,我們相信這將是一個長期而有意義的歷程。

本文為《近代中外交涉史料叢書》總序,叢書第一輯即將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第一輯目錄:《庚辛史料(外一種)》《海國公餘輯錄(附雜著)》《金軺籌筆》《領選日記》《日俄戰爭清政府因應檔案》《四國遊紀》《外交辯難》《晚清駐英使館照會檔案》《袁昶庚子日記二種》《駐德使館檔案鈔》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中外合作研究:四萬多年前東北亞真猛獁象主要以禾草苔草類為食
    中外科研人員最新合作研究顯示,東北亞的真猛獁象均以禾草類及苔草類為主要食物來源,而披毛犀和野牛等其他哺乳動物的食物來源與真猛獁象明顯不同,且更為靈活多樣。科研團隊 供圖據論文第一作者馬姣介紹,更新世晚期北半球的猛獁象-披毛犀動物群以真猛獁象、披毛犀、草原野牛等食草動物的繁盛著稱,但在更新世末期之後,該動物群中近一半的物種都走向了滅絕,國際學術界對此非常關注。不過,在該動物群分布的東南界——中緯度的東北亞地區,包括中國東北和俄羅斯遠東地區南部,相關研究近幾十年來都停滯不前。
  • 《當代中外比較戲劇史論(1949-2000)》簡介
    而80年代初的戲劇危機,和戲劇界在危機聲中的困惑、焦慮及探索,與西方現當代戲劇的譯介和衝擊,人們深切感受到當代中國戲劇的封閉和僵化,從而圍繞中國話劇發展路向和「舞臺假定性」等問題展開了激烈討論。這場「戲劇觀」論爭其巨大影響體現於創作,最重要的,就是現實主義拓展和現代主義探索。
  • 回到上海電影和時代金曲的起源地!他們奏響了中外經典電影名曲
    在新年到來之際,在徐家匯社區文化中心二樓的劇場內,伴隨悠揚樂聲響起,由上海大眾樂團帶來的這場別開生面的匯遊徐家匯《中外電影名曲音樂會》,將眾多經典影片中的精彩片段一一呈現在觀眾面前。上海大眾樂團指揮、國家一級指揮沈傳薪,以點歌的方式,為現場觀眾帶來了意外驚喜。
  • 2003年溫家寶總理與中外記者見面會實錄
    新任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將於10時30分左右在這裡會見中外記者。1000多平方米的大廳名符其實,主色調為金色,大廳穹頂上5盞巨大的金色吊燈,更增添了幾分輝煌氣氛。每年「兩會」召開時,這個大廳都會成為中外記者關注的焦點,總理記者招待會通常安排在這裡舉行。(18/03 08:52)上午8點32分,在人民大會堂二樓與三樓梯之間,已有六名中外記者等候進入三樓中央大廳。
  • 詩賀彝歷新年 中外詩人繼續深入大涼山採風
    封面新聞記者 張杰 涼山攝影報導11月21日,2018西昌邛海「絲綢之路」國際詩歌周活動繼續深入大涼山,中外詩人們來到有「彝族語言的母語之鄉」的喜德縣,展開一系列文化交流活動。尤其是晚上,在喜德縣燈光球場,由散文作家、知名主持人王明青女士參與主持的詩歌朗誦會,詩人們讀詩,孩子們唱歌,演員們跳舞,在河谷旁,當夜深了,一堆堆火紅的篝火燃起來,現場氣氛走向了高潮。
  • 藍天保衛戰典型案例 | 木質家具塗料從「油漆時代」走向「水漆時代」
    藍天保衛戰典型案例 | 木質家具塗料從「油漆時代」走向「水漆時代」 2021-01-08 18: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南京中醫藥大學再次獲批中外合作辦學項目
    近日,教育部公布2020年上半年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審批結果,南京中醫藥大學與德國德勒斯登國際大學(Dresden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合作舉辦康復治療學專業本科教育項目成功獲批。
  • 鄰居家狗叫太吵交涉無果 他上門捅死鄰居一家三口
    10月11日警情續報全文10月11日,寧波高新公安針對此事發布警情續報,通報稱,10月10日18時55分,高新區梅墟街道藍庭花園發生故意殺人案件後,市區兩級公安機關組織精幹力量迅即展開案件偵查。經查,犯罪嫌疑人王某某(男,46歲,江北區人,有固定職業,無犯罪和吸毒前科,尿樣檢測呈陰性,血液中未檢出酒精成分)因鄰居陳某家養的狗常吠影響其睡眠,多次交涉未果,心存怨恨,雙方均未曾向有關部門反映和報警。10月10日下午18時40分左右,王某某因狗吠再次上門與陳某家交涉,未果後返回自己家中取刀進入陳某家中(門未關),捅向陳某及其丈夫、女兒、母親四人。
  • 郭陽(中外關係史研究室)
    2015年7月進入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外關係史研究室工作,現為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為亞洲地域史,中日關係史。 (2)《史料<華夷變態>與華夷變態論的展開——以<華夷變態>的研究史(1818-1945)為中心》,欒景河、張俊義主編《近代中國:思想與外交》,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年,62-77頁,15千字。
  • 男子痛下殺手致鄰居全家3死1傷,只因狗吠交涉未果影響睡眠
    2018年10月10日18時55分,公安機關接到群眾報警,在高新區梅墟街道藍庭花園發生故意殺人案件,此案件受到省市領導高度重視,在省公安廳有力組織指揮下,市、區兩級公安機關組織精幹力量迅即展開案件偵查。
  • 中外對抗賽四強出爐!馬來猛虎名不虛傳,後來居上強勢入圍!
    同時隨同著電競行業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管, 也以致這款遊戲走向了職業化、電競化,諸多的職業賽事紛繁發現在了朋友們的視野中間。就拿很近正在炎熱開火的中外抗衡賽舉止來說即是當下熱度很高很職業的賽事。這場賽事是由虎牙直播領域舉行的克己賽事,經歷約請國外戰隊的參賽使這款賽事成了首個國外性的三方賽事,同時也是派出了氣力強大的國內戰隊前來迎戰。
  • 英首相放話美國駐英外交官妻子:再不回來就跟川普交涉!
    鮑裡斯·詹森英國首相鮑裡斯·詹森周一表示,他計劃與美國駐英大使對話,甚至提出了與川普總統交涉的可能性。他說:「我希望安妮·薩科拉斯能返回英國,並遵照這裡的法律法規走完相應的法律程序。」鮑裡斯·詹森(資料圖)詹森表示,他計劃周一向美國駐英國大使伍迪·詹森提出這個問題,如有必要他還會跟川普總統直接交涉。「我希望這個問題很快就能解決,」詹森說。「如果解決不了,當然,我將親自出面跟白宮交涉。」
  • 第五屆脊柱手法醫學北京論壇隆重召開 中外大咖共啟學科發展新時代
    中外專家匯聚一堂,碰撞學術火花,共謀脊柱手法醫學在新時代的新發展。開幕式上,空軍特色醫學中心主任(原空軍總醫院院長)吉保民出席並做了重要講話。他充分肯定了本屆論壇對脊柱手法醫學發展的重要意義;同時,也指出了新時代下,脊柱手法醫學發展的新機遇。
  • ...與會人士就後疫情時代可持續增長模式展開討論。其間,氣候問題...
    歐洲銀行業關注後疫情時代氣候問題對金融業的挑戰;①第30屆法蘭克福歐洲銀行業大會20日在線上舉行,與會人士就後疫情時代可持續增長模式展開討論。其間,氣候問題給金融業帶來的挑戰成為關注焦點;②歐洲央行行長拉加德在當天的主旨演講中指出,新冠疫情加速了歐洲的數位化發展,這可能使資源密集型經濟體量縮減,從而使碳排放與經濟增長更快脫鉤;③她認為,分散的金融市場制約了歐洲創新融資規模,後疫情時代建立歐洲資本市場聯盟勢在必行(新華網)* 指導僅供參考,不作為交易依據
  • 杭州一男子抓娃娃70多次均未成功,交涉後獲贈恐龍玩具
    杭州一男子抓娃娃70多次均未成功,交涉後獲贈恐龍玩具 西湖之聲微信公號 2019-02-19 14:02
  • 疫情「重拳」擊出消費文化認同感米博引領廚電走向「輕廚」時代
    疫情「重拳」擊出消費文化認同感米博引領廚電走向「輕廚」時代 2020年07月10日 15:55作者:黃頁編輯:黃頁 從改革開放初期家庭廚電產品的從無到有
  • 半夜狗吠多次交涉無果,男子持刀滅門:文明養狗,還需政府干預
    今晨,寧波高新公安通過官方微博發布高新區藍庭花園故意殺人案最新消息:犯罪嫌疑人王某某因鄰居陳某家養狗常吠,影響其睡眠,多次交涉未果,心存怨恨。10日下午,王某某因狗吠再次上門與陳某家交涉,未果後返回自己家中取刀捅向陳某及其丈夫、女兒、母親四人。目前,陳某一家三口搶救無效死亡,陳某母親暫無生命危險。 網絡上的風評,大多數是偏向行兇者。
  • 走向人機協同:算法新聞時代的新聞倫理
    從印刷時代開始的傳統新聞模式正在向「網際網路+」時代更具有交互性和體驗性的智媒體新型模式轉向。人工智慧算法作為一種技術,在新聞生產與推送的過程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對算法新聞的追求往往伴隨著爭議,尤其在新聞倫理層面的爭論十分激烈。近年來,在算法新聞討論中,我們常常可以看到各方不同的意見。
  • 浙江寧波一男子嫌狗太吵,交涉未果,刺殺鄰居全家
    近日10月10日18時許,浙江寧波高新區梅墟街道藍庭花園,一名男子因鄰居家狗每天太吵,多次交涉未果,竟刺殺鄰居全家。究竟是什麼原因讓一個從沒有犯過罪的人,痛下殺手。解決的方式有很多種,可以選擇找物業,也可以選擇報警,為什麼最後卻選擇了最殘忍的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