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段時間,網上出現一篇文章,稱春茶含有過量農藥,一喝就會中毒,而夏秋季的茶葉更可怕,連茶農自己都不喝,文章還說,茶葉98%都含有農殘,消息一出,網友馬上炸鍋,文章轉載量每天翻倍,茶葉市場也馬上遇冷,不少茶農辛苦摘的茶都賣不出去。
最後,科研人員只能出來闢謠,茶葉不存在蟲害的問題,打農藥只會增加成本,泡的茶葉也只有微量的農藥會進入茶湯,對人體根本不會有傷害。
自古以來,用謠言傷人的例子比比皆是。經過精心炮製,在特定的時空下,再經過一些搬弄是非的人傳播,謠言就這樣堂而皇之地出現了。
尤其是如今網絡發達,更加導致謠言傳播速度變快。我們經常在朋友圈隨手轉發的文章,就可能暗藏謠言,無意中對別人造成傷害。
對於謠言,南懷瑾先生經常說:「謠言止於智者。」
他認為,真正聰慧明朗的人,是能夠分辨是非曲直的。而謠言,則是一種無中生有的現象,是一些心懷不軌的人素質低劣的表現。
眾所周知,流言蜚語的力量是極其可怕的,由此,南懷瑾先生告誡大家,面對謠言要謹慎,不可道聽途說,更不可妄自下定論。
01孔子也曾深謠言之害
孔子作為世人公認的聖賢,也曾遭受過謠言的攻擊,因為他人惡意中傷,孔子原本前途光明的生涯,遭遇不少坎坷。
據說,孔子周遊列國,到齊國的時候,齊景公向孔子請教國家治理的問題,孔子對答如流,齊景公很是欣賞,打算委以重任。
這時候,有人就給景公遞話說:「孔子這個人,到處跑官要官,還自認為了不起,十分傲慢,國君可要三思啊!一旦留下來,以後攆都攆不走了!」
這個景公也是個軟耳朵,一聽這番無中生有的話,立刻就改變了主意。他把孔子請到廟堂之上,假裝為難地說:「想讓我像其他諸國那樣對待你,我做不到啊!」孔子即刻就明白了怎麼回事,二話不說,駕車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