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鳳呈祥文化圖騰的地理原型淺探

2021-01-17 何連紅的學習筆記

龍鳳呈祥文化圖騰的地理原型淺探(BSBQ215)

2020年7月29日、30日,成都商報、瀟湘晨報等報刊發表了《三星堆周邊聯合遺址學術爭鳴:出土的到底是龍鳳紋盤,還是虎鳳紋盤?》一文,國內眾多網站均有轉載。在距離三星堆古城遺址約8公裡的聯合遺址出土了一件陰線刻「龍鳳」紋盤,四川廣漢聯合遺址考古發掘項目負責人辛中華認為龍鳳紋盤中龍的形象十分成熟,中國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員王仁湘撰文認為很可能是一隻虎,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長陳衛東也認為應該是虎,許多專家都發表了各自的觀點,成為2020年的一個文化熱點。

四川廣漢聯合遺址出土的這件陶盤文物當中的刻紋,到底是龍鳳紋盤,還是虎鳳紋盤?要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先要找到在漢族地區及中國周邊地區眾多民族當中盛行的龍鳳呈祥文化圖騰的較早的文化源頭及其大致的演化脈絡,不能夠只看像什麼或者不像什麼。

一、龍鳳呈祥圖騰源出於蛇鳥會稽圖騰,較早的地理原型即九丘當中的叄衛之丘。

在2020年7月16日《海內經九丘概況》一文中筆者認為:「叄星,在西部。衛,圍,巴蛇若圍。巴蛇山系圍繞四川盆地,長江南北各一支,加上秦嶺,合稱叄衛之丘"。

在2020年7月26日《西亞、北非蘇美爾早期文字系統屬漢字支系文化》一文中筆者認為:「姒姓的老根何在?《海內經》九丘之叄衛之丘,環四川盆地的巴蛇與秦嶺的巨鳥,此即蛇鳥會稽圖騰,又若漢字以字,亦即昌意(昌以)圖騰。黃帝時期封其長子於玄囂圖騰地區,文獻記名玄囂,封其次子於昌意圖騰地區,文獻記名昌意,實際五六千年前已有玄囂圖騰與昌意圖騰」。

從衛星地圖可以看到,叄衛之丘當中的蛇頭地形在襄陽與宜昌之間,鳥頭地形在西安南側商洛與安康之間。

二、大禹,既是蛇鳥會稽圖騰名稱,也是蛇鳥會稽圖騰部族一代首領的專稱。

《康熙字典》:「姒,姓也。禹之後」。姒,可以讀以,也可以讀氏。氏代姒,類似國代中國。準確地說姒姓是大禹族姓,大禹之先已用姒姓。甲骨文的禹字,筆者破譯的衡山禹王碑文第一字禹字,均是蛇鳥會稽的象形。

黃帝之後、大禹之先昌意,實即昌姒。遠在黃帝之前已有以蛇鳥會稽為圖騰的昌意一族,黃帝時期封子於其地,早期文獻記名昌意。昌意一族在歷史早期聚居於秦嶺及四川盆地一帶,即黃河、長江的上遊地區。

在2020年7月2日《象雄、羊同、雅礱圖騰文化淺探》與2020年7月6日《象雄國都在哪裡》等文當中,筆者發現西藏羊卓雍錯的周邊湖面地形也是蛇鳥會稽象形,也若漢字以字。

在2020年6月27日《南亞印章文字當中的神牛圖騰》等文當中圖H51的印章文字內容是"大禹之女、夏女」,此處禹字即蛇鳥會稽圖騰象形。由於文獻記載的大禹其人生活在夏初時期,筆者當時錯誤地判斷哈拉帕印章文字年代或在四千年之內。實際此處的禹字即以字,姒氏遠在六七千年前甚至更早時期已由長江黃河上遊地區擴散到南亞地區聚居。

在2020年7月26日《西亞、北非蘇美爾早期文字系統屬漢字支系文化》一文當中的圖X01,是古埃及地區目前發現最早的文字符號,距今約有6300年。其一是漢字夏,但包含了以字造型,其二是漢字以柵,其三是漢字以杉。其中的以字,均是蛇鳥會稽象形。

塞人,是在四五千年之前炎黃之世就居住在蔥嶺以西的夏裔夏種,他們最初居於蔥嶺以西的時間應在萬年以前,是中土夏民的外延。西文稱塞人為Saka(薩迦),實際發音就是「夏家」。歷史早期廣泛分布於中亞、西亞、北非一帶的塞人,其主體實際就是發源於黃河長江上遊地區的姒氏支系。

三、龍鳳呈祥圖騰造型的多樣性。

陝西寶雞北首嶺仰韶文化遺址曾出土一件"龍鳳紋"彩陶細頸瓶,這個龍鳳呈祥的造型就是源於蛇鳥會稽造型,源於秦嶺與四川盆地的平面地形。在歷史早期,華陽地區與華陰地區屬於同一個華夏主體部族支系,所以九丘當中的叄衛之丘合名。

自然界沒有龍與鳳,龍圖騰是蛇圖騰與虎、魚等圖騰的組合造型,鳳圖騰是神化的禽圖騰。在《三星堆青銅面具正是華夏部族圖騰》一文當中,筆者粗略地思考了龍的造型演變,大致經歷了初期蛇、鳥組合的飛龍到豬龍到馬龍的漫長過程。實際上出土文物當中早期龍的造型,還包含了非常豐富的地域文化元素。渠縣城壩遺址出土的戰國時期銅鉦虎鳳圖案中的所謂虎,背上有翼,是一個龍爪飛虎造型。四川廣漢聯合遺址出土的這件陶盤文物當中的刻紋,其中的龍圖騰融合了虎圖騰元素,也是一件龍鳳呈祥圖騰文化造型。若說是虎鳳紋,那麼這個虎鳳紋由何而來,虎鳳並列又表達什麼意思?

後語。

成都商報、瀟湘晨報發表關於龍鳳紋盤的爭鳴文章時,曾在王仁湘教授的個人百家號拜讀高見,今天卻沒有找到相關資料,甚為遺憾。明天要去工地,先將我對龍鳳呈祥文化圖騰起源相關情況的膚淺理解草草記錄於此,歡迎各位老師批評指正。

何連紅2021.1.16.

相關焦點

  • 龍圖騰文化的千年變遷,文化歷程很複雜,大部分人不知道
    它的形成,是原始華夏大地上各部落圖騰崇拜的集體反映,是悠久的歷史的升華產物。以龍為圖騰可以追溯到最早期的夏商,而龍圖騰的演化過程則伴隨著華夏文明整體演進過程。對於圖騰文化,一方面社會文化的變遷決定了圖騰文化的變化,而另一方面圖騰文化反映出了民族意識形態的深刻變遷。比如西方的羅馬文明其演進過程的三個時期,就出現了圖騰由狼轉變為獨首鷹又轉變為雙首鷹的過程。
  • 中華文化數千年崇拜的圖騰——龍
    古人為什麼要崇拜一種虛構出來的動物,並且數千年來以龍作為中華民族的圖騰?關於龍的秘密,有著太多的撲朔迷離。在這裡,我們將會追尋龍的足跡,探尋龍的秘密。中華文化中龍的圖騰龍文化的出現,始於新石器時代,距今大概有八千年。那時候的古人類,已經不再茹毛飲血了,他們學會了用火,製作陶器,蓄養家畜,以及種植作物。在生產活動的過程中,人類對自然力量的崇拜,越來越強烈。
  • 中國特有鳥類,是鳳凰的原型,被外國人視為東方審美文化的使者
    古來今往,關於國家的象徵圖騰在國人心目中永遠都是龍鳳呈祥的畫面。龍和鳳凰在大家的心裡普遍佔有較高的地位,那麼鳳凰這種最美麗的鳥兒是什麼樣子的呢?可是誰也沒有親眼看見過,但是對於鳳凰的形象造型我們大家卻都是心照不宣的默認為「繽紛美麗的羽翼,流暢富麗的身體線條,通身昭示著吉祥和諧」,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的龍和鳳凰雖然說在現實生活中是不存在的,但是它們也是有著原型依據的。比如說鳳凰這一種吉祥的鳥兒在絢麗多彩、多姿多樣的鳥類王國裡還當真有一些和鳳凰十分相似的鳥兒,也算是「現實生活版」的鳳凰吧!
  • 【西部地理】臨洮辛店:探尋遠古羊圖騰文化之謎
    一隻羊,前蹄離地,頭向上張望,似乎期盼著什麼……  這是哪個部族留下的神秘圖騰呢?  文/圖本報首席記者王文元 實習生王蕾  逆洮河而上,安特生發現了甘肅首個古文化遺址  圖騰一詞最早源自於印第安語,表達了「它的親屬」、「它的標記」之類的意義。從這一點說,圖騰上所展示的動物,和某個史前部族有某種天然的聯繫。
  • 恩施首個文旅IP卡通「王老虎」亮相,以土家族圖騰白虎為原型
    楚天都市報4月7日訊(記者陳俊)今年清明小長假,百餘萬遊客暢遊仙居恩施,作為代表恩施文化和山水特色的形象,首個文旅IP「恩施王老虎」卡通形象4日晚上發布。以土家族圖騰白虎為原型,「恩施王老虎」形象為大家展示了來恩施州的N個理由,從「山、水、洞、城、情」各個維度,將恩施州的文旅玩法呈現得淋漓盡致,在網上迅速引發網友關注。4日晚,恩施州2019百媒千紅文旅戶外視頻直播秀活動在女兒城盛大啟幕。
  • 龍圖騰在中國文化的演變,最開始竟然是條蛇
    中國人被稱為龍的傳人,龍在中國文化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關於龍的起源上世紀40年代聞一多給出了解釋,在他看來原始人崇尚圖騰,龍顯示中確實沒有這種動物,而是一種組合體。西周早期的青銅雙龍紋簋西周龍紋器物青銅器是上周時代的主要器物,西周早期的青銅雙龍紋簋刻有龍的飾紋,通過對該青銅器的觀察,西周時期的龍圖騰依然處於較為原始的狀態,但花紋變得較為複雜,增加了文化的內涵。然而由於同時期龍圖騰的種類開始增多,有蛇形,亦有走獸的形態,卻也為人們研究這一時期龍圖騰的文化增加了難度。
  • 考古重大發現,華夏民族龍圖騰來源終於破解,真實而現實
    考古重大發現,華夏民族龍圖騰來源終於破解,真實而現實(作者:趙輝)龍作為華夏民族的象徵,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載體,體現了中華民族創新、綜合、包容、進取、獨立的民族精神。龍的形象已經深深融入我們民族精神文化的各個方面,龍的傳人也成為中華人民最自豪的稱謂。作為中華民族精神載體的龍形象,對於它的產生來源歷來眾說紛紛。
  • 透過獨特的剪紙藝術,淺析壯族的圖騰崇拜和圖騰文化
    壯族的剪紙藝術與巫術緊密相連巫是指一種原始的宗教信仰,巫術是指巫師作法所用的手段,這些手段發展成人類最早的文化形式。當時的人類對自己周圍的種種自然現象無法理解,從而幻想自己擁有一種超自然的力量,「萬物有靈」概念即是這種觀念的產物。人們不僅認為世界上所有存在的事物都是有生命的,並且每類事物都還有一個統治神在駕馭它們。
  • 中國文化的圖騰-漢字
    圖騰,是人類由原始生存階段步入理性階段的裡程碑。文化,是人類繁衍生息累積與發展中生活形態與社會形態的展現。文化圖騰,是人類生活形態與社會形態步入理性的裡程碑。這一脈,就是中華文化。在橫豎撇捺鉤提點裡可以看到中國文華對形意的重視,由夜觀天象、仰觀俯察到內聖外王、天人合一!在軟筆字裡可以看到形己住而勢未絕,字走龍蛇、雷霆萬鈞;在方塊字裡可以看到中國文化的處世哲學,不浮誇,不逾矩,正!。由橫豎撇捺鉤提點裡信手拈來,字畫合一的優美意境,蓄而不揚、含而不放,字如其人、人如其字。將形意又提高到一個絕妙的境界,美。
  • 《騎馬與砍殺》的歷史原型:維吉亞王國和諾德王國的原型是什麼?
    這是很典型的東歐斯拉夫國家的貴族爵位:在古代9-11世紀的羅斯,波雅爾是公爵衛隊德魯日那的一部分,也是大公的行政顧問,地位類似於中世紀西歐的封建騎士;此外,這個國家的地形地圖雪原遍布,位於諾德王國(斯堪地那維亞半島)和庫吉特汗國(蒙古帝國)之間,這個地理位置就是典型的羅斯諸公國了。窩車則和日瓦車則這樣的地名後綴,有著很典型的斯拉夫文化特徵,是東歐地區比較常見的地名後綴。
  • 中國傳統文化——圖騰之美
    龍是黃帝部落發展起來的,原先是蛇,後來不停地徵戰,吞併周圍部落,把他們的圖騰紋樣中美的元素與特徵融入到自己的圖騰中,慢慢地就演化成龍的形象。可見在這個過程中先人們對美學的不斷升華,由最初的蛇,演變成後來由蛇身,鹿角,鷹爪,魚鱗,馬臉組合而成的龍,傳承至今。傳統圖騰的美還反映了古人心態,濃縮了古人強烈的情感、思想、信仰和希望。
  • 中原圖騰文化的起源,歷史與傳說
    龍,作為漢民族的共同圖騰,陪伴著我們這個偉大的民族走過了800年的歷史。它恰似炎黃子孫的一張文化身份證,深深地嵌進每位兒女的靈魂。無論走到哪裡,「龍的子孫」、「龍的傳人」這些稱謂都令我們從內心深處湧起一種血脈相連的情憤,自尊和自油然而生。
  • 豬圖騰,龍的起源?
    少有人相信古代有龍這樣的動物,但它的原型是什麼?近代以來學者們提出各種假說,根據龍的外形和它的某些能力,認為其原型主要是蛇、鱷等爬行動物,也有認為它是遠古的恐龍,甚至認為它的原型是閃電。但是,這些假說考古上都缺少完整閉合的證據鏈。比如,龍若由蛇逐漸演進而來,出土文物中應找得到由蛇圖形逐漸變成4條腿龍的完整證據鏈。反之,按初具龍形的出土文物演進線索上溯,能否找到龍的原型?
  • 十二星座圖騰,一種精神的象徵
    每個人都有一種力量,而這種力量源自於心理,更有圖騰的表達方式,一起看看十二星座的圖騰。1 水瓶座 水瓶座的圖騰——狼,野外狼的天敵很少,因為他們懂得群居在一起,更能抵禦外來的力量和獲得充足的食物。以狼為圖騰的人,往往具有相同的品質,或者欣賞這一種動物。表現出狼的精神特點,讓看到此圖騰的人心裡都會有一種畏懼,那麼這樣的圖騰作用就是達到了。2 雙魚座 雙魚座的圖騰——蝙蝠,蝙蝠在中華文化中運用較多,並且寓意美好,一般多指福氣有福。蝙蝠自然界中的一種白棲晚出的一種翼身動物,屬於益類動物。長相雖不是很好看,但是卻能把圖騰做得很漂亮,也是人們喜歡的一個原因。
  • 漢代玉石器中的圖騰文化
    世界各民族的原始文化中,圖騰崇拜的對象可以是各種變形的動物、植物,甚至河流、土地、石頭等。
  • 首屆中華姓氏圖騰文化論壇在廈門舉行
    近日,以「傳承圖騰文化,弘揚中國精神,助力姓氏申遺」為主題的首屆中華姓氏圖騰文化論壇暨中華姓氏申遺·王鷺鷹家文化藝術展在廈門海絲藝術品中心隆重舉行。來自海內外姓氏文化、雕塑藝術領域的近百名專家學者參加了研討活動。中華姓氏文化學者袁義達、聶振強等專家學者高度肯定了中華姓氏圖騰文化研究的當代意義。
  • 靈感|中國56個民族服飾和圖騰_鳳凰網
    圖騰信仰最早與祖先崇拜有關,在許多圖騰神話中,認為自己的祖先就來源於某種動物或植物,或是與某種動物或植物發生過親緣關係,於是某種動、植物便成了這個民族最古老的祖先。漢服,圖騰:龍鳳呈祥>滿族,圖騰:海東青回族,圖騰:清真寺
  • 首部「羊圖騰」文化專著出版
    由楊冠豐、楊洪潮、黃淼章三人合著的《羊圖騰——中國人也是羊的傳人》近日在此間首發,南方日報出版社邀請至今仍保留「羊圖騰」文化的汶川羌族代表到場並向其贈書。  本書提出:「中國人不僅是龍的傳人,也是羊的傳人」。作者楊冠豐說,民族崇拜是多元的。
  • 為什麼中國傳統文化把蛇當做圖騰
    中國神話裡的龍,大部分都是蛇進化的,山神都是拿蛇的,可見蛇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地位。  在中國古代民俗文化中,蛇曾經是美好的象徵,因為它是華夏民族最早的圖騰,是一種原始宗教神,後被稱為始祖神。  原始的圖騰崇拜中,中國的東夷太昊族(太昊指伏羲)我們的祖先之一就崇拜蛇類動物,伏羲傳說也是人首蛇身。  在我國古代的一些浮雕作品中,女媧和伏羲是人面蛇身。說明蛇崇拜產生的歷史非常悠久。在我國家喻戶曉的女媧與伏羲的神話故事,漢代文獻中,記載女媧與伏羲是兄妹。
  • 論契丹神話傳說中的多圖騰崇拜與文化演變
    契丹的神話傳說,經歷了「神怪——披著神怪外衣的人——有神異法術的人」三個發展階段,反映了契丹人對於青牛、白馬、太陽、龍等圖騰的崇拜。其圖騰的發展變化,是不同時期文明的反映,也是各部族融合的結果,龍圖騰的出現,從一個側面體現出契丹人對中華文化的吸收與認同。契丹的神話傳說,對其部族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促使其形成了以二元結構為主的思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