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2018北京圖書訂貨會展館1號館,上海世紀出版集團打出的「堅定文化自信,打造世紀精品」口號格外醒目;5號館館配會專業展區旁,「堅定文化自信,為文化強國建設作貢獻」這一紅色條幅被高高掛起,提醒著書業在樹立文化自信方面的責任。
在十九大報告中,「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是第七部分的總標題,報告中,「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提醒擲地有聲。
「耕讀傳家久,詩書繼世長」,在中國人的文化傳統中,讀書和讀書人一直備受推崇和敬重。為了讓讀書成為現代中國人的習慣,我國也在國家層面推動著全民閱讀工作。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正配合國務院法制辦加快《全民閱讀促進條例》的調研、徵求意見及文本修改等工作。條例草案明確了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社會力量參與的原則,進一步強化了政府推動全民閱讀工作的職責,明確了財政稅收保障措施,對滿足未成年人等特殊群體的閱讀需求制定了有針對性的措施。
書籍作為承載思想文化的載體,在樹立文化自信方面承載著挖掘精品、引導讀者通過閱讀重溫中華文化精髓的重任。在這一背景下,不少出版社已經開始了以堅定文化自信為目標的書籍出版和推介工作。
線裝書局的線裝本四大名著,以古色古香的裝幀設計最大程度還原了古典文學名著之美,展示了從內容到形式的對於中國古典文學的自信。而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漫畫林漢達中國歷史故事集》,則以教育家和歷史學家林漢達創作的通俗類歷史讀物為基礎,用漫畫的方式呈現出中國悠久歷史中的精彩故事。
除了通俗讀物之外,嚴謹的學術研究用更加客觀的表達為文化自信提供了依據。廈門大學出版社策劃出版的「海上絲綢之路研究叢書」,選取了中外海洋研究專家學者的優秀學術作品進行出版,其研究的問題,對於構建包括海峽兩岸、東亞東南亞各國命運共同體具有現實意義,為挖掘中華優秀海洋文化、樹立海洋文化自信提供了依據。
在童書館中,宋女士正在給3歲的女兒尋找介紹中國傳統節日方面的有聲書籍,她希望在春節的時候放給女兒聽,「我希望通過閱讀,在孩子小的時候就潛移默化地培養她作為一個中國人的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