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特色養殖在農村搞得是熱火朝天,大家都根據地域的不同選擇了不同的養殖對象。在江西有一位農村婦女她靠養殖土雞率先在村子裡富了起來。她自己一年能養5萬隻雞,年收入達到了十幾萬。她不僅自己養雞,還帶動著全村婦女跟他一起養雞,大家都稱呼她為土雞司令。
這位農村女子叫做王愛琴,在娘家的時候王愛琴就一直幫自己的母親養雞餵豬。結婚之後萬愛琴也沒有閒著,自己的老公出去打工了他就在家裡養雞餵豬。一年下來雖然沒有老公賺的多,但是孩子們上學還是夠的。那一年縣裡召開動員大會,組織大家搞特色養殖。王愛琴覺得自己的機會來了,於是就成了全村第一個報名的人。她想著幹一個生行業還不如幹自己熟悉的,於是就把自己村後的荒山跟承包了下來,還是養雞。
王愛琴養殖跟別人不一樣,別人是圈養她是 直接散養。每天她都讓雞自己在山上找吃的,然後到了中午了自己在稍微為他們一點糧食。王愛琴在山上主要的工作還不是餵雞,而是趕雞。每當看到成片的雞在哪裡窩著的時候,她就開始拿著棍子趕了起來讓雞活動。他說這樣養出來的雞肉質好,吃著有口感。
第一年王愛琴就養殖了5萬隻雞,縣裡對她也是大力的支持,經常派技術人員來給王愛琴指導預防疾病的知識。到了年底通過縣裡的牽線王愛琴把自己養殖的公雞都賣給了當地的一家肉聯廠,第一年王愛琴就賺了3萬塊。王愛琴賣雞隻賣公雞,不賣母雞。她說公雞當肉雞賣,母雞留著下蛋賣蛋。還別說王愛琴還是很有生意頭腦的,經常有城裡人跑到王愛琴的養殖場來撿雞蛋。每個雞蛋一塊錢,自己撿自己過數。這樣城裡人也體會到了農家樂,王愛琴也解決了人手不足的困難。
王愛琴賺到錢之後,就開始叫全村的婦女一起養雞。她把自己承包的山頭改成了無數個小養殖場,免費給村民提供雞仔,讓他們賺到錢之後再給自己。到了冬季賣雞的時候全村都等著王愛琴一起賣,大家都說王愛琴就是他們的土雞司令,讓他們賣到哪裡就賣到哪裡。看到全村都開始養雞之後,王愛琴還想著註冊一個土雞品牌。用自己村子的名字去註冊,然後全村一起用,她的這個想法也得到全村養殖戶的支持,現在品牌也正在註冊中,王愛琴說自己一定要帶領全村一起富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