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福林媽咪
前幾天,我們的熱搜男孩兒「嗯哼」有因為換牙又上了熱搜,他和爸爸媽媽在機場登機,笑起來的樣子暴露了自己掉了一顆小門牙的事實,呆萌可愛。
很多網友看到這條熱搜,都在說,嗯哼長大了,開始換牙了。
沒錯,還在一般到了6、7歲,乳牙開始脫落,恆牙開始長出牙,從第一次參加節目到現在,很多觀眾見證了嗯哼的成長。
孩子換牙的過程,一般是從門牙開始,然後到中切牙,再到第一磨牙,然後其他乳牙被陸續替換直到12、13歲,乳牙和恆牙才能替換完畢。
中間有好幾年的過程,容易出現的問題也不少:
比如乳牙該掉卻沒有掉、在應該脫落前脫落,恆牙該長出來卻沒有萌出,乳牙還沒脫落恆牙就長出來變成雙層牙,或者牙齒之間咬合錯位等等情況,可以說是一個有風險的跳躍過程。
我小時候換牙,掉一顆牙爸媽都會問我,是上牙齒還是下牙齒啊,上牙齒就去扔到水溝裡,下牙齒就去扔到房頂上,這樣掉的牙就能更快的長出來了。
這當然沒有什麼依據,只不過是把乳牙的處理賦予一個美好的願望罷了。
換牙的過程,乳牙什麼時候掉,恆牙什麼時候長,基本是不受人的控制的,所以換牙雖然容易有問題,但是寶爸寶爸也不用過於擔心,更不用採取什麼措施。
不過有的孩子常常在牙齒鬆動後忍不住拿舌頭去舔去碰,這時候要告訴孩子,儘量不要舔,外力作用加速乳牙脫落過程,這是在打破原有的規律,而且人為的去鬆動乳牙,在掉牙的時候會更疼,甚至影響孩子進食,這就痛苦了。另外如果孩子有吮指、咬鉛筆、側偏咀嚼的習慣,也要注意提醒孩子。
其次,孩子換牙期間要注意口腔衛生,刷牙選擇軟毛刷,吃飯之後及時漱口,養成按時刷牙的好習慣。
還可以注意多曬曬太陽,少吃過硬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增強體質。
換牙是個特殊時期,但是寶媽們對孩子牙齒的關注並不是從這個時候才開始。
雖然乳牙最終都會是脫落的命運,但是如果我們放任乳牙不管,想等恆牙長出來再關注孩子的口腔健康,那就大錯特錯了。
從寶寶3-5個月長出第一顆乳牙,到乳牙全部脫落,中間有十多年的時間,孩子是要用這些原裝的牙齒吃東西的。
現在有很多孩子,在5、6歲就有蛀牙,體會到牙疼不是病,疼起來要人命的感覺。
蛀牙引起發炎,也會感染到牙床下發育中的恆牙,而且如果由於蛀牙寶寶牙齒提前脫落,也會影響到將來恆牙的整齊,所以說,寶寶護牙要趁早。
很多寶媽也有這樣的意識,或者是看到孩子有齲齒之後,會開始嚴格控制孩子,不讓孩子吃糖。前幾年《媽媽是超人》中,董潔和兒子幾次衝突,都是因為這個。
董潔不許孩子吃糖,主要就是為了防止孩子齲齒,因為頂頂牙不好,常常牙疼,還為此去醫院,所以董潔特別在意這一點,但是頂頂就是喜歡吃糖,而且和媽媽之間的親子關係也有一些問題,所以顯得特別不聽話。
糖在身體內代謝非常慢,容易導致孩子發胖;
而且會消耗大量的維生素,會造成鈣的減少,留在牙齒上的糖,更是為微生物提供了駐留地,這些都是吃糖容易齲齒的原因;
糖除了提供能量,幾乎沒有其他營養素,所以經常吃糖還會導致孩子營養不良;
甚至產生嗜糖性精神煩躁症;
對孩子的視覺和聽覺以及嗅覺發展都有很大的影響。
那為什麼孩子們都那麼喜歡吃糖吃甜食呢?
一般來說,孩子們都更偏向於比較甜、比較香的食品,寶寶在嬰兒期喝奶粉中都會有一定的糖分,甜食在精神上和情緒上都能讓孩子產生良好的感覺,也是能量和蛋白質的重要來源,孩子能量消耗比較大,糖能快速的補充能量,所以符合孩子的身體需求。
所以說,孩子喜歡吃糖,可能是孩子的本能,但是吃糖有這麼多的危害,父母應該怎麼辦呢?可以有控制的適當滿足孩子。
如果擔心孩子因為吃糖產生齲齒,我們可以看看其他避免孩子齲齒產生的方法。
蛀牙形成的原因,現代理論公認的是「四聯因素」:
一是致病微生物
二是比較甜的飲食
三是宿主,也就是牙齒
四是時間
孩子平常吃的食物中,也會含有糖分,比如水果,米飯,所以解決齲齒問題,除了可以從控制糖分入手,還可以從「時間」因素入手,孩子一天中刷牙應該不少於兩次,這樣就不會給微生物傷害牙齒的時間。
如果孩子平常不經常刷牙,或者刷牙不徹底,就容易導致牙菌斑、牙結石堆積,刺激牙體組織產生齲壞。
在孩子沒有產生齲齒之前,監督孩子每天兩次養成刷牙習慣,非常重要。
而且要注意,教給孩子正確的刷牙方法,讓每次刷牙真正起到作用。
很多寶媽都知道「巴氏刷牙法」,刷牙的時候應該是:上牙往下刷,下牙往上刷,牙刷和牙齒呈45°角,把牙縫給照顧到。
刷牙齒內側時,同樣也要保持上下刷的方式,每個面都要刷15-20次。
如果孩子已經出現了齲齒,那就要及時帶孩子去口腔醫院做治療,避免齲齒進一步加深,進而引起孩子牙髓炎,出現牙痛。
孩子有一口好牙,這是關乎一輩子幸福感的大事,俗話說吃嘛嘛香,身體倍棒,牙齒是孩子吃東西的工具,這個工具沒有維護好了,孩子才能「吃得開」,擁有健康的身體,還有「吃貨」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