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居無竹,北方庭院種竹
花木君整理
我國古人稱竹有「剛、義、柔、忠」四德,凝聚了中華民族堅貞、謙虛、曠遠、高達的文化心理,反映了我們民族性格。幾千,竹很自然地被文人雅士當作遣懷寄興的媒介,愛竹、賞竹、慕竹、詠竹、頌竹、畫竹、刻竹的名人佳話絕。
古代以竹伴居成風,用於名人的字、號更是不計其數。魏晉時的阮籍和嵇康七人,因愛竹而常在淨美清幽的竹林中聚會,談文論世,號稱「竹林七賢」。唐代「竹溪六逸」常以竹林為家,賦詩吟嘯。蘇東坡著名的《於潛僧綠筠軒》中有句名句: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旁人笑此言,似高還似痴。若對此君仍大嚼,世間那有揚州鶴?清代的揚州八怪之一鄭板橋將一生寄託於畫竹之中。
喜愛竹子,但是北方適合什麼竹子呢?一般來講種植比較多的有紫竹、青竹、金鑲玉竹、黃槽竹(玉鑲金竹)、早園竹、剛竹等。
紫竹為傳統的觀杆竹類,竿高4-8米,稀可高達10米,直徑可達5釐米,幼竿綠色,竹杆紫黑色,柔和發亮,隱於綠葉之下,甚為綺麗。此竹宜種植於庭院山石之間或書齋、廳堂、小徑、池水旁,也可栽於盆中,置窗前、几上,別有一番情趣。紫竹杆紫黑,葉翠綠,頗具特色,若植於庭院觀賞,可與黃槽竹、金鑲玉竹、斑竹等杆具色彩的竹種同植於園中,增添色彩變化。多栽培供觀賞觀稈色竹種,為優良園林觀賞竹種。
;
紫竹陽性,喜溫暖溼潤氣候,耐寒,能耐-20℃低溫、耐陰、忌積水、適合砂質排水性良好的土壤,對氣候適應性強。好光而喜涼爽,要求溫暖溼潤氣候,年平均溫度不低於15℃、年降水量不少於800毫米地區都能生長。垂直分布高度與緯度、經度、地形有密切關係,一般分布在海拔800米以下。對土壤的要求不嚴,以土層深厚、肥沃、溼潤而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最宜,過於乾燥的沙荒石礫地、鹽鹼土或積水的窪地不能適應。竹鞭的壽命可達10年以上,1-6年為幼、壯齡階段,以後逐漸失去萌發力。
紫竹不是南方品種,它是黃河流域河南、山東和淮北一帶的特有地產品種。另外許多北方的大山裡也自然生長野生竹子,只不過沒有南方的粗壯高大不能成材而已。
紫竹;
金鑲玉竹為竹中珍品,其珍奇處在那嫩黃色的竹竿上,於每節生枝葉處都天生成一道碧綠色的淺溝,位置節節交錯。一眼望去,如根根金條上鑲嵌著塊塊碧玉,清雅可愛,故古海州志中稱其為「金鑲碧嵌竹」。杆高4-10m,徑2-5cm.新竹新竿為嫩黃色,後漸為金黃色,各節間有綠色縱紋,有的竹鞭也有綠色條紋,葉綠,少數葉有黃白色彩條。該竹竹竿鮮豔,黃綠相間故稱為金鑲玉,非常引人注目。有的竹竿下部之字型彎曲。
金鑲玉竹;
金鑲玉竹
黃槽竹竿高達9米,粗4釐米,在較細的竿之基部有2或3節常作"之"字形折曲,幼竿被白粉及柔毛,毛脫落後手觸竿表面微覺粗糙;節間長達39釐米,分枝一側的溝槽為黃色,其他部分為綠色或黃綠色;竿環中度隆起,高於籜環。筍期4月中旬至5月上旬,花期5-6月。宜栽植在背風向陽處,喜空氣溼潤較大的環境。
黃槽竹變型;
早園竹:又稱早竹、雷竹、燕竹,為禾本科竹亞科,剛竹屬竹種,是一種優質高產筍用竹種。早園竹稈高6-8m,徑2.5-5cm,中部節間長10-20cm,不勻稱,常一側腫脹,新稈深綠色,節紫褐色。在年平均溫度15-17℃,最低溫度-13℃,年降水1200mm以上的地方均適宜生長。喜溫暖溼潤氣候。早園竹杆高葉茂,生長強壯,耐旱力抗寒性強,能耐短期攝氏零下20度低溫;適應性強,輕鹼地,沙土及低洼地均能生長,是華北園林栽培觀賞的主要竹種。
早園竹;
剛竹:別名打雷竹、燕竹(安徽)稈高4~7m,徑3~4cm,幼稈亮綠色,分枝凹槽部位帶黃色,光滑無毛,無白粉。籜鞘淺紅褐色,微被白粉,具褐色小斑點,上部稀疏,下部較密,上部邊緣紅紫色,無纖毛;無籜耳及遂毛;籜舌暗紫褐色,先端拱起或近於平截,邊緣具短纖行,背部有直立粗硬毛;籜葉綠色,邊緣黃色,長披針形至帶狀,外翻,先端及中部以上皺褶。筍期3月下旬。
;
剛竹稈高挺秀,枝葉青翠,是長江下遊各省區重要的觀賞和用材竹種之一。可配植於建築前後、山坡、水池邊、草坪一角,宜在居民新村、風景區種植綠化美化。宜築臺種植,旁可植假山石襯託,或配植松、梅,形成「歲寒三友」之景。
剛竹;
種植時間:
散生竹:散生竹通常是在春季3~5月開始發筍,多數竹種6月份基本完成高生長,並抽枝長葉,8~9月大量長鞭,進入11月後,隨著氣溫的降低,生理活動逐漸緩慢,至翌年2月,伴隨氣溫回升,逐漸恢復生理活動。
根據這一生長節律,散生竹理想的栽竹時節應該是在10月至翌年2月,尤以10月份的「小陽春」最好。冬季11~12月種竹,儘管雨量少,天氣乾燥,但此時竹子的生理活動趨弱,蒸騰作用不強,栽竹成活率也較高。北方地區由於冬季嚴寒,宜在秋季10月及早春2月栽竹。值得注意的是,春季3~5月出筍期不宜栽竹。「種竹無時,雨後便移」。如果採用容器竹苗,則南北地區均可四季種竹。
叢生竹:一般3~5月竹稈發芽,6~8月發筍,且叢生竹不耐嚴寒。所以叢生竹種植最好在春季2月竹子芽眼尚未萌發、竹液開始流動前進行最好。同樣,如果管理條件好或採用容器竹苗,也可四季種竹。
混生竹:混生竹生長發育節律介於散生竹與叢生竹之間,5~7月發筍長竹,所以栽竹季節以秋冬季10~12月和春季2~3為宜。
種植地整理:竹子生長要求土層深度50~100cm(中小徑竹50cm即可,大徑竹如毛竹則要求80~100cm)。北方種竹子,花木君建議種黃杆京竹、黃槽竹,因為這兩種竹子耐寒性強,可以在零下20幾度存活,栽種的時候特別要注意,竹子不論種在什麼地方都要連根帶泥土一起移栽,這樣存活率高些,還有就是,若是做盆景的話要放在有陽光的地方,但是不要隔著玻璃曬太陽,若是種在庭院綠化的話,就要在陽光下栽種,也不要在太空曠的地方,反正栽種竹子就是存活率高,但是在栽種任何竹子的時候都要連根帶你泥土一起移栽。
巧妙造景:為了創造美妙的景觀,觀賞竹的種植應與園林造景相結合,大致可採用如下幾種方法:一是在亭、臺、軒、榭之旁種植修竹數竿,使建築物掩映於翠竹之中,倍添情趣;二是在牆邊角隅疊石作假山,在旁種以竹子,或以粉牆為背景,種竹數竿於洞門或方框窗之畔,都能造成清幽環境;三是在石徑兩旁種竹數行,造成修竹夾道,使人有曲徑通幽之感。若條件許可,這幾種方法可同時採用,使之成為最佳最美的景色。
培育管理:觀賞竹栽種之後應經常進行培育管理,竹子周圍的雜草應及時清除,出筍以後應選優留養,過於細小的嫩竹應及時清除掉,老竹要定期擇伐,特別是生長不良或年齡過老的竹更要及時伐除。有條件的地方在秋季或早春應追施肥料,主要施發酵過的餅肥,也可追施氮肥,使新竹勝過老竹,增加觀賞性。
榆木齋出品
傳播精彩文化,打造精緻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