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鄭州為中心的中原地區具有承東啟西、北接南聯、維繫四方的地位,素有「九州心腹、十省通衢」之稱,鄭州這種「天下之中」的位置和便利的交通,易於與周圍地區進行信息溝通和廣泛的文化交流。
從傳統的陸路交通來看,今天的京廣鐵路、焦柳鐵路等路線,歷來是中國南北交通的要道,夏商周時期,沿今京廣鐵路南下,既是三代王朝獲取銅礦原料的「銅道」,也是三代王朝文化擴展的主要方向。
古代南北交通的另一條大通道「夏道」也是從荊楚經南陽、鄭州再往北往西。沿黃河及隴海鐵路延伸的大通道,是古今東西交通的大動脈。古代中原河網密布,輔之以人工開鑿運河,從而形成了較為便利的水上交通網絡。沿黃河的東西大通道從鄭州向西,不論水路還是陸路,均為孔道,在今鄭州一帶,始呈喇叭口放射狀。這樣的地理形勢,決定了古代鄭州的交通地位:陸路的虎牢關,水路的黃河引水口,都是天造地設的交通樞紐。
自戰國到唐宋,鴻溝、汴渠、通濟渠裡承載舟楫往來的水,都是從黃河分流而來的,歷史上引黃水口屢經變遷,有滎口、石門、汴口、板渚等,都在鄭州地域,具體說,都位於廣武山之北。
山川形勢,令鄭州坐落在水運交叉口上成為舟楫往來的必經之地。有專家提出「鄭州榮澤樞紐」說,認為鄭州是中國運河航運史上不可或缺的轉輸樞紐,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鄭州段運河是運河與黃河交匯的樞紐,獨特的運河文化與古老的黃河文明在此交匯、發展,使燦爛的中原文化更具特色,也成就了一批重要城鎮,如秦漢時期的重鎮滎陽、隋唐時期的大型官倉洛口倉和因運河航運而興盛的康百萬莊園和鞏義窯址等,這不僅是鄭州段運河樞紐地位的歷史見證,也是對其輝煌歷史的印證。
鄭州雖然地處「天地之中」的內地,通過運河,連接上了藍色的海洋。大運河鄭州段作為我國北方地區最早的溝通黃淮兩大水系的運河遺存,是中國運河鼎盛時期的見證,也催生了農業文明時期的經濟都會,在城市興起、經濟發展和文明進步方面都曾發揮過舉足輕重的作用。
鄭州段大運河已經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目前鄭州正在大力開發運河資源和古城資源。運河作為新型的活態的文化遺產,將繼續為城市發展提供著資源和文化支持。
近年來,隨著東區龍湖、如意湖、運河的暢通,鄭州生態水系建設成就有目共睹,母親河將再次成全鄭州,成就鄭州人的「水域靚城」之夢。黃河與廣武山的走向,令鄭州一次次成為全國性交通樞紐。
眾所周知,鐵路時代來臨時,鄭州成為中國的鐵路大十字路口。這並非偶然,盧漢鐵路(京廣鐵路前身)選擇走鄭州,就是因為鄭州有「邙山頭」(廣武山東緣)。修築盧漢鐵路時,最為關鍵的是黃河橋橋址的選擇,這關乎全線走向。
經過兩年多的勘察,負責設計線路的比利時工程師把建橋地點選擇在了「邙山頭」—這裡是豫西山地的盡頭,是中國二級臺地向三級臺地過渡的地帶,選擇這裡修鐵路,可以由此,盧漢鐵路放棄了處於北京與武漢直線上的名城開封,偏向西邊光顧鄭州。1906年,盧漢鐵路通車,鄭州成為車站。
1909年,汴洛鐵路竣工,也經過鄭州。就這樣,中國鐵路史上第一個黃金十字架在鄭州形成,鄭州也被稱為中國「鐵路心臟」,成就了這座城市百年來鐵路樞紐的地位。「商都」的意義,從此被賦予新的內涵:它不再僅僅懷抱3600年前「商朝都城」的舊時榮光,而是一躍成為中國近代避免黃河水患的威脅。
由此,盧漢鐵路放棄了處於北京與武漢直線上的名城開封,偏向西邊光顧鄭州。1906年,盧漢鐵路通車,鄭州成為車站。1909年,汴洛鐵路竣工,也經過鄭州。就這樣,中國鐵路史上第一個黃金十字架在鄭州形成,鄭州也被稱為中國「鐵路心臟」,成就了這座城市百年來鐵路樞紐的地位。
「商都」的意義,從此被賦予新的內涵:它不再僅僅懷抱3600年前「商朝都城」的舊時榮光,而是一躍成為中國近代史上的一個重要商埠。1912年,日本經濟學者林重次郎在其著作《河南省鄭州商情》中,賦予了鄭州一個極具國際化的稱謂——「中國的芝加哥」。
二七紀念塔、二七廣場、二七紀念堂、二七路、二七區…在中國所有城市裡,只有鄭州與「二七」這個數字組合有著如此密不可分的淵源。這一切,因「二七大罷工」而來,它不但彰顯了中國鐵路工人力量的團結與強大,還見證了鄭州近現代工業的發展,成為中國現代工人運動的中心之一。
近年來,鄭州又成為國內高鐵的十字交會點。這種普鐵、高鐵「雙十字」樞紐的地位,在國內絕無僅有。隨著鄭合(合肥)、鄭萬(重慶)、鄭太(太原)、鄭濟(濟南)高鐵的開工建設,以鄭州為中心的「米」字形高速鐵路網初步成型。
承東啟西,連南貫北,以鄭州為中心,500千米半徑覆蓋中國近三分之一的人口和四分之一的GDP,1000千米半徑覆蓋中國一半以上的人口和GDP,2000千米半徑覆蓋中國90%以上的人口和GDP。
目前,鄭州正著力打造輻射全國、連通世界、服務全球的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鄭州機場已開通客運航線186條、國際貨運航線36條,2016年旅客吞吐量達到2076萬人次,居國內機場第15位,完成貨郵吞吐量45.7萬噸,居國內機場第7位,客、貨運增速均居全國大型機場前列。
著名道家學者鄭國人列子「御風而行」的典故傳誦至今,如今,鄭州人通過高鐵、航空可以通達世界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