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步蛇、山豬牙與百合花 臺灣少數民族之魯凱人

2021-01-08 中國新聞網

百步蛇、山豬牙與百合花 臺灣少數民族之魯凱人

2008年01月25日 14:02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發表評論

霧臺村教堂一景。

霧臺村一景。

  告別三地門鄉熱情的排灣朋友,我們趕到霧臺——魯凱人的大本營。

  在臺灣的少數民族中,魯凱人不算太多,約有9000餘人,散布在高雄、臺東一帶,尤以霧臺鄉最為知名。臺灣的許多地名是不能望文生義的,如牡丹社並無國色天香的牡丹,花蓮也沒有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不過,霧臺倒是個例外,它地處中央山脈南端的大武山區,海拔在1000米左右,長年白霧繚繞、景色迷人,年平均氣溫約17至18℃,即便是盛夏亦涼爽宜人。

  沿山道一路盤旋攀高,兩側山勢雄渾,不時見山壁間白練高懸,飛瀑垂濺。進入霧臺鄉後地界後,一座板巖構築、雕有百步蛇等圖騰的山門迎四方來客;穿過山門,繼續穿行雲霧漫漫的山間,日暮時分,我們來到魯凱之鄉的最大聚落——霧臺村。

  入得村來,先找預定的一家民宿——「夢想之家」,沿途不斷「遭遇」盛裝華服、面色酡紅的青年男女。「夢想之家」的老闆杜得志先生一見我們就大呼「你們怎麼才來」,原來,一場魯凱婚禮剛剛結束,我們遇到的就是參加完婚禮盡興而歸的魯凱姑娘小夥。

  杜得志原來在城市工作,他的正業是教師。身為魯凱人的一員,他有一個夢想,那就是為傳承與推廣魯凱歷史文化盡一份責任。為了實現這個夢想,幾年前,杜得志和夫人杜惠蘭回到家鄉霧臺,前後花了3年的時間,歷經種種困難,建成了民宿「夢想之家」。「夢想之家」整個造型呈半甕形,庭院以石板鋪設而成,有石板桌椅供旅人乘風納涼,大門以石頭裝飾,內部以傳統石板搭建,配合木雕、編織等,加上精心放置的打獵工具、獸骨燈、陶壼等,極富創意並具魯凱風味。整個民宿的格局是家庭式的,不多的幾間客房,布置得溫馨可人。

  我們稍事安置,即聽得主人召喚「吃晚飯了」。來到客廳,已經有一桌房客在進餐,彼此點頭微笑打過招呼,我們也開始享用「魯凱風味餐」。小米是魯凱人的主食,所以餐桌上頗多小米食品。杜得志陪在一旁,閒話家常般地向我們介紹著魯凱的特色文化。原來,魯凱與排灣兩個族群頗多相似之處,均以嚴明的社會等級、精緻的工藝傳統著稱,但在繼承上,魯凱實行長男繼承制。

  吃完晚飯,杜得志開始播放介紹霧臺的資料片,以便房客們更直觀了解魯凱文化。霧臺最熱鬧的時節是每年8月中旬的豐年祭,那時,離鄉在外的魯凱人都回到家鄉共襄盛舉,感謝上天賜予作物的豐收,並祈求平安。豐年祭的前夕,村落便籠罩在濃厚的節慶氣氛中,家家戶戶一面忙著縫製傳統舞衣,一面忙著用稻米摻小米釀造甜酒。祭典當天最為熱鬧,迎靈、獻祭、山地歌舞、鞦韆大賽、拋物比賽等傳統民俗活動輪番登場,一直到深夜才結束。其中最盛大的活動是蕩鞦韆,鞦韆以4根長竹為骨架,單索的末端環繞成一個圓圈,女孩兩腳合併踏在圈內用力蕩高,男子在旁協助,成為男女互相認識、傳達情意的管道。

  看完資料片,我們信步走出「夢想之家」,感受夜的霧臺。只覺涼風帶來些許寒意,冷月高懸,夜幕低垂,整個村落仿佛已沉入夢鄉。杜得志告訴我們,豐年祭以外的時日,霧臺便恢復寧靜,只有少量登山露營者及對部落風情有興趣的遊客尋幽而來。夜宿霧臺,更能感受山居生活的恬靜溫馨。

  一夜無夢。清晨醒來,陽光普照,晴空萬裡。杜得志陪我們沿著名的巖板巷而上,感受日光下的霧臺。以石板為底,陶壺為指引標記的巖板巷,自開放以來吸引了大批遊客,沿路的新舊石板屋、雕刻作品,是領略魯凱文化的最佳入門途徑。

  利用山石搭建的石板屋,是魯凱建築的精華。石材是就地取材的黑色片巖,再以人工切鑿、搭蓋而成,住起來涼爽舒適。杜得志帶我們來到達拉拔樣頭目家,指著屋外的大榕樹和立石標記告訴我們:「仔細觀察石板屋的格局,可以猜出主人的身份。在貴族中,只有頭目才可以在住房入口的簷桁上雕刻蛇、鹿、人頭等花紋,住房的面積也比較大,室內正堂迎門的柱上有人像雕刻。頭目家門前立獨石,有榕樹。大頭目家屋外總是會有一個大型庭院,當部落有重大事情需要由頭目向族人宣布時,族人們便會在頭目家屋前集合,因此需要一個較大的空間。」另外,過去貴族擁有裝飾上的特權,因此發展出精湛的雕刻、刺繡、制陶技藝。人物、臉譜及百步蛇圖案是常見的裝飾題材,其中百步蛇是貴族特有的紋飾,將其應用在住屋的木雕、身體的刺青、陶壺的紋飾及服飾的刺繡上,是身份的象徵。傳統魯凱禮服則大量運用細緻的編織,並以彩珠、貝殼、銀飾串繡出繁複華美的圖案。與服裝搭配的飾物,魯凱人也有講究:山豬牙象徵狩獵的驕傲,須親自獵殺到山豬的魯凱勇士才能佩戴;而魯凱人最愛的百合花,則只有善獵的勇士與貞潔的女子才能佩戴。

  濃鬱的魯凱風情,豐富的山地文化,構成了霧臺獨特的旅遊資源。近年來,隨著族群意識的增強,原來為就業、求學等謀生需要外流的人口,又逐漸回流,回到家鄉從事旅遊服務業,村中隨處可見的民宿就是證明。這些結合現代工藝新建的石板屋,各具特色、美輪美奐,像「夢想之家」一樣,已經成為霧臺村亮麗的風景。除此之外,杜得志告訴我們,霧臺村還有一個重要的地標——教堂。原來,基督教尚未傳入時,魯凱人的傳統信仰是「多神」制。自基督教傳入魯凱部落後,族人大部分轉為信仰基督教。位於霧臺村高處的教堂,屋頂尖尖,石塊砌成的外牆十分樸拙,裝飾著魯凱風格的雕塑、木雕和百合花等圖案,仿佛童話故事中的夢幻小屋。

  「霧臺,真是一個特別的地方。下次有機會我們還要來。」聽了客人的贊語,追夢人杜得志黝黑的面龐上浮出由衷的微笑。「讓我們魯凱人的文化被更多的人了解,為我們的後代子孫珍視,一代一代傳承下去,是我的夢想。我很高興,這個夢想正在實現的過程中。」本報記者 王堯 聶傳清

【編輯:魏恆】

相 關 報 道

相關焦點

  • 他們崇尚百步蛇和百合花:尋訪臺灣原住民魯凱人
    在如歌如畫的美景中,繁衍生息著3000多名臺灣高山原住民魯凱人。在傳說中,他們是百步蛇的「後裔」;而美麗的百合花,則是他們心目中「完美的化身」。  魯凱人的文化長廊  一條黑頁巖砌成的石板巷,把我們引入霧臺社區魯凱人歷史與藝術的世界。
  • 臺灣少數民族介紹:魯凱族(圖)
    魯凱族    魯凱,是臺灣少數民族中人口排名第六的族群。他們依聚居住地不同而分為三個社群,人數最多的是居住在屏東縣霧臺鄉的西魯凱群,其次是分布臺東縣卑南鄉、金峰鄉的東魯凱群。居住在高雄縣茂林鄉的多納、萬山、茂林三社群,因在歷史上基本上與東、西魯凱族群互不來往,語言上各社自成一體,又稱作魯凱下三社群。
  • 「臺灣少數民族系列」魯凱族--傳統保守又團結
    「魯凱」二字意指住在深山的人。是臺灣少數民族中依人口排名第六的族群。   巴嫩公主 (又譯巴冷公主、芭嫩公主或巴楞公主)   阿達裡歐是祂羅巴林湖神即大鬼湖,也是「魯凱族」族人的祖靈─百步蛇王。千年來獨自居住在鬼湖地帶守護著魯凱族人。面目清秀斯文、英俊挺拔;但個性冷漠寡言。以前常有村人不小心在鬼湖森林迷路,都是受了他的恩惠才找到出路。平日最大的娛樂便是獨自吹奏著短笛,應和著笛聲哼出自編的幾首歌曲。
  • 算上臺灣16族土著,56個民族還是56支花嗎? 臺灣大陸大不同之【原住民上篇】
    >臺灣有16個部落的原住民大陸有55個少數民族臺灣原住民,這個名字是外來者(漢人、荷蘭、日本、)對臺灣島原先居住居民的稱呼。「百步蛇」是魯凱族的守護神。百合花是魯凱族的聖花,是獵過五隻公山豬的勇士或貞潔的女生才可以戴的。當你看到百步蛇、陶壺、百合花、雄鷹的羽毛等圖騰,就知道進入魯凱族的地盤了。
  • 臺灣史前文物首現百步蛇圖騰
    這個困擾臺灣考古界多年的問題,今天有了最直接證據,臺東新香蘭遺址出土一具石刀,上面刻有魯凱族和排灣族的圖騰百步蛇,這也是首次在史前文物中發現原住民圖騰,有著重大的意義。    去年杜鵑颱風襲擊,嚴重掏空了臺東海岸,也讓太麻裏海邊沉睡二千多年的新香蘭遺址意外曝光,這個遺址除了是罕見的海邊遺址外,在規模上也不亞於卑南遺址,深具考古價值。
  • 揭開臺灣少數民族手紋的神秘面紗 記錄家族「密碼」
    揭開臺灣少數民族手紋的神秘面紗 記錄家族「密碼」 (3/6) "← →"翻頁
  • 白河花蛇百步石梯720餘步、近千米
    花蛇百步梯石梯中的天梯 中國境內叫百步石梯的地方不在少數,有的徒有虛名,因為它們是用水泥修造的;有的過於「秀氣」,因為它們只有百餘步。
  • 大學生被百步蛇咬傷 臺灣花蓮縣派直升機救援
    圖片來源《聯合報》  中新網7月3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臺灣成功大學登山社6名成員上周五從花蓮縣卓溪鄉入山,預計花14天爬清朝八通關越嶺古道,1日傍晚,1名鄭姓馬來西亞僑生在玉裡山塔洛木溪,遭百步蛇咬傷,昨天(2日)清晨由花蓮空勤直升機吊掛下山,送往臺北榮民總醫院玉裡分院救治
  • 臺灣原住民族風情錄——魯凱族
    幸好亞磊絲這個專欄是「臺灣原住民風情錄」,而非嚴肅的人類學研究的觀點,由於久遠歷史左證文獻資料付之闕如,以往對原住民的描述大多傾向斷章取義,而若採口述記錄,又往往人言言誅,除非真正與他們長期相處,否則永遠只知道大概而已。因此深入了解會讓人更加謙虛,有一位多年的學者朋友,在魯凱部落進行雲豹數量的紅外線攝錄工作,入山一年後,每次見面滿口魯凱經,後來經過二年、三年、四年,這位朋友的話越來越少。
  • 花博會打造水舞臺_新聞圖片_中國臺灣網
    臺北花博迎賓表演《百合戀》3日曝光 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中國臺灣網11月4日消息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臺北花博會定幕劇《百合戀》昨天(3日)曝光,耗資2700萬(新臺幣,下同)打造全臺首座升降水舞臺,明晚開幕晚會首演。
  • 被百步蛇咬後真的只能走百步嗎?專家建議一步都別走
    了解了百步蛇後,我發現我真是太天真了,還好我沒有去玩這些蛇,不然就真的能體驗一些前所未有的感受或者甚至飛身上仙了。百步蛇生物學真名其實不叫百步蛇,它叫尖吻蝮,百步蛇只是民間的叫法。這種蛇它的蛇頭非常大,類似三角形,與頸部可明顯區分,頭部還有一個尖尖的吻端,那是由鼻間鱗與吻鱗尖出形成的一上翹的突起,看起來挺嚇人的,而且百步蛇的嘴裡還有4個長長的牙齒,是長管牙毒蛇,也就是說它們一般下毒都會很深,所以大家儘量避開它們吧,它們的背部則有斜方格,腹部有斑紋,末端鱗片角質化程度比較高,形成一剪尖出硬物,怎麼看都是嚇人又兇猛的毒蛇。尖吻蝮生存選擇了亞洲。
  • 被百步蛇咬後真的只能走百步嗎?建議少走動或者不走動
    不識百步蛇厲害之前,我以為百步蛇只是老一輩人編出來嚇唬大家的,好讓我們害怕它,不要去接近它,他們也少操一點心,畢竟那可是能讓你被咬傷一口走上百步就沒命的可怕東西。但是真的誰會去相信被蛇咬了一口走一百步就一命嗚呼了呢!況且被咬了之後我不走就行了,大不了我跳著動。
  • 被百步蛇咬後真的只能走百步嗎?專家建議少走動或者不走動
    了解了百步蛇後,我發現我真是太天真了,還好我沒有去玩這些蛇,不然就真的能體驗一些前所未有的感受或者甚至飛身上仙了。百步蛇生物學真名其實不叫百步蛇,它叫尖吻蝮,百步蛇只是民間的叫法。這種蛇它的蛇頭非常大,類似三角形,與頸部可明顯區分,頭部還有一個尖尖的吻端,那是由鼻間鱗與吻鱗尖出形成的一上翹的突起,看起來挺嚇人的,而且百步蛇的嘴裡還有4個長長的牙齒,是長管牙毒蛇,也就是說它們一般下毒都會很深,所以大家儘量避開它們吧,它們的背部則有斜方格,腹部有斑紋,末端鱗片角質化程度比較高,形成一剪尖出硬物,怎麼看都是嚇人又兇猛的毒蛇。尖吻蝮生存選擇了亞洲。
  • 臺灣少數民族14族群簡介(圖)
    臺灣也因此成為「人類學者研究的樂園」。  臺灣少數民族14個族群簡介如下:  其一是「太陽說」,相信人類是太陽所生的卵孵化而成的;其二是「壺生說」,認為陽光照射到陶壺,使陶壺破裂生出人類的始祖;其三是「百步蛇說」,認為人類是由百步蛇的卵孵化而成的。但無論傳說中人的起源是什麼,排灣人對百步蛇都是崇敬有加。排灣人傳統上是以狩獵火耕維生,其氏族制度是臺灣少數民族最具典型意義的貴族社會。
  • 亞洲最美花 臺灣原生種"豔紅鹿子百合"復育
    瀕臨絕種的臺灣原生種「豔紅鹿子百合」。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退休老師陳聰明復育瀕臨絕種的臺灣原生種「豔紅鹿子百合」取得重大進展,可望大量繁殖。 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華夏經緯網8月15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退休老師陳聰明在淡水楓樹湖山區復育「嚴重瀕臨絕滅」的臺灣原生種「豔紅鹿子百合」有重大進展,首次成功用人工授粉方式取得種子,並已長出小鱗莖,如果順利,後年就可大量開花。
  • 被百步蛇咬後真的只能走100步嗎?專家建議,還真是!
    了解了百步蛇後,我發現我真是太天真了,還好我沒有去玩這些蛇,不然就真的能體驗一些前所未有的感受或者甚至飛身上仙了。百步蛇生物學真名其實不叫百步蛇,它叫尖吻蝮,百步蛇只是民間的叫法。這種蛇它的蛇頭非常大,類似三角形,與頸部可明顯區分,頭部還有一個尖尖的吻端,那是由鼻間鱗與吻鱗尖出形成的一上翹的突起,看起來挺嚇人的,而且百步蛇的嘴裡還有4個長長的牙齒,是長管牙毒蛇,也就是說它們一般下毒都會很深,所以大家儘量避開它們吧,它們的背部則有斜方格,腹部有斑紋,末端鱗片角質化程度比較高,形成一剪尖出硬物,怎麼看都是嚇人又兇猛的毒蛇。尖吻蝮生存選擇了亞洲。
  • 走進臺灣少數民族部落:遺落血統的千年執拗
    中新社臺東10月2日電 題:走進臺灣少數民族部落:遺落血統的千年執拗  中新社記者 朱曉穎 陳立宇  臺灣東海岸一座「鐵花村」,有意無意間,聚成少數民族「音樂部落」。天幕絳紫,三千盞五彩紙燈初夜中蜿蜒逶迤,族人樂器點拍奏唱,似置人於原始部落。
  • 舊香蘭遺址出土文物 上雕百步蛇圖騰
    舊香蘭遺址出土文物 上雕百步蛇圖騰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3月23日 23:28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3月23日電 據「中央社」報導,臺東舊香蘭遺址又有新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