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文明對話大會丨這些小眾博物館,藏著歷史和自然傳奇

2021-01-09 新京報

作為承載文明的重要場所,說到博物館,大家都會想到那些重量級的「大咖」,例如故宮博物院、蘇州博物館、陝西歷史博物館、中國自然博物館等。一些藏匿在城市街巷的小眾博物館常常被遊客忽視,但是,這些小而有趣的博物館,同樣承載著歷史、文化和自然生態,從中你能看到一段歷史的輝煌,一座城市的傳奇,或是那些小生命的精彩。

南京:酒店隔壁的六朝博物館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六朝博物館位於南京市玄武區東箭道以東、長江路以北,是中國展示六朝文物最全面的遺址博物館,也是反映六朝文化最系統的專題博物館,這裡展出青瓷器、陶俑、墓誌、建築構件、石刻、書畫等大量珍貴文物以及六朝建康城城牆和大型排水設施遺蹟。

六朝博物館很美,它本身就是六朝建康城遺址的一部分,由世界著名建築大師貝聿銘之子貝建中領銜的貝氏資深設計團隊設計,貝氏建築光影的運用,令博物館在不同時間段都有著光線的微妙變化,地下一層的展廳甚至可以直接獲得來自大廳天窗的自然光線。

館內設計也很雅致。位於二層的休憩區,根據「蘭亭雅集」的意境設計,四周懸掛《蘭亭序》,長方形矮椅的設計靈感源自東晉墓葬內出土的陶榻,坐椅上有兩個耳機插孔,參觀者用自己帶來的耳機就可以欣賞《高山流水》、《廣陵散》等六朝琴樂。

博物館隔壁是南京聖和府邸豪華精選酒店,貝建中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博物館與酒店並非兩個獨立的單位,而是一個整體,彼此融合,彼此映照。實際上,最初設想是將博物館建於地下,地上部分為酒店,後來因為管理條例限制,才令二者比鄰而居。所以體驗博物館最好的方式就是住在酒店裡,隔壁串串門,就穿越了千年的時光。

另外,博物館對面就是著名的總統府,另一邊則是繁華的長江路,這條路上的毗盧寺、中山廣場、南京圖書館、江寧織造府、江蘇省美術館等都值得一去。

無錫:藏在運河邊的近代歷史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新京報記者 浦峰 攝

上世紀30年代,無錫的近代工商業飛速發展,古運河及支流兩岸儘是大大小小的工廠和倉庫,尤其是紡織廠、絲廠、麵粉廠。據統計,1933年無錫已經有300多家工廠。無錫文史專家夏剛草表示,當時每天早上工人們乘渡船上班的景象非常壯觀,「各家工廠渡船的汽笛聲不同,一聽聲音就知道誰家的渡船到了。」

今天,有些工廠留存下來並成為博物館,中國絲業博物館便是依託永泰絲廠舊址改建而成,展示了百年無錫乃至中國絲綢業發展的輝煌歷程,並成為清名橋歷史文化街區的一部分。博物館還特別請回當年的女工,現場為遊客表演燙繭抽絲的過程。

民族工商業博物館則是由著名的茂新麵粉廠改建而成,是無錫首個工業遺產工程,至今還能看到當年紅磚砌成的廠房,還保留著當年英國進口的機器,據說這些機器直到上世紀末還在正常運作。

當年在運河邊建立茂新麵粉廠,曾遭到城中鄉紳的反對,覺得大煙囪破壞風水,但是運河便利的交通和優秀的水質,終於令「兵船牌」麵粉享譽全國,並出口歐洲。

從清名橋轉到伯瀆港,那裡有一片層疊的民居,外觀與附近的老房子沒什麼區別,但門前屋後能看到一些磚砌的斷垣,還有幾座巨大的磚砌「蒙古包」——這就是「小口蒙頂式倒焰窯」。據說,以前南門外沿大運河有108家磚瓦窯,現在殘存19個窯址。

在古窯遺址群附近有一家無錫窯群遺址博物館,從一條小路走到博物館後面,有四座古窯,古窯上長著兩棵鬱鬱蔥蔥的大樹。博物館裡有無錫古運河古窯群的縮小模型沙盤,可以看到大窯基本都是臨河而建,並且修有窯碼頭,除了交通運輸,還為了方便擔水,因為無錫燒的青磚需要澆水。

成都:為微小而神奇的生命喝彩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坐落在四川省都江堰市青城山腳下,是我國首家現代化昆蟲博物館,展出標本數量居亞洲第一。博物館收藏全部四川省已發現不同種類蝴蝶和珍稀、觀賞昆蟲標本,以及大量我國各地蝴蝶、昆蟲標本。其中,蝴蝶僅我國種類就達1700多種,佔我國已知種類的95%以上,是國際學術界公認全球收藏中國蝴蝶種類最齊全的博物館,被《紐約時報》等眾多國外媒體稱為「亞洲最大昆蟲博物館」。

這裡深受成都當地人的喜愛,還經常舉辦各種公益活動,館內擁有的幽靈竹節蟲、棉稈竹節蟲、錦竹節蟲、鍬甲、獨角仙這些活體昆蟲,有時會從實驗室拿出,放飛在館內供大家近距離觀察,有時候還會設定互動環節,猜中這些昆蟲名字和喜歡吃的食物的參觀者,還可以給這些「小精靈」餵食,孩子們總是樂此不疲。

新京報記者 曲亭亦 圖片 視覺中國、攝影圖片 編輯 李錚 校對 吳興發

相關焦點

  • 輝煌的亞洲文明與絲路文明共同體丨亞洲文明對話大會特稿之一_新聞...
    為了紀念這次具有深遠歷史意義的演講,在2015年11月3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成立70周年暨第38屆大會於法國巴黎召開之際,《文明》特別策劃推出完整刊載「2014文明宣言:習近平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提出文明交流互鑑思想演講」的《中國世界遺產》特刊,成為大會指定唯一文化讀本,也是第一個登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會的國家文本,受到世界各國代表的好評與廣泛關注。
  • 專訪:文明之間的對話讓世界變得更好——訪澳大利亞國家博物館館長...
    新華社坎培拉5月8日電 專訪:文明之間的對話讓世界變得更好——訪澳大利亞國家博物館館長馬修·特林卡新華社記者 白旭 潘翔越澳大利亞國家博物館館長馬修·特林卡日前在坎培拉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澳中兩國文化交流頻繁、聯繫緊密,文明之間的對話可以讓世界變得更加美好。
  • 好物│這些博物館的文創產品小眾又好玩
    在剛過去的五一小長假中,眾多博物館有序開放,讓很多「博物館迷」的樂趣回歸。而除了逛博物館,「打卡」知名博物館的文創產品,也讓很多「博物館迷」同時擁有「博物館文創迷」的「身份」,看看這些等你「翻牌子」的文創產品,是不是小眾又好玩?
  • 自然傳奇《非洲大營救》
    百家講壇 | 探索發現 | 味道 | 真相 | 大真探 | 文明密碼
  • 讓文物映照現實——對話蚌埠市博物館館長季永
    三是在新年元旦籌辦第五屆燈謎大會,在做好疫情常態化防控的前提下,活動舉辦得熱熱鬧鬧,營造了濃濃的新年文化氛圍。近年來,各地博物館成為遊客網紅打卡地,蚌埠市博物館也不例外。深讀周刊記者多次到蚌埠市博物館參觀,寬敞明亮的展廳,精緻優美的文物,安靜有序的環境,駐足一件件文物展櫃前,仔細端詳,仿佛與歷史對話,讓人浮想聯翩,流連忘返。
  • 百餘件中西織物文物亮相上海歷史博物館 展示文明交匯的絢麗色彩
    央廣網上海12月25日消息(記者林馥榆)由上海市歷史博物館攜手中國絲綢博物館、南京市博物總館共同舉辦的《東織西造 錦繡生活——中西絲織文物展》今天開幕。展覽選取江南絲綢為代表的中國絲織文物和法國裡昂為代表的歐洲絲織文物精品,著重展示了中國傳統絲綢和絲織技術對西方絲綢和絲織產業發展的影響,並展現中國絲織業在文明交流碰撞中的融合創新。本次展覽展示了中國歷代絲綢殘片、明清江南絲綢精品、歐洲絲綢精品、中西絲綢服飾精品和生活器用中的絲織文物,共計139件/組。
  • 挖到個超小眾的暖冬去處,被公認為亞洲真正的〝處女地〞,去過的國人不足1%!
    立即預訂: 2人成行,小眾秘境丨馬來西亞砂拉越州古晉6天5晚探索之旅「瘋狂動物城」愛貓人士最愛的citywalk砂拉越博物館始建於1888年,1891年正式對外開放,已有百年歷史。Tips:本行程只限周六和周日哦~立即預訂: 2人成行,小眾秘境丨馬來西亞砂拉越州古晉6天5晚探索之旅數不勝數的馬來美味吃一口就停不下來||親手抓來的大龍蝦
  • 中俄是文明交流與對話的典範
    還有人拋出「文明較量」和「文明衝突」的謬論,加劇國際緊張。在此形勢下,屬於不同文明類型的中俄兩個大國,正在用實際行動促進雙方理念溝通、文化融通、民心相通,用事實證明,文明可以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鑑而豐富。中俄兩國正以對話而非對抗、結伴而不結盟的方式,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和人類命運共同體。  首先,中俄兩國已成為「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世界文明交流典範。
  • 中國水利博物館館長張志榮應邀出席2018年「大河對話」並發言
    本站訊 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武漢市人民政府共同舉辦的2018「大河對話」,於10月28日至30日在長江文明館舉行。論壇主題為「匯聚大河文明——高質量發展的可持續未來」。中國水利博物館館長張志榮應邀出席,並作了題為《21世紀的水利博物館——搭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超級連接》的發言。張志榮表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倡導的「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指明了人類文明的前進方向。
  • 五位中外「日照娃」,天籟童聲唱響亞洲!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5月15日在北京開幕,一部亞洲文明對話大會主題音樂短片《聲聲慢·致文明》火了。來自中國、韓國(東亞)、伊朗(西亞)、巴基斯坦(南亞)、塔吉克斯坦(中亞)、印度尼西亞(東南亞)的7位青少年進行了演唱。其中,代表中國演唱的韓依霖來自山東日照,代表韓國(東亞)、塔吉克斯坦(中亞)、印度尼西亞(東南亞)三地的4位孩子在日照兩所學校就讀。
  • 約上馬未都,去觀復博物館深度「吸貓」
    生活在滿滿的文化、歷史氣氛中。他們就是獨一無二的觀復貓。在9月9日百代旅行的研學課程中將帶著孩子們從認識這幾位貓館長開始,並帶著問題走進觀復博物館:貓和博物館究竟會有怎樣奇妙的交集?為什麼這些萌萌的喵主子能成為文化傳播大使?在觀復博物館,除了貓館長還能見到哪些有趣的物件兒?如何解答這些問題呢?
  • 他們驚豔亞洲!高清大片來了,這是昨晚的鳥巢……
    共繪美美與共的瑰麗畫卷5月15日,亞洲文明對話大會隆重開幕。這是繼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之後,中國在今年舉辦的又一場重大主場外交活動。來自亞洲47個國家和五大洲的各方嘉賓共赴這場文明之約,在交流互鑑中共築增進各國人民友誼的橋梁,共繪美美與共的瑰麗畫卷。
  • 亞洲文化嘉年華是什麼梗?亞洲文化嘉年華在哪裡舉辦時間地點亮點
    5月15日晚間,亞洲文明對話大會亞洲文化嘉年華活動在位於北京的國家體育場「鳥巢」舉行。中新社記者 富田 攝孟夏時節,夜空浩瀚。當晚,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多個國家的領導人和駐華使節、有關國際組織負責人及代表等共同觀看了亞洲文化嘉年華。來自亞洲多國的藝術家齊聚一堂,獻上各具特色的歌舞節目,以獨具匠心的創意設計、流光溢彩的聲光電效果、激情澎湃的舞臺表演,呈現一出多姿多彩的亞洲風情大聯歡,讓亞洲文化之花盡情綻放。夜幕降臨,多彩燈光照亮鳥巢。
  • 廣州亞洲美食節昨晚圓滿收官 七大亞洲美食榜單揭曉
    大洋網訊 七大「我最喜歡的亞洲美食」榜單發布,與亞洲各國駐穗領館發起共建的亞洲美食節主賓國聯動機制等15項文明交流對話成果產生,898.67萬人次遊客會聚廣州樂享美食……作為亞洲文明對話大會的重要配套活動,昨晚,主題為「共享亞洲美食文化、推進文明交流互鑑」的廣州亞洲美食節落下帷幕。
  • 思力網評:如何看待不同的文明_國內新聞_新聞_湘潭在線
    2019年5月15日至22日,亞洲文明對話大會在北京舉行,大會舉辦了規模盛大的亞洲文化嘉年華和豐富多彩的亞洲文明周活動。圖為5月18日,作為「亞洲文化展演」參演劇目,上海民族樂團演員與奧西波夫俄羅斯民族樂團演員共同演奏《相遇》。新華社記者 沈伯韓/攝2019年5月15日,一場豐富多彩的文明盛宴——亞洲文明對話大會在北京隆重開幕。來自亞洲47個國家和五大洲的嘉賓齊聚一堂,共商文明發展之道,共話合作共贏大計,共繪人類美好未來。
  • 加深文明交融互鑑 共同應對全球挑戰——來自中法文明對話會的聲音
    中國和法國均是連接東西方的貿易中心和文化樞紐,穿越千年,見證了駝鈴聲聲、舟楫相望的歷史篇章。千年親緣,萬裡茗香,古老而又青春的絲綢之路,將兩大文明緊緊相連,交流互鑑,彼此汲取營養。  法國孕育了綿延千載的古老文明,走過了曲折漫長的自強之路,絢爛的科學文化、豐富的藝術創造、激蕩的哲學思想,千百年來一直是人類文明的寶藏。在文化遺產保護和博物館建設方面,法國始終走在世界前列。
  • 參與亞洲生技大會|健康界邀你深度考察中國臺灣醫療產業
    中國臺灣長期的科技實力讓臺灣醫療擁有良好的立足點,IC設計、半導體、通訊電子,這些關鍵技術是下個世代醫療健康革新的關鍵,目前世界最大基因定序公司Illumina所使用的半導體晶片、設備便來自中國臺灣,奇異、西門子的電子醫療設備面板也來自中國臺灣,電動輪椅出口數為全球第一,人工關節出口數為亞洲第二,各項數據都顯示中國臺灣醫療位居國際領先地位;
  • 20+重磅演講嘉賓搶先看丨亞洲寵物醫療學術論壇暨上海獸醫大會
    歷經數月的調整和打磨,2020年亞洲寵物醫療大會將於8月亞洲寵物展同期在上海隆重舉辦,此次大會聯合上海市寵物業行業協會及上海市畜牧獸醫學會小動物醫學分會共同主辦
  • 對話王蘇寧:透過博物館「讀」澳門
    王蘇寧:我在澳門去的第一家博物館是澳門博物館。博物館在大三巴炮臺原址上動工改建,最大限度保留了原有的建築風格和地貌特徵。走進展廳,右手邊是古老的中華文明,展窗最前端矗立著兵馬俑;左手邊則是古代歐洲文明,展廳前矗立著西方武士雕塑。整個展覽都體現了中西文化對比,非常值得一看。 還有典當業展示館。
  • 與歷史對話 增文化自信
    【連網】12月1日出版的《求是》雜誌發表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的重要文章《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更好認識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文章指出,縱觀歷史,中華文明具有獨特文化基因和自身發展歷程,植根於中華大地,同世界其他文明相互交流,與時代共進步,有著旺盛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