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的忠告:這樁事要謹慎對待,孔夫子也曾深受其害

2021-01-13 千面略懂先生

曾有段時間,網上出現一篇文章,稱春茶含有過量農藥,一喝就會中毒,而夏秋季的茶葉更可怕,連茶農自己都不喝,文章還說,茶葉98%都含有農殘,消息一出,網友馬上炸鍋,文章轉載量每天翻倍,茶葉市場也馬上遇冷,不少茶農辛苦摘的茶都賣不出去。

最後,科研人員只能出來闢謠,茶葉不存在蟲害的問題,打農藥只會增加成本,泡的茶葉也只有微量的農藥會進入茶湯,對人體根本不會有傷害。

自古以來,用謠言傷人的例子比比皆是。經過精心炮製,在特定的時空下,再經過一些搬弄是非的人傳播,謠言就這樣堂而皇之地出現了。

尤其是如今網絡發達,更加導致謠言傳播速度變快。我們經常在朋友圈隨手轉發的文章,就可能暗藏謠言,無意中對別人造成傷害。

對於謠言,南懷瑾先生經常說:「謠言止於智者。」

他認為,真正聰慧明朗的人,是能夠分辨是非曲直的。而謠言,則是一種無中生有的現象,是一些心懷不軌的人素質低劣的表現。

眾所周知,流言蜚語的力量是極其可怕的,由此,南懷瑾先生告誡大家,面對謠言要謹慎,不可道聽途說,更不可妄自下定論。

01孔子也曾深謠言之害

孔子作為世人公認的聖賢,也曾遭受過謠言的攻擊,因為他人惡意中傷,孔子原本前途光明的生涯,遭遇不少坎坷。

據說,孔子周遊列國,到齊國的時候,齊景公向孔子請教國家治理的問題,孔子對答如流,齊景公很是欣賞,打算委以重任。

這時候,有人就給景公遞話說:「孔子這個人,到處跑官要官,還自認為了不起,十分傲慢,國君可要三思啊!一旦留下來,以後攆都攆不走了!」

這個景公也是個軟耳朵,一聽這番無中生有的話,立刻就改變了主意。他把孔子請到廟堂之上,假裝為難地說:「想讓我像其他諸國那樣對待你,我做不到啊!」孔子即刻就明白了怎麼回事,二話不說,駕車離去。

相關焦點

  • 南懷瑾老師:孔夫子的婚姻觀
    一部人類史,就是兩個人唱的戲,唱了幾千萬年,有了男女,自然就會結合,就會談戀愛,變為夫婦,並不是偷吃了蘋果才變成夫婦,就是說人類社會,只有四個字「飲食」、「男女」兩件事,一是需要活著的問題,一是兩性需要的問題。有些統治者,就是用這兩件事去控制人民,不聽他的就沒得吃,不聽他的就娶不到太太或嫁不到丈夫。
  • 國學大師南懷瑾的商業智慧
    這讓彼得•聖吉和隨行的楊碩英都很震驚。許多年後,老師的一些預言陸續應驗,可以說是八九不離十。這就更讓彼得•聖吉對老師和中國傳統文化起敬,此後幾乎每年都要來中國向南懷瑾請益。  2012年11月5日,南懷瑾駕鶴西去後彼得•聖吉專程來華悼念,表示要繼續南懷瑾未竟的事業。
  • 巴菲特忠告:無能的人,往往喜歡做這2件事,遇到請遠離
    巴菲特有一個亦師亦友的夥伴,那就是查理芒格,他們合作了有十幾年之久,當談起查理芒格時,巴菲特曾說過:「如果沒有查理芒格,我將會比現在貧窮很多,他拓展了我的視野,讓我以驚人般的速度從猩猩進化成了人類。」巴菲特在與人交往方面十分講究,他拒絕和身邊無能的人交往,那麼怎麼能夠知道一個人是否無能呢?
  • 孔夫子,一朵二手奇葩
    比如一個賣家認為自己的書是九品,但是他一般會在網站標上八五品,這也會帶來價格的變化。「在品相的問題上,上海人和廣東人的要求比較高,對於這些地方的買家要小心,他們比較認真。」一位藏書者曾先生對虎嗅表示。孫雨田表示,孔網的規則,其實是在一視同仁的基礎上,儘量用經濟槓桿來解決一切問題。
  • 南懷瑾:2種人可探《易經》,第一流的智慧人、沒讀過書的白紙人
    南懷瑾大師也曾勸誡年輕人,不要簡單研討《易經》。01-《易經》之玄位於六經之首的《易經》,是中國文明史上最古老的經典之一。它是中華文明的總源頭、也是諸子百家的開端。關於學習《易經》的條件,南懷瑾老先生提出,有兩類人是可以去研討的。一類是第一流的才智的人,還有一類是徹底沒有讀過書的一張白紙型的人。處於這兩者中間的人,不要去碰,就算固執要去研討,最好只學一半,不要鑽到底。由於《易經》假如鑽到底了,人也就變成一個廢人了。所以,假如不是這兩種類型的人,最好離這門學識遠一點。
  • 原來南懷瑾先生早就說過答案!
    現在我們社會之中很大一部分人,是屬於自由信仰,就是無宗教的意識形態,但其實佛教的文化和思想還是體現在我們生活之中的方方面面的,比如當我們恨一個人的時候,肯定會說「像你這種人,肯定是要遭報應的,死後可是要下地獄的」。「地獄」這種詞,肯定不是儒家的詞,畢竟咱們孔老夫子可是「子不語怪力亂神」的,還有當我們說一個人毫無準備地魯莽做事的時候,我們肯定會說「這屬於臨時抱佛腳,是要不得的」。
  • 過來人的忠告:女人心要「狠」,感情才會穩
    其實女人想要做到這一點,也並不困難。感情中過來人曾這樣給予過忠告:女人想讓感情變得穩定,希望這段感情,朝著自己期望的方向去發展,就一定要「狠」下心來。02.在感情中不能猶豫,想好的事情就下定決心去做。感情中,很多女人都有這樣的境遇:雖然自己已經有想法去做這件事了,但還是希望能得到對方的支持。
  • 南懷瑾:不把身外之物看得太重,才能開始覺悟
    我們現在能讀到南懷瑾的作品全集,要感謝一個人,那就是劉雨虹先生。她是南懷瑾的弟子,小南懷瑾3歲,追隨南師做了近半個世紀的「義工」。南懷瑾大部分著作都是劉雨虹主持整理、編輯、校對,南師也親切地稱她為「總編輯」。劉雨虹和南懷瑾是亦師亦友的關係,南懷瑾門下弟子眾多,來自各行各業,但大家都尊稱劉雨虹為老師,劉雨虹公認是最能體現和繼承南懷瑾文化精髓的弟子。
  • 南懷瑾讀《金剛經》:它揭示了人生9大真相,讓人如夢初醒
    佛學大師南懷瑾說:「你看,佛陀穿上衣服、化緣、吃過飯,洗了泥巴腳,他不需要弟子來為他做,一切都是自己親力親為,這就是修行。佛陀以身作則,告訴你我,什麼叫修行?——規規矩矩做人,老老實實做事,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就是修行。」
  • 古人忠告:「不管貧窮還是富貴,儘量少說這三件事」,啥意思?
    病從口入,禍從口出,這八個字通俗易懂,卻蘊藏深刻道理。《增廣賢文》中寫道:「逢人只說三分話,不可全拋一片心。」以前對這種觀點嗤之以鼻,認為做人就要坦坦蕩蕩,不能太虛偽。歷經世事後才明白,從前的想法太幼稚,對待不同的人,要說不同的話,並不是虛偽的表現,而是待人接物的哲學。古人留下這樣一句忠告:「不管貧窮還是富貴,儘量少說這三件事。」究竟指的是哪三件事呢?
  • 年輕人這些事千萬別做,對腎臟傷害太大,避免腎衰竭的忠告
    年輕人這些事千萬別做,對腎臟傷害太大,避免腎衰竭的忠告 原標題:年輕人這些事千萬別做,對腎臟傷害太大,避免腎衰竭的忠告
  • 稻盛和夫:快熬不下去的時候,就去做這3件事,重燃你的鬥志
    稻盛和夫:快熬不下去的時候,就去做這3件事,重燃你的鬥志幾乎所有人都知道「知識就是力量」這句話,但最終大部分人並沒有因此獲得太多的改變。是因為大部分人只停留在「想一想」的階段。而這背後更深層次的原因則是:因為沒有做過深入思考,因此無法「篤信」自己的預測。對,就是要「篤信」才可以,相信是沒有用的,必須是篤信-深信不疑。
  • 法國學者戴思博:我與南懷瑾先生的相遇
    我不止一次重讀入會規則,這讓我了解到,協會的成立,是植基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復興,與道德規範的重建。  很快的,在這些日常交流中,我感受到了不可思議的作用,他的影響甚至比我們的坐禪練習更有幫助,真正的動中之靜,在吵雜的環境中,有更多的機會考驗我們的定力,我們的注意力,這就是南懷瑾先生的傳授之道。
  • 巴菲特的忠告:無能之人,大多愛做這2件事,不值得深交!
    巴菲特在書裡提出,無能的人,往往愛做這2件事,趁早發現,趁早遠離,對生活的有益無害。1、愛拖延,行動力太差拖延症幾乎是現代社會人的殺手,什麼是拖延症呢?拖延症是社會人群裡最普遍的存在,有的嚴重的表現就是:每件事都是不到最後一刻完不成,超級拖延,完成之後質量也平平。對於那些能自己創業的人來說,拖延症是不存在的,他們想做什麼,就立刻去計劃,去準備,後來實行。
  • 寵物賽道火熱當下 市場需謹慎對待
    原標題:寵物賽道火熱當下,市場需謹慎對待   寵物賽道火熱當下,各路
  • 對待5G,3大運營商一個比一個謹慎,手中的4G手機不著急換
    換句話來說,儘管移動、聯通和電信都在積極部署5G,卻在5G網絡投入方面顯得極為謹慎。此話何意?且聽細細道來。目前,根據3大運營商各自披露的信息看,中國聯通今年在5G上的投入基本會在60-80億元,而中國電信比中國聯通稍微多一些,估計有90億元左右。然而,「財大氣粗」的中國移動其實這一次也並沒有外界想像的那麼「大手大腳」。
  • 爸爸給女兒的忠告:寧可單身一輩子,也不要嫁這3種家庭的兒子
    爸爸給女兒的忠告:寧可單身一輩子,也不要嫁這3種家庭的兒子人的一生有四次改變命運的機會,一個是出生的家庭,一個是少時的學習,三是對象找得好,四是遇到個好領導。出生我們無法選擇,學習可以努力進取,領導也只是一個輔助,唯獨找對象是最重要的選擇,因為另一半直接關係到一生的幸福,還關係到子孫後代的家族基因。
  • 《OverLord》:雖然沒有明說,但是這摞骨頭明明超強卻過分謹慎!
    大家好,這裡是夢斷空,首先感謝大家的支持~最近閒來無事就稍微翻了一下自己以前追的番來整理素材,然後便突然發現了一件自己曾經想看卻還沒開始看的珍寶——骨王《OverLord》。小編這裡就不再複述劇情水字數了,好奇的小夥伴們強烈推薦去一集集、一季季去補這部番的,這是絕絕對對得不看後悔系列。第一季中大致可以理解為主角的探圖過程。但是本人卻過分的慎重(說白了就是慫)。
  • 孔夫子跟人講道理是「拿刀拿劍」,而不是酸儒!
    孔夫子跟人講道理是「拿刀拿劍」,而不是酸儒!   子曰:「孔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這句話,相信即使不翻譯大家也能看出什麼意思吧。似乎在大家的認識中,孔子便是仁愛之師最為典型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