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春天,在新冠病毒的裹挾下,網際網路醫療似乎駛進了快速發展的新通道。
疫情期間,平安好醫生、丁香醫生、京東健康等「網際網路+醫療」平臺紛紛推出在線問診、義診、線上購藥等服務,緩解了實體醫療機構醫療資源不足的壓力,又及時滿足了人們「不能出門、但要看病」的需求。
中國工程院院士廖萬清認為,網際網路醫院是真正改善醫療服務的新業態,在優化醫療資源配置、提升醫療服務效率、改善疾病診治效果,尤其解決看病難等問題方面有著突破性創新。
大象醫生,這是一家以「網際網路+醫療」為核心的創新醫療服務公司,主要業務包括遠程醫療、遠程影像及大象名醫;其中,遠程醫療服務以遠程醫療診室為核心,主要開展CT、核磁和膠囊胃鏡為主的影像解讀。
但歸根溯源,這其實是國內體檢巨頭——美年健康的布局之作。
近日,原眾安保險CEO陳勁正式入職天億投資集團——美年健康系投資主體,出任執行總裁。2017年,眾安在線登陸港交所,成為保險科技第一股,陳勁在眾安保險五年,曾帶領眾安從虧損發展到如今百億保費規模,也被賦予「鋼鐵俠」綽號。對於陳勁入職「美年健康系」,業內紛紛猜測,美年大健康董事長俞熔對網際網路醫療保險或許將再下一城。
而就在不久前剛發布最新財報的美年健康,2019年淨利潤巨虧近9億元,業績巨幅下滑的同時,此前為完成對賭頻繁收購所帶來「業績注水」也在凸顯隱患。
「大象」的崛起
抗擊新冠肺炎是一場全民戰爭。疫情期間,傳統醫院很多科室停診,坐診醫生減少,除了危重急症患者以及孕產婦等,多數患者不被建議去醫院看診。由此,大量醫藥健康場景轉移線上,網際網路醫療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市場關注度。
數據顯示,頭部網際網路醫療平臺中,平安好醫生新增註冊用戶10倍,日均問診量比疫情之前增長9倍。阿里健康疫情初期問診頁面累計訪問用戶近1000萬,累計在線問診超過93萬人;1藥網新增註冊用戶5倍,所有移動醫療賽道企業,流量都迎來了爆發增長。
疫情期間,大象醫生聯合優健康推出疾病義診、影像閱片、心理諮詢、居家管理、復工衛士等服務,專業醫生答疑相關健康問題。此外,在大象醫生網際網路醫院,來自美年大健康、慈銘、美兆、奧亞、民生五官、艾迪眼科、綠葉醫療的2597名醫生參與了新冠肺炎專項網際網路公益義診服務,其中含289名影像專科專家,98名心理/精神科專家。
資料顯示,大象醫生成立於2015年,其遠程診室規劃覆蓋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輻射全國百餘座城市,從遠程問診到診斷到治療再到轉診服務閉環,構建覆蓋全國大型連鎖專科遠程醫療平臺。
2016年,大象醫生與中國體檢行業A股上市公司美年大健康達成戰略合作協議,為美年大健康提供遠程閱片服務。依託美年大健康300多家線下體檢網點,以及專業的檢驗醫療設備、醫護人員和場地資源,大象醫生快速布局了50多家線下直營專科門診。
至此,用戶可以通過大象醫生實現「線上遠程診療——門診治療——門診轉診」的閉環醫療服務。而這也為後來美年健康的併購埋下了伏筆。
如今,官網顯示:大象醫生由國內醫療健康投資集團——天億集團發起,中國體檢及醫療服務A股上市企業美年大健康產業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參股,是美年健康生態體系的核心成員之一。天億集團是國內以醫療健康事業為核心的產業及投資集團,而美年健康是天億核心產業平臺。
背靠大樹好乘涼
2018年3月,大象醫生宣布完成超5000萬元A輪融資,投資方為渤海小村,渤海小村是由渤海信託和小村資本共同設立的股權投資管理公司。
就在融資消息後不久,2018年3月22日,美年健康連發幾篇公告,稱美年健康以0元收購大象醫生所持大象影像51%的股權。如今,企查查顯示,大象醫療實際控制人為俞熔,總股權比例為92.94%。與此同時,大象醫生創始人芶正猛已於2020年4月退出大象醫生。
俞熔,1998年成立天億投資集團公司,旗下四隻基金(規模總計30億元),投資雷柏科技等8家上市公司,涉及房地產、高科技、農業、證券、環保等多領域。
2006年,俞熔從房地產轉型醫療健康,創立美年健康,通過連續併購,一年之內在全國完成了旗下體檢中心布局;2011年,美年健康與大健康集團合併重組為中國最大的體檢及醫療連鎖集團「美年大健康產業集團」;2015年,整合收購慈銘體檢,借殼江蘇三友,美年大健康成功登陸A股。
目前,美年健康擁有「美年大健康」「慈銘體檢」「慈銘奧亞」「美兆體檢」等多個健康體檢品牌,其中「美兆體檢」定位於服務高端個人健康體檢專業連鎖品牌。
「不健康」的美年健康
自2015年借殼上市之後,美年健康可謂一路高歌猛進。截至2018年,其經營表現近乎完美。然而,隨著負債率的上升,公司各類資源也幾近被用至極限。
5月30日,美年健康發布最新公告,稱公司擬以人民幣1元的總價向盈利預測補償義務人回購註銷股份566.71萬股,約佔目前公司總股本的0.14%。而本次回購主要原為:用作盈利補償。從股本來看,回購註銷完成後,公司總股本將由39.2億股減至39.14億股。
事實上,自2017-2019年,美年健康淨資產負債率分別為85.84%、137.96%和147.15%。2020年一季度,這一數據再度走高,達到151.24%。
4月30日,美年健康發布最新財報,受疫情影響,2020年一季度營收下滑超五成,季度周期性虧損擴大了4倍。值得注意的是,在完成上市前業績承諾後,美年大健康業績突然變臉——2019年全年虧損8.66億元,同比大跌了205.5%。而2020年第一季度,又虧損了5.99億元。
2015年10月,美年健康通過借殼江蘇三友登陸A股。上市前,公司實控人俞熔承諾, 2015年-2018年經審計合併報表口徑下歸母淨利潤分別為2.23億元、3.31億元、4.24億元和4.88億元。實際上,上市後,美年大健康2015年-2018年實現扣非淨利潤2.26億元、3.49億元、5.02億元和5.50億元,確實是超額完成了預計目標。
在借殼上市後,美年健康為了完成業績承諾,開啟了一路「買買買」的節奏。
截止2019年底,美年健康採用先參後控、自建和收購相結合的方式快速擴張,已在294個核心城市布局703家體檢中心,在營632家(美年499家、慈銘88家、美兆奧亞共45家),其中47.30%的體檢中心分布在三四五線城市。自2017年,以26.97億吞下知名體檢機構「慈銘」後,規模可謂是急劇擴張,儼然已是行業巨艦。
然而,大規模投資併購會給上市公司拓寬布局,但同時也會增加企業的商譽壓力和商譽風險,尤其是美年健康為了佔有市場,往往通過高溢價方式併購。數據顯示,美年健康商譽值從2014年的1.12億,到2019年三季度,已經飆漲為51.55億,翻了近50倍!即使2019年計提商譽減值準備10.35億元,如今美年健康尚存商譽餘額41.04億,仍處高值。
在最新財報中,美年健康公告,涉及商譽減值的39家控股子公司中,有20家公司2019年為虧損,但在2018年公布利潤數據的公司只有5家虧損,這5家並未在2018年計提商譽減值。
2019年半年報後,深交所曾再次對美年健康進行問詢,問及半年報未計提商譽減值準備的原因,彼時的美年健康還信誓旦旦的認為,「下半年整個行業環境仍然良好,公司預計能較好的完成2019 年初預算指標,實現承諾業績,未發現明顯的減值跡象」。而今,美年健康依靠收購參股換來的前期業績,顯然,隱患已經暴露。
巨頭入股、創始人套現
值得注意的是,在版圖不斷擴大的同時,2019年10月,美年大健康還吸引到了阿里的投資——阿里入股美年健康成為其第一大股東,意圖打造其健康版圖。
2019年10月27日,美年健康公告稱,天億資產、天億控股、上海美馨等控股股東及一致行動人分別向阿里網絡、杭州信投、上海麒鈞轉讓上市公司5.58%、5.25%和5.34%的股權,合計轉讓16.16%的股權,轉讓價格為12.01元/股,合計72.65億元。
根據公告,上述三大受讓方均為阿里系背景,該項股權轉讓已於2019年底完成。換言之,美年健康創始人俞熔及一致行動人成功套現逾72億元。
根據最新信息顯示,阿里為美年健康第一大股東,直接持股比例為9.39%,算上其所持57.52%股權的杭州信投,阿里巴巴合計持有美年健康10.82%的股權。而創始人俞熔及其一致行動人合計持有美年健康 21.17%股權,仍為公司實際控制人。
值得注意的,2019年1月,愛康國賓宣布完成私有化,買方團由雲鋒基金聯手阿里巴巴等機構以及愛康國賓CEO張黎剛等人組成,私有化的價格為20.60美元/ADS。交易完成後,阿里系間接持股比例將接近60%。
至此,阿里巴巴成功實現了對中國民營體檢行業兩大龍頭的控股。
2019年11月,惠譽將美年健康長期發行人違約評級和高級無抵押評級由「BB+」下調至「BB」。同時下調2021年到期的2億美元高級無抵押票據的評級由「BB+」下調至「BB」。評級下調,反映的是惠譽對美年健康未來兩年因高投資支出而導致槓桿率上升的預期。
而今,阿里入股後與美年健康的「合作共贏」尚無跡象,但美年健康營業收入停滯、淨利潤下滑、商譽暴雷,未來,「不健康」的美年需要解決的挑戰與難題會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