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兩隻冠斑犀鳥幼鳥在廣西恩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破巢而出,保護人員將其父母在喀斯特崖壁石洞中築巢、繁殖成功的全過程完整拍下。據悉,這是國內首次見證這樣的時刻;而冠斑犀鳥在保護中心的數量也由2隻增加到4隻。
↓↓↓冠斑犀鳥破巢出洞
「大寶出來了,二寶也出來了!」7月16日,廣西恩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中心管護員韋忠新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悅,一手扶著相機,一手用手機將這個幸福畫面保護區微信群。在此之前,他已經在酷熱的山林中觀察了91天。
2019年3月,韋忠新在巡山時,發現冠斑犀鳥在喀斯特崖壁石洞築巢,這是保護區首次發現冠斑犀鳥有此類行為,此前國內不曾有記錄。
冠斑犀鳥的雌雄鳥在破巢前「擁抱」。韋忠新/攝
恩城保護區局長李文華表示,冠斑犀鳥多數情況下是在高大喬木樹洞中築巢,由於恩城保護區屬於喀斯特地貌,石山上以低矮灌木居多,高大喬木很少,因此冠斑犀鳥只能選擇在崖壁石洞築巢繁殖,這表明冠斑犀鳥具有適應自然環境的能力。
懷著對鳥類的熱愛,韋忠新從2020年初就開始有計劃地觀察冠斑犀鳥。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在今年3月下旬,他發現了冠斑犀鳥的蹤跡。韋忠新心中竊喜:「雄鳥故地重遊,看來去年那對冠斑犀鳥又要來這個石洞築巢繁殖了」。果然不出所料,這對冠斑犀鳥選擇在舊巢安營紮寨。
冠斑犀鳥雌鳥準備從洞中出來。
在國家林草局、農業農村部近期發布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徵求意見稿)中,冠斑犀鳥由二級升級為一級保護。冠斑犀鳥最奇特的地方當屬其營巢習性。為了保護「家人」,雄鳥會銜來泥土封巢,僅留有一道口子用於投餵食物。此後,雌鳥就一直待在巢中負責孵化幼鳥和照顧幼鳥,雄鳥則負責每天尋回食物投餵雌鳥和幼鳥,直到幼鳥長大羽翼豐滿,才跟著雌鳥一起破巢而出。
7月16日上午,韋忠新發現,雄鳥突然間飛離,口銜著食物停在距離巢不到10米的一棵樹上,並連續發出低沉的鳴叫聲。幾乎同時,巢穴內傳出咚咚咚的聲響,他推測應該是雌鳥用嘴喙敲鑿巢穴右邊的封泥。
冠斑犀鳥大寶寶。
兩個小時之後,雌鳥終於從洞口用力擠出全部身體撲騰而去。隨後半個小時,第一隻幼鳥也學著母親出巢的樣子,順利地開啟了它的第一次飛行。然而,第二隻幼鳥卻在洞口徘徊了許久,冠斑犀鳥爸爸開始給它餵食,像是給它加油鼓勵。在焦急的等待中,下午3時許,第二隻幼鳥終於跌跌撞撞地擠出巢外,在往崖壁下方墜落的瞬間倏地騰空而起,兩隻幼鳥與雄鳥匯合。
這一系列視頻照片,令恩城保護區引以為傲,因為這是中國首次完整地拍攝記錄到冠斑犀鳥在喀斯特崖壁石洞中築巢、繁殖成功及破巢而出的全過程。
冠斑犀鳥在中國的數量極其稀少,目前在恩城保護區記錄到的數量從去年的2隻增加至今年的4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