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鍾琪,為清朝立下汗馬功勞,卻因一個身份落個差點被處死的下場

2020-12-04 奧古說歷史

事實上,嶽鍾琪在清朝是被重用的。

整個清朝,能以漢人之身拜大將軍,手握川陝甘三省兵權,連滿洲八旗要也聽命於他,僅嶽鍾琪一人。

乾隆將其列為五功臣之一,與兆惠、阿里衰、明瑞、舒赫德等四位滿人同列,並稱其為「三朝武臣巨擘」,也僅嶽鍾琪一人。

因此,嶽鍾琪不受重用,這是不可能的。

作為嶽飛的後代,拋開民族成見,嶽鍾琪是不辱嶽家門風的。與其先祖嶽飛一般無二,他的軍事能力也是十分強悍,是智勇雙全,用兵如神,是為自己所忠於的王朝立下了不朽的功績,乃當世名將。對於中華民族而言,他是有大功的,72萬平方公裡的青海全部隸屬清朝,123萬平方公裡的西藏納入大清版圖,這些都有嶽鍾琪的功勞在,且還是主要功勞。

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準噶爾汗國大汗策妄阿拉布坦勾結沙俄,率兵侵佔西藏。康熙聞訊震怒,遂急忙派十四子胤禵為撫遠大將軍,趕赴青海視師督戰。彼時,嶽鍾琪作為四川永寧協副將,追隨胤禵入藏平亂。

平藏一役,嶽鍾琪是屢立戰功,先是率六百精兵擒殺叛軍首領達瓦喇札木巴、塞卜騰阿住第巴、達哇藍佔巴等,擊潰叛軍三千人,繼而撫定裡塘、巴塘。然後,又率六千清兵突襲寨桑饒巴,奪取三巴橋,活捉了在逃的蒙古喇藏汗等幾名叛軍首領,嚇得沿途隨叛各藏部落首領是紛紛請降,六個部落數萬戶盡皆降順。

之後,嶽鍾琪又用巧計捉拿了被稱著「萬人敵」的叛軍猛將黑喇嘛,攻下拉薩門戶喇哩。最後,嶽鍾琪是趁勝追擊,殲滅準噶爾軍,引兵進拉薩,活捉策敦多卜在拉薩的內應喇嘛四百餘名,降服協助準噶爾軍的藏兵七千餘眾。至此,拉薩叛亂平定。

平定西藏一役,嶽鍾琪居功至偉,他出奇兵,獻計策,剿撫並用,以番攻番,最終是協助平藏統帥噶爾弼平定了西藏準噶爾之亂。而經此一役,嶽鍾琪在平藏一役中所嶄露出的運籌帷幄,決勝千裡的軍事才能,不但為天下人所知,更為重要的是,被清朝最高統治者康熙皇帝所注意。自此,在康熙有意無意的培養下,他開始步入清軍的權力核心,成為清廷舉重若輕的軍事大將。

自康熙之後,嶽鍾琪就成為清廷最為倚重的軍事將領之一,每逢大戰,他就必會被清帝委以重任,或為主帥,或為副帥,率軍前往平叛。而每次只要嶽鍾琪在,則戰亂必平,因此憑藉著與日俱增的戰功,嶽鍾琪的地位也隨之是水漲船高。

雍正二年(1724年),青海一役,在嶽鍾琪的主導下,清軍成功收復被叛軍佔領的青海地區六十萬平方公裡的領土。得知消息的雍正,是大喜過望,封嶽鍾琪太子太保,三等威信公,授兼甘肅提督,自此嶽鍾琪算是真正成為了大清朝最為頂層的軍事將領之一。

雍正三年(1725年)春,隨著年羹堯被雍正賜死,嶽鍾琪先是接任年羹堯的川陝總督之職,執掌川陝甘三省兵權,後封三等公爵,成為了當時清朝最有權勢的軍事將領。自此,嶽鍾琪算是走上了人生的最巔峰。

但是「盛極而衰」,嶽鍾琪畢竟是漢人,非滿人,在清朝這個少數民族當政的王朝,漢人始終得不到滿人真正的信任。彼時,因戰事的需要,清朝統治者需要嶽鍾琪這位少有的能打戰,還能打勝戰的軍事統帥。誰叫此時的滿人不爭氣呢?百年安逸的生活,讓滿人早已失去了曾經的銳氣,曾經英勇善戰的滿人將軍,早已變成大腹便便的無能之輩,是只知吃喝玩樂,不知騎馬打戰。

因此,滿人為了穩固自己的天下,雖不信任漢人,但也只能靠漢人來保大清天下。由此,嶽鍾琪作為當世最能打戰的將軍,雖是漢人,但滿人為了自己天下,也只能是重用他,讓他帶領大軍,前往各地為清廷平叛。

可是,清廷雖是重用嶽鍾琪,但這重用卻是被逼無奈的,如若滿人有能統帥大軍,且還能打勝戰的將領,嶽鍾琪絕對是會被拋棄不用的,甚至是被誅殺。對於嶽鍾琪,清朝統治者始終是帶有一分戒心的,一旦清朝統治者聽聞嶽鍾琪有一絲的不軌之心,他們就會毫不猶豫的先下手為強,對其進行制裁。

這不,雍正六年(1728年)發生的「曾靜謀逆案」,就讓嶽鍾琪的仕途走向了末路。彼時,靖州秀才曾靜,派門生張熙致信嶽鍾琪,在信中,曾靜對雍正是極盡辱罵,並以嶽飛抗金的事跡勸嶽鍾琪,希望他掉轉槍頭指向金人的後裔滿洲人,為宋、明二朝復仇。但此時嶽鍾琪並未接受,而是假裝同意,騙出口供,反過來抓捕二人,然後如實向雍正匯報。雖然,在這件事上,嶽鍾琪始終對清廷是忠心耿耿,但是雍正卻對其起了疑心,對他是不再信任,尋機將其罷官去職。

雍正十年(1732年),噶爾丹策零七千人馬偷襲哈密,嶽鍾琪本來是做出來周密安排的,先是遣總兵曹讓等將士在二堡擊敵,又派副將軍石雲倬等將官趕赴南山口、梯子泉一帶設伏,斷敵退路。最開始,曹讓卻是在二堡擊退噶爾丹策零的軍隊,但因負責攔截的石雲倬卻遲一日發兵,致使叛軍劫持大量物資安然撤退。

此戰的失利,雖說與嶽鍾琪的用人不當有關,但嶽鍾琪的應對策略並沒有錯,如若石雲倬能準時到達設伏點,叛軍絕對是能被全殲的。再者,即使叛軍逃脫,這也無關大局,這只是一支小股的叛軍,並非主力軍隊,他們的逃脫,不會對大局造成任何影響。因此,按照正常的處理方法,嶽鍾琪頂多就是被訓誡一番,不會受到多嚴重的懲罰。

可是,事實上,嶽鍾琪最後受到的懲罰,是讓人出乎意料的,甚至是嘆為觀止的。當此戰被雍正得知後,在內閣大學士鄂爾泰的彈劾下,嶽鍾琪是被削去了等公爵和太子太保封銜,降為三等侯,不久更是被剝奪寧遠大將軍印,將其召回京中,然後「交兵部拘禁候議」,將其直接下獄刑部大牢。

嶽鍾琪,這一關,就是整整兩年。

兩年的牢獄生活,按理說應該是足以抵消他的用人不當之罪行。但是,誰叫他是漢人,誰叫他在軍中頗有威望,誰叫雍正對他已經起了忌憚之心呢!雍正十二年(1734年)十月,兵部的判決下來了,判決居然是「斬決」,就是判處他死刑。想想看,這是何等的滑稽,滿人的將軍,哪怕是臨陣脫逃,最嚴重的也僅僅只是流放,可是嶽鍾琪這位為大清立下赫赫之功的名將,為了清廷,是捨命衝鋒,徵戰沙場,僅僅只是因為一個用人不當,就要被處死,這哪有公道可言!

嶽鍾琪會被論死,歸根結底在於他是漢人,他的功勞太大,軍中的威望也過高,雍正懼怕他會造反,會威脅到清朝的天下,所以才會下如此狠心。但是,雍正還算有點良心,當接到兵部議奏摺子,左右權衡,念及嶽鍾琪當年進西藏、平青海之功,最終決定改「斬決」為「斬監侯」(等同死刑,緩期執行),並處罰銀七十萬兩。

就這樣,對清朝忠心耿耿,曾經為大清立下汗馬功勞的嶽鍾琪,就因清帝的猜忌,失去了所有的一切,雖僥倖逃過一死,但也變得是一無所有,淪落為庶民。

可悲!可嘆啊!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商鞅為秦國的崛起立下了汗馬功勞,卻落個五馬分屍的下場?
    他在秦國需要精英人才的時候,他就來到了秦國,他被秦孝公一眼看中,最終提拔商鞅為大上造,是秦國國內最高的官職。他一生兢兢業業致力於秦國的崛起,為秦國推出了「商鞅變法」使秦國逐漸強大起來,為秦國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是,為什麼商鞅最後卻慘遭酷刑「五馬分屍」的下場?他究竟做錯了什麼?才讓秦惠文王贏駟對他施行如此殘酷的刑罰呢?
  • 藍玉為明朝創建立下汗馬功勞,為何最後還落了個被剝皮的下場?
    藍玉,明朝開國大將,有勇有謀,驍勇善戰,為明朝的創建立下汗馬功勞,尤其在捕魚兒海一戰中,藍玉率領部隊大破北元,基本摧毀其職官體系,從而名動天下,建國後他被封為「涼國公」。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朱元璋以涼國公藍玉欲圖謀反為由發動臭名昭著的「藍玉案」,命人將藍玉的整張人皮活剝下來,死狀不可謂不恐怖,受到牽連被殺者高達一萬五千多人,實乃「流血千裡」。
  • 為啥有人立下了汗馬功勞,最終卻沒能落個好?古人早已給出答案
    在現實生活中經常有這樣的情況發生,有些人為上級立下了汗馬功勞,可是這樣的人最終不僅沒落個好,往往還混得很慘。古時候這樣的事情也不少,比如說當一個新的王朝建立之後,那些開國功臣可謂是拼死拼活立下了大功勞,可是往往這樣的人最後會不得善終。
  • 為什麼商鞅為秦國的崛起立下了汗馬功勞,可最後卻沒落個好下場?
    商鞅與秦孝公是一個衛國人,姬姓,公孫氏,名鞅。當時秦國正需要精銳之士,他來到秦國,被秦孝公一眼看中,最後提拔商鞅為大將軍,成為秦國國內最高的官員。他畢生兢兢業業,為秦國的崛起而努力,為秦國推行「商鞅變法」,使秦國逐漸強大起來,為秦國立下汗馬功勞。但為什麼商鞅最終還是遭受了酷刑「五馬分屍」呢?
  • 為秦朝立下了汗馬功勞,商鞅最後卻落得了一個五馬分屍的下場
    無論古今,只要是人才到哪都是吃香的,而在秦國的秦孝公在位年間為了吸納人才開出了優厚的條件,為此很多外國人都爭相前往秦朝,謀取個一官半職,而這一刻商鞅也來到了秦朝,第1次見面就被秦孝公看中,經過一步步的提拔,最終成為了僅次於秦孝公的二號人物,通過一系列的變法使得秦國逐漸富強,而在秦孝公死後,商鞅的命運卻無比悲慘
  • 清朝時期,誰能在紫禁城內騎馬、乘轎?只有三種人可以
    在清朝時期,紫禁城是皇帝們居住、辦公的地方,也可以說是整個朝廷的心臟。在皇權至上的封建時期,皇帝是天下的主宰,因此在紫禁城並不是誰都可以騎馬、乘轎的,只有經過皇帝批准的人,才能這麼做!那麼都有那麼些人可以這樣做呢?
  • 劉邦手下第一猛將樊噲:立下汗馬功勞,劉邦去世前為何想將其賜死
    提到劉邦身邊的猛將,想必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都是樊噲,他為劉邦的成功立下了汗馬功勞,但在劉邦去世之前,他卻想將樊噲賜死。那麼,在劉邦與樊噲之間,究竟發生了怎樣的故事?為何立下無數功勞的樊噲,會落得如此悲慘的結局呢?提到樊噲,或許大家都不陌生。據史書記載,樊噲出生於一個寒門之家,早年期間,他曾與劉邦共同起兵反秦,而在劉邦成為了沛公之後,樊噲也成為了劉邦身邊最信任的隨從副官。
  • 不,因年羹堯殺孫的同時做了這件事
    雍正王朝,雍正二年,西北的羅卜藏丹增率兵叛亂,同年雍正便委任年羹堯為撫遠大將軍,授予「大將軍王」稱號坐鎮西北。因雍正給予年羹堯的權利太大,西北四省的軍政大權盡歸於年羹堯一人之手,再加上雍正為了剿滅西北叛亂,曾有密旨給年羹堯,讓他在西北可大膽行事。
  • Doinb淚潰回應假愛國,為LPL立下汗馬功勞!和老婆一起委屈痛哭
    Doinb淚潰回應假愛國,為LPL立下汗馬功勞!和老婆一起委屈痛哭在近日Doinb遇到了一個大節奏,甚至在直播的時候心態炸裂,被噴到宣布停播。起因是這樣的,因為打排位的時候遇到了一個對中國不友好的ID,當時Doinb沒發現,在彈幕的提醒下他關掉了遊戲中的ID顯示,並且在遊戲中的聊天欄裡遮擋了所有人的暱稱。但因為Doinb本人沒有在直播時發聲,表達自己的譴責的態度。導致一堆暴躁老哥狂噴Doinb假愛中國。但要知道當時遊戲正在進行中,而Doinb在結束之後第一時間進行了舉報,並且還使用了特殊渠道。
  • 清初八大鐵帽子王最後都是什麼下場?
    縱覽清朝整代,共有十二位鐵帽子王,分別是和碩禮親王代善、和碩鄭親王濟爾哈朗、和碩睿親王多爾袞、和碩豫親王多鐸、和碩肅親王豪格、和碩承澤親王碩塞、多羅克勤郡王嶽託、多羅順承郡王勒克德渾、和碩怡親王允祥、和碩恭親王奕訢、和碩醇親王奕譞以及和碩慶親王奕劻。和後面四位恩封的鐵帽子王不同,前面八位可都是為大清開國立下了赫赫戰功掙來的,今天咱們就來說一下這八位「功封」鐵帽子王最後都是什麼下場。
  • 清朝八大鐵帽子王,他家為何佔了三個?原因讓人不得不服
    熟悉清朝歷史的人可能都知道,清王朝在開國史上,有八位赫赫有名的王爺,他們不僅是皇帝的嫡系子孫,而且都曾對清王朝開基創業立下了赫赫戰功,所以他們的王位無論承襲多少代,爵位永遠不降,也就是「世襲罔替」,民間則俗稱他們為「八大鐵帽子王」。可以說,這八大鐵帽子王是絕對的牛人。可是你知道在這八大鐵帽子王當中,有一家就佔了三個嗎?
  • 雍正給年羹堯、嶽鍾琪、李衛、鄂爾泰批八字,推算他們壽命和升遷
    雍正皇帝可以說是清朝最奇葩的皇帝。他表面上是一位兢兢業業,事必躬親,很正派的皇帝,暗中卻通過官員的生辰八字來推測他們的壽命和升遷。鄂爾泰曾是雍正最寵幸的大臣,在雍正四年任職雲南時,身子出現不適。雍正知道後,很是關心,讓鄂爾泰把其生辰八字呈覽。
  • 魏惠王的弟弟公子卬,曾為秦國的強大立下汗馬功勞,很吃驚吧
    1戰國時期,魏國和秦國可以說是死敵,兩國為爭奪河西打過無數次血戰,秦獻公就是在少梁之戰中戰死的。但是,今天,《大秦帝國》告訴你,魏國國君魏惠王的弟弟公子卬曾為秦國的強大立下過汗馬功勞,你肯定不信,不過我告訴你,一切都皆有可能。公子卬,作為魏國的王族子弟,為什麼要幫助秦國呢?這裡面有一個很長的故事,容我慢慢來說。
  • 致敬40年,巾幗建新功(一) ▏走南闖北,為「鮀濱製藥」立汗馬功勞
    致敬40年,巾幗建新功(一) ▏走南闖北,為「鮀濱製藥」立汗馬功勞 2021-01-12 18: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鰲拜是主謀,班布爾善是從犯,為何康熙卻處死後者
    不過令人不解的是,康熙赦免了鰲拜的死罪,卻處死了班布爾善。這個班布爾善是誰呢?他是鰲拜的部下,算是一個從犯。既然鰲拜是主謀,班布爾善是從犯,為何康熙卻處死後者呢? 再加上他又是宗室的身份,如此一來,讓別人知道了,都會怎麼想。 所以康熙才會重處班布爾善,目的就是要殺雞儆猴,要讓所有大臣都看看,作為一個大臣,就理應忠於皇帝。倘若誰不忠於自己,下場就是這樣,即便宗室也不例外。康熙對班布爾善處罰越重,越能起到警示作用。
  • 雍正王朝:年羹堯血洗江夏鎮時,嶽鍾琪為什麼劃破自己的臉?
    它為什麼可以做到20年而不被觀眾遺忘呢,有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細節打磨的可謂是爐火純青,使人不只是很有年代代入感,細細琢磨下,更是發現背後大有深意。所謂細節之處的經典,一般分為兩種情況:一是對於人物細節上把握得登峰造極,並非是一會有一會沒有的。諸如很多肥皂劇就是這般,很多人物包括主角,有些小細節隨著劇情發展,走著走著就「丟了」。二是很多小細節看似平淡,但琢磨一下其實是大有深意。
  • 在中國逃到日本的三個妖怪,一個被奉為神靈,一個差點將日本毀滅
    日本在現在也算是一個非常發達的國家,但是在古代的時候,很多的文明都是從中國傳送過去的,在很大的意義上日本其實就是我國的一部分領土,而在日本的神話故事當中,有很多的妖魔鬼怪都是由中國歷史當中的人物進行改編,而牆變成日本自己的文化,今天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
  • 清朝共有9位「撫遠大將軍」,除了年羹堯外,其他人都是什麼下場
    清朝是我國歷史上一個比較特殊的朝代,特殊之處在於,他們的官職劃分及名稱,在入關前與入關後有著比較大的差異。根據《清史稿》記載,清朝最早的武將官位,如「經略大臣」與「大將軍」等,都是從常設官職變為了非常設官職。
  • 讓小黃姜走出大山江淮大皮卡立汗馬功勞
    因雲南特殊的地貌特徵,這裡大部分農產品種植都在山上,更因當地溫暖溼潤的天然氣候條件,讓這裡的小黃姜早已馳名中外。沈老闆在雲南做小黃姜生意多年,祖祖輩輩的小黃姜,在沈老闆這一輩徹底走出了大山。沈老闆多年的「姜山」社稷,他手裡的江淮皮卡可是立下的汗馬功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