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種族歧視正在全面「清算」美利堅

2020-12-05 騰訊網

推倒歷史雕像很容易,但真正移走人們心中有關種族主義的偏見,如今看來,道阻且長。

文 | 晨 沐

「你們甚至不知道這座雕像的歷史,但你們就想推倒它,僅僅因為你們覺得被冒犯。」近日,一段視頻在網上熱傳。視頻中,抗議者聚集在華盛頓特區的林肯公園,要求推倒一座「被解放黑奴跪在林肯腳下」的雕像。一位黑人老人站在抗議群眾面前,試圖向他們介紹這座雕像的歷史。

這名老人名叫唐·弗爾登,是一名導遊。他熟知解放黑奴紀念碑的歷史故事。據了解,這座雕像名叫「原始解放紀念碑」,建造於1876年。它的建造資金幾乎全部來自重獲自由的黑人奴隸,一直被認為代表了林肯在南北戰爭結束時解放非裔美國奴隸的歷史事件。

不過,弗爾登的講話並沒有引起共鳴。視頻的最後,他和一名黑人女子就要不要推倒雕像展開激烈的爭論。令筆者印象深刻的是,該女子被問住後咆哮道:「我們為什麼要爭吵?你膚色跟我一樣。」

是的,隨著「弗洛伊德之死」事件的持續發酵,不僅是全美各地,甚至在一些歐洲國家的抗議示威活動中都爆發了「推倒雕像」風潮。一些抗議的民眾表示,推倒雕像的行為背後,是他們對美國奴隸制歷史相關文化符號的抵制。但有人認為,歷史雕像存在會時刻提醒民眾這段錯誤的歷史,具有警示作用。

的確,在筆者看來,歷史不應該被抹去,好與壞都是一個民族、國家走過的歷史印記。推倒歷史雕像很容易,但真正移走人們心中有關種族主義的偏見,如今看來,道阻且長。

1

事實上,反種族主義抗議潮以來,各地抗議者的怒火不斷燒向與奴隸制、殖民主義相關的歷史人物雕像,「哥倫布」們一座座倒下,有的被「斬首」、被「鎖喉」、有的被扔進水裡……

當地時間6月18日,美國波特蘭數十名抗議者將一座擁有近百年歷史的美國首任總統喬治·華盛頓的雕像推倒,並點燃美國國旗扔在雕像上。華盛頓是美國國家建設的奠基者,但他曾經也確實是奴隸主。因此,喬治·華盛頓的雕像會不會被推倒,在這場愈演愈烈的抗議運動中,一直備受關注。

在俄勒岡州波蘭特市,美國首任總統喬治·華盛頓的雕像被抗議者們推倒 圖|《華爾街日報》

而就在華盛頓雕像被推倒的時候,華盛頓特區也出現了類似的事情。南方邦聯時期將軍艾伯特·派克的雕像不僅被推倒還被點燃,同時抗議人群中還一度爆發「沒有正義就沒有和平」的呼聲。

抗議者們謀劃要拆掉柯爾貝爾的雕像 圖|自社交媒體

同樣地,在法國,多位歷史人物雕像也被抗議者們盯上。其中,讓-巴提斯特·柯爾貝爾的雕像最受關注。據悉,柯爾貝爾是路易十四時期法國著名政治家、財政大臣,曾牽頭起草過《黑人法典》,該法典對法國殖民地的奴隸制進行立法、一定程度上「統治」黑人,這也成為他被抗議者們群起而攻之的原因。

對此,法國總統馬克龍發話了,他在近日的全國電視講話中明確表示,法國不會「改寫」歷史,「我們共和國不會從歷史上抹去任何名字。它不會忘記任何藝術品,也不會拆除雕像」。

如果說在抗議活動上政府的態度還比較曖昧的話,那麼對保護這些歷史級雕像,馬克龍的表態則透露著其堅決捍衛的決心。

2

城門失火,殃及池魚。除了砸雕像,不少企業也成為眾矢之的。一時間,「白」和「黑」都成了敏感詞。

在公眾壓力下,一些品牌不得不選擇「政治正確」——

「我們正在與合作夥伴協商,對品牌的各個方面進行評估審查和進一步完善,包括品牌名稱。」日前,高露潔公司在接受路透社採訪時稱,該公司正在重新全面評估審查旗下的中國市場牙膏品牌「黑人牙膏」。

在化妝品領域,強生公司在6月19日時就宣布決定停止銷售皮膚美白產品;25日,聯合利華子公司印度聯合利華則宣布,將撤下旗下美白產品Fair &Lovely品牌的Fair(白皙)字樣,公司表示,正等待監管單位批准新的品牌名稱;而法國企業歐萊雅27日公開表示將刪去護膚產品上「美白」「白皙」「提亮(膚色)」等字眼,但並沒有進一步說明是否會撤下相關產品……

《辛普森一家》 中的印度裔美國人阿普(Apu)

另在影視行業,繼《老友記》等多部經典作品之後,美國動畫《辛普森一家》的製片人於當地時間26日晚宣布,該動畫今後將不再讓白人演員給動畫中的有色人種角色配音。目前尚不清楚這部動畫之後是否會刪除阿普這一角色,或者是改寫其他有色人種角色。

除此之外,包括可口可樂、聯合利華、本田汽車美國公司在內的多家企業還通過停止投放廣告的方式逼臉書、推特、Instagram等社交媒體整改相關「歧視」言論。

3

可以說,這場由黑人弗洛伊德之死引發的全美乃至全球範圍內的反種族歧視運動,已經從對警察違規執法聲討、謀求種族平等,演變成對歷史的清算,「無正義,不和平(No justice, No peace)」也在「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後成為新的政治運動的口號。

當年,前總統林肯的偉大之處正是在於讓美國這個國家經歷內戰戰火的考驗而得以升華。他在競選參議員的時候就提出,「一個自我分裂的家是不會持久的」,這句話已經成為名言,甚至是政治哲學中的隱喻。

但顯然,正值大選之年,面對當年林肯所面臨的「分裂之家」的危機,川普不會像林肯那樣竭力維持,種族問題很可能成為其在大選中打擊民主黨候選人拜登的籌碼。

對於推倒雕像的行為,川普此前已經多次在推特上要求警察採取行動,認為這是扭曲歷史,建立了一套壓迫性的體制。而這次,他更是指責了這種極左種族主義推倒華盛頓雕像、焚燒國旗的行為,並呼籲最高法院進行相關裁決、制裁焚燒國旗的行為。

席捲全美乃至西方多國的這場運動尚不知未來走向。願上帝保佑美國吧!

新民周刊所有平臺稿件,未經正式授權

一律不得轉載、出版、改編或進行

與新民周刊版權相關的其他行為,違者必究

相關焦點

  • 意甲反種族歧視宣傳使用猩猩形象,被批「適得其反」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18日報導,一項以猩猩為主題的義大利足球反種族歧視宣傳片受到了廣泛批評。這個賽季,在義大利足球比賽中出現種族歧視辱罵事件,意甲委託製作的這一藝術作品是為了防止球迷們對球員們歌唱所謂的「猩猩聖歌」。
  • 放川普鴿子、洗廣場:抖音海外版和韓流粉加入反種族歧視戰鬥
    川普此次競選集會的時間和地點也引發了反種族歧視團體的抗議。集會原定在19日舉行,但6月19日是美國的「六月節」,被認為是標誌美國奴隸制終結的日子。舉行集會的塔爾薩市曾在1921年5月底到6月初暴發種族騷亂。被稱為「黑人華爾街」的黑人富人區有300居民遭白人屠殺,成為美國最嚴重的種族暴力事件之一。
  • 美媒:全球反種族歧視浪潮下,巴西人種族認同正「由白轉黑」
    【環球時報記者 甄翔】據《華盛頓郵報》15日報導,過去許多有非洲裔血統的巴西人往往聲稱自己是白人而非黑人,但在全球掀起反種族歧視的浪潮下,近期越來越多巴西人的種族認同正在「由白轉黑」。巴西地理和統計研究院數據顯示,過去10年間,自認為屬於白人種族的巴西人比例從48%降至43%,而自認為屬於黑人或混血人種的巴西人比例從51%提升至56%。有趣的是,近期許多參加選舉的政客的自我種族認同也在發生轉變。近來巴西舉行市級地方選舉,在參加過2016年選舉而今年再度參選的16.8萬人中,有超過1/4的人修改了自己的種族信息。
  • 種族歧視凸顯美國政治價值觀危機
    美國職業籃球聯賽前洛杉磯湖人隊球星卡裡姆·阿布杜爾·賈巴爾長期以來投身於反種族歧視活動,在接受採訪時,賈巴爾直言不諱地指出,「美國的『民主』對黑人並不適用」,「我們(黑人群體)在社會中永遠都是最後才被僱傭的,但卻是最先被開除的。我們對美國的刑事司法體系有著另外一種期許」。
  • 將重創西方的不是種族歧視 而是歷史虛無主義
    拆除奴隸販和殖民主義者的雕像成為抗議種族示威的變種,正在西方世界蔓延。此舉似乎可以緩解示威者內心的怒火,但這並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無論是美國還是英法德,整個西方社會難以迴避的歷史是殖民主義時期。在歷史發展的各個階段,傑出人物的出現都是適應社會發展和時代需要的結果。他們本身有歷史局限性,也有歷史功績。一代人只能幹一代人的事。
  • 【1+1看巴西】多元巴西:膚色 森巴舞 反種族歧視
    【1+1看巴西】多元巴西:膚色 森巴舞 反種族歧視 國際新聞來源:央視網 2016年08月05日 00:38 A-A+         巴西的種族多元的和諧做得很好,但是在這樣的和諧背景下,有的時候也會出現一些雜音。        反種族歧視的社會共識
  • 抗議活動能消除美國的種族歧視嗎?黑人與民主黨似乎把抗議搞砸了
    遭到一等人種族歧視的美國黑人藉由黑人男子弗洛伊德被跪死,點燃了反種族歧視的怒火,發動了席捲美國600多座城市的抗議活動,美國在野黨民主黨抓住了這個突發事件所帶來的政治投機的良機,全力以赴地加入其中,成為黑人抗議活動最強大的外援,於是,抗議活動歷時半個多月仍然如火如荼。
  • 因種族歧視《使命召喚16》移除OK手勢,一場4Chan發起的惡作劇
    雖然官方沒有給出解釋,但是具體原因網友也都能猜得到,很明顯是與近期美國鬧得愈演愈烈的反種族歧視抗議有關,經過網友們的篡改與傳播,OK這個手勢早已偏離原意,在主流媒體眼中變成了帶有種族歧視標籤的手勢。許多人可能無法理解為什麼OK這個手勢為什麼會和種族歧視掛上鉤,其實這一切的罪魁禍首又是「網際網路的菊花」——4Chan。
  • 弗洛伊德之死引爆反種族歧視怒火,美國社會要求推動警察系統改革
    適可而止吧,上街遊行的人們正在告訴你們,適可而止吧。菲洛尼斯在發言中表示,他希望美國國會立法者聽到民眾的呼聲,推動警察系統改革,遏制警察暴力執法,特別是針對非裔美國人和其他少數族裔過度使用暴力的行為。弗洛伊德之死所引爆的反種族歧視怒火持續在全美蔓延,美國國內消除「系統性種族歧視」的呼聲愈發強烈。具有種族歧視色彩的南方邦聯雕像屢屢成為民眾怒火的發洩對象。還有抗議者建議對多座以南方邦聯將領名字命名的美國軍事設施進行更名。不過,美國總統川普明確拒絕了這一訴求。在10日下午連接發出的三則推文中,川普宣稱「這些基地具有紀念意義,已經成為美國歷史遺產之一,記錄了我們勝利與自由的歷史。」
  • 排壇力量聲援反種族歧視,統一發純黑照片
    排球圈也是一樣的,現在很多人都在用發一張純黑照片來聲援反種族歧視的言論和活動,這其中排球圈中也有不少的運動員參與了進來,其中俱樂部層面瓦基弗銀行、伊薩奇巴希等俱樂部在社交媒體上發布純黑照片表達自己的立場。
  • 反種族歧視之下,HBO下架南北戰爭題材電影《亂世佳人》
    環球網6月10日消息,全美反種族主義抗議活動持續,現在,美國南北戰爭時期題材電影《亂世佳人》也不能看了?美國《華爾街日報》9日報導稱,目前黑人男子喬治·弗洛伊德之死引發的人們對種族不公擔憂正日益加劇,華納傳媒旗下的HBO MAX平臺已將影片《亂世佳人》下架。
  • 丹麥小美人魚銅像慘遭破壞,石上塗鴉「種族歧視魚」
    據英國《鏡報》7月3日消息,丹麥哥本哈根市海邊礁石上的小美人魚銅像慘遭塗鴉,被黑色油漆噴上「種族歧視魚」的兩行大字,令人哭笑不得。最近隨著BLM反種族歧視活動在世界範圍內愈演愈烈,很多歷史人物被「翻舊帳」,比如航海家哥倫布。短短一個多月,歐美各地有多處哥倫布銅像被抗議者噴漆、毀壞甚至直接丟入河裡。可是小美人魚作為安徒生童話的主角,一個生活在海底的魚人公主,又何罪之有,怎麼就被打上「種族主義魚」標籤了呢?
  • 「獵鷹」演員批漫威種族歧視:拍《黑豹》全黑人班底
    「獵鷹」演員批漫威種族歧視:拍《黑豹》全黑人班底  「獵鷹」演員安東尼·麥凱近日在接受外媒採訪時炮轟了漫威,他表示漫威拍攝《黑豹》的方式就是種族歧視。  安東尼·麥凱在採訪中解釋稱自己拍過7部漫威電影,而這每一部電影的製片人、導演、替身、服裝設計師、製片助理都是白人。
  • 21世紀美國反種族主義運動史(下):居高臨下的種族歧視
    編者按:在過去幾個月內,美國國內爆發了激烈的反種族主義運動,黑人喬治·佛洛依德之死與警察的不公執法點燃了人們的怒火,進而導致了聲勢浩大的抗議。而長期以來被視作高犯罪率群體、在勞動力市場上受到歧視、居住在孤立地區的黑人對於社會以及司法、政治以及經濟制度懷著強烈的不滿。在人們驚訝於本次「黑命攸關」運動的巨大能量的同時,他們或許也應該意識到黑人群體所經歷過的傷痛和歧視。本文原文發表於《尾注》(Endnotes), 是駐紮在德國、英國與美國的一個討論小組發表的刊物。
  • 百年冥誕 [丁丁在剛果]種族歧視?
    今年年初,英國方面談論起艾氏作品之一的《丁丁在剛果》(Tintin au Congo)內容的種族歧視問題。七月中旬,英國官方「種族平等委員會」(CRE,Commission for Racial Equality)認為這樣的書早該送進博物館,當成過時的種族主義產物,指示書商將這本書下架。
  • 英國偉人的雕像清算?「童軍之父」貝登堡的種族壓迫指控
    圖/英國各報頭版英國偉人的雕像清算?「童軍之父」貝登堡的種族壓迫指控「日不落帝國的『雕像清算』,持續延燒……」英國殖民非洲時期的「戰爭英雄」、同時也是一手促成童軍運動誕生的「童軍之父」——貝登堡(Baden- Powell)男爵——其雕像成為了英國Black Lives Matter抗爭中,「推倒種族主義者雕像」運動的最新一波針對目標。發起運動的組織主張:貝登堡曾在南非對祖魯族犯下戰爭暴行,同時也是納粹的同情者。
  • 香港人罵內地人"蝗蟲"或內地人罵"英國狗"涉種族歧視
    香港擬推新規定:港人罵內地人"蝗蟲"或內地人罵港人"英國狗"將可能涉嫌種族歧視  這則登於香港《蘋果日報》的整版廣告是由香港一個網上論壇的網友集資刊登的。據報導,不到一周時間就募集10萬港幣,刊登了這則廣告。
  • 「獵鷹」演員炮轟漫威:《黑豹》就是種族歧視
    1905電影網訊近日,據外媒報導,曾在《美國隊長》《復仇者聯盟》系列電影中出演「獵鷹」的安東尼·麥凱接受了某媒體的採訪,提到了漫威的「種族多樣性」問題,他痛批漫威銀幕宇宙缺乏多元性,尤其是對漫威拍攝《黑豹》一片的方式特別不滿。
  • 韓國種族歧視現象嚴重 南亞人尤其遭受白眼
    據韓國《中央日報》9月7日報導,韓國人差別對待外族現象嚴重,對來自印度和孟加拉的南亞人的歧視尤為普遍。來自印度,目前在韓國聖公會大學做研究教授的寶諾基□海珊(音),今年七月份在一次乘坐公交車的時候,遭到了韓國人樸某(31歲)的種族歧視性侮辱。當時處於醉酒狀態的樸某對正在和朋友說話的海珊教授喊「閉嘴」後說:「你真髒,身上臭死了!」。
  • 美利堅帝國的國族焦慮
    無論是在殖民時期(1607~1790年)還是在美國建國之後,統治者並非完全按「美國信念」行事,至少對印第安人、黑人以及其他有色人種 等推行的都是與「美國信念」相悖的種族歧視政策。事實上,美國民主之父傑斐遜等人若真的信奉天賦人權、自由平等,為何自己確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蓄奴者,這也 是幾百年後其飽受後人詬病的原因。亨廷頓等保守思想家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十分簡單,因為非白人的少數族裔是排除在文明的進程之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