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雞黃柏塬首次拍攝到金貓 是國家Ⅱ級野生保護動物

2021-01-09 華商網

  拍攝到的金貓影像

  記者昨日從陝西省太白林業局獲悉,2019年,該局架設紅外相機67臺次,收集到照片7086張,視頻2706段。通過數據分析,首次拍攝到絕少出現在公眾視野中的國家Ⅱ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金貓!

  寶雞地區 首次拍攝到金貓影像

  視頻中,一隻可愛的小動物眺望遠方,不時扭過頭來看看。太白林業局保護科科長趙靜說:「2019年10月,我們局的工作人員在日常巡護中意外發現了這隻小動物。它是在黃柏塬自然保護區荒草坪用紅外相機拍攝到的,當時我們確定不下來,最終通過圖片的對比和專家的確認,這就是一隻中等體型成年的金貓。通過信息查詢,確認這次拍攝到的金貓影像是寶雞地區首次拍攝到的。」

  據介紹,金貓也叫亞洲金貓,國家Ⅱ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是中等大小的貓科動物。體長116-161釐米;尾長400-560毫米;體重12-15千克。生性兇猛,有「黃虎」之稱,能捕食小麂、毛冠鹿、麝等偶蹄類動物,但主要以各種體型較大的齧齒動物為食。在國內,分布於秦嶺南坡、西藏、安徽、四川、雲南、廣西、廣東、福建和江西等地。《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1998)中的數據顯示,中國分布的金貓種群數量約為3000-5000隻。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5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大熊貓做標記

  金絲猴交配都被拍到

  一隻憨態可掬的秦嶺大熊貓在鏡頭前耍起「雜技」。視頻顯示,在冰雪覆蓋的林子中,大熊貓走到一棵樹前,麻利地擺好姿勢,然後用一條後腿將自己一下又一下的調整到更高的位置,迅速做好標記離開。

  大熊貓大多數的交流都是通過留在棲息地的氣味標記來實現。在非發情季節時,聞到陌生熊貓的氣味它們就會離開。發情季節時,一隻雌性大熊貓的氣味可能表示她已經做好交配的準備,並且希望吸引雄性前來。

  還有一段讓人「臉紅」的視頻,秦嶺金絲猴充分詮釋了「猴急」這個詞,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交配行為的全過程被紅外相機拍到。秦嶺金絲猴,又名川金絲猴,秦嶺亞種,性情溫順,活潑好動,一般4歲左右性成熟,雌性較雄性略早。

  從2016年到2019年,黃柏塬自然保護區及周邊區域共布設紅外相機220臺次,收集照片6萬多張,視頻1萬多段。共記錄獸類19種,鳥類8種,其中包括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5種。趙靜表示:「通過巡護監測、數據分析,大熊貓及其伴生動物,金絲猴、羚牛、斑羚,野生動物棲息地不斷在擴大,種群數量發現的頻次也逐年增加,前幾年發現有些地方沒有出現大熊貓和半生動物,這些年又出現了。通過這幾年的生態修復,環境明顯越來越好。」

來源:三秦都市報

編輯:曹靜

相關焦點

  • ...太白林業局抓拍到多段野生動物珍貴視頻 寶雞地區首次拍攝到金貓
    12月9日,記者從陝西省太白林業局了解到,2019年,陝西省太白林業局架設紅外相機67臺次,收集到照片7086張、視頻2706段。通過數據分析,首次拍攝到絕少出現在公眾視野中的神秘貓科動物——金貓!紅外相機拍攝到的大熊貓(據陝西省太白林業局)紅外相機上陣拍下野生動物高清「寫真」 寶雞地區首次拍攝到金貓記者從陝西省太白林業局拍攝到的視頻中看到
  • 野生動植物|陝西省太白林業局抓拍到多段野生動物珍貴視頻 寶雞...
    寶雞地區首次拍攝到絕少出現在公眾視野中的神秘貓科動物——金貓! 紅外相機拍攝到的大熊貓(據陝西省太白林業局) 紅外相機上陣拍下野生動物高清「寫真」 寶雞地區首次拍攝到金貓 記者從陝西省太白林業局拍攝到的視頻中看到,一隻金貓在一塊石頭上四處機警的張望著,不時扭頭看看。
  • 陝西鷹嘴石省級自然保護區首次拍攝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金錢豹影像
    近日,鷹嘴石省級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回收紅外相機時發現,今年8月拍攝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金錢豹影像,這是該保護區建立十六年來首次,也是陝西商洛鎮安轄區內近四十年首次拍攝到金錢豹影像。經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教授卜書海鑑定,今年8月4日和8月7日兩次拍攝到金錢豹的身影。從照片上顯示,這是一隻成年健康的金錢豹,拍攝地點在保護區核心區鷹嘴石,海拔2500米左右。金錢豹主要生活在有森林的山地和丘陵地帶。它形狀似虎,但是體型比虎略小,全身布滿圓形或橢圓形的黑色斑點。金錢豹作為頂級掠食者,是生態質量的指示性物種,它們的遷移、定居可以直觀地反映出地區生態系統的整體情況。
  • 清涼峰自然保護區首次拍攝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穿山甲
    【清涼峰自然保護區首次拍攝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穿山甲】近日,清涼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在新一輪紅外相機數據採集過程中發現,首次拍攝到野生中華穿山甲影像資料。這是杭州市境內首次發現野生中華穿山甲。經過5年多的積累和逐步完善,浙江清涼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已經建立了較為成熟的野生動物監測體系。
  •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尾海雕「做客」寶雞千湖溼地
    來源:寶雞資訊網近日,有工作人員在寶雞千湖溼地省級自然保護區拍攝到兩隻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白尾海雕。據了解,這也是今年來首次有兩隻白尾海雕同時到訪寶雞千湖溼地。據保護區朱䴉管理員張虎介紹,白尾海雕在三年前已經到訪過寶雞千湖溼地,但過去兩年都只發現了一隻,兩隻同時發現還是首次。白尾海雕被譽為「鳥中老虎」,是一種大型猛禽,體長84~91釐米,成鳥多為暗褐色,後頸和胸部羽毛為披針形,頭、頸羽色較淡,為沙褐色或淡黃褐色,嘴、腳黃色,尾羽呈楔形純白色。
  • 雲南昌寧首次拍攝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林麝
    圖為2020年12月30日通過紅外相機在雲南省昌寧瀾滄江縣級自然保護區拍攝到的雄性林麝。(動圖素材來源:雲南省昌寧縣融媒體中心)記者從雲南省昌寧瀾滄江縣級自然保護區獲悉,該保護區近日通過紅外相機首次拍攝到了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林麝的活動影像。
  • 陝西一自然保護區首次拍攝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金錢豹影像
    劉彤)▲陝西鷹嘴石省級自然保護區拍攝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金錢豹影像陝西鷹嘴石省級自然保護區供圖  中新網西安10月24日電陝西省鷹嘴石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近日在回收紅外相機時發現,視頻影像中拍攝到了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金錢豹,這是陝西省鎮安縣轄區內近40年首次拍攝到金錢豹影像。
  • 韓城市首次拍攝到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原麝
    近日,記者從韓城市林業局獲悉:日前,黃龍山褐馬雞保護研究中心工作人員在對架設於保護區內的紅外相機拍攝的照片、視頻進行半年的常規收集、整理時,發現了罕見的野生動物活動蹤跡。經西北大學生命科學院楊興中教授鑑定,視頻中的野生動物為原麝,是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已被列為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易危種。視頻資料顯示,原麝活動蹤跡在保護區被拍攝到的最早時間為去年12月,最晚的一次在今年3月。從其中一段視頻中可清晰看到,原麝在山頭林地中作短暫停留,並機警地環顧四周,在確定無危險後矯健地跑入林中,膽怯而靈敏的特性展現無餘。
  •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陝西牛背梁自然保護區首次監測到野生川金絲猴
    10月31日,華商報記者從陝西省林業局獲悉,近期,陝西牛背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對回收紅外相機監測數據進行整理分析時發現,今年5月20日與8月5日分別在老林保護站西溝峽和北溝保護站石窯溝監測拍攝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川金絲猴影像
  • 吉林天橋嶺林區首次拍攝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原麝實體影像
    11月18日,中國吉林網從吉林天橋嶺林區獲得消息:天橋嶺林區首次拍攝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原麝實體影像。11月15日,天橋嶺林業局新華林場副場長唐乃雲和工作人員李洪剛在天橋嶺林業局新華林場採集紅外相機信息時,發現架設在新華北溝的一臺紅外相機拍攝到一段原麝的視頻,視頻時長5秒,拍攝時間為7月10日9點48分,據悉,這是在天橋嶺林區首次拍攝到活體原麝,模樣呆萌,經東北虎豹國家公園管理局天橋嶺局工作人員鑑定這是一隻成年雄性原麝,這也是天橋嶺林區首次拍攝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原麝。
  • 視頻:南寧大明山首次監測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熊猴
    近日,大明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通過野外動態監測紅外線相機,首次監測記錄到國家Ⅰ級保護動物熊猴。通過視頻觀察,這一處崖邊是熊猴遷移經過路線之一,也是猴群短暫休息的地方。▼熊猴學名 Macaca assamensis,獼猴亞科 - 獼猴屬,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Ⅰ級,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08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近危(NT)。
  • 寶雞嚴打破壞野生動物資源違法犯罪 舉報電話公布
    西部網寶雞訊(記者 魯鵬飛)按照《寶雞市打擊整治破壞秦嶺野生動物資源違法犯罪專項行動實施方案》要求和省公安廳、省森林公安局、市公安局的安排部署,寶雞市森林公安局決定即日起組織開展「嚴厲打擊破壞野生動物資源違法犯罪專項行動」。如果遇到非法獵捕、殺害、收售珍貴野生動物的行為,市民可以向寶雞市森林公安局舉報。
  • 雲南南澗首次近距離拍攝到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黑頸長尾雉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近日,雲南南澗無量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在巡護過程中,首次近距離拍攝到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黑頸長尾雉的珍貴圖片,黑頸長尾雉帶領著一群寶寶在林間玩耍非常罕見每年的3—7月是黑頸長尾雉的繁殖期,鳥類監測人員普朝柱在南澗屆山也拍攝到黑頸長尾雉媽媽帶領7個寶寶在林間漫步的圖片,據介紹,這也是首次在非自然保護區記錄到黑頸長尾雉活動影像。
  • 雲南南澗首次近距離拍攝到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黑頸長尾雉
    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近日,雲南南澗無量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在巡護過程中,首次近距離拍攝到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黑頸長尾雉的珍貴圖片,黑頸長尾雉帶領著一群寶寶在林間玩耍非常罕見。每年的3—7月是黑頸長尾雉的繁殖期,鳥類監測人員普朝柱在南澗屆山也拍攝到黑頸長尾雉媽媽帶領7個寶寶在林間漫步的圖片,據介紹,這也是首次在非自然保護區記錄到黑頸長尾雉活動影像。
  • 陝西漢中:紅外相機再次拍攝到野生大熊貓等珍稀動物影像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近日,在陝西漢中留壩縣,桑園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回收布設的紅外相機時,發現拍攝到了野生大熊貓、羚牛、 金絲猴、 林麝等珍稀野生動物的畫面。這一段野生大熊貓的影像,是布設在陝西桑園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核心區的紅外相機拍到的。
  • 浮梁:首次拍到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黑麂,總數不足6000隻
    最近,景德鎮浮梁縣林業局的工作人員在開展野外監測,在對紅外監測設備數據進行讀取的時候,發現紅外相機拍攝到了一隻成年黑麂,這是浮梁縣首次拍攝到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黑麂的影像。視頻拍攝到的黑麂時間是2018年10月18號下午3點17分,視頻中的這隻黑麂形態矯健,似乎注意到了林業部門設置的紅外監測設備,稍作停頓便離去了。黑麂是中國特有的物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野生黑麂分布範圍十分狹小,總數不足6000隻,被國際上公認是最為珍貴的鹿類之一。
  • 中國首次拍攝到一級保護動物鼷鹿高清影像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新華社昆明12月15日電(記者 趙珮然)雲南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13日對外公布,科研人員首次人工拍攝到的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鼷鹿高清影像。鼷鹿是世界上最小的偶蹄動物,體型只有兔子般大小,是現有的反芻有蹄類動物中最古老、最原始的種類之一,具有重要的科研價值。鼷鹿是我國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和中國瀕危物種紅皮書。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高級工程師羅愛東介紹,鼷鹿目前已知共38個亞種,主要分布在東南亞熱帶雨林中。
  • 大熊貓國家公園:首次在生態廊道內拍攝到野生大熊貓影像
    大熊貓國家公園管理局供圖中新網成都8月10日電 (記者 安源)記者10日從大熊貓國家公園管理局獲悉,大熊貓國家公園茂縣土地嶺大熊貓走廊帶紅外監測相機連續兩次「捕捉」到野生大熊貓蹤跡,並通過微波鏈路、電信4G鏈路實時傳回茂縣土地嶺監測中心數據平臺,拍攝時間分別為8月6日和8日。這是2002年啟動全國大熊貓生態廊道建設以來首次拍攝到野生大熊貓實體。
  • 沅陵首次發現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寬尾鳳蝶
    寬尾鳳蝶成蟲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紅網沅陵站7月21日訊(分站記者 陸丹 通訊員 吳朝暉)近日,筆者從沅陵縣林業局獲悉,懷化市林業有害生物普查組一行在借母溪自然保護區考察時發現了多隻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寬尾鳳蝶成蟲
  • 朗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首次發現Ⅰ級重點保護動物原麝(組圖)
    東北網9月11日訊(記者 侯巍)近日,黑龍江朗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公布了保護區紅外自動監測相機的監測結果,其中包括小興安嶺林區首次拍到的野生原麝照片。黑龍江朗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拍攝到的原麝。原麝是國家Ⅰ級重點保護動物,《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列為「瀕危」,種群數量極為稀少。原麝視覺嗅覺敏銳,且警惕性很高,野外極難發現。據介紹,在採集到疑似原麝照片後,朗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第一時間聯繫到黑龍江省科學院自然與生態研究所專家對照片進行鑑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