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少數民族:賽德克(Sediq/Sejiq/Seediq)

2021-01-10 中國臺灣網

  賽德克,在賽德克語中意指「真正的人」,因其文化習俗與泰雅相似,自日本侵佔臺灣時期起,就一直被歸屬為泰雅的亞族,直至2008年4月才被確認為賽德克,成為臺灣少數民族的第14個族群。  

  賽德克氏族發源於南投仁愛鄉的濁水溪上遊,並在此分成德克搭雅、都達、太魯閣三個最早的社群。大約18世紀,這三個社群因為人口增加、土地不敷使用,各有一部份人翻越中央山脈分水嶺,遷徙到花蓮縣境內,形成了居住在南投仁愛鄉的西賽德克,以及居住在花蓮縣秀林、萬榮、卓溪鄉的東賽德克。而每一地方族群之下又各分成三個社群,總數共有六個社群。其中東賽德克德魯固群已在2004年另劃歸為「太魯閣」族群。  

  賽德克人的傳統生活方式和習俗,是重視男獵女織的男女分工,也擁有紋面成年禮及嚴守祖靈禁忌等傳統習俗。部落是最基本的自治單位,屬於沒有世襲頭目的平權社會,由領導能力強的人出任部落領袖,狩獵、出草也由英勇的族人擔任領袖。當遇到部落有重大事情時,則是由長老會議決策,部落組織對內具有保護功能,對外則負有與其它部落保持聯絡的責任,是一個同地域同盟共利的團體。  

  賽德克也擁有泰雅族群類似的兼有宗教和互助性質的「嘎嘎」團體,只是賽德克語稱之為「嘎呀」。賽德克的嘎呀成員幾乎都屬同一部落,很少出現泰雅那種跨部落的情況。同一個嘎呀的成員之間,有共同從事祭祀、協助參與復仇、集體分攤賠償的義務,而且「嘎呀」也可解釋為部落的習慣法律或傳統禁忌。

Sediq / Sejiq / Seediq

   Sediq, Sejiq or Seediq refers to 「true person」 in the tribe’s native language. Due to similarities with the Atayal in terms of culture and customs, scholars originally defined the Sediq as a branch of the Atayal tribe. However, in April of 2008, the Sediq was recognized as Taiwan’s 14th official tribe. 

   The Sediq were originally located along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Zhuoshui River in Renai Township of Nantou County. From there, they branched out into three groups: Tkdaya, Teuda and Truku. Around the 18th century, due to a growing population, some members of the Sediq tribe crossed the Central Mountain Range to arrive in present-day Hualien County. Those that remained in Renai Township were referred to as the western Sediq and those that resided in Hualien were referred to as the eastern Sediq. In 2004, the eastern Sediq were incorporated into the Truku. 

   Traditionally, the males hunted and the females wove cloth. The Sediq practiced facial tattooing as part of the coming-of-age rites and observed the taboos and lessons passed down from the ancestors. The society was based on equal rights and there was no chieftain system. Those with outstanding qualities were chosen to lead the village. Hunting and warring expeditions were led by the bravest warriors. If the village met with a major crisis the elders』 council would decide on a solution. 

   Similar to the 「Gaga」 of the Atayal tribe, the Sediq had a group, called the 「Gaya」 to oversee the religious practices and customs. The 「Gaya」 can also be interpreted to mean the common law or traditional taboos of the village.

相關焦點

  • 臺灣少數民族14族群簡介(圖)
    臺灣少數民族是寶島臺灣的主人,臺灣少數民族是中華民族大家庭的重要一員,是中國少數民族獨特的一支。
  • 臺灣寫真:揭開臺灣少數民族手紋的神秘面紗
    中新社屏東12月26日電 題:揭開臺灣少數民族手紋的神秘面紗   中新社記者 史元豐 路梅   居住在臺灣南部的少數民族排灣族群,雖沒有文字,卻以紋身的方式在手上記錄家族「密碼」。如今,全臺灣仍健在的手紋老人不過十數人。中新社記者日前探訪了其中一個村落,揭開手紋的神秘面紗。
  • 組圖:臺灣少數民族小朋友參觀動物園側記
    組圖:臺灣少數民族小朋友參觀動物園側記 2012年07月19日 07:35 來源:中國臺灣網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列印
  • 臺灣少數民族大陸「過冬」體驗:又「凍」又「暖」
    (中國臺灣網 張玲 攝)   「身處溫度在零下的北京,我終於知道了什麼叫做『凍』!」來自臺灣的卑南姑娘莊詠晴對記者說。12月7日至12日,來自臺東、花蓮的臺灣少數民族參訪團來到北京參加了北京市臺聯組織的參訪活動,體驗了一把「零下之旅」。但也是在與臺灣不一樣氣候的北京,他們感受到了像家人一樣的溫暖。
  • 走進臺灣少數民族村落:抽籤射箭定下姓氏(圖)
    隨著臺灣新一屆「立法委員」選舉以及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的臨近,總人口約為45萬多人、佔島內人口2%左右的臺灣少數民族,又成了各方勢力必搶的票源。   「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啊,阿里山的少年壯如山」,大陸老百姓大多只在這優美的歌聲中體會過島內少數民族生活的片斷。近日,《世界新聞報》特約記者親赴寶島,深入到這些少數民族生活的部落,揭開這些神秘、古樸民族的原貌。
  • 「臺灣少數民族系列」魯凱族--傳統保守又團結
    「魯凱」二字意指住在深山的人。是臺灣少數民族中依人口排名第六的族群。   巴嫩公主 (又譯巴冷公主、芭嫩公主或巴楞公主)   阿達裡歐是祂羅巴林湖神即大鬼湖,也是「魯凱族」族人的祖靈─百步蛇王。千年來獨自居住在鬼湖地帶守護著魯凱族人。面目清秀斯文、英俊挺拔;但個性冷漠寡言。以前常有村人不小心在鬼湖森林迷路,都是受了他的恩惠才找到出路。平日最大的娛樂便是獨自吹奏著短笛,應和著笛聲哼出自編的幾首歌曲。
  • 走進臺灣少數民族部落:遺落血統的千年執拗
    中新社臺東10月2日電 題:走進臺灣少數民族部落:遺落血統的千年執拗  中新社記者 朱曉穎 陳立宇  臺灣東海岸一座「鐵花村」,有意無意間,聚成少數民族「音樂部落」。天幕絳紫,三千盞五彩紙燈初夜中蜿蜒逶迤,族人樂器點拍奏唱,似置人於原始部落。
  • 揭開臺灣少數民族手紋的神秘面紗 記錄家族「密碼」
    揭開臺灣少數民族手紋的神秘面紗 記錄家族「密碼」 (3/6) "← →"翻頁
  • 兩岸族韻喜福匯走進臺灣少數民族部落交流互動
    (中國臺灣網  普燕攝)  中國臺灣網10月31日臺東訊 (記者 普燕)「通過兩岸少數民族的演出交流,不僅讓我們了解到大陸的少數民族多元文化,同時也為我們部落的年輕人如何更好繼承和發揚本民族文化打開了思路」,臺灣阿美族歌王林照玉女士31日接受記者時如此感嘆。
  • 臺灣少數民族抗日事件(六)
    其中霞喀羅警備道路全長53.6公裡,沿途平均每2.3公裡就設置一座警所作為防衛,警所密度之高,堪稱臺灣歷史上之最。  這場延宕了十三年的抗日戰爭共發生了4次大的戰鬥。首役是1913年日軍以3384人從五峰鄉上坪社仰攻,激烈的戰鬥持續不斷。在日軍死亡98人,傷147人後,霞喀羅群部落才因彈藥耗盡而終止抵抗。
  • 臺灣少數民族介紹:魯凱族(圖)
    魯凱族    魯凱,是臺灣少數民族中人口排名第六的族群。他們依聚居住地不同而分為三個社群,人數最多的是居住在屏東縣霧臺鄉的西魯凱群,其次是分布臺東縣卑南鄉、金峰鄉的東魯凱群。居住在高雄縣茂林鄉的多納、萬山、茂林三社群,因在歷史上基本上與東、西魯凱族群互不來往,語言上各社自成一體,又稱作魯凱下三社群。
  • 臺灣少數民族:泰雅(Atayal)
    泰雅,聚居地從南投縣濁水溪向北延伸分布到宜蘭縣和平溪為界,佔據了臺灣面積最廣的山地,是臺灣少數民族中人口數居第三位的族群。泰雅,意指和自己一樣的人。
  • 海峽對岸的臺灣島上,那裡的少數民族及其姓名也頗有意思
    而在海峽對岸的臺灣島上,那裡的少數民族及其姓名也頗有意思。據有關專家研究,臺灣原住民分為九族,即泰雅族、阿美族、賽夏族、布農族、鄒族、魯凱族、排灣族、卑南族與雅美族。泰雅族為父系社會,沒有姓氏,只有名字,實行父子連名制,但一般情況下不連母名。
  • 臺灣少數民族排灣織布 許春美巧手傳技藝
    華夏經緯網9月10日訊: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利用腳板固定、雙手利落來回透過經線挑花,72歲排灣族工藝師許春美,將排灣族困難織布技巧展現得淋漓盡致,笑稱曾經迷途過的她,正用全身精力,傳承老祖宗的智慧,也為族人留下這重要寶藏。
  • 臺"農委會":少數民族可免票進出12處森林遊樂區
    華夏經緯網5月31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去年少數民族日向少數民族道歉,措施持續推出。「農委會」林務局公布,設籍12處森林遊樂區行政區域的少數民族,只要持身份證明文件,即日起免票入園,返鄉不困擾。
  • 百步蛇、山豬牙與百合花 臺灣少數民族之魯凱人
    百步蛇、山豬牙與百合花 臺灣少數民族之魯凱人 2008年01月25日 14:02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在臺灣的少數民族中,魯凱人不算太多,約有9000餘人,散布在高雄、臺東一帶,尤以霧臺鄉最為知名。臺灣的許多地名是不能望文生義的,如牡丹社並無國色天香的牡丹,花蓮也沒有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不過,霧臺倒是個例外,它地處中央山脈南端的大武山區,海拔在1000米左右,長年白霧繚繞、景色迷人,年平均氣溫約17至18℃,即便是盛夏亦涼爽宜人。
  • 少數民族中,那些與水有關的節日,你知道有哪些?
    中國有55個少數民族,這些少數民族的節日數不勝數,各民族的節日豐富多彩,著名的有:蒙古族的那達慕、傣族的潑水節、傈僳族的刀杆節、彝族的火把節、白族的三月街、哈尼族的扎勒特、藏族的酥油花燈節、景頗族的目腦縱歌、拉祜族的月亮節、苗族的花山節等等。
  • 檳榔樹下的臺灣來客
    在黃義雄看來,海南不僅在吃檳榔上與臺灣有著相似的風俗,兩地少數民族的習俗也十分相近。看到檳榔谷裡的黎族原始村落保護地介紹,婦女以在臉上刻紋身為美,他說,臺灣中部的泰雅族群和東部的阿美族群也是這樣,女性臉部的紋飾成「V」字型,紋身的複雜程度代表著她們在部落裡的身份地位。
  • 臺灣「高砂義勇隊」的歷史真相
    據臺灣媒體報導,近日,臺灣原住民部落工作隊、原住民女「立委」高金素梅辦公室已發起名為「還我祖先的靈」的連署活動,獲得數百位原住民和非原住民的支持,他們還計劃將臺灣原住民所在的二十個部落舉辦巡迴影像展,公布當年日本軍國政府迫害臺灣原住民的歷史資料。由六十多人組成的臺灣高砂義勇隊遺族「還我祖靈行動」代表團,於6月13日赴日本靖國神社抗議,要求靖國神社將高砂義勇隊犧牲者除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