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12月1日出版的《求是》雜誌發表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的重要文章《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更好認識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文章指出,縱觀歷史,中華文明具有獨特文化基因和自身發展歷程,植根於中華大地,同世界其他文明相互交流,與時代共進步,有著旺盛生命力。(12月1日人民日報)
不忘本來,才能更清楚我們從何處來、向何處去,才能更好地面向未來、開創未來。中國有著相當悠久的歷史,是個古老而又充滿生機的東方文明大國,在歷史長河中形成了偉大民族精神和優秀傳統文化,這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長盛不衰的文化基因,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就是與數千年中華文明史深刻「對話」,在「對話」中了解演進過程、認識發展規律、發掘文化沉積、感悟文明脈搏,進而在傳承弘揚歷史文化文明的過程中吸取精神營養、汲取前行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向全世界講好中國歷史故事。」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考古工作者與歷史「對話」的過程,是觸摸歷史文化豐富內涵的過程,展現中華文明燦爛成就的過程,是講述中國歷史故事的過程,展現中華文明對人類文明重大貢獻的過程。「經過幾代考古人接續奮鬥,我國考古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延伸了歷史軸線,增強了歷史信度,豐富了歷史內涵,活化了歷史場景。」富有成效的考古工作不斷發現、展示中華文化文明的絢麗多彩,幫助世界認識中國、了解中國,促進了與世界多元文明的交流互鑑。
做好新時代的考古工作,有利於傳承優秀中華傳統文化,增強民族文化自信。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十四五」規劃建議明確提出「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華民族加速崛起實現偉大復興,必然伴隨著中華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必然召喚著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考古發現是堅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要求廣大考古工作者秉持對歷史負責、對人民負責的擔當精神,在保護好、傳承好歷史文化遺產方面做出新的更大的作為。
當今中國正經歷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也正進行著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創新。我們的實踐創新必須建立在歷史發展規律之上,必須行進在歷史正確方向之上。繼續探索未知、揭示本源;做好考古成果的挖掘、整理、闡釋工作;搞好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加強考古能力建設和學科建設……習近平總書記給新時代考古工作指明了努力方向。與歷史對話,展中華風採,就要胸懷擔當、不辱使命,創新實踐、奮發有為,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提供堅強支撐。(艾蓮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