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秀恩愛!雲南龍陵首次拍攝到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冠斑犀鳥

2021-01-10 環球網

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

近日,雲南龍陵縣小黑山保護區與木城鄉在該保護區周邊區的木城鄉開展野生動植物調查時,首次拍到了犀鳥科斑犀鳥屬鳥類,經過西南林業大學鳥類專家鑑定,確定為冠斑犀鳥。

冠斑犀鳥屬於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近危物種。據西南林業大學動物學教授、理學碩士韓聯憲介紹,目前已知世界上有犀鳥31種,其中中國有犀鳥5種。冠斑犀鳥布區狹窄,種群數量極其稀少。在中國主要分布於廣西西南部、雲南南部和中部及西藏東南部。主要棲息於常綠闊葉林中,以植物的果實和昆蟲為食,更喜食核果、漿果類等。

專家還介紹,冠斑犀鳥最大的特點就是喜歡成雙成對地「出行」,過著「家族式」群居生活,也是大型鳥類界少有的「一夫一妻制」,因此有「愛情鳥」之美稱,一旦其中一隻不幸「離開」,另外一隻將「終身不再婚」。

木城彝族傈僳族鄉是龍陵縣唯一的邊境鄉,國境線長19.71公裡,森林覆蓋率達75.77%。冠斑犀鳥的發現,既填補了龍陵縣犀鳥的空白、刷新了鳥種新紀錄,也豐富了龍陵縣的野生鳥類資源,目前龍陵縣已知野生鳥類動物增至292種。(總臺央視記者 陳堅)

相關焦點

  • 「愛情鳥」冠斑犀鳥現身雲南龍陵
    新華社昆明1月2日電(記者張雯)記者2日從雲南省保山市龍陵小黑山省級自然保護區了解到,近日,該保護區與龍陵縣木城鄉聯合開展野生動植物調查時,首次拍攝到了犀鳥科斑犀鳥屬鳥類。經西南林業大學動物學教授韓聯憲鑑定,確定其為「愛情鳥」冠斑犀鳥。
  • 冠斑犀鳥現身木城 刷新保山龍陵鳥類品種新紀錄
    近日,雲南保山市龍陵小黑山保護區和木城鄉在該保護區周邊區的木城鄉澡塘山開展野生動植物調查時,首次拍到了犀鳥科斑犀鳥屬鳥類,經過西南林學院動物學專家鑑定,確定為冠斑犀鳥。冠斑犀鳥的發現填補了龍陵縣犀鳥的空白,刷新了全縣鳥種新紀錄。
  • 「愛情鳥」冠斑犀鳥現身保山龍陵
    近日,保山市龍陵小黑山保護區和木城鄉在該保護區周邊區的木城鄉澡塘山開展野生動植物調查時,拍攝到了犀鳥科斑犀鳥屬鳥類,經專家鑑定,確定為冠斑犀鳥。冠斑犀鳥的發現刷新了龍陵縣鳥類新紀錄,鳥類種類增至292種。「當時發現了四隻,由於它怕人和天氣等原因,只抓拍到了兩隻。」木城鄉政府工作人員蔡雙發說,拍攝到這種大鳥後,他及時將照片發給龍陵小黑山保護區技術人員進行鑑定。
  • 冠斑犀鳥現身龍陵縣
    近日,保山市龍陵小黑山保護區和木城鄉在該保護區周邊區的木城鄉澡塘山開展野生動植物調查時,拍攝到了犀鳥科斑犀鳥屬鳥類,經專家鑑定,確定為冠斑犀鳥。木城鄉政府工作人員蔡雙發說,拍攝到這種大鳥後,他及時將照片發給龍陵小黑山保護區技術人員進行鑑定。
  • 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巨松鼠現身雲南龍陵
    攝影愛好者在雲南省龍陵縣木城鄉拍攝到的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巨松鼠(蔡雙發 2020年5月4日 攝)  新華網昆明5月29日電(林碧鋒、鬱雲江)據云南省保山市龍陵縣政府新聞辦消息,攝影愛好者日前在龍陵縣木城鄉首次拍攝到兩隻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巨松鼠在樹上「同框」覓食的罕見畫面。
  • 在國內還是首次發現冠斑犀鳥在崖壁間築巢
    內,冠斑犀鳥在喀斯特崖壁間出巢——冠斑犀鳥一般在樹洞中築巢,在崖壁上繁育十分少見,這也是中國首次記錄下此類珍貴影像保護區護林員韋忠新說:「4月16日封巢到7月16日破巢,整個繁殖周期長達91天。冠斑犀鳥出巢後不會馬上飛離這座喀斯特石山,這裡食物豐沛,它們將在約一周後才會進入更深的山弄密林。」
  • 我國首次!廣西恩城保護區拍到冠斑犀鳥在喀斯特崖壁上築巢產子全過程
    近日,兩隻冠斑犀鳥幼鳥在廣西恩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破巢而出,保護人員將其父母在喀斯特崖壁石洞中築巢、繁殖成功的全過程完整拍下。據悉,這是國內首次見證這樣的時刻;而冠斑犀鳥在保護中心的數量也由2隻增加到4隻。
  • 冠斑犀鳥夫婦分離90多天再團聚,在洞口溫情相擁
    在酷熱的山林中奮戰了91天的管護員韋忠新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悅,一手扶著相機,一手用手機將這個幸福畫面分享到保護區微信群。這是廣西恩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引以為傲的時刻:在中國首次完整地拍攝記錄到冠斑犀鳥在喀斯特崖壁石洞中築巢、繁殖、破巢而出的全過程。
  • 雲南南澗首次近距離拍攝到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黑頸長尾雉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近日,雲南南澗無量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在巡護過程中,首次近距離拍攝到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黑頸長尾雉的珍貴圖片,黑頸長尾雉帶領著一群寶寶在林間玩耍非常罕見每年的3—7月是黑頸長尾雉的繁殖期,鳥類監測人員普朝柱在南澗屆山也拍攝到黑頸長尾雉媽媽帶領7個寶寶在林間漫步的圖片,據介紹,這也是首次在非自然保護區記錄到黑頸長尾雉活動影像。
  • 雲南南澗首次近距離拍攝到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黑頸長尾雉
    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近日,雲南南澗無量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在巡護過程中,首次近距離拍攝到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黑頸長尾雉的珍貴圖片,黑頸長尾雉帶領著一群寶寶在林間玩耍非常罕見。每年的3—7月是黑頸長尾雉的繁殖期,鳥類監測人員普朝柱在南澗屆山也拍攝到黑頸長尾雉媽媽帶領7個寶寶在林間漫步的圖片,據介紹,這也是首次在非自然保護區記錄到黑頸長尾雉活動影像。
  • 一年14次亮相央視,龍陵小黑山保護區生物多樣性成為新晉網紅
    天行長臂猿屬中國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已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極危物種和《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Ⅰ物種。 「國寶」蜂猴 就連爬樹的姿勢都格外帥!
  • 雲南保山首次記錄到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白頭鷂
    這是在7月7日雲南保山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拍攝的灰背椋鳥(右一)。新華社發(黃木嬌 攝)這是在雲南保山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拍攝的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白頭鷂(2018年12月4日攝)。新華社發(李玉娟 攝)新華社昆明7月25日電(記者 林碧鋒)日前,雲南省保山市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監測到兩種當地新記錄的鳥類——白頭鷂和灰背椋鳥。其中,白頭鷂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保山市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管理中心工作人員黃木嬌介紹,白頭鷂屬遷徙鳥,偏好溼地,其體格輕盈、翼尾均長。
  • 雲南昌寧首次拍攝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林麝
    圖為2020年12月30日通過紅外相機在雲南省昌寧瀾滄江縣級自然保護區拍攝到的雄性林麝。(動圖素材來源:雲南省昌寧縣融媒體中心)記者從雲南省昌寧瀾滄江縣級自然保護區獲悉,該保護區近日通過紅外相機首次拍攝到了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林麝的活動影像。
  • 雲南龍陵:警民攜手救助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熊猴
    人民網龍陵7月2日電 今年3月,雲南省龍陵縣群眾小趙在臘寨電站江邊玩耍時,意外發現一隻受傷的小猴,便將其帶回家中救治。6月30日,小趙將救助小猴的情況告知龍陵縣森林公安局,並希望他們能為小猴找一個「新家」。 森警接到電話後立即驅車前往小趙家中進行查看。
  • 浮梁:首次拍到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黑麂,總數不足6000隻
    最近,景德鎮浮梁縣林業局的工作人員在開展野外監測,在對紅外監測設備數據進行讀取的時候,發現紅外相機拍攝到了一隻成年黑麂,這是浮梁縣首次拍攝到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黑麂的影像。視頻拍攝到的黑麂時間是2018年10月18號下午3點17分,視頻中的這隻黑麂形態矯健,似乎注意到了林業部門設置的紅外監測設備,稍作停頓便離去了。黑麂是中國特有的物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野生黑麂分布範圍十分狹小,總數不足6000隻,被國際上公認是最為珍貴的鹿類之一。
  • 陝西鷹嘴石省級自然保護區首次拍攝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金錢豹影像
    近日,鷹嘴石省級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回收紅外相機時發現,今年8月拍攝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金錢豹影像,這是該保護區建立十六年來首次,也是陝西商洛鎮安轄區內近四十年首次拍攝到金錢豹影像。經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教授卜書海鑑定,今年8月4日和8月7日兩次拍攝到金錢豹的身影。從照片上顯示,這是一隻成年健康的金錢豹,拍攝地點在保護區核心區鷹嘴石,海拔2500米左右。金錢豹主要生活在有森林的山地和丘陵地帶。它形狀似虎,但是體型比虎略小,全身布滿圓形或橢圓形的黑色斑點。金錢豹作為頂級掠食者,是生態質量的指示性物種,它們的遷移、定居可以直觀地反映出地區生態系統的整體情況。
  • 寶雞黃柏塬首次拍攝到金貓 是國家Ⅱ級野生保護動物
    拍攝到的金貓影像  記者昨日從陝西省太白林業局獲悉,2019年,該局架設紅外相機67臺次,收集到照片7086張,視頻2706段。通過數據分析,首次拍攝到絕少出現在公眾視野中的國家Ⅱ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金貓!
  • 中國首次拍攝到一級保護動物鼷鹿高清影像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新華社昆明12月15日電(記者 趙珮然)雲南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13日對外公布,科研人員首次人工拍攝到的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鼷鹿高清影像。鼷鹿是世界上最小的偶蹄動物,體型只有兔子般大小,是現有的反芻有蹄類動物中最古老、最原始的種類之一,具有重要的科研價值。鼷鹿是我國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和中國瀕危物種紅皮書。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高級工程師羅愛東介紹,鼷鹿目前已知共38個亞種,主要分布在東南亞熱帶雨林中。
  • 犀鳥進城了!又是芒市!
    「芒市真的有犀鳥!」1月3日上午,網友劉祖佑興奮地給記者發來信息和兩張有「大鳥」站在樹枝上的照片,從圖片上可以清晰地分辨出,這隻「大鳥」是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冠斑犀鳥。此次拍攝到的冠斑犀鳥此次拍攝到的冠斑犀鳥「今早10點左右,我和朋友從法帕進城,在德宏軍分區附近看到兩隻大鳥,非常像犀鳥,我朋友趕緊用手機拍了下來。」劉祖佑告訴記者。隨著德宏民眾保護野生動植物意識的提升,近年來,犀鳥這種罕見的「大鳥」頻頻出現在大眾視野。去年8月17日,就有網友在芒市城區拍攝到冠斑犀鳥。但那次只有一隻,本次則是兩隻。
  • 雲南昌寧:首次拍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林麝蹤跡
    近日,雲南昌寧瀾滄江縣級自然保護區天堂管護所工作人員在整理回收紅外相機拍攝的影像資料時,驚喜地發現拍到了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林麝活動的影像。連續看到兩隻林麝,令昌寧瀾滄江縣級自然保護區天堂管護所所長王文海激動不已:「今天在查看紅外線相機的時候,真的非常激動,才安了40天的相機,就拍攝到這麼多的珍貴影像資料。」這次相機拍攝到的視頻和照片,分別為一雄一雌不同的兩隻林麝。林麝(學名:Moschus berezovskii),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入瀕危物種紅色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