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梅葆玖先生驟然仙逝,這讓傳承自梅葆玖先生父親、京劇大師梅蘭芳的梅派藝術留下了許多人間遺憾。
就在梅葆玖突然倒下的那一天,遠在臺北的梅葆玖開門大弟子魏海敏正在私宴籌措經費,想拍攝一部視頻資料,讓梅葆玖系統認真地講一講,梅派究竟怎麼唱。這是她兩個月前在北京和老師相聚後萌生的念頭。而梅葆玖也對這個計劃表示了極大的熱情和興趣。
然而,這個願望最終未能實現。
先生過世半年後,魏海敏應邀來上海參加《600分鐘600年——中國戲曲經典名家盛薈》的演出,她選了梅派代表作《貴妃醉酒》。在這場演出上,她堅持沿用了老師和梅蘭芳大師的「高拉低唱」,而不是如今女演員普通提高調門的唱法。「這並非出於墨守成規,而是我思考、比較過,高拉低唱更顯出宮廷氣派,雖然唱高調門對女演員來說更舒服」。
然而,這種唱法如今已經少為人用。甚至連合適的樂器也找不到。為此,主辦方差點從北京和香港空運特殊的月琴。
那天的演出結束,魏海敏還是有點惆悵:梅派的這些講究,知道的人越來越少嘍……
一年後的清明時節,作為「梅派大師姐」的魏海敏決定以一場【在梅邊·九歌】的演出緬懷恩師,並用九曲最經典的梅派唱段匯成「梅派曲集」,讓觀眾感受到最純正的梅派唱腔之美。這場演出將在4月4日在第十屆東方名家名劇月上首演。之後還將在國家大劇院演出兩場,並赴臺灣演出。
梅葆玖和魏海敏合影作為臺灣京劇界的第一青衣,魏海敏少年成名,20歲出頭便成為臺灣京劇的頭牌青衣。1982年,魏海敏在香港第一次看到梅葆玖先生的現場演出,驚為天人。1991年6月,身在臺灣的魏海敏終於實現了多年心願,在北京拜入梅門,成為京劇大師梅葆玖的開門弟子,也由此開啟京劇梅派在臺灣的傳承。
1996年,她以兩折最難演的梅派戲《貴妃醉酒》和《宇宙鋒》摘得中國戲劇梅花獎。
從上世紀80年代就開始關注魏海敏的京劇評論家、資深媒體人翁思再說,「魏海敏是當代學習梅派中最規範最有光彩的女演員之一,也是最好的。」
魏海敏演《霸王別姬》幾十年來,魏海敏不斷向梅葆玖請教學習,並近距離看老師演戲。經過20多年的學習,魏海敏對梅派有了很多領悟:「梅派的特色首先就是美,規範是美的基礎」。「梅派還有一重中性美。具體到演唱就是講究骨肉勻停,外圓內方」。
對於梅派,很多人都稱之為「沒派」。因為它看似無鮮明特點,卻又包容至極。而梅派藝術也最能體現中正平和、規範圓融的中國傳統審美。
《在梅邊·九歌》是魏海敏將20餘年學梅的領悟通過演唱濃縮展示。梅派曲集精選了《天女散花》《西施》《生死恨》《太真外傳》《霸王別姬》《宇宙鋒》《洛神》《穆桂英掛帥》等8支梅派名劇中的代表唱段,並收入崑曲《牡丹亭》選段。
「梅蘭芳給人的感覺是『非仙即後』,但其實梅大師演過很多角色,早在1920年代他就編演了大量的新戲,在『四大名旦』中奪魁就有一部分是勝在新戲上。終其一生他都在開拓、創造,即使看《在梅邊·九歌》中的9個角色,也是各自迥乎不同。我最服梅大師的地方就是他對角色的塑造,而他始終保有的創意精神,是我們最應該傳承並發揚的」。魏海敏說,自己在2017年發下誓願,要把好的梅派戲都整理出來,演給更多的人看。
為了這場曲集,魏海敏請來了北京京劇院梅蘭芳京劇團助陣,特邀了梅葆玖先生的琴師舒健操琴。中國音樂金鐘獎金獎得主、「古箏王子」劉樂也將參與演出。
演出共取九首曲子,因為梅葆玖人稱玖爺,同輩也都叫他玖哥。而這九首曲子,每一首都有梅派的特別講究。其中有三分之二,如今已經很少演出。以下是魏海敏對為何選這九首曲子的介紹。
梅蘭芳演《穆桂英掛帥》梅蘭芳大師創造了一種全新的中國舞臺劇樣式,叫「歌舞戲」,顧名思義就是載歌載舞,《天女散花》是代表,它是梅派傳人從小必修的入門課。《天女散花》的創排來自於梅大師對佛像的喜愛和靈感,把它作為開幕曲是因為我相信老師和師祖都重回仙班,在天上繼續創造美輪美奐的藝術。
梅蘭芳演《天女散花》南梆子是京劇從梆子戲吸收來的一種曲調,完成它京劇化的是梅蘭芳大師,幾乎每出梅派戲裡都有南梆子,最著名的唱段是《霸王別姬》裡的「看大王」。選「想當年」這支【南梆子】,是因為梅大師從《西施》開始在京劇樂隊中引入了京二胡,這是他又一個了不起的創造。以前是沒有京二胡這個樂器。因為梅蘭芳的嗓音條件用京胡來伴奏比較單一,所以當時就研究很長時間,選定加京二胡,從而延續到今天。
《生死恨·機房》
《生死恨》編演於20世紀30年代,表達了梅大師通過戲劇鼓舞民眾同仇敵愾抵抗入侵的社會責任感。1948年,它被拍成中國第一部彩色電影,但限於時長,「機房」一場中的動人唱段被刪減。1982年,我第一次在香港看到梅葆玖老師的現場演出,才聽到了這套唱腔,清新精妙的編曲讓它從此成為我心目中梅派唱腔的「Top 3」。
梅蘭芳演《生死恨》老師說:「不會崑曲就不是梅派」。梅蘭芳大師告誡後輩子孫,崑曲是每個戲曲演員必須去學習的,是戲曲之母。
《太真外傳·無限憂愁》梅派曲集不能沒有楊玉環,但很多人不知道除了《貴妃醉酒》,梅派還有《太真外傳》。1927年票選「四大名旦」,幫助梅大師奪魁的正是這齣《太真外傳》。它是梅派唱腔的集大成者,也是《大唐貴妃》的前身。
梅蘭芳演《太真外傳》這段唱的唯一入選理由就是它太經典了。
梅蘭芳演《霸王別姬》《宇宙鋒》是出很特別的戲。它是梅大師最喜歡演的戲,也是票房最不穩定的梅派戲。就因為這齣戲很「冷」,很難演,梅大師一直在研究怎麼演。這一次挑選了「金殿」這個比較特別的一段,唱比較少,大部分是念白。演的是一位大家閨秀在皇帝面前裝瘋抗旨抗婚,包裹著幾重「假扮」關係,是修習梅派的試金石。
梅蘭芳演《宇宙峰》它從曹子建的《洛神賦》而來,音樂美、辭藻美、造型美、意境美,極致表達著梅派對「美」矢志不渝的追求,我們稱這支長達18分鐘的套曲為「梅派交響詩」。這首曲子如今已經很少聽到。
梅蘭芳演《洛神》53歲的穆桂英是梅蘭芳大師塑造的最後一個角色,也是最經典最有高度的作品,不僅僅是簡練凝聚。不用唱也不用念,完全用身段把整個情緒展露出來。爐火純青,語言不足以表達其精彩。鑼鼓喧天的時候,有一段名喚「九錘半」的表演。要演出這樣的戲,演員本身的成熟度要夠。
35年前,我坐在臺下看梅老師演這段,起了一身的雞皮疙瘩。10年前,世界先鋒戲劇大師Robert Wilson坐在臺下看我演這段,當即說:「我要為她排一齣戲」。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