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總是隨意貶低孩子

2020-11-29 陳曉峰說育兒

細心的朋友們會發現,自古以來,每一個人的成功,都離不開積極的心態。積極的心態能夠幫助孩子揚起自信的風帆,讓孩子的人生乘風遠航。與此相反,消極的心態則會導致孩子在遇到很多事情的時候都膽怯畏縮,也讓孩子缺乏勇氣,從來不敢勇敢地去嘗試。那麼,如何才能讓孩子擁有積極的心態和堅強不屈的精神呢?最重要的一點在於,父母要給孩子信心和勇氣,而切勿隨意貶低和否定孩子。

成長的過程是漫長的,這是因為孩子要在成長的過程中逐漸形成優秀的品質。每個孩子都應該更加積極樂觀,這樣才能勇敢地面對人生,而父母的讚許和肯定,則是孩子信心和力量的來源。這是因為孩子還小,心智發育不夠成熟,人生經驗也很匱乏。在這種情況下,孩子無法客觀公正地評價自己,因為信任父母,所以他們往往非常重視父母的評價,甚至會採取拿來主義,把父母對他們的評價作為自我評價。由此可見,如果父母總是對孩子負面評價,則會給孩子帶來嚴重的消極影響。很多父母抱怨孩子從來不知道父母的愛有多麼深厚,然而,事實是,有更多的父母也不知道孩子對於父母多麼信任和依賴。若孩子長期生活在父母的否定和批評之中,並因為父母的貶低而變得自卑怯懦,那麼,漸漸地,他們就會出現習得性無助的情況。什麼叫習得性無助呢?

1967年,美國大名鼎鼎的心理學家塞利格曼曾經進行過一項實驗,實驗的對象是一隻狗。塞利格曼把狗關在事先準備好的鐵籠中,等到蜂音器發出響聲,他第一時間就會用電棍擊打籠子裡的狗。因為被囚禁在籠子裡,狗無處閃躲,只能被動地承受,痛苦地呻吟,渾身都忍不住地戰慄和顫抖。在進行很多次這樣的強化之後,塞利格曼打開籠子,等到蜂音器響起的時候,還沒有被電擊,狗就條件反射,倒在地上痛苦地抽搐,無奈地等待電擊的到來,而並沒有奪門而出。後來,這種心理學現象就被命名為習得性無助,簡而言之,就是有機體在承受階段痛苦和反覆打擊之後表現出的逆來順受和消極狀態。在民間,有很多說法與習得性無助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如自暴自棄、破罐子破摔,都是形容人在遭遇失敗或者沉痛打擊後出現自我放棄的行為。

作為父母,當發現孩子有自我放棄的傾向或者行為表現時,我們一定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如果孩子並沒有經受沉重的打擊或者反覆的失敗,那麼一定是父母的否定、批評和貶低導致孩子不願意繼續努力,而只是被動接受命運的安排。當意識到孩子出現習得性無助的狀況時,父母一定要及時改變教育方式,不要總是挑剔和苛責孩子,而要努力發掘孩子身上的優點和閃光點,從而慷慨地肯定與讚揚孩子。這樣,孩子才能漸漸地改變心態,變得樂觀和積極起來。不要把習得性無助當成是無關緊要的事情,一旦孩子把習得性無助當成習慣,就會嚴重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和發展進步。也許有的父母會為自己辯解,說自己只是在開玩笑。那麼從現在開始,不要再和孩子開玩笑,因為孩子根本不知道父母的哪句話是真、哪句話是假,他們是那麼信任父母,所以把父母的每句話都當成真理去對待。

現代社會,太多的父母都把成人的壓力轉嫁到孩子身上,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他們迫不及待地給年幼的孩子報各種興趣班、培訓班、補習班,卻從未真正考慮過孩子到底對什麼感興趣,也沒有真正想過孩子是否喜歡他們所安排的一切。在這個全民陷入教育焦慮的特殊時代,父母要淡定一些,有意識地減輕孩子的壓力。父母固然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但也要尊重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這樣才能以適度的引導幫助孩子成長。切記,一切違背孩子身心發展規律的教育方式,都是錯誤的,只能導致事與願違。

作為父母,如果不希望孩子因為習得性無助而受到傷害,我們就要謹言慎行,尤其是要把好嘴巴這一關,切勿隨意地否定和貶低孩子,更不要無視孩子的努力。哪怕孩子只是獲得小小的進步,父母也要積極地認可和鼓勵孩子,激勵孩子繼續努力、再接再厲,這樣孩子才能迸發出生命的力量,在成長的歷程中始終以積極的姿態努力向上。父母還要保護孩子的自尊,很多孩子之所以破罐子破摔、自暴自棄,就是因為尊嚴受到摧毀。一個有尊嚴的孩子,總是會努力做得更好,也會始終奮發向上。記得曾經有一位名人說過,與其用沉重的批評打擊孩子,不如用輕飄的表揚激勵孩子;也有人說,好孩子都是誇出來的。如果父母能夠像自己所期待的那樣誇讚孩子,並且長期堅持下去,就一定會從孩子身上得到驚喜的發現。

相關焦點

  • 心理學:父母總是貶低孩子,是一種什麼心理呢?
    大多數無能又自卑的父母,常常喜歡批評貶低孩子,挑剔他的毛病,不斷攻擊他,很少會肯定他,稱讚他,要麼就喜歡將自家的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進行比較,而且每一次比較,自家孩子都是被比下去的那一個,還被貶得一無是處。
  • 明明為孩子驕傲,話一出口全是貶低
    在中國有這麼一種父母,無論自家孩子多優秀,永遠都得不到他們的誇獎。前一秒還在別人面前為自家孩子驕傲,到了孩子身邊卻總是板著一張臉,總是不斷的貶低孩子,孩子似乎怎麼做都不對。這樣的父母到底有多可怕?01明明為孩子驕傲,話一說出口全是貶低,「毒舌」父母對孩子影響很大
  • 父母明知不對,可總忍不住貶低責罵孩子,怎麼辦?
    那個家長漲紅了臉,帶著孩子匆匆的走了。這種家長是很多的,對孩子的要求總是完美,看不得孩子差一點點,成績好了要打擊、成績不好要挖苦,說實在的,當這樣的家長的孩子太難了。這樣要求孩子完美的家長有以下特徵:第一、總是站在批評的高度,為了自己的面子而要求孩子。這種家長的表現是三句話離不開孩子的話題,孩子的成績好是他的炫耀的談資,不允許孩子成績不好,成績比孩子本身的快樂更重要。
  • 不要讓孩子長一張欠揍的臉
    這些極端的話語會深深刺痛孩子的心,讓孩子喪失自信心和自尊心的同時,父母的取笑挖苦和打擊,還會給孩子留下不可磨滅的陰影。1美國《財富》雜誌曾經採訪過微軟公司創始人,世界首富比爾.蓋茨的父親威廉.蓋茨,了解蓋茨父子之間合作默契,老蓋茨如何教育兒子,以及家庭關係親密的秘訣。老蓋茨說了這樣一句話:「永遠不要貶低孩子!」
  • 指責或貶低別人的時候,你有反省過自己嗎?
    不管做什麼事總會招來反對、指責或者貶低的聲音。 總有一些人喜歡張口就來地抨擊別人,總是拿自己擁有的東西去嘲笑和貶低別人沒有的東西,以顯示自己高人一等。其實自己的生活反而一團糟。不懂得反省自己。
  • 朱立倫:新北市逐漸超越臺北市 不要貶低新北
    東南網11月17日訊 據臺灣媒體報導,新北市長朱立倫今天表示,選舉中各種批評都虛心接受,可以有競爭,但請不要貶低新北市他說,選舉可以有競爭,但請不要貶低新北市,新北市已經逐漸在超越臺北市;臺灣成功就是靠做事的人,呼籲臺下的支持者多鼓勵做事的人。朱立倫說,新北市過去4年非常團結,每個工業區、工商團體、商圈與市場都很團結,以新北市為榮,共同為新北市打拼。
  • 「差評師」父母導致越來越多孩子離家出走,貶低教育是否合適?
    在一番溝通之後,得知這個小女孩學習舞蹈、美術等等,並且自己的成績也一向不錯,然而母親對此依舊不滿意,總是對自己惡語相向,覺得她不爭氣,拿不到前三名。小女孩說,她覺得自己母親並不愛她,也不關心她,從一才會難受和委屈,想要離家出走。
  • 要想孩子優秀,拒絕做低層次的父母,孩子面前不要說這幾句話
    父母就是孩子的一面鏡子,是他們學習的榜樣,能夠好好跟孩子說話,也是他們的幸運。 要想孩子優秀,拒絕做低層次的父母,孩子面前不要說這幾句話: 1、
  • 孩子自卑?家長不要給娃隨意貼標籤,警惕以貌取人的「暈輪效應」
    據說在學校更嚴重,上課時老師讓她站起來回答問題,她幾乎只是張嘴卻聽不到聲,老師讓她大點聲,她就委屈地哭起來……後來才知道,原本孩子性格就有點內向,家長每次都是不由分說地強行讓孩子膽大點,孩子猶豫一下就被呵斥「膽小鬼」、「一點兒都沒用」,久而久之孩子心理上的負擔就更重了。
  • 孩子被起外號,父母的態度至關重要,隨意敷衍可能會影響孩子成長
    如果按照平常家庭的父母總是會笑一笑說這樣一句話:「他們也都是隨便說的,你不要太在意,過幾天大家都不會這樣說的「。但是嗯哼的父親杜江當時就安慰自家孩子說「爸爸在小的時候,也會被其他的小朋友起外號,當時也是叫肚臍,這裡你是繼承了我們家的綽號啊。
  • 孩子愛哭,調皮搗蛋總是受傷?聽聽專家怎麼說→
    孩子愛哭,調皮搗蛋總是受傷? 原創 上海寶山 上海寶山親愛的寶爸寶媽們,「孩子總是愛哭
  • 稱霸的孩子被稱為「成熟」?
    生活的整體觀將使你承認自己是人,而且在你生下來很久之後你才會產生「誰把自已看成弱者,誰就應該貶低自己」的想法。當你按自己的最好想法決定自己的命運時,你就在超越自己的弱點而盡力地掌握自己的人生歷程。你就成為自己生活帆船的指揮者,而不是旅途中受別人指揮的乘客。當只有當你承認自己和別人都是人,並且是強弱始終並存的人時,你才可能成為指揮者。
  • 永遠不要隨意評價別人
    當我們對一個人不熟悉或者不了解他所經歷的事情的時候,就不要站在自己的角度上隨意的去評論別人。從一個角度來說,當你隨意去評論別人的時候,也有可能會被別人隨便地評論,這對所有人來說都是一件非常不好的事情。有些人覺得三言兩語怎麼可能傷害到別人,或者覺得完全不會被其他人所知道、所散播。為了過一把嘴癮不但會傷害別人,也有可能會傷害自己。
  • 如果你的父母習慣於貶低你,你該如何走出那個傷害?
    但是,貶低型的父母把水裝進糞桶裡,於是孩子就成了髒水的模樣。比如說在人際交往中吧,一直害怕自己不夠好,一直擔心會遭受他人的歧視,戀愛不敢談,甚至走路時都不敢抬頭對望行人。原來,內心深處一直有個聲音,「我不好,別人不喜歡我,我感到緊張」,就像緊箍咒一樣,無時無刻地套在頭上。而這個緊箍咒卻來自於早年父母的貶低。
  • 說往東孩子就往西,孩子總是「唱反調」?家長要了解「白熊效應」
    最近姐姐的兒子總是接到幼兒園主班老師的"投訴",姐姐找我來訴苦,原因竟然是孩子總是和老師還有家裡人"對著幹"。姐姐的孩子今年剛上中班,按理來說已經習慣了幼兒園"管理"制的生活,應該懂得遵守幼兒園裡的規則才對,但是最近卻總是受到老師的"投訴"。
  • 如果你的原生家庭總是桎梏你,請變得心狠手辣
    遇到一個開明、美滿的原生家庭,真的是三生有幸,可一旦,原生家庭總是桎梏住我們追求幸福的腳步,讓我們變得畏懼、不勇敢,那麼請不要猶豫,變得心狠手辣,你會遇到自己更多的可能。無限度地消耗你的金錢原生家庭裡,往往有很多的父母,仿佛把孩子尤其是女兒視為搖錢樹一般,真是令人匪夷所思。
  • 3歲前孩子有這5個「壞習慣」,是智商高的表現,家長別隨意制止
    所以孩子會在三歲之前養成一些習慣,在3歲之後逐漸表露出來,你會發現這些習慣其實都不是好習慣。但是,如果孩子有這「5個壞習慣」,家長一定不要隨意制止,因為這個習慣可能代表著孩子擁有高智商。
  • 孩子說在幼兒園總是一個人玩,老師說出原因,原來始作俑者是親媽
    小佳之前上幼兒園,總是興高採烈的模樣,每天起得比媽媽都要早。可這幾天卻不一樣了,媽媽越催小佳,小佳越賴在床上不肯上幼兒園。媽媽覺得很奇怪,就問小佳,你到底怎麼了?問了好幾次,小佳終於支支吾吾地說「媽媽,幼兒園不一樣了,總是我一個人玩。」原來,媽媽之前給小佳買了一雙2000元的鞋子。結果,小佳的同學看見她穿了新鞋子,就跟她玩「踩新鞋」的遊戲。
  • 如何引導自信心嚴重缺乏的孩子?家長不要「管得太寬」
    我心生疑惑,孩子沒有經歷過社會的壓力和挫折,為什麼會缺乏自信心呢?小時候無論是和較為陌生的親戚交談,還是參加某種團體活動,當我表現出逃避退縮時,媽媽總會在我耳邊輕語:「不要怕,大家都很喜歡你!都等著你呢!」聽到這樣的鼓勵,我也會像壯士出川那般勇敢地邁出嘗試的第一步。如今成為寶媽之後,女兒遇到相似的問題,我也會予以鼓勵,她也會小心翼翼地提升自信心。
  • 孩子遇事總是膽小逃避?可能養成了「迴避型人格」,父母要警惕
    還記得我小時候,不管家裡來了什麼人,爺爺總是會讓我挨個打招呼。我天生就比較內向,不太喜歡熱鬧的環境,面對陌生人是能正常交流的。但每次爺爺都逼著我跟人打招呼,我要是不願意就當著所有人的面說我:「你這孩子怎麼這樣,見人又不說話,打個招呼不會嗎?」