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走進渝北大盛鎮 見證扶貧新成果

2021-01-10 騰訊網

為更好地了解渝北區脫貧攻堅工作開展情況,2018年12月21日,渝北區網際網路協會組織開展了「新媒體看扶貧網絡主題活動」,20餘家媒體走進大盛鎮的田間地頭,見證了這裡脫貧成果。

大盛鎮是渝北區農業大鎮,曾經的大盛,主要以傳統農耕業為主,因地處偏遠,產業支撐薄弱,致貧因素複雜等原因,脫貧攻堅難度很大。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大盛鎮廣大幹部迎難而上,匯聚多方力量,針對困難戶「貧根」靶向施策、精準發力,以實際行動帶領貧困戶脫貧致富。

「9+1+1」集體經濟模式 讓破落村莊華麗蛻變

整齊劃一的標準化果園,果園旁一棟棟即將完工的小洋樓,以及在果園內勞作、洋溢著幸福笑容的村民,這便是大盛鎮青龍村。

據介紹,青龍村地處丘陵山區,毗鄰御臨河支流東河,在過去,幾十戶人守著耕作不變的土地,每年的年收入僅為14000餘元,因此,更多的年輕人選擇外出打工或是舉家外遷。隨著人員的流失,這裡的房屋土地漸漸撂荒閒置,原本興旺的村莊逐漸破落。

自國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來,大盛鎮緊抓發展契機,在青龍村土地上探索實施「9+1+1」集體經濟模式,由村集體成立合作社,化整為零對全村土地實施土地宜機化改造,建立起全市第一個丘陵山區集機械化、自動化、信息化於一體的高標準現代化水果產業基地。

目前果園已栽種2萬株優質柑橘果樹,同時每季在果園隴上種植蕎麥、南瓜、大豆等經濟作物,預計可以帶來每畝地1萬元的收益,並通過「9+1+1」(銷售柑桔的9成收益直接分配給群眾群眾;1成受益歸合作社,用於果園日常管理和工資發放及面向村民作購買醫療、養老保險等集體公益事業再分配;100%的果園行間套種農作物收益以戶籍股的方式直接分配給農民。)的分紅模式實現增收,為村民帶來致富新希望。

正是這種看得到、摸得著的發展紅利分配模式,打消了群眾的種種顧慮,目前,全村已有500多戶村民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加入合作社。

「過去種地一年下來基本沒有利潤,收入全靠務工,如今土地入股村裡合作社,不說以後分紅,就是每個月2000多元的工資收入也讓人滿意。」今年60多歲的渝北區大盛鎮青龍村二社村民黃福全提起現在的生活高興不已。

「扶貧+養老」新模式 讓貧困戶住進新房子

千盞村是大盛鎮所轄最偏遠的一個村,走進千盞村,一個漂亮的四合院樣式聚居點吸引了媒體朋友們的注意力。這是20戶貧困戶的新家——「千盞•合和下坪」。

「千盞•合和下坪」聚居點是大盛鎮探索『扶貧+養老』模式的示範點。整個聚居點由政府出資,村委經一事一議實施,專門為存在住房安全問題且不願入住敬老院的貧困戶修建的,每套房屋均實現水、電、氣三通,所有家電家具、生活配套均由政府統一配置,貧困戶可直接拎包入住。

聚居點房屋產權歸貧困戶個人所有,由村集體統一管理使用。入住聚居點的貧困戶需與村集體籤訂使用協議,待百年之後,該房屋由村集體安排給其他有需要的貧困戶重複使用,使住房居住屬性發揮最大功效。

「『扶貧+養老』模式,主要有3大優點,一是保障了困難戶的住房安全;二是便於開展幫扶工作和宣傳教育工作,有助於激發困難戶內生動力;三是能最大程度地將住房作用發揮出來,避免住房閒置浪費。」大盛鎮扶貧辦主任張合歡表示。

田園姐妹花發展生態農業 帶領群眾一同脫貧

樹上栽石斛,樹下種靈芝,白巖山半山腰上「靈芝莊園」的情景讓人一驚。

5年前,剛剛退休的高維瓊放棄了在城市的生活,帶著妹妹高維靜來到了順龍村租下了一片林地,成立了「重慶緯近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想在山林之間找尋自己的田園夢。

從最早的土雞養殖,到孔雀養殖,到種植名貴中藥材……高維瓊姐妹通過自己的勤勞和好學,一步步打造出一個立體經濟生態圈:樹幹上是仿野生種植的石斛,林間是養殖的優質土雞、孔雀,土壤裡種植靈芝、白芨、黃精等名貴中藥材。

如今,高維瓊飼養了2000套優質種雞,孵化12萬枚土家蛋,飼養種孔雀530隻,年孵化孔雀900隻,並成功註冊多個商標,鐵皮石斛、靈芝粉、土雞蛋、孔雀蛋等產品廣受主城市民歡迎。而她的重慶緯近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也連續4年獲評渝北區龍頭企業、優秀示範合作社等榮譽稱號。

目前,這個林間生態企業為順龍村本土村民提供了就業崗位60餘個。同時,高維瓊還開辦了農民田間學校,免費向當地農戶提供技術培訓,並以10元每株的地價提供中藥材種苗交由當地農戶進行種植,待藥材成熟後,高維瓊負責回購及銷售。通過這種方式,農戶每年能增收10000元以上。「中藥材種植的經濟效益和前景都非常好,明年,我們計劃新增培訓本地群眾50戶,助力貧困戶脫貧致富。」

農旅融合發展 「貧瘠山溝」變「歡樂山谷」

沿白巖山而上,我們來到了「櫻花小鎮」——天險洞村。天險洞村因其存在一個以險著稱的溶洞而得名。天險洞村氣候宜人,擁有萬畝野櫻、天然溶洞群、原始森林等豐富的旅遊資源。

天險洞村黨總支書記廖有財和班子成員積極探索,帶領群眾先行先試,通過對天險洞村規劃和土地利用規劃,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先後流轉了土地3000餘畝土地,8000餘畝林地,引進企業19家、組建3個專業合作社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種植中藥材,建設水果、蔬菜基地,傳承白巖山老臘肉;大膽探索村集體經濟發展,組建勞務專業合作社和固定資產入股分紅模式壯大村集體收入,首年實現村集體經濟收入近7萬元。

同時,廖有財帶領班子成員始終堅持「農旅融合」發展思路,制定「一帶兩區」(特色農業體驗帶、地下溶洞觀賞區、雲龜山遊覽休閒區)產業布局規劃,努力發展鄉村旅遊,促進農旅融合發展。近年來,天險洞村以建設「櫻花小鎮」為目標,補植雲南晚櫻500餘畝,修建櫻花大道1條,建設起滑翔基地、露營基地,打造了天仙谷風景區、天險溶洞、等景點,恢復建設白雲寺、廖家灣古村落,開展櫻花賞花季系列活動,以櫻花為主題整村推進人居環境整治,推動以天仙谷為核心的鄉村旅遊示範點建設……如今的天險洞村,在重慶的名氣越來越大,成功創建重慶市旅遊景觀名村,每年平均接待遊客7萬多人,單今年櫻花節就帶來收益350萬元。

2017年,天險洞村全村人均收入已達17751元。返鄉村民王健利用家中閒置農房,在家裡開起了農家樂,搞起了民宿,向遊客提供食宿,賣起農副產品。「家鄉真的好,空氣清新環境優美,收入不比在城裡打工低,城裡的朋友都羨慕我。」

相關焦點

  • 渝北大盛鎮:多措並舉出實招 脫貧攻堅不停歇
    近期,渝北大盛鎮在做好疫情防控各項工作的同時,堅持把疫情防控和精準扶貧工作結合起來,做到抗疫扶貧「兩不誤」「兩手抓」,堅決打贏疫情防控、脫貧攻堅兩場硬仗。    愛心接力不停歇 隔離病毒不隔離愛    「謝謝你們送來的新棉被、新外套,我身上暖,心裡也暖。」
  • 渝北大盛鎮雲龜山邀你去賞玩
    重慶晚報訊(重慶晚報-上遊新聞記者 何浩 通訊員 袁國棟 攝影報導)位於渝北大盛鎮天險洞村雲龜山的萬畝野生櫻花是目前國內發現的規模最大的野生櫻花群落,每年3月和4月是雲龜山賞野生櫻花的最好季節。
  • 渝北大盛鎮 環境好起來 旅遊熱起來
    大盛鎮全貌 攝/許可山野中的新村——大盛鎮 攝/熊偉大盛鎮位於渝北東北部,轄區御臨河(東河)橫貫全境,明月山清秀怡人,擁有較好的農業生產條件和得天獨厚的自然生態環境,是渝北區「鄉村振興產業引領型試驗示範鎮」,曾獲市科普示範鎮、市生態鎮、市衛生鎮、市文明鎮等榮譽稱號。
  • 大盛鎮
    轄區內御臨河(東河)橫貫全境,明月山青秀怡人,有較好的農業生產條件和得天獨厚的自然生態環境,是渝北區委區政府定位的「產業引領型試驗示範鎮」,曾獲得重慶市科普示範鎮、重慶市生態鎮、重慶市衛生鎮、重慶市文明村鎮等榮譽稱號。——櫻花小鎮。
  • 渝北 舊貌換新顏 美麗大盛入畫來
    同時,村裡還以櫻花為媒,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整治,種植櫻花樹,建造櫻花景觀道,修建親水人行棧道和水邊亭榭,挖掘當地的文化資源,重建鐵爐鋪,新建鄉情館,打造了一處既炊煙嫋嫋、雞鳴犬吠,又有文化深度的「世外桃源」,營造了一處脫離城市喧囂、享受鄉村寧靜的新景象。舊房整治 環境更美觀
  • 【耍事】大盛鎮珍藏著夏日最美風光
    如今在渝北大地上鄉村已不再是城市發展的背景板而是人們詩意的棲息地新的一天開始,就可以好好逛一逛雲龜山了,山上景點眾多白雲寺、白蓮教遺址、石林、天險洞等等,還有自東向西的溪流沿山脈向下流入御臨河,溪水清澈,冬暖夏涼。
  • 走進海南白沙,見證黎族村落的脫貧之美
    近期,小赫茲跟隨「走進新國企 電亮小康行」記者隊伍來到了海南白沙的兩個脫貧村落南達村和光村見證白沙優美風景的同時也見證了南方電網在海南的脫貧攻堅成果全省戶均配電容量為2.39千伏安,相關指標優於國家要求,農村供電可靠性顯著提升,提前一年完成新一輪農網改造升級。海南電網公司還完成了235個貧困縣低電壓臺區治理項目建設,徹底改變了貧困地區農網網架薄弱的狀況。
  • 【致富】渝北大盛:退休「姐妹花」的兩次「跨界」
    在重慶市渝北區大盛鎮順龍村,白巖山半山腰上幾百畝樹林下,遍地都是有「森林黃金」之稱的靈芝。打理這片靈芝的,是一對從藥廠退休的「姐妹花」。接下來,渝北區大盛鎮黨委政府將大力支持培養這一農業龍頭企業,依託其成熟的技術和市場渠道,擬規劃萬畝靈芝作為當地特色產業,為鄉村振興添磚加瓦。
  • 河北廣播電視臺:寫滿真情實意的扶貧答卷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贏脫貧攻堅戰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河北廣播電視臺於8月初推出系列形象專題片,選取正定、遷安、固安、武安等十五個縣(市、區),通過它們的生動實踐,展示我省各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突出成效,脫貧攻堅的豐碩成果。節目播出後社會反響良好。
  • 探索扶貧新路徑 中國消費扶貧生活館打造扶貧產業生態閉環
    與此同時,社會各界為了最大限度地削弱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如期完成脫貧攻堅任務,也在爭分奪秒地開展各式各樣的扶貧行動。  中科同創發起的中國消費扶貧生活館項目作為國務院扶貧辦指定的消費扶貧創新試點項目,在探索消費扶貧方面提供了新的思路。
  • 省總工會送文藝到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慰問演出活動走進阿妹戚託小鎮
    日前,以「決勝小康·奮鬥有我」為主題的省總工會送文藝到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慰問演出活動走進晴隆縣阿妹戚託小鎮原生態舞蹈《阿妹戚託》、快板《瞧瞧這座橋》、相聲《脫貧志願者》、朗誦《搬遷搬遷》等節目輪番上演,以藝術的形式再現了脫貧攻堅一線的感人場景,展現了精準扶貧、易地扶貧搬遷取得的可喜成果,進一步凝聚了確保高質量、打贏收官戰的信心決心。阿妹戚託小鎮新市民 文安梅:我們搬遷上來之後,我們的生活發生了很多的改變。我們的文化、精神更豐富多彩。我們感謝黨的好政策,也感謝各級領導對我們的關心和支持。
  • 多角度展現扶貧成果,快手百人直播活動助力脫貧攻堅
    10月17日是第七個國家扶貧日,快手響應國務院扶貧辦號召,在10月15日至10月17日期間,聯動頭部政務單位、各地媒體、快手幸福鄉村帶頭人、快手鄉村振興官,共同開展「看見幸福鄉村-百人百城系列直播」活動,其中包括五場中國絕色快手村直播,來自全國東南西北中的五個快手村,透過屏幕展現各地鄉村人、物、景三個維度風貌及扶貧成果。
  • 搭乘「央視頻號·文化志願者專列」,見證中國扶貧路上的奮鬥故事與...
    01扶貧成效文旅直播見證52個貧困縣脫貧摘帽關鍵詞:奮鬥截至11月23日,剩餘52個貧困縣集中的新疆、雲南、四川、寧夏、廣西、甘肅、貴州7省區已先後宣布貧困縣清零。這標誌著國務院扶貧辦確定的全國832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全國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完成。這是一個令人振奮、充滿幸福感的消息。
  • ...中國農民豐收節大直播走進保山百萬級快手大V將直播保山小粒咖啡
    9月23日9時至12時,中央電視總臺財經頻道舉辦的「2019農民豐收節新媒體大直播」活動將走進保山市隆陽區潞江鎮新寨村進行豐收現場連線,百萬級快手大V將帶領大家領略保山小粒咖啡種植園和咖啡體驗館,展示保山高原特色農產品。
  • 重慶渝北聚力打造「五大千億級」產業集群
    一年來,渝北區上下牢記囑託、肩負使命,緊緊圍繞形成高質量發展新格局,在固本、開新、求變上下功夫,全力以赴打造「五大千億級」產業集群,在重慶發揮「三個作用」歷程中,成為推進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中發揮支撐作用的重要支柱。
  • 「海峽兩岸網絡新媒體大陸行」在京啟動
    隨著網絡科技的興起,特別是網絡社交平臺的普及,改變了兩岸人們的交流方式,當前,網際網路創新和發展已成為大陸社會發展的新驅動力,此次活動,為兩岸交流合作開闢新境界,通過新媒體播報等新興形式拉近兩岸彼此間的距離。兩岸的未來在兩岸青年的「朋友圈」,新媒體將為兩岸青年交流互動搭建橋梁。
  • 你不知道的貴州文化扶貧:「考古扶貧」扶什麼?怎麼扶?
    考古扶貧隊進行田野調查而對當地村民而言,「考古扶貧隊」走進貧困村莊,比「解謎團」更直觀的,是解決部分就業問題。考古走進貧困村莊,解決的不僅僅是村民的就業增收問題。經過一年多對覃氏家族墓地、旋廠遺址群的調查勘探,考古扶貧隊相繼完成田野發掘、拓片、航拍、建模、繪圖等工作。
  • 錦繡小康|方桌矮凳 見證扶貧深情
    這一年的11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風塵僕僕來到湖南十八洞村,在這裡首次提出「精準扶貧」重要論述。  照片定格下了這樣一個溫暖瞬間:在龍德成家門前的空地上,一群人圍坐一圈,習近平總書記微笑著握住龍德成老伴施成富的手,施成富笑開了花。他們面前,擺了張方形木桌,桌上的簸籮裡裝滿了花生板慄土豆柿子。
  • 平臺「流量扶貧」開啟公益助農新模式 字節跳動一年助國貧縣銷售近...
    張永亮銷售手段的升級是電商扶貧發展的一個縮影。隨著新媒體網絡社交平臺不斷湧現,人們在社交新媒體上花費的精力和時間越來越多,也為將閱讀者、觀看者轉化為消費者創造了條件。 近年來,作為電商扶貧的「升級版」,「流量扶貧」已逐漸成為公益扶貧工作的新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