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扯旗魚,是扯旗魚的一種,別名玫瑰旗魚,大鉤扯旗魚,薔薇扯旗魚,屬於脂鯉科,分布於亞馬遜河流域拉丁美洲地區,分布於巴西、蓋亞那、巴拉圭等國。
像其他的燈魚一樣,它的外表呈紡錘形,中間稍寬,側面稍扁,整個魚體可長達5 cm左右。體表呈略微淡紅色,體部及鰭均呈半透明狀態,在魚鰓蓋靠後部分有一黑斑。它的腹鰭、臀鰭和尾鰭的邊緣部分都呈玫瑰色,表面顏色隨環境變化而變化。玫瑰扯旗魚是一種非常優雅的觀賞魚,被養在水草缸裡,可以給整個景觀增添一份從容優雅的氣質。
玫瑰扯旗魚喜弱酸性軟水,也可適應中性、微鹼性水質, PH6.5~7.2,硬度8~10度,適宜水溫22~26度,能耐受18~20度的低溫,愛動於水中。良好的小食性活餌,也可攝食幹飼料。適群養,至少尾以上,本魚性情溫和,氣質優雅,適合與其它溫潤的小魚混合飼養,避免與體型過大的魚混合飼養。
玫瑰扯旗魚生性喜歡在水體下層活動,偏愛活性餌料,如年蝦、絲蚯蚓、紅蟲、線蟲等,一般人工飼料也可食用。把玫瑰扯旗魚養大,單獨養有可能使它們過於膽小而不敢出來活動。玫瑰扯旗魚性情較溫和,可與其它溫和的熱帶小魚一起飼養。
雌玫瑰扯旗魚背鰭短,雄玫瑰扯旗魚背鰭長;雌玫瑰扯旗魚背鰭上緣為白色,長有玫瑰紅斑;雌魚腹部較雄魚肥大。通常幼魚生長7個月後,性腺體會發育成熟,可在此交配產卵。選擇雌、雄兩種魚類按1:2的比例,繁殖水溫一般控制在26℃左右,水質可根據親魚發情情況向弱酸性、低硬度方向調節。繁殖缸內可以種上一些金絲草,作為產卵巢。一般情況下,雌性魚類產下300-500個魚卵。過了一陣子,魚卵就會孵化出魚苗,此時幼魚往往依賴卵黃囊內攜帶的養分存活,大約過了3天後才會開始四處尋找食物。
接著講玻璃扯旗魚。
玻璃扯旗魚又名黃扯旗魚,喜弱酸性軟水,也能適應中性和微鹼性水質,適宜水溫22-26℃,較耐低溫,在15℃水溫下也能生存,但體色透明度會降低。喜歡在底層水裡活動,鋪沙植草,在水底放沙子。吃小動物的餌料,吃得比較雜。性格溫和,可以和其它熱帶魚品種混合食用。
玻璃扯旗魚,是扯旗魚的一種,別稱黃扯旗魚,帆鰭魚,細鋸魚,鋸脂鯉,屬脂鯉科。
玻璃扯旗魚性格活潑溫和,喜歡在水中中下層遊來遊去,是一種非常可愛的小魚。水溫度22-26℃,酸度較弱的軟水,對中性或微鹼性水質也能適應。雄性成魚往往更具雄性特徵,而雌魚則更傾向於在腹部部位有一抹亮銀色,並且腹部更圓。
水的質量應保持清澈透明,玻璃拉杆魚的耐寒能力較強,在15攝氏度的水溫下也可以生存,但體色透明度會減弱。因為這種魚體較瘦,所以宜投餵細小的餌料,而且應注意品種的多樣化。
在玻璃拉旗魚進入發情期時,可選擇幾對親魚進行交配繁殖。在放入親魚之前,先將水溫調到25-28℃, PH控制在6.8-7.2,硬度低於8。通常在24小時之後,雄性會追捕雌性使其受精。母魚產卵後,應及時將玻璃扯旗魚撈出,以免其誤吞。在24小時後,魚的卵孵化出魚苗,3天後,魚苗將開始四處尋找食物。這時可餵食「洄水」,一周後投餵活餌,再慢慢過渡到正常餵食。
扯旗魚繁殖較容易,適宜水溫在25℃左右。首先在繁殖缸底部鋪上一層濃密的草料或者經過高溫消毒的棕絲。所有準備工作就緒後,按雌雄1比1的比例把成魚放進去,雄魚很快就會追逐雌魚,就這樣,雌魚開始產卵,雄魚同時受精,產卵量大約在200-350枚之間,受精卵呈咖啡色,黏稠度稍高,會沉到水底,粘附在莫斯草或棕絲上,整個產卵過程需要幾個小時,然後把成魚撈上來,以防吃掉。受精卵孵化36小時後,幼魚仍不會遊動,36小時內依靠自身的卵黃素吸收所需的養分,然後會自動遊走,以供餵食及其小型活餌,如人工培育的草履蟲。過了十天,就可以餵普通的細小魚了,不用刻意照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