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香蘭遺址出土文物 上雕百步蛇圖騰

2021-01-08 央視網

舊香蘭遺址出土文物 上雕百步蛇圖騰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3月23日 23:28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3月23日電 據「中央社」報導,臺東舊香蘭遺址又有新發現!考古人員挖掘到距今1400年左右的部落石牆,推測有5戶住家。

    三年前,杜鵑颱風海水倒灌,也意外讓太麻裏海邊深埋地底8米的史前遺址重見天日,這處遺址是島內發現遺址中最接近海邊,在考古、地質、海洋三方面研究深具價值。

    考古人員挖掘到紡紗用的陶輪、石棺等豐富的陪葬物,其中,出土的鹿角文物正反面分別雕了九條百步蛇和太陽圖騰,是原住民重要的圖騰,考古學者李坤修推斷舊香蘭遺址是連接臺灣史前文化和原住民文化的重要環節。(盧太城)

     

責編:王壹霖

相關焦點

  • 臺灣史前文物首現百步蛇圖騰
    這個困擾臺灣考古界多年的問題,今天有了最直接證據,臺東新香蘭遺址出土一具石刀,上面刻有魯凱族和排灣族的圖騰百步蛇,這也是首次在史前文物中發現原住民圖騰,有著重大的意義。    去年杜鵑颱風襲擊,嚴重掏空了臺東海岸,也讓太麻裏海邊沉睡二千多年的新香蘭遺址意外曝光,這個遺址除了是罕見的海邊遺址外,在規模上也不亞於卑南遺址,深具考古價值。
  • 龍圖騰之前還有熊圖騰?鳳凰崇拜源自鴞圖騰?
    國慶長假最後一天,作為上海圖書館「中華創世神話」系列講座之一,葉舒憲以「龍飛鳳舞——中國圖騰神話」為題,結合對出土文物的剖析,為聽眾解析中國圖騰文化的建構為何源自「熊與鴞」。 出土文物是更直接的證據。葉舒憲展示了一方2013年安徽蕭縣採集漢畫像石圖像,圖像上,「熊」被置於左青龍、右白虎的正中,佔據主神位置,而華夏文明向來以「中」為尊。另外,考古發掘的5000年前紅山文化女神廟中也出現神熊塑像和真熊頭骨等證物。遼寧金牛山舊石器時代人類洞穴遺址中的熊頭骨則距今已有28萬年的歷史。
  • 中國最早蛇文物距今8000年:是查海先民圖騰(圖)
    阜新查海遺址出土的新石器時代陶罐上的蛇銜蟾蜍雕塑。蛇在十二生肖中居第六位,處於龍之後。龍是中華民族最早的圖騰,但在現實世界中是不存在的。龍由蛇而來,龍的主體(龍頸、龍身)是蛇的形象。龍大蛇小,故人們常稱蛇為「小龍」。在中國古老的民俗文化中,蛇是美好的象徵,是中華民族最早的圖騰之一。從距今8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開始,直至春秋戰國、漢等時期,大連乃至遼寧有很多蛇文物出土,其中就包括中國已發現最早的蛇文物。
  • 大自然上演「蛇雕英雄傳」:帶毒猛禽大戰毒蛇
    我國古人稱蛇雕為「鴆」,在飲鴆止渴的成語釋義中,它是被妖魔化的帶毒神鳥,主要以各種蛇類為食,捕殺起獵物來威猛無比。還記得金庸筆下那隻為楊過捕食蛇膽的神鵰嗎?蛇雕捕殺起獵物來,絕對稱得上現實版的「蛇雕英雄傳」。
  • 白河花蛇百步石梯720餘步、近千米
    花蛇百步梯石梯中的天梯 中國境內叫百步石梯的地方不在少數,有的徒有虛名,因為它們是用水泥修造的;有的過於「秀氣」,因為它們只有百餘步。
  • 吃蛇的鳥——蛇雕
    但是世界上就有這麼幸運的人,拍到蛇雕捕食蛇類的場面,清晰的畫面,栩栩如生的場面,勝過多少語言向我們展示出蛇雕與蛇搏鬥的勇敢和英姿:發現地面上遊動的蛇,蛇雕悄悄落下,雙爪迅速控制住蛇的7寸處,粗而短的腳趾有力地按住了滑溜的蛇身。
  • 出土文物中的十二生肖
    最近寧縣石家墓地也出土過春秋時期的類似飾件,據說是箭箙上的裝飾。 5.春秋多戈戟〔圖5〕,河南葉縣舊縣鄉四號墓(許公寧墓)出土,飾龍、虎、鳥、蛇四獸,葉縣縣衙博物館藏。 6.春秋虎形金飾件〔圖6〕,湖北棗陽曹門灣曾國墓地1號墓出土,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 豬圖騰,龍的起源?
    近代以來學者們提出各種假說,根據龍的外形和它的某些能力,認為其原型主要是蛇、鱷等爬行動物,也有認為它是遠古的恐龍,甚至認為它的原型是閃電。但是,這些假說考古上都缺少完整閉合的證據鏈。比如,龍若由蛇逐漸演進而來,出土文物中應找得到由蛇圖形逐漸變成4條腿龍的完整證據鏈。反之,按初具龍形的出土文物演進線索上溯,能否找到龍的原型?
  • 被百步蛇咬後真的只能走百步嗎?專家建議一步都別走
    了解了百步蛇後,我發現我真是太天真了,還好我沒有去玩這些蛇,不然就真的能體驗一些前所未有的感受或者甚至飛身上仙了。百步蛇生物學真名其實不叫百步蛇,它叫尖吻蝮,百步蛇只是民間的叫法。尖吻蝮為什麼叫百步蛇呢?是只要被它咬上一口的人,走上一百步就會毒發身亡嗎?
  • 龍鳳呈祥文化圖騰的地理原型淺探
    在距離三星堆古城遺址約8公裡的聯合遺址出土了一件陰線刻「龍鳳」紋盤,四川廣漢聯合遺址考古發掘項目負責人辛中華認為龍鳳紋盤中龍的形象十分成熟,中國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員王仁湘撰文認為很可能是一隻虎,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長陳衛東也認為應該是虎,許多專家都發表了各自的觀點,成為2020年的一個文化熱點。四川廣漢聯合遺址出土的這件陶盤文物當中的刻紋,到底是龍鳳紋盤,還是虎鳳紋盤?
  • 被百步蛇咬後真的只能走百步嗎?建議少走動或者不走動
    不識百步蛇厲害之前,我以為百步蛇只是老一輩人編出來嚇唬大家的,好讓我們害怕它,不要去接近它,他們也少操一點心,畢竟那可是能讓你被咬傷一口走上百步就沒命的可怕東西。但是真的誰會去相信被蛇咬了一口走一百步就一命嗚呼了呢!況且被咬了之後我不走就行了,大不了我跳著動。
  • 被百步蛇咬後真的只能走百步嗎?專家建議少走動或者不走動
    了解了百步蛇後,我發現我真是太天真了,還好我沒有去玩這些蛇,不然就真的能體驗一些前所未有的感受或者甚至飛身上仙了。百步蛇生物學真名其實不叫百步蛇,它叫尖吻蝮,百步蛇只是民間的叫法。尖吻蝮為什麼叫百步蛇呢?是只要被它咬上一口的人,走上一百步就會毒發身亡嗎?
  • 古代豬圖騰是龍的起源嗎
    今天,標準的龍具有鹿角、蛇身、鷹爪、狗鼻、牛嘴、魚鱗、蝦須等複合特徵,既像典型食草動物(比如有角),又像食肉動物(比如有爪牙)。  少有人相信古代有龍這樣的動物,但它的原型是什麼?近代以來學者們提出各種假說,根據龍的外形和它的某些能力,認為其原型主要是蛇、鱷等爬行動物,也有認為它是遠古的恐龍,甚至認為它的原型是閃電。  但是,這些假說考古上都缺少完整閉合的證據鏈。
  • 專家:"龍崇拜源於熊圖騰說"證據不充分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紅山文化遺址開始挖掘之後,便迅速以迥異於中原地區文化遺址的文明引起世界考古學界的關注。    今年4月,葉舒憲和另外三名學者趕赴紅山文化區域做田野調查。葉舒憲認為,儘管紅山文化也受到考古學界的關注,但長期以來學界一直將考古重點放在中原,對那片土地並未有太多的了解。根據他對紅山文化遺址文物的考察,紅山文化存在著一種信仰:熊圖騰。
  • 食蛇的猛禽不易見到,相較與蛇雕短趾雕更是難得一見
    短趾雕是鷹科短趾雕屬的猛禽,又叫短趾蛇雕。體長約65釐米。身體沉重,上體灰褐,下體白而具深色縱紋,喉及胸單一褐色,腹部具不明顯的橫斑,尾具不明顯的寬闊橫斑。虹膜-黃色;嘴-黑色;蠟膜-灰色;腳-偏綠。冬季通常無聲,偶作哀怨的咪咪叫聲。
  • 中國傳統文化,雕塑文化,原始社會圖騰雕塑
    像蛇、蜥蜴、鷹、梟(貓頭鷹)、虎、熊、龜等等,都具備著古人無法達到的一些神奇能力,人們膜拜它們,更希望能夠具備和它們一樣的本領,和嚴酷的大自然搏鬥。這就是動物圖騰崇拜。正如學者們指出的:「商周時期以及以後的繪畫、雕塑中盛行的龍、鳳、梟、朱雀、玄武、金烏、蟾蜍等神話性質的紋樣圖案,也許和這時代蜥蜴、鷹、梟、烏龜、蛙等動物與形象有著信仰。上的繼承演變關係。」
  • 百步蛇、山豬牙與百合花 臺灣少數民族之魯凱人
    百步蛇、山豬牙與百合花 臺灣少數民族之魯凱人 2008年01月25日 14:02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發表評論 進入霧臺鄉後地界後,一座板巖構築、雕有百步蛇等圖騰的山門迎四方來客;穿過山門,繼續穿行雲霧漫漫的山間,日暮時分,我們來到魯凱之鄉的最大聚落——霧臺村。   入得村來,先找預定的一家民宿——「夢想之家」,沿途不斷「遭遇」盛裝華服、面色酡紅的青年男女。「夢想之家」的老闆杜得志先生一見我們就大呼「你們怎麼才來」,原來,一場魯凱婚禮剛剛結束,我們遇到的就是參加完婚禮盡興而歸的魯凱姑娘小夥。
  • 被百步蛇咬後真的只能走100步嗎?專家建議,還真是!
    了解了百步蛇後,我發現我真是太天真了,還好我沒有去玩這些蛇,不然就真的能體驗一些前所未有的感受或者甚至飛身上仙了。百步蛇生物學真名其實不叫百步蛇,它叫尖吻蝮,百步蛇只是民間的叫法。尖吻蝮為什麼叫百步蛇呢?是只要被它咬上一口的人,走上一百步就會毒發身亡嗎?
  • 《神鵰俠侶》:楊過遇到雕和蛇打架,幫雕不幫蛇,有4點重要原因
    楊過在被郭芙砍了一隻胳膊後,路遇雕和蛇二物在打架,他為什麼會幫助大雕而不幫助蛇呢?啟女俠認為:楊過幫雕,原因有四點。一,楊過從小在桃花島長大,郭靖黃蓉他們養了一對雕,楊過從小就和雕們產生了深厚感情,對雕有著天然好感。
  • 1.3 早期太陽崇拜和鳥蛇圖騰探源
    在其他新石器時代遺址中,我們也經常能見到「太陽鳥」飾紋,大都是太陽與鳥的組合,或在太陽中繪刻鳥紋,或在鳥身上繪刻太陽紋。那個時候,太陽鳥又被稱作烏金、陽鳥、鸞鳥、鳳鳥等,並最終演變為鳳圖騰。在距今四五千年的中國稻作民族地區,幾乎是「太陽鳥」的天下。直至周代以後,「太陽鳥」的主體地位才逐漸為「龍紋」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