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大家在設計衛生間的時候,一定都會考慮到室內的收納功能,
畢竟在衛生間淋浴或者洗漱的時候,毛巾、洗髮水沐浴液等這些必備品,
肯定得放在手邊,這樣平時使用也足夠順手。
但是無奈自家的衛生間空間小,
做個柜子吧,佔地方;在牆上安掛鈎,時間久就脫落了,
可真是讓人頭疼。那怎麼才能讓這些東西合理收納,
才能讓衛生間表面看上去整潔乾淨呢?
如果有這些煩惱的,不妨
嘗試在自家衛生間中多設計個壁龕。
為了讓大家不疑惑,先給大家科普下,到底啥是壁龕( kān)。
其實壁龕最早起源於宗教建築,也就是牆面上留下的一個空隙,
藉此來存放東西,後來慢慢地轉移到家居設計當中。
細心地人會發現,家中的任何位置,其實都能提前預留出來位置,
只不過放到衛生間中會更加實用,
畢竟這麼做,不會多佔地方,還能增強儲物功能。
既然有了這麼好的方式,在衛生間如何設計更加美觀實用呢?
馬桶周邊
其實別忽視了馬桶周邊的地方,即使不足1㎡都能夠打造壁龕,
比如嘗試將馬桶和牆面融為一體,壁龕直接設計在上方部位,
這麼一來,降低牆體損害率,也不用擔心發黴或者生鏽等狀況。
淋浴區
淋浴區周圍也能利用起來,可以將旁側設計壁龕,
這樣洗澡的用品完全都能擺放進去,還不會顯得凌亂;
壁龕可以製作成和衛生間整體風格一致的樣式,
既能起到收納作用,又能保持整個衛生間的美觀大方。
如果衛生間面積實在太小,直接在淋浴開關附近,堆砌出壁龕也行,
不過這種設計製作工藝較高,可能會耗費資金和時間;
所以實在覺得費勁的,那直接在牆體上鑿個洞吧,
類似挖洞式樣的,也可以當成壁龕,放置隨手用的東西,
節省空間不說,還非常方便更換拿取。
家裡如果衛生間面積足夠大,能放下浴缸的,
可以在靠近浴缸的牆壁打進去幾寸空間,
形成長條型的壁龕,這麼一來,合理利用了附近空間,也非常的耐用。
當然在給自家衛生間內設計壁龕的時候,形式可以非常多樣,
但是也要注意,不是所有的壁龕都能設計在家中。
設計壁龕,一般厚度在15-20㎝,所以不能選擇承重牆做壁龕,
而且,牆體的厚度也不能低於25㎝,這樣才能保證使用的安全。
另外,壁龕設計位置也要符合自家的衛生間構造,不然也不實用,
如果還是擔心不安全,可以嘗試包管做壁龕,利用玻璃或者磚砌等材料,
這樣能很好保護下水道,還可以讓壁龕與牆體完美融合一體,不突兀。
實在不想改動過大,也可以嘗試在夾縫的位置做個壁龕,
比如在馬桶上方安放個擱板,滿足日常放一些洗漱品即可;
又或者在衛生間的不規則角落處放置擱板,多放幾層也無妨,
這樣擴大儲物功能,也不會妨礙衛生間的整潔度。
總之有了壁龕,就再也不用怕衛生間東西多,放不下啦!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